开场: [通过]大家好,我是Jessica,中文名字张祎,我的三个标签都与学习有关,学习拆书技能。学习与个人成长有关的书籍,也在上一些心理学课程。学习怎样做一个好妈妈。
【图书介绍】2'
F:这本书的作者是马歇尔 卢森堡,师从人本主义学之父卡尔 罗杰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非暴力沟通方法是他受人本主义“以案主为中心”的咨询方法的启发,发现的一种沟通方式。他运用非暴力沟通,帮助世界各地的组织解决争端,使数百万人获益。书中有很多他的案例。非暴力沟通,可以用到任何领域,在家庭环境中的沟通、学校教育的师生沟通、企业当中的人际沟通,以及解决社会中的暴力冲突事件,都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A:豆瓣评分8.5分,3877人评论。
B: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沟通方式,你就能够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使你获得他人的信任,和他人和谐相处,情意相通,甚至可以在某些危急时刻拯救自己和他人。
刚刚大家读的拆页选自第五章 感受的根源
what
这个拆页讲的就是感受的根源来自于我们自身。
我们的感受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这些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当我们听了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前两种是自责和指责他人,这两种反应都不会让我们好受。
后两种是了解我们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当我们试图去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会发现,我们的感受是和自己的需求直接相关的
拆页中给了两个例子,让大家更清楚的理解这个观点,大家可以看到例子中,转换了表达后就可以发现是我的需求和期待导致了我有那样的感受。
why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转换呢?
因为让自己不好受并不是我们的本意,希望自己的需求可以得到满足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对吗?
但是往往,我们会习惯于用固有的表达方式表达,不仅会伤害我们和他人的关系,也不能使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
所以,在面对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做出选择,不同的选择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更容易去到实现需求满足的方向,而不是越走越远。
举个自己的例子,有天晚上,老公去洗澡,在柜子里找衣服,结果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睡裤,就说了句“找条裤子都找不到”,
在学习非暴力沟通以前,我一定会觉得他是在抱怨,在指责,对我没有整理好家务不满。可能会进行回击。我的内心会这样想:听到老公的抱怨,我有点不高兴 。
但现在我会这样尝试转换表达,听到老公抱怨,我感觉有点不高兴,因为我希望得到他的认可。
当我换了这样的表达方式后,我意识到因为我对自己有被认可的期待,所以听到抱怨时才感觉不高兴,而且,再进一步体会,我发现了自己有这样的期待后,我为自己没有做好感到惭愧,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好女主人,所以为了实现我自己的需求,我趁他去洗澡的功夫,把衣柜进行了整理。 而且发现这样做之后我的感受反而很好。
假如我又反过来抱怨他,不仅伤害了我们的关系,我自己被认可的需要也没有得到满足。
how
这个拆页给了我们两类方法,
第一类方法是:我叫检查法。检查下你的表达是不是有这样一些特征,如果在我们表达时,1、只提及事件。2、只提及他人行为。3、指责他人。
这样的表达实际并没有表达我们的需求,而是把产生不好感受的责任归于事件或者他人。
另一种方法是,转换表达方式,通过 “我感到…….,因为我…….”这样的表达方式帮助我们觉察自己的需要,以实现需要满足为目标,而不是跟别人闹不愉快收场。
预防异议:
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拆页,只是帮我们了解我们的感受是来自于我们的需要和期待,明确”我们的感受来自于我们自身“这个论点非常重要。
在明确这个观点后,你也知道可以做出选择,而且知道哪种选择更利于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一个跟自己对话的过程。
以下哪种情景你会碰到?下属没有按时汇报工作还找理由,爱人又违反了你们的约定,朋友拒绝了你的邀请、孩子做作业拖拖拉拉、跟邻居谈判失败......,
请想象一下,在未来的一周你可能遇到的实际情境,把它写在便签上。情景是什么?发生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下,今天拆页中学到的方法,你会怎样运用到你遇到的情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