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2分钟)
各位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2级拆书家刘浩矫,用三个便签介绍我自己,第一个标签: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第二个标签:我是芳姐的徒弟加粉丝;第三个标签:我是终身学习者。今天我为大家拆解的书目是《微习惯》
【事件场景】先给大家讲一个我的惨痛经历,2019年我加入了一个七天阅读群,以七天为一个周期,每七天读完一本书,并将读后感发到群里,我大概坚持了三个七天,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最后没能坚持下去,最后被群主踢出了群,当时我特别失落,觉得自己很难静下心来阅读,激情和自信被无情碾压。
【提问】在场的伙伴,有遇到类似的经历吗?原本以为自己可以做到,中途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理由放弃或失败。或许过一段时间,又喊起来口号,以为可以重振旗鼓,结果又反复失败的经历?
【影响】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普遍现象。但是这样的经历对我们的自信打击非常大,也消磨了我们的意志力,影响我们对工作,生活的积极主动性,生活的幸福指数也会随之降低。
【解决】在我遭受打击倍感失落的时候,我发现了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这本书。它提出了一个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按照书上的方法去养成微习惯,想不成功都难。
【学习目标】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微习惯3步法”(具体内容),设计出一个具体的习惯养成方案、(可观察到的动作)零压力实现目标(完成度)。
那么什么是微习惯呢?微习惯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怎么利用微习惯改变自己呢?接下来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
R阅读原文(1分钟)
当然,微步骤的概念因人而异,你的一小步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巨大的跨越。 “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这种称法把它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因为如果和你的能力上限相比,一个步骤简单得让你匪夷所思,那它就再合适不过了。
微习惯体系的威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应用、思维模式、固有正反馈循环机制、对自我效能感的自然提升,当然,还有把微步骤巧妙转变成一个习惯的方法,我将在后面展开说明,但这个过程也是人类固有的。 微习惯体系虽然简单,却有着复杂 ,智能的后盾。
利用微习惯做事,你会收获巨大的惊喜。 首先,在完成你的微目标之后,你很可能会继续完成“额外环节”,这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想进行这些积极行为,所以一旦开始,内心的抵触就会减轻。 第二个收获是惯性。 即使你没有超额完成微目标,你的行为也会慢慢发展为微习惯。从这里开始,你会完成“额外环节” 或逐步提升习惯,还会接连不断地收获成功。一家银行可能因为规模太大而不至于失败,而微习惯是因为太小而不至于无法完成,因此,你不会有机会体验未完成目标导致的常见消极情绪,比如愧疚和挫败感。因为设定的目标能轻易实现,而且自带强大的螺旋状激励机制,微习惯能跻身少数可以切实保证每天成功的目标策略的行列。 微习惯让我感觉自己的冲劲无法阻挡;而在利用微习惯之前,我感觉自己想改变也无法开始。
【What:概念辨析】(6分钟)
什么是微习惯呢?微习惯是一个人根据自身情况,保持一定规律的方式所做的事,不需要消耗意志力,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微习惯的定义】
下面我举个例子,大家判断一下是不是微习惯?
例子一
比如说,我现在跳绳最多能坚持30分钟,为了减到自己理想的体重,我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每天晚上坚持跳绳30分钟,直到减到理想的体重为止。
【追问】请问,大家觉得这是微习惯吗?
【学习者】不是
【核心差异点】不是,每天跳绳30分钟,是我的能力上限,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投入非常多的意志力来完成。我可以把它拆解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改为每天跳绳五分钟。
例子二
【拆书家】:我把每天跳绳30分钟拆解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每天跳绳五分钟。但是当我制定了每天跳绳5分钟的计划,却今天因为忙碌忘了跳绳,没过两天又因为与闺蜜有约忘了跳绳。
【追问】:请问,这是微习惯吗?
【学习者】:不是
【差异点】:对,它不是。因为没有规律,所有有规律的连续性行为才能被称之为习惯。
例子三
【拆书家】:看了这本书以后,我制定了一个计划,原本每天最多能跳绳30分钟,我改成每天跳绳五分钟, 完成起来毫无压力,每天坚持,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坚持了小半年。
【追问】:请问,这是不是微习惯?
【学习者】是微习惯
【核心关键点说明】是的,这是微习惯。首先,我选择自己想养成的习惯,然后制定计划,分解出细小动作,缩减成小的不可思议的一小步,并保持一定规律性。
结合以上所讲的三个例子,归纳出微习惯最核心的关键点:
1、只需要投入非常少的努力和意志力。变成“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2、有规律的保持连续性;
我们明确了什么是微习惯,那具体该怎么操作和执行呢?我归纳为了“微习惯养成四步法”。
【how】
1、列清单,选择习惯。
把你想在某一阶段拥有的习惯列成一张简要的清单,在从里面选择一个最想养成的习惯。
2、定制微习惯。
把你想养成的习惯,缩减为“小到不可思议的一步”。 “小到不可思议”的判断标准是:当你状态最差时,依然对它没有抵触情绪,仍然是想积极去完成的一件事情。
3、记录微习惯完成情况。
可以自己设计日历表,也可以下载app,发朋友圈,每天完成微习惯之后,在这些工具上做记录,完成之后立刻打钩,防止遗漏。
4、奖励自己。
给微习惯设置一个奖励机制,奖励自己做平时想做却没有机会、没有时间做的事情,奖励机制是能让我们更积极的去重复微习惯。
比如我每天跳5分钟绳,半个月后我会奖励自己去周边的景区,亲近大自然。
下面我讲个我成功实践微习惯的例子。
时间:2021年4月15日
人物:我,子玲
起因:我每天起床是早上七点半,我想调整到六点起床,坚持了一个星期,实在是起不来,坚持不下去了,后来我用了”微习惯三步法“重新开始调整,坚持了使用微习惯一个月的时候,跟好友子玲进行了分享。
地点:电话
对话经过:
我:子玲,之前我一直想养成早起的习惯,一直没能实现,最近我用了《微习惯》这本书里面的方法,每天六点起床,已经坚持了一个月了。
子玲:这本书我听说过,很不错。你运用了书里的哪个方法呢?
我:我运用 了“微习惯4步法”并制定了计划。
第一步:列清单,选择自己想要养成的早起习惯。
第二步,定制微习惯。我发现我每天提前十五分钟起床,不会让我产生丝毫抵触。所以,我的微习惯就是“每天提早十五分钟起床”。
第三步,记录微习惯完成情况。我买了一本台历,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在台历上打√。特别有成就感。
第四步,奖励自己。每天起床做完记录后我就奖励自己听一首舒缓的音乐,坐在阳台上,喝着温牛奶,听着音乐,好不惬意。
子玲:这个方法很不错,我也试一试。
结果:转眼就到了2021年9月23日,我检查了一下,坚持了三个半月后,我起床的时间调整到了五点半,在这两个小时里,不但把原来想做但是又没时间做的事都完成了,还让我养成了早睡的习惯。生活变得更丰富了,幸福指数也上升了。
【预防异议】
有些小伙伴可能会看不上微步骤,与大目标相比,他们觉得一个小小的行动并不会起不到什么作用,然而“天下大事必做于小”。微习惯为什么有效呢?答案就在于它的微小,小到不会失败、不会产生抵触的行动,即使你意志力耗尽,也能让你行动起来,达到你设定的微目标,而连续每天的成功,会帮助你提升自信心,还能增强正念和意志力。相反从大目标着手做会消耗意志力,在情绪不佳或者遇到外力阻碍的时候容易半途而废。
【适用边界】
微习惯是服务于我们想要养成的习惯的,而习惯又在于坚持,如果为了短期快速养成,就不适用了。
在拆书帮提倡的是学以致用,接下来请大家编一段小故事。
你在未来,要养成一个微习惯。你用这3个步骤,(第一步,列清单;第二部:定制微习惯;第三步,记录微习惯完成情况;第四步,奖励自己)制定出了自己的微习惯,把制定的过程,分享给你的老友小A。
剧本里有分享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双方的对话。可以是你在未来养成习惯,跟朋友分享习惯养成计划,也可以是朋友想养成某习惯,你陪他制定习惯分享习惯。
时间4分钟,之后请一位伙伴来做分享
【学习者的剧本】分享2分钟
【时间】下周三
【地点】办公室
【人物】学习者周红,同事小唐
【对话】
同事小唐:小红,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跟自己说明天一定要早起,我把闹钟调到六点,可闹钟响了好几遍我就是起不来,等我起床时又是快八点,然后急急忙忙地洗漱,赶时间,早餐都是在路上吃的。
周红:我之前跟你的状况一样,但是我现在每天六点就准时起床了。
同事小唐:你是怎么做到的呢?闹钟一分钟响一次?
周红:我给自己定了一个习惯养成计划,首先列清单,写下自己想要养成的习惯;第二步定制微习惯计划,闹钟每天提前五分钟,当醒来的时候,哪怕没有起床,只是睁开眼睛,或者穿着睡衣下楼都是可以的。第三步,记录微习惯完成情况,每天坚持打卡,发朋友圈;第四步:奖励自己,当我醒来后,我会奖励自己逛逛淘宝,搜寻一下自己喜欢的东西。不知不觉就养成了早起的习惯,并且没何压力,我的状态越来越好了。
同事小唐:听起来这是个不错的方法,我也试试,像你一样0压力养成早起的习惯。
【总结】
谢谢小伙伴的精彩分享,案例中很好的运用了微习惯策略四步法,最后跟大家一起再回顾一下微习惯四步骤:第一步:列清单,选择习惯;第二步:定制微习惯;第三步:记录微习惯完成情况;第四步:奖励自己。
希望大家用微习惯,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