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为了保证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分享,我重新给大家分一下组。这两位一组,这两位一组,这边三位一组。
这是1-2级别的拆书。
首先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王亚男。
1. 我是一名基督徒,从了解信仰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
2. 我和丈夫是拆书训练营的同学和彼此帮助共同成长的伙伴。
3. 我也是一位非常可爱的一岁小男孩徐仰乐的妈妈。
回到今年的拆书现场,我是新手拆书家王亚男。
今天我的拆书主题是: 用好四个问题,离开失控情绪,回归关键对话
简单介绍一下今天拆页来自书籍:《 关键对话》
1. 这本书被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评价为 当之无愧的当代思想领导研究领域的伟大贡献之一。
2. 作者20多年对10万多人进行跟踪调查,在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加上实践经验,总结出关键对话理论模型。关键对话理论可以在职业发展,家庭和个人生活等诸多领域改变我们错误的对话方式,带来完全不同的结果,进而对我们的人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下面是阅读原书拆页环节。
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读完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为了回归理智,继续对话,你必须暂时停止和对方的互动,转而审视自我,像一个局外人一样审视自我。你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在做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坦率诚恳地探索自己的目的时,往往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好吧,我的表现有些咄咄逼人,表达观点的方式太过强势,一心只想战胜对方。我已经偏离了原来的目标,开始只是想选择度假地点,现在成了想证明自己的看法更高明。”
一旦怀疑内心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你就可以下意识地进行调整了。例如,“我的真正目标是找一个咱们都喜欢的度假地点,而不是要证明我的观点比你强。”简而言之,只有意识到了错误之处,你才能不让自己犯错。
但是我们该怎么做呢?怎样才能意识到内心的变化,不再犯错,进而影响自己的动机呢?很简单,按格瑞塔的方法去做。你应该停下来问自己几个可以帮助你返回对话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在意识到对话失控时提出,也可以在准备展开关键对话时提出。这些问题包括: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询问完自己这些目标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不要遗漏:
要想实现这些目标我该怎么做?
下面进入I环节,简单讲解一下这个拆页:
这个片段讲解了在对话出现冲突或者话题已经与最初设想相距甚远的时候,如何通过四个问题,帮助自己恢复理智,离开激烈情绪,梳理对话目标,最终回归关键对话。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关键对话是什么。有三个特点:观点迥异,充满风险,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
1. 观点迥异。对话双方想法有很大差异,各执一词。
2. 充满风险。对话不成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个人之见的对话失败可能导致关系疏远,严重的可能导致破裂。在企业中,关键对话达不成时企业的发展可能受到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
3. 双方表现出激烈情绪。根据所处文化不同,可以是外显的,彼此争得面红耳赤。也可以是内隐的,双方冷战,一言不发,老死不相往来。有时感觉气氛尴尬至极,恨不得自己凭空消失。
举个例子帮助大家理解关键对话。
前段时间,成东,我的丈夫,每周连轴加班,晚上九点多到家,一周工作6.5天,连续几个月都是这个节奏,根本顾不上家。有一天晚上,我找他聊起这事,说着说着就言辞激烈起来。
我们用三个特征来看一看这是不是关键对话:
1. 观点迥异。我认为成东成天加班不回家,是不承担家庭责任。成东认为,他加班工作努力挣钱是承担了家庭责任。我们的观点完全不一样。
2. 充满风险。我认为成东作为丈夫不负责任,他认为他已负责,认为我不理解他的辛苦付出,在无理取闹。对话陷入彼此埋怨,关系降至冰点。对话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一段时间的关系。因此有风险。
3. 双方都有很激烈的情绪。我指责丈夫不负责任,丈夫反问我你到底想让我怎么负责任。两个人对话僵持在这里,关系也非常冷漠、苛刻,强烈的消极情绪使彼此都不想再多说一句了。
这个对话,符合观点迥异,充满风险,有激烈情绪,因此属于关键对话。
面对对话冲突,拆页片段中的四个提问是什么呢?
1.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2.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3.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4. 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
应用刚才的关键对话的场景,在意识到和丈夫陷入争执时我可以这样思考:
1. 我希望对自己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丈夫能理解他忙于工作,我独自操持家务的辛苦,并作出承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想办法忙的时候也可能交流。
2.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他能感受到我对他辛苦工作的心疼,和不得不疲于工作的无奈的理解。
3.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关系实现什么目标?我希望我们可以达成一致,在他工作强度很高的特殊时期,仍想办法,维持交流,比如微信留言。
4. 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我停止抱怨他没有做到的事情。如果他愿意说,主动倾听他的辛苦。为他准备牛奶等,让他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休息。如果他愿意倾听,提出我的需求,希望他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不时想办法和我有交流的机会。
相信通过这样的沟通,我和丈夫冷战伤心的一晚,可以变为温馨关爱、彼此理解、共克时艰的珍贵时刻。
使用四个问题,可以帮助
1. 我从对峙指责的氛围中释放出来。
2. 帮助我梳理了自己和丈夫的需要,还有想出达成目的的解决办法。
再一次回归关键对话。
下面是A1环节,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回顾自己的相关经验。
我们读了拆页片段,也听了关键对话的失败案例。想一想,这种关键对话不成功的场景,是不是也出现在自己的生活中。是什么样一个场景?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愤怒?尴尬?无可奈何还是无言以对?请在小组中分享自己关键对话失败的案例。
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和丈夫讨论是否继续让公公婆婆来孩子的问题时,我说暑假里每个月给公婆3000多元生活费,但是中午只给孩子做一个菜,买衣架之类的小东西还要我买,孩子病了也要等我带去医院,我觉得他们没有尽心,花了很多钱孩子却没有得到很好的照顾。丈夫却说他们带孩子够辛苦的了,怎么说也帮我们把孩子带到四岁了,指责我都不能体恤他们的辛苦。我说那带到四岁还不是因为我们多付出又出了很多钱,丈夫听我说这些直接把门一关,不和我说话了。
下面是A2环节,请大家规划应用:
如果将来又遇到类似的关键对话的场景,问问自己这四个问题,把答案写在便签上。
1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
2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
3我希望为我们之间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4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
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个答案不能仅仅是表决心,而是具体设想将来可能出现的一个场景,需要是具体的做法,要有明确的时间什么时候做完,结果明确可以衡量,就是我做到什么了表示完成了。
学习者案例记录
1. 我希望为自己实现什么目标:让公公婆婆帮我们带孩子。
2. 我希望为对方实现什么目标:让丈夫感受到我理解他父母的辛苦。
3. 我希望为我们之间的关系实现什么目标: 我希望我们可以共同谁来带孩子怎么带孩子的问题
4. 想要实现这些目标,我应该怎么做:1)如果再出现冲突,暂停对话,先离开房间深呼吸、冷静5分钟2)整理自己表达中不客观的地方、公婆为带孩子的付出了哪一些、自己的真实需要,具体地写下来3)回到房间把写下来的话读出来,并寻求丈夫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