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NAP君。欢迎来参加我3-3过级分享。为了让大家记住我,用三个标签来描述自己:爱拆书、爱手工艺、爱生活。如果大家对以上述领域感兴趣,欢迎来链接我。
【分组】
接下来会有讨论的环节,分成两个组,我左手边一组,右手边另一组,这样分组方便一会儿的讨论。
【场景介绍法】
事件场景:当下是个知识焦虑的年代,大量的知识涌入让我们有种错觉就是我这也不懂,那也不懂。所以呢,很多人想要寻求出路。读书就成为了大多数知识焦虑的人的出入,为什么呢?因为成本低,时间自由,可选择维度大。但是大量的学习者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读了这么多的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然后身边就出现了很多读书无用论的声音。读书当然是有用的,身边因为读书改变现状的,突破困境的人也有不少。
提问:所以如何有效读书?就成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对吧?
影响:不能有效读书是我们每个学习者一定要解决的问题。因为谁也不想读书无用,甚至被身边的人说这个人每天读书,但是读点什么都不知道。
解决:接下来呢我就要告诉大家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读书界的大咖樊登老师,大家都知道哈。他一年讲52本书,越读越精通,所有的书籍都是信手拈来融入生活。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今天就推荐大家看看樊登老师的这本《读懂一本书》。这本书1是转变了我的几个误区,它告诉了我好的读书学习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2是给了我好几个工具能帮助我们更加迅速通透的读懂一本书。希望能是大家读书无用的现象有所好转。
【学习目标】
第一个拆页通过1.主人公意识,2找到学习需求点和目标两步,将观光式学习转变成沉浸式学习,达到在最近一次读书学习时从自身角度出发找到一个方法解决一个自身真实问题的目的。
【原文阅读】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快速浏览第一个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
拆页1选自《读懂一本书》
沉浸式学习 vs 观光式学习
我们首先得知道什么叫沉浸式学习。沉浸式学习跟观光式学习是对应的。拿旅游举个例子,就特别容易理解。假如我们到上海旅游,观光式旅游是什么呢?就是你跟着一个旅行团:
第一天,东方明珠。第二天,城隍庙。第三天,野生动物园。第四天,回家。
这时候你会发现,整个旅程结束了以后,你甚至都不知道上海风貌到底是什么。与之相对,沉浸式旅游的特点是你在上海的一个朋友家里住下来,待上两个月:
每天早上起来去看看上海大妈们怎么跳舞。他们早餐吃什么,然后你变着花样地把早餐都吃遍。上海人怎么跟别人在路边吵架。为什么最近上海的垃圾分类搞得这么火热。
你沉浸在上海这座城市里,田子坊、新天地......各种地方你都跑过。你了解了上海当地人的生活,相信你对上海的感觉会和观光客有天壤之别。
在这个焦虑的时代,有大量的老师和家长把孩子的学习变成了观光式的学习,它的特点是“打卡”。
这一章学会了没有?考试检验。下一章学会了没有?考试检验。表面看起来,每章都学会了,但是这样“学会”的结果可能是“学得快,忘得快”。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的那些电工学、电路、C语言,你说我学了吗?全学了,我C语言考90多分。但你现在让我写一个程序,我就一点儿都写不出来,压根儿就不会。
“樊登读书”的CTO(首席技术官)田君琦是同济大学计算机系毕业的,他学C语言的方法跟我们完全不一样。他的老师从来没有讲过一次课,上来就是让学生们先去写
一个程序,完全自学。自学写程序,编一个射击飞机的小游戏,之后,游戏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后来他们这帮人全都成了很棒的程序员。
而我学C语言的方法跟学历史的方法差不多,就是把所有的地方全背过,填空别填错,问答题背答案。到最后的结果就只是打了个卡,但是根本不会写程序。这就是沉浸式学习和观光式学习的本质区别。
好,看到我们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拆页。
【what】【对比概念】
我们先来对比概念,书中的原文就是要对比概念。但是呢,它只是打了个比方。那我们现在来学习一下这两个概念。
沉浸式学习和观光式学习的概念:沉浸式学习是一种融入式体验为基础的学习方式。观光式的学习就是一种打卡知识点为基础的学习方式。
【对比案例】
书中举了2个例子,但是我觉得大家可能很难清晰理解两者的差别。我这边在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话剧的习惯,我这边要对比的就是传统话剧和沉浸式话剧。
【案例】
传统话剧:
我们首先会买票,然后进场就坐,然后看舞台上演员的表演。
沉浸式话剧:
首先我们会到一个地方要求换衣服,然后给你一个身份,告诉你一个场景。然后你被带到了这个场景,因为演员和观众穿的也差不多,所以呢你就被带入了这个场景。然后呢你又不知道剧情怎么发展的,所以你会很密切的关注大家的动向。深怕错过了什么剧情,毕竟你是花钱来体验的。
【对比】
那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第一点,传统的话剧你是个旁观者,沉浸式话剧里你是环境里的一个人物,说白了你是在剧情里扮演自己。你成为了这个剧的一部分。
第二点,传统话剧你的思路是跟着剧情推进的,沉浸式话剧你能看到的主线剧情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私底下的剧情人物之间的关系都是要你自己发现的的,所以你成为了一个寻找真相的人,你在这段话剧中是有在寻找剧情的,这时候你内心其实产生了一个隐形的目标。
第三点,传统话剧大家看的是作家对这个作品的表现,看完之后大家会不会说你是一个剧情,我是一个剧情。当然有很多开放式的剧情最后会让大家思索,但是大多数的剧大家都是主动承接了剧作的呈现。但是沉浸式呢?每个人收获是不同的,有的人跟着路边的乞丐走了,他会回溯他的故事。有的人跟着漂亮的小姐姐走了,跟着她去看她的爱情故事。这一条就是每个人的关注点和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学习其实也是一样的。沉浸式的读书会有代入感,会想知道这个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用的什么方法,我用这个方法是不是也能解决自己的问题。观光式学习就想学几何,一个定理接着一个定理打卡,学会了只能做题,现在给你道题你还能解么?更别说把几何知识用在生活中了。
【why】
为什么沉浸式学习优于观光式学习呢?因为沉浸式学习是一种融入书本,以我要为基础的的学习,并且每个人在书本中要寻找的东西不一样,要得到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而观光式学习是传统的每个知识点都打卡一遍的学习方式,你身在其外,听过算数。
【How】
那要怎么做呢?我总结成了2步。
1. 融入学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公”。
2. 学习之前想一下自己这次学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要学到哪一个解决问题放方法。(或者对我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看回拆页中学习C语言的案例,两者的差别在哪里。是不是一个是融入式的,有目标的,有需求的。而结果就是差这么多多。看看历史上的名人,达芬奇、爱迪生、贝多芬,哪一位是观光式学习的产物,一位都没有吧。如果你是个终生学习者,你大量的学习并且还是觉得过不好这一身,你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沉浸式学习,有多久没有很融入的看一本书,并且为书中的某些知识感到喜悦了。
【Where】
沉浸式学习是不是在所有地方都适用么?当然不是,工具类、科学类、新概念、实用类的学习更适合沉浸式学习。如果你希望从爽文中沉浸式学习得到收获,那就有点妄自菲薄了,还是从爽文中找点乐子吧。
【A2】写剧本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请自己编一段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设计出你要在多久时间读一本怎么样的书,在书中你希望自己变成什么样的人,想要解决什么问题,找到什么样的方法。并且如何把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其中部分内容涉及“两个个步骤”。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五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人站起来讲讲他的剧本。(包括:起因、经过、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想要在10月份学习一本书,名字叫做《掌控习惯》。我自己有很多好的习惯想要去养成,比如:运动、好好地去看书等。解决的问题是,我真正的想去养成一些好习惯并且帮助那些想养成好习惯的朋友们去掌握养成习惯的能力,而不是靠意志力。10月我会拿这本书的知识点拆一门课,并且在钟书阁的活中进行分享。到时候一定会让很多的学习者有收获。
【A1】【量表自测】
第一个拆页已经完成了,在第二个拆页之前,我们先做一个量表自测。
仔细阅读下列表格中的话,作出自己的准确判断,圈出与自己的情况相符的数字(1表示极差,6表示出色)。
好的,我看到很多小伙伴已经完成了。现在大家请计算出三道题的总分:
3-7分说明你的学习和生活并不太相关。8-13分说明你学习和生活还是比较统一的。14-18分那你很优秀了,你的学习和生活高度统一。分数越低的人越倾向于“单向度的人”,分数高放人更倾向于“多向度的人”。什么是“单向度的人”和“多向度的人”呢?
【学习目标】
第二个拆页讲的是要做多向度的人,通过看得清、辨得清、想得清三步,将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我们的生活相关联,达到将最近一次学习的内容(工具)运用到生活的目标。
【原文阅读】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快速浏览第二个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抬头示意。
拆页2选自《读懂一本书》
读书所带来的收获是个性化的,能恰到好处地解决具体问题。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一本书,有的人看重的是这一部分,有的人看重的是那一部分,它带来的启发、安慰或思维升级都可能完全不同。
阅读可以让我们从“单向度的人”变成“多向度的人”。“多向度的人”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并不是学好数理化的知识,而是通过阅读,将知识组成思维体系,再转化为能力--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处理生活中一切问题的能力。
好,看到我们大部分小伙伴都阅读完了拆页。
【拆页过度】
拆页1讲的是我们要将自己的学习变成沉浸式学习。拆页2讲的是通过学习我们要把自己变成多向度的人。这两个拆页一个是想告诉我们怎么学是好的学,第二个是想告诉我们怎么学能成为更好的人。那我们现在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多向度的人”。
【what】
书中给出了“多向度的人”的概念:同时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理性能力与享受美好生活的感性能力。这话讲的非常抽象,我的理解是将所学习到的内容融入生活,又能从生活中联想到知识,最终变成学的越多生活得越好的人。我相信这也是我们学习的目的。
【why】
为什么要讲“多向度的人”呢?因为这样的人是不断进步和突破的。书中还提到了“单向度的人”。“单向度的人”很好理解就是读书是读书,书读的再好用不会用的。俗称书呆子。大家想成为书呆子还是勇于创新的人。答案显而易见,那我们看看两者有什么区别。
【案例】
借用书中的案例:就像莎士比亚所说的,“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书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同样一本书,有的人看重的是这一部分,有的人看重的是那一部分,它带来的启发、安慰或思维升级都可能完全不同。
【回应反馈】
看完这段原文,我们来思考个问题,为什么每个人看到的不一样呢?
学习者:每个人关注的东西不一样。每个人的角度也有差异。
大家回答的非常好。我这边总结了一下。
第一点,每个人的现状都是不相同的。家底有贫有富,学历有高有低,生活圈子也会不同。所以每个人的客观现状首先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从客观事实出发去思考自己的问题。
第二点,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是件的因果观念是不同的,看到坏人有的人绕开,有的人选择走上去劝阻,有的人选择以暴制暴。所以每个人的逻辑思维决定了事件的发展的结果是不同的。
第三点,每个人反思的能力是不同的。反思其实说的有点大,我们说小点,当事情发生之后,你会想些什么?这些想法会不会影响你之后的行为?我想这就是每个人的反思能力。思维能不能升级其实说的就是反思的能力。如果能快速反思就能将学到的东西变成经验进行下一次迭代。所谓复利思维,如果没有反思就是空谈。一个人能成为“单向度的人”还是“多向度的人”反思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How】
所以如果我们要成为多线程的人:
1. 要看得清客观事实,从自己的客观角度出发。
2. 要想得清晰因果,要进行梳理自己的思维。
3. 要反思迭代,将反思思维的结果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
【Where】
“多向度的人”这个概念也是有边界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和学习都能融入生活的。比如量子自学?你不做科研就没法用到。所以每个人要选择和自己有关联度的知识进行“多向度”的扩展。
【A3】
【微行动学习】【回应反馈】
1. 【明确问题】
那我们这样,大家回忆一下,大家最近一次看完书是什么时候?你现在还记得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么?你把书中的哪些知识点用进了生活中?大家学习中是否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呢。我们大家现提出各自的问题,那么我们挑选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大家来投票决定一下。
学习者:我在读书学习的时候,读书的当下是非常沉浸的,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就会发现我不记得这本书在讲什么了?
拆书家:所以你的问题是如何能更好得记住书中的内容?大家觉得这个问题怎么样,大家投票决定一下。那我们接下来大家就一起来讨论:如何能更好得记住书中的内容?
2. 【引导分组讨论问题本质】
我们挑选了你的案例,你把最近这件事情具体的讲一下。
案主:我最近在看一些书,但是才两个星期就把书里面的内容忘得差不多了。
拆书家:所以你的问题的本质是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高效得记住书中的内容?
案主:是的。
3. 【明确问题本质】
所以我们最后确定的问题是: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高效得记住书中的内容?
4. 【引导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然后呢?大家来讨论一下遇到这样的情况你是怎么做的呢?面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可以推荐的方法呢?
下面大家再讨论一下,然后我们请一个小伙伴再分享一下。
拆书家:现在请每个小组发表一下自己小组的成果。
5.【请每组派代表讲解自己组的成果】
好,我看大家都已经讨论完了,那有请小伙伴来分享一下你们方法。
需要问问提供案例的小伙伴,最终的解决步骤是否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拆书家: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们更高效得记住书中的内容?大家已经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我总结了一下是下面这几条。
1、根据记忆曲线去记忆书籍的相关内容。
2、用思维导图工具去帮助记忆。
3、让自己在学习时处在沉浸式学习的状态中。
4、持续更新,经常反思。
这位学习者对大家给出的方法是否满意,是否能决绝读书记不住的问题了呢?
案主:我觉得大家给出的方法很好,我基本上能解决读书记不住的问题了。
拆书家:那我们的微行动学习就到这里。
【A2】
【催化应用】【布置任务】
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在学习了今天的两个拆页之后,在一周内,每个小伙伴拿一本书进行学习,并尝试带着沉浸式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最终将书中的知识带入生活使生活有所改变。
回收作业:
在未来的一周内,我决定学习《掌控习惯》这本书,并学习书中的“提示、渴求、反应、奖励”四步和“4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便易行”,养成一个每天写作的习惯,并且先坚持21天,并在之后能长期保持这个习惯。
【结语】
最后总结一下今晚的分享。今天的关键词是学习。第一个拆页讲的是沉浸式学习。第二个拆页讲的是在学习中做多向度的人。第一个拆页帮助我们学习能高效,第二拆页帮助我们学以致用。希望今晚我的分享能让大家有一点点的收获,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