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勍勍,我今天给大家拆解的书籍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
F特征:这本书是由美国学界的“思想巨匠”史蒂芬•柯维博士所写,书中介绍了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互赖期,整个人生过程需要坚持的7个习惯,它包括了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三个自我管理的习惯,还包含了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综合综效,三个人际沟通的习惯,加上不断更新,这7个习惯能让我们不仅仅获得个人领域的成功,还将获得公众领域的成功。
A优势:这本书自出书以来,高居美国畅销书排行榜长达七年,在全球七十个国家以二十八种语言发行共超过一亿册。所讲的这7个习惯以及一系列的观念方法,极具普遍性,就算再过10、20甚至100年都不会过时。
B利益:本书不仅深入浅出了讲述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和原则,在每一章节还给出了付诸行动的具体建议。每当你工作或生活遇到困惑时,都可以在书中找找相应的习惯,只要你认真阅读、随时参阅并付诸行动,就会获得成长和改变。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习惯五:知彼解己——移情沟通的原则。 今天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拆书学习后,在一对一的沟通中首先避免陷入四种自传式的回应
R原文片段一
四种自传式回应
我们在听别人讲话时,总是会联系我们自己的经历,因此自以为是的人往往会有4种自传式的回应的倾向,
价值判断——对旁人的意见只有接受或不接受。
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价值判断令人不能畅所欲言,追根究底则令人无法开诚布公,这些都是经常造成亲子关系的一大障碍。
青少年与朋友讲电话可以扯上一两个小时,跟父母却无话可说,或者把家当成吃饭睡觉的旅馆,为什么呢?如果父母只知训斥与批评,孩子怎么肯向父母吐露真言?
在无数研讨会中,我曾与成千上万的人讨论这个问题,我发现人们常常自以为是,却习焉而不查。无怪乎每次角色扮演时,许多人都意外地发现,自己居然也有这种通病。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4种自传式的回应,分别是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和自以为是,我想用几个例子来进行一下说明。
价值判断(Yes or No)——对旁人的意见、说法只有接受或不接受,认同或不认同。
比如:之前和一个男性朋友聊天,他抱怨说:“我天天辛苦在外面赚钱,回到家老婆还让我干家务,她不是就在家里带小孩嘛。男主外,女主内嘛“我听到这句话,立刻反驳说:“谁说女就一定要主内啊,家务活本来就应该是两个人的事啊”。
追根究底——以自己的价值观探查别人的隐私。
比如:比如最近有位朋友计划离婚,然后吃饭的时候,我就想,谁家的烟囱不冒烟啊,能过就好好过呗,怎么闹成这样啊。
好为人师——以自己的经验提供忠告。
比如:有一次我老公回来,跟我抱怨公司的事情
老公:“公司的产品有问题,害得我一个星期往佛山跑了三趟了,还没搞定,气死了。”
我:“产品有问题,你找技术嘛,你搞销售的跑过去有什么用?”
我是什么都不清楚,就乱提意见
自以为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与动机衡量别人的行为与动机。
比如:
我:国庆难得放几天,出去逛逛吧
老公:国庆到处都是人,出去看人么,还是在家好好休息休息吧
我:什么啊,你就太懒,都不愿意动。
我的话语里臆断对方的行为动机,所以马上招来了对方的反驳。
所以,我们在平常的沟通当中,真的是很容易犯上面这四种自传式回应的毛病,比如好为人师、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和自以为是。
【预防学习者异议】
在这里需要说明一下的是,自传式回应也并非是完全错误或者无效的。比如对方确实征询你意见的时候,你当然可以“好为人师”的给别人提出你的建议,当你和对方很熟悉,情感账户额度很高的时候,这时追根究底的问问“为什么”也没太大问题。
但是,当对方向我们倾述时,对方情绪比较大,想要表达自我时,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自传式的回应,好让对方可以畅所欲言。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请大家也思考一下你最近和别人沟通中,你自己是否出现过价值判断、追根究底、好为人师和想当然的情况呢?当时对方是反应呢,是否立刻不做声了,还是和你顶撞呢。
【显像提问】比如我和同事在谈论最近做的一个性格测试题,朋友好奇的问我,什么样的测试题啊?你说,你呀,都不用测,肯定是内向型的性格。这就是典型的自以为是。
请举一个面对面沟通的例子,并且说明出现的是哪种情况,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郑国兴:我老婆呢,经常会跟我说一下她学校的事情,然后我就喜欢给她提建议,提解决方案,其实很多时候她只是想发泄一下情绪而已。
迪之:我的也是好为人师的例子吧,比方说我妹妹现在做新媒体文案策划的,其实我并不是这个行业的,但是我经常以自己的经验给她提建议,现在想想,我这种做法好像不太好。
雷三午:我一个朋友,最近没有工作了,去做直销,然后我就很反对,我就很直接的价值判断,就劝她说不要做了。
【拆书家反馈】:
刚刚小伙伴们都分享了各自的案例,有喜欢给太太提建议的,有喜欢给妹妹提意见的,有对朋友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的,现在大家也感觉,就这样直接主观的提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不是太好。
好的,从这些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价值判断很容易引起观念上的冲突,追根究底对于保守型的人容易反感,好为人师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自以为是往往产生误解。所以我们在沟通中要尽量避免产生这些自传式的回应,那么到底该如何沟通才能让沟通更顺畅、有效,书中给出了一种方法,叫移情聆听。
R【原文片段二】
正确的沟通方式是移情聆听。什么是移情聆听呢?我们的聆听通常有层次之分,一是充耳不闻,压根就不听别人说话;二是装模作样,“是的!嗯!没错!”三是选择接收,只听一部分,通常学龄前儿童的喋喋不休,会让我们采取这种方式;四是聚精会神,努力听到每一个字。但是很少有人会达到第五个层次,即最高层次——移情聆听。移情聆听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聆听,要求听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和感受,也叫同理心倾听。
移情聆听,至少包括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复述语句,这至少能使人专心聆听。
儿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亲:你受不了,觉得上学太无聊。
第二阶段加入解释,纯用自己的词句表达,但仍用左脑的逻辑思考去理解。
父亲:你不想上学了。
第三阶段渗入个人的感觉,右脑发挥作用,此时听者要注意的也不止于言语,也开始体会对方的心情。
父亲:你觉得很有挫折感?
第四阶段,即加以解释,又带有感情,左右脑并用。
父亲: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运用第四阶段的方式沟通,不仅能了解对方,更能帮助对方认清自己,勇于表白。
儿子:上学真是无聊透了。
父亲:你对上学有很深的挫折感?
儿子:没错,学校的东西根本不实用。
父亲:你觉得读书对你没什么用?
儿子:对,学校的不一定对我有用,你看乔伊,他现在修车技术一流,这才实用。
父亲:你觉得他的选择正确?
儿子:嗯,从某个角度看确实如此。现在他收入不错,可是几年后,或许会后悔。
父亲:你认为将来他会觉得当年做错了决定?
儿子:一定会的,现在的社会里,教育程度不高会吃亏的。
父亲:你觉得教育很重要,是吗?
儿子:对,如果高中都没毕业,一定找不到工作,也上不了大学。有件事——我真的很担心,你不会告诉妈妈吧?
父亲:你不想让你妈知道?
儿子:不是啦,跟她说也无妨,反正她迟早会知道,今天学校举行阅读能力测验,结果我只有小学程度,可是我已经高二了!
儿子终于吐露真言,原来他担心阅读程度不如人,此时才是父亲发挥影响力,提供意见的时刻,不过在开导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孩子言谈间多传达的信息。若是合理的反应不妨顺其自然,但是情绪反应出现时,必须仔细聆听。
这个片段告诉了我们聆听的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聆听就是——移情聆听。
那么怎么做到移情聆听呢,片段中也告诉了我们方法,4个阶段,我把它提炼为复述、理解(左脑)、感受(右脑)、链接。这里面涉及到了沟通和不断的提问确认。
复述是抓住对方表达中的信息,用你的话重复出来,这样可以让对方感觉你确实认真在听。
理解是逻辑上的,理性的认知,说出你对他话语或处境的理解,避免认知上的差异。
感受是运用你的右脑,说出你对对方感受的猜想。
链接是把你对对方的理解和感受一起说出来,给对方确认。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尽量多运用一些开放式的提问,让对方能畅所欲言。
这里的移情聆听是四个阶段,也就是沟通中的四个层次,最高层次当然是把你对对方的理解和感受一起说出来,这样可以达到和对方深层次的沟通,但是往往我们一开始并不清楚状况,所以我们需要有复述、理解和感受这样不断确认的过程,运用这四种方法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确实在听,并站在对方的立场在考虑,可以让对方放松并充分的表达自己。
大家可以看看同样是我和老公的沟通,会有什么不同:
老公:“公司的产品有问题,害得我一个星期往佛山跑了三趟了,还没搞定,气死了。”
我:“你这个星期往佛山跑了三趟啊?”(复述)
老公:“是啊,公司产品总是出问题”
我:哦哦,公司的产品出问题,搞得你疲于应付,是吗?(复述+理解)
老公:是啊,公司本来有技术人员的,但是水平太差了,根本搞不定。
我:哦,这样啊,你也很郁闷吧,不是自己销售的责任。(感受)
老公:是啊,但是没办法啊,搞不定,尾款就收不回来,还是要想办法啊。
我:哦,你现在也很苦恼,公司产品问题导致尾款收不回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链接)
老公:“我问一下之前公司的技术人员,看看能不能搞定?”
我:恩恩,老公,相信这些小问题难不倒你的,一定能搞定的,这些天辛苦了,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多吃点哈。
【不这么做的坏处】
从上面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对比之前好为人师给他提建议,自以为是的评判他的行为,按照移情沟通的这四个阶段,复述、理解、感受和链接,在沟通中更能深入的理解对方,让整个沟通的过程更和谐顺畅。
而如果我们不是站在对方的角度,没有全身心的投入去倾听,很难与对方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有时会直接就让对方不想去说,因为觉得你根本都不理解,有时甚至直接就吵起来,因为你用你的价值观去衡量别人的行为,做到移情聆听并不容易,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去理解对方的需求,感受对方的情绪,并学会积极的引导,让对方充分的表达自己。
【A3】促动参与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我想让两两组成小组设计一段对话,背景是你的一个朋友最近在和她的婆婆闹矛盾,现在找你聊天,尝试运用一下移情聆听的方式和他沟通,开导一下她,不一定要给她解决方案,记住你的目的是让对方畅所欲言。
请大家小组讨论演练5分钟,然后我们来进行角色扮演。
学习者案例记录:
雷三午:哎呀,最近我婆婆请了一个保姆在家里,好烦躁啊,她做事又不勤快,不勤快就算了,说都不能说。
迪之:哦,难怪最近看你很不高兴的样子,原来是这个事情啊。
雷三午:对啊,其实上班的时候还是蛮开心的,就是回家的时候,有时候都不想回去,但是不回去又不行,小孩小。
迪之:哦哦,就是那个保姆很不勤快,又不让说,你不是很郁闷
雷三午:是啊,非常郁闷,烦死了,回到家,看到她就不好
迪之:那你觉得是那个人的问题,还是你婆婆不让你说,这个问题困扰你啊?
雷三午:她人应该没啥问题,就是一些习惯的问题我受不了,而且我婆婆又把她保护的好好的,什么都不让说。
迪之:那你是本来就打算请保姆的呢,还是你婆婆主动说请个人帮你们啊?
雷三午:我们是本来就打算请保姆的,婆婆一个人在家带小孩也太辛苦嘛,我们都上班,她又要带小孩,又要做家务
迪之:哦哦,那这个保姆,你婆婆认识啊
雷三午:恩恩,是的,我婆婆老家的人
迪之:那认识的,知根知底挺好的呀
雷三午:是的,知根知底是挺好的,就是不让说什么感觉很郁闷啊。
迪之:那你理想中的保姆是怎么样的呀?
雷三午:其实,她和我理想中的保姆也差不多,如果她能够勤快一点,一些生活习惯啊,家里整洁这些,人都会有大意吗,又不能提醒她,她习惯又不好,所以就变成我要迁就她。
迪之:哦哦,可能就是不让说这个事情让你困扰了,那你有没有和你老公沟通过这个问题啊。
雷三午:有沟通过啊,有时候和他发发牢骚,他也很烦。
迪之:哦哦,他也很烦啊
雷三午:是啊,他不喜欢我老是在他面前唠叨嘛
迪之:有没有可能,让你老公和你婆婆沟通一下,提醒一下你家那个保姆,注意一下习惯啊之类。可能你婆婆也并没有恶意,只是你婆婆可能答应了老家的亲戚,要好好照顾一下她,她可能从这里出发,她也不是故意让你和你老公难受的。那有没有可能让你老公提醒一下你婆婆呢?
雷三午:恩恩,是的,我试试让老公提醒一下我婆婆。
【拆书家反馈】
好的,非常好,刚刚有看到,迪之在整个沟通当中有几个点非常好,首先她通过复述、理解对方,和对方产生了共鸣,接着她对问题进行了澄清,哦哦,原来是不让说这个事情让她感到郁闷。最后又运用了引导的技巧,让对方从其他方面的去考虑解决方案。虽然说,我们不要好为人师,但是,我们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给出一些参考意见。
刚刚大家都应用了移情沟通的四个阶段,设计了我设计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虽然是很简单的复述、理解、感受和链接,在实际应用中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在应用中我们也要根据对方的回应,及时作出调整。总之是要鼓励对方畅所欲言,有时候只有对方把想说的都说出来了,他自己也自然找到了解决方法。
【A2】(设置情景)分步催化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为了把今天学习到的移情聆听的方法用起来,我让大家想一个可以应用的对象和场景,比如,你朋友失恋了找到你向你倾诉;你另外一半在公司里被同事黑了回家找你抱怨,又或者你的客户最近工作压力大和发脾气,等等,想一个你将来会应用的一对一沟通的场景,请先构想一下,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迪之:我的对象还是我那个同事,她家现在的保姆是换成了她妈妈和她表姐,肯定还是有矛盾,需要和我倾述的,我想我可以用到移情沟通的技巧。
郑国兴:我的倾听对象是我老婆,我最近可能要调到深圳去,她一个人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小孩,会跟我有些抱怨。
雷三午:我打算也跟我公司的一位同事,公司有两个职位,没有特别明确分工,有一个为主,我那位同事为辅,总是不服那个为主的管,总是在我面前抱怨,我打算应用一下移情沟通的技巧,处理的她的抱怨。
【A2】(行动计划)分步催化
拆书家提问设计:
好的,刚刚大家都构想了一个可以应用的场景,我想让大家考虑一下,如何运用移情沟通的技巧,让你们的沟通更顺畅呢?小组内讨论,然后派代表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迪之:我新来的科里同事,她应该会跟我抱怨她妈妈的事情。场景是中午吃饭的时候,她向我抱怨
我先复述,哦,你和你妈妈吵架了,发生了什么事啊
她:我妈又觉得我老公怎么怎么样
我:哦哦,那你妈妈过来帮你照顾小孩,还是有点不喜欢你老公,这样子让你为难。
我从感性出发会说:你一定很郁闷吧,都结婚这么久了,你妈妈在这方面还是有很大意见。
最后尝试用链接:你觉得你妈妈这样这么长时间不喜欢你老公,让你觉得很不开心,所以,你又和你妈妈吵架了是吗?
那你觉得你妈妈为什么会不喜欢你老公,你有没有和你妈妈沟通过啊,其实你妈妈是不是出于爱护你的角度,你看你妈妈这么快就赶过来帮你带小孩,一心为你的。你也可以跟你老公沟通一下,更体谅一下你妈妈,不要总是和你妈妈对着干,这样大家也过得开心嘛。
所以,我会尝试一下运用移情沟通的技巧和我那位同事聊。
总结: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两个知识点,第一个是避免陷入4种自传式回应和移情聆听的4阶段。
第一个知识点,告诉了我们沟通中常常遇到的坑,第二个知识点,告诉了我们如果跨过这些坑。
总结起来就是,在沟通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多多关注对方,运用复述、理解、感受、链接这样的沟通方式,多倾听,开放式的提问,积极倾听对方的想法、感受,用心理解对方,学会积极倾听别人的想法,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相信你才真正开启高效沟通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