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儿童技能教养法》 所属活动: 11月14日下午★滨江区-蜗牛读书馆【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学习技能认定点

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大家好,我是Tina,新手拆书家,爱旅行的瑜伽练习者。

(分组)为了便于待会的学习,我们就以桌子为单位来分组,稍后我们会有一些学习讨论。

【学习目标】

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够通过现场演练,采用技能认定法,确认儿童导致问题的行为,发现孩子需要学习的技能点。【图书介绍】

今天的片段是选自图书《儿童技能教养法》

F:《儿童技能教养法》是芬兰著名的心理学家本.富尔曼先生的著作。他是芬兰国家电视台心理学主持人,拥有三十多年心理学教学经验。《儿童技能教养法》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这本书迄今已经有18种不同语言的译本。

A:儿童技能教养法是将焦点解决融入亲子教育的工具,焦点解决是指以聚焦目标达成的方法为核心的心理学理论。整本书是一本有15个步骤的操作说明书 ,方法直观有效,不仅深受家长的欢迎,孩子也乐于接受和参与。

B: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在儿童教养中,从问题视角转为技能视角,从教育的角度,通过技能培养的方式解决各种成长的困扰。

B1:今天的片段介绍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第一步,可以使学习者认识到导致问题背后的行为,发现需要学习的新技能。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技能认定---发现问题背后的技能

当开始学着把问题看成是需要学习的技能时,我们就会很快知道,若要克服某个特殊的问题,孩子需要学习或加强的技能。假定孩子有入睡难的问题,可以问问自己,孩子需要学习什么技能呢?你也许会想上那么几秒钟,然后知道,哦,他需要学入睡的技能。另外一个孩子缺乏耐心,想要什么就得即刻实现,你会意识到,哦,这个孩子需要培养的是“等待”的能力。

如果能够预见,孩子一旦掌握了某个技能,问题就会消失的话,这个技能找对了。然而,透过问题找到需要学习的技能并不总是一件简单的事,事实上,把问题转变为技能,“技能认定”本身也是一项技能。它是我们都应该学习和培养的技能。许多学习儿童技能教养发现,这一步是最难把握的。

当我们需要将问题转化为技能的时候,也许问一问下面的这个问题就能帮到你。孩子需要学习一个什么技能才能让问题消失?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场景,来应用这项技能。假定你的孩子有挖鼻孔的坏习惯,那么你现在就可以问自己:“我的孩子需要学习一个什么技能,才能让这个问题消失呢?“答案也许就是:孩子需要学习用手绢(而不是手指)来清理鼻子。

在寻找可以帮助克服问题的技能时,必须牢记焦点解决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技能是你要学会做什么(正确的),而不是停止什么(错误的)。下面的例子可以帮助解释这个原则:

---如果孩子夜里尿床,他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尿床,而是夜间起床去上厕所,或者是学会憋尿到早上再去解手。

--- 如果孩子边吃边玩,他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玩食物,而是规规矩矩的吃饭。

--- 如果孩子穿衣服时总是磨磨蹭蹭的,他要学习的技能不是“停止磨磨蹭蹭”,而是迅速的穿衣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基础理念是,没有有问题的孩子,只有没有学会技能的孩子。它认为解决当下问题的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克服问题的技能。

What

这个片段表述了儿童技能教养法的第一步,技能认定。当出现一个问题时,转换视角,通过确认导致问题的行为,发现需要学习的技能,以帮助克服问题。

How

我将片段内容阐释为以下三个步骤:

1、 转化视角:不要将问题视为麻烦或困扰,转换为积极的视角,“为了克服某个问题,需要学习什么,或者哪方面需要变得更好

2、 锁定问题:确定问题的行为和场景。问题发生通常是由某些不当行为导致,在一些特定的场景发生。

3、 认定技能:

3.1 不要DON’T, 不要简单的禁止,“不要……”是很难学习的

3.2 要DO, 要去“做……”,确定所要学习的技能必须是“可做的“

技能认定本身是一个难点,并不一定在一蹴而就。这里分几个情景

3.2.1反义词动作中发现,比如“穿衣磨磨蹭蹭,需要学习迅速穿衣的技能“,站着老抖腿,需要学习笔直站立的技能。

3.2.2还可用替代动作来发现,比如“抠鼻子需要学习用手绢”,长时间看电视的问题可以学习剪纸做手工。

3.2.3确定学习的方向。相对复杂的问题,可能是多种问题行为的综合,需要具体分析。在这一步里,我们至少需要确定一个学习的方向。比如“缺乏耐心的小孩需要学习等待的能力”,暴躁的小孩需要学习平静的能力.

Where

儿童技能教养法最初是为三岁到十三岁的幼儿设计的,但是其原理也适用于青春期小孩,甚至是成年人。

在儿童教养应用中,孩子不一定需要认识到问题。技能认定可以询问孩子,让孩子参与;如果是孩子自己要求学习当然更好。通常,在第一次的学习需要家长或其他成年人参与。

(预防疑议)

有人会说,用惩罚或禁止的方式,改变行为不是更加立竿见影吗?的确,禁止喝令可以短期的解决问题,但建立良好的习惯,才是长久之道。其实不管成人还是小孩,越不让他做什么,他越会去做什么。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而儿童技能法就是激发孩子合作的方法。

Why

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的原因很难查找,或者是追溯到过去也很难改变。所以不再追问原因,关注当下行为的时候,才会找到切实可行的办法。如果不那么做的话,就会陷入到问题的苦恼中,或是对麻烦的抱怨中。

【举反例】

比如我家小宝才一岁半,还不会上厕所,每次都是就地解决。这件事情很难追溯原因,这是生理发育的过程。

她奶奶就抓起来啪啪打屁股,每次都大人打小孩哭,搞得家里很热闹,这样也不能解决问题。

观察她大小便的时间,引导她去马桶才比较有用。

【举一个例子】

我家大宝喜欢咬指甲,有时候经常说手指痛,我去看的时候发现都流血了。 咬指甲是非常不好行为,也不利于健康。我总是叫她不要咬,但是没有用。用片段的方法来解决。

1. 转换视角:想想看“学会什么行为或技能,能够不要让她咬手指”

2. 锁定问题:仔细回忆了一下,咬指甲的行为通常出现是在冬天的时候,她的手上有飞起来的倒刺。她是从飞起来的倒刺开始咬指甲。

3. 认定技能

3.1 不要DON’T, 不要简单的禁止。“不要咬手指”这个技能是不能学会的,还会适得其反。

3.2 要DO, 让她保护手指的技能,比如戴手套或是给手指涂油膏等行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促动学习者现场演练

通过刚才的讲解。今天的学习目标,希望大家能够学习技能认定,将问题视角转为技能视角,把问题转变为可习得技能,而不是简单的否定和禁止。

(场景设计)

贝贝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她很喜欢吃糖,她总会在口袋里放很多糖,时不时都会掏出糖出来吃。一天可以吃掉30多颗糖。你是她的家长,你非常担心她的牙齿坏掉。你向贝贝的老师求助,正好贝贝老师刚参加了《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学习,她跟你一起讨论贝贝每天吃糖太多的问题。

请各位伙伴两两一组,一扮演贝贝老师,一人扮演贝贝家长。

请大家设计一个对话,通过今天片段的方法,为贝贝找到一个需要学习的技能。接下来的几分钟,请小伙伴讨论一下。对话可以写在小剧本里。讨论时间后,稍后我们邀请一组伙伴来分享。分享时间5分钟。

学习者分享

学习者A:孙老师,我家贝贝每天吃糖太多了,我非常担心,我们看看怎么要来改变一下这个情况。

学习者B:我注意到她吃糖的时候是有伴随那种磨牙的动作,她是在通过吃糖在磨牙。

学习者A:那如果是这样,我们应该找个什么办法来解决磨牙,可能就让她来少吃糖

学习者B:我们可以一起来想想看这个怎么样让教她磨牙这个方法,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

感谢这一组的分享。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