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精华版)》 所属活动: 2021-11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移情聆听四个阶段

开场:

【环节0:开场:自我介绍+分组

欢迎大家来拆书,我是吴琼。我的三个标签是:程序员,一级拆书家和宝妈。非常开心升级为一级拆书家。我今天拆的是2-1 级,为了接下来讨论方便,我们将现场的小伙伴分为两组,我的左手边3个人一组,右手边3个人一组。

今天的拆页主题是“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环节1: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场RIA学习后,学习者在日常沟通中遇到对方有情绪的时候,能够运用“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去倾听、理解对方,让对方愿意表达心声,达到有效沟通。

【环节2:FAB方法介绍图书】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F】《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在美国号称影响力仅次于《圣经》,并在全球140多个国家译成40种语言,发行上亿册。作者史蒂芬·柯维博士,被称为“美国思想巨匠”,“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时代周刊》评选他为“人类潜能的导师”。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A】这本书自出版以来高居畅销书排行榜之首长达30年,被《福布斯》评为“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10大管理类图书之一”。与其它习惯类书籍相比,本书不仅提出了七个高效能习惯,还明确地说出其中的原理与逻辑递进的关系,针对每一个习惯,有大量的案例、具体的行动步骤和付诸行动事项表格,引导读者学以致用。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B1】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里,大家是不是常常有一个感受,就是“焦虑”,这种焦虑可能源于当下确实有急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也有可能是来自于和外界的对比,对自身的不满。比如:几年不见的老同事进步飞快,自己却原地踏步。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惑,这本书或许能成为你的“处方”。它会助力你了解现状、找准方向、善用技巧、促成改变,让你的努力实现价值最大化。

【B2】今天学习的拆页“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可以帮助我们在沟通时通过倾听理解对方,让对方愿意表达,从而使沟通更加顺畅。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片段主题: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

片段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P263史蒂芬.柯维

这个例子充分显示有效的沟通多么不易,了解他人又是多么重要。正确的沟通方式也就是移情聆听,至少包括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你已受不了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所注意的已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是既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什么是移情聆听?移情聆听的核心是“移情”,本质就是在情感上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模式和感受,站在说话者的角度,感同身受。并不一定是完全赞同对方的观点。

【why】:

“移情聆听”的方式,通过,耳、眼、心的全方位参与,让我们了解对方的心灵世界,不仅能让我们“知彼”,还能满足对方被理解、被肯定、被认可和被欣赏的心理需求。当我们满足了对方的这些基本需求后,我们就能更好的“解己”,来施加影响力和解决问题。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大部分人在听别人讲话的时候,总是会联系自己的经历,给与评判、讲道理、给建议、下结论等,特别是对方有情绪的时候,感受不到理解和接纳,也就不愿意畅所欲言,最终话题终结,导致无效沟通,甚至产生负面效应。

(反例)上个周末孩子回家,跟我抱怨说,“看名著有什么用?特别是水浒传,我看不进。”我脱口而出说,“水浒传是中考必考内容,你怎么能不看?”孩子悻悻然说,“我已经初三了,水浒传那么厚,我没有时间看了,还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科目上,必读书的题6分我放弃。”我一听马上就着急了,觉得他这个态度不对,说“你周末放假,我看你还有时间玩手机,这个时间就可以用来看书啊,看一点是一点,总比不看强”,孩子接着说,“反正我不会看的。”。问题没有解决,却弄得我们两都不愉快。

【how】:

那如何做到移情聆听呢? 我们可以分以下四个阶段,

第1阶段,专注听,复述对方说的话做到耳到:耳朵认真听对方讲话的内容,不要遗漏;眼到:眼睛观察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语言;并重复对方所说的关键内容给与回应。回到我刚才说的案例,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当孩子跟我说“不想看水浒传”的时候,我应该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身体转向孩子,目光注视他,观察他,并重复他说的话,“你不想看水浒传?” 我专注的态度表明对他所说的内容兴趣,让他感受到被重视。

第2阶段,理解对方并确认。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和解释一遍对方所说的内容,确认没有理解偏差。 刚才的例子里面,我可以说“你觉得水浒传内容太多,你时间安排不过来?”确保我明白他所说的内容,让他感受到被理解。避免由于误解,让他产生抵触心理。

第3阶段,代入对方角色,用心体会对方的感受。也就是心到:用心灵去体会,体会对方讲话时的感受和情绪,注意言谈中对方所传达的信息,当感受到对方有情绪时,“同理心”会让对方感受到被接纳,他就会愿意回到理性层面继续沟通。刚才的例子里我可以说,“确实初三了,中考科目多,每门科目的时间分配是个问题,水浒传内容多,要花不少时间来读。”引导他说出更多。

第4阶段,诠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既加以理性分析,又带有感情,时刻注意对方的情绪,有情绪就使用“同理”。刚才的例子里,我可以说,“你是说,你想看水浒传,但又很苦恼功课实在很紧张,抽不出时间来读?”不仅确认了解了他的内心想法,他在被接纳之后也愿意袒露心思,说出更多。在他恢复理性之后,说不定就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或者当他愿意听我的想法时,我再来扮演导师的角色,说出我的建议。这样深入了解彼此之后,就打开了通向创造性解决方案的大门。这里需要注意,切忌在对方有情绪的时候直接给对方提建议。

【where】:技能点:适用边界:哪些情况有效,哪些情况无效?

移情聆听可以应用哪些场合呢?不论在办公室还是在家中,敞开胸怀,凝神倾听。特别是当话题非常重要、敏感或者涉及隐私的时候。比如你的同事需要职业建议,或者你和你的爱人关系出现问题。还有一个应用的好时机就是在对话时对方有情绪,对方跟你抱怨的时候。如果只是随意的谈话或者日常闲聊,就不要使用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技能点:(显像提问)
了解了移情聆听,那现在请大家回忆下,最近的一个月内,你身上是否发生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有,是在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如:你的孩子跟你抱怨作业多、学习辛苦,你跟他摆事实、讲道理,说学习如何重要,孩子是不是说着说着,就不想跟你聊天了?你的爱人在公司遇到麻烦,回去跟你倾诉,还带着情绪,你理性地分析问题,并给出诸多建议,结果你的爱人,非但没领情还跟你争吵了起来。生活中是不是经常发生这种与他人沟通不顺畅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王芳分享了跟女儿之间沟通失败的例子,

女儿初三的时候非常叛逆,有一次出差回家,没几天快要考试了,回家看到女儿在跟奶奶刷连续剧,妈妈就很着急,说:“你怎么搞的,到现在还在刷剧啊”,女儿一听就怒了,说“我天天这么忙,你居然连刷个剧都不让我刷。”妈妈继续讲道理“你看,没几天要考试了,很多事情补不齐的话,中考高中就考不上,你会怎么怎么样。。。”妈妈的焦虑就出来了,最后不欢而散,女儿门一摔,到自己房间,不看书,躺在那,妈妈拿她一点办法也没有。

【环节6:A1+ 反思加工6m】

拆书家提问设计:

接着刚才大家所回忆的沟通失败的例子,再遇到这样的情况,应用刚才所学的“移情聆听”去回应,大家可以怎样做?

学习者案例记录:

场景:2天前小马(师父)跟学习演讲的学员(徒弟)之间:

学员抱怨(作业)太难了,各种挑战,连对拍照都感到恐惧,现在要录视频而且还要发布出来给别人看。

那如果应用移情聆听的四个阶段去沟通,

第一阶段:专注听学员说,比如手势不会做,很难,重述“你是说手势不会做,很难”。

第二阶段:理解学员并且确认。“因为这些手势不会做,你觉得太有挑战,想要放弃是吗?”

第三阶段:代入对方的角色,用心去体会对方的感受。更深层次体会他,“如果我是一个新人,遇到这么有挑战的事情,我可能也会感到非常难。你的这种想要放弃、胆怯的心情,我能理解。我也能感受得到。”

第四阶段:诠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确认我的理解和他的感受一致“你的这种想要放弃,觉得难的感受,是不是这样?”可能对方在感受到被理解之后,情绪得到释放,这时再根据他的想法和感受,进一步引导、帮助他解决问题。

非常感谢小马的分享。小马运用的“移情聆听的四个步骤”非常好,每一个步骤都有,最终这个学员可能也能感受到师父理解到他,愿意做出尝试去录视频完成作业。

【总结】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是“移情聆听”的拆解和学习,也就是如何设身处地的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想表达的内容和感受,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也对你袒露心声,从而增进彼此间的关系。希望大家以后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有意识的运用起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