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叫陈春梅,笔名梅花,是一名初高中的英语老师。现在进入我的拆书环节,任何一个主题,积极参与是我们有效学习的方式,等会我们会有讨论的环节,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现在我们进行分组,以中间为中轴线,两边各位一组。
今天我要拆解的图书是《学习的格局》,【作者】是黄静洁,是一名中西合璧亲自教育专家,她是冰心儿童图书奖获得者,被新浪育儿授予“妈妈信赖的养育图书作者”称号。【地位】《学习的格局》被湖南图书馆、安阳市图书馆等永久收藏。【意义】本书从“学习的效率、学习的自控力和未来的竞争力”三个维度剖析了学习的格局,打破了学习的传统认知,让孩子转向自主学习,最终成为不怕接受未来挑战的“优等生”。
观察技能点:对现场学习者进行了分组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R的环节,我选用的图书是《学习格局》P100-102中的“K-W-L”提问工具片段。现在,我们用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如果完成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下。
“K-W-L”提问工具:巧妙提升孩子的提问力
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其实都是有办法和工具的。美国学校的老师们都经常使用“K-W-L图表”。如下图:
K 就是英文里的"know" ,代表“我知道的“; W 就是“want",我想知道的”; “L” 就是"learned", 代表“我学到的”从上面的表中可以看出,“K-W-L"有三个竖的栏目,分别代表了孩子学习进程中的三个阶段。
下面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这节课学习的主题是猫头鹰。
K栏目:上课前先想一 想“我已经知道了什么”,然后在第一竖栏里列出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不用担心你写下的是否正确。比如,猫头鹰是什么动物,长得什么样。引导孩子从低阶的4“W"(what,who,when,where)提问模式入手,把关于猫头鹰的已经知道的知识点全部写出来。
W栏目:预习过程中间自己“我最想了解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在第一坚栏里记录下自己想知道的关于猫头鹰的内容。比如,猫头鹰爱吃什么?最怕什么?晚上是怎么睡觉的?
L栏目:学习完毕后再问自己“我学到了什么”.然后在第三竖栏里总结出自己学习到的新知识点和新内容。
最后,当图表完成的时候、也就是这个主题的学习有了一定进展。
这时就可以做以下三件事了:
1、把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一一个K栏目里的内容做比对,看看自己原来了解的内容有多少是对的,有多少是错误的,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2、把第二个W栏目里的内容与第三个L栏目里的内容做比较,看看自己想知道的内容是否都已经有了答案。
3、如果还没有找到答案,那么就可以再加第四个s栏目,代表Sill,,也就是需要“继续研究”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再作为问题,继续提问下去。
虽然这个图表是在学校里有老师带领孩子一起做练习时使用的, 但我们完全可以借鉴,在家里和孩子做阅读时与他一起来使用。你还可以组织孩子和小伙伴们一起来学习,让孩子们互相传阅各自完成的"K-W-L图表”,这相当于让孩子借助图表小工具,互相传阅各自列在图表上的问题。最后,当然别忘了问一句:“请问,大家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这样的小组学习真的比让孩子一个人独自学习来得有趣而有效多了,还可以鼓励孩子思考更多、互相提问,这个输出和输入的过程会让孩子把知识记得更牢,理解得更透彻。
所以,训练孩子提出有质量的高阶问题,就是在开阔他们的思维模式,让大脑展开更深层的思考活动,同时也是在练习表达和聆听的能力。
观察技能点:
1、选用的图书是实用类或是理论类图书。
2、拆页内容未超过2页。
3、【R】所选的拆页包含具体行动或是做法。
大家已经阅读差不多了,谢谢你们的时间。对于这个片段,我有如下几个理解:
【Why】我们都会经历过一种现象,孩子小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引导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也不是孩子自身就具有提问能力,于是长大之后,有些孩子提问题的能力就丧失了。换另外一个角度,如果孩子习得提问的能力,那么他的学习就会更加专注和学习质量更高。
【What】而提问力是有办法的,“K-W-L”提问工具可以帮助孩子提出高阶问题并开拓思维。
【How】接下来就让我们体验下“K-W-L”提问工具的魅力。首先画出“K-W-L”的图表,并根据自己学习的主题进行按照如下步骤完成:
1、第一步,已知(Know):对于研究的主题,我本已经知道了什么,罗列出来在K表格中。
2、第二步,想知(Want): 对于研究的主题,我感兴趣的部分或是想知道的是什么,罗列出来在W的表格中。
3、第三步,新知(Learned):通过这个主题的研究,给我解决了那些问题和获取什么新知识。
4、第四步,探索(Still): “K-W-L”三步完成之后,进行一次知识的大梳理,检索哪些知识还需要继续研究。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掌握“K-W-L-S”提问工具,用于一个我最近听了一节课的研究主题来展示:
首先:画出“K-W-L”表格并填写信息。
①先对比L栏与K栏的内容,发现自己的认知差距;(我发现自己对学习力的概念与别人认知的概念存在很大差别)
②然后再对比W栏与L栏的内容,想寻求的答案是否有了。(发现:学习力的研究范畴?学习力如何获得?两个问题还没有解决)
③把还没有解决掉的问题,就画出S栏,并把没有解决的问题放进去,后续研究。
【Where】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提问工具,不仅适用于老师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家长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甚至是我们成年人深度学习的工作都可以用。
观察技能点:拆书家讲解引导包含了:
1、行动建议步骤; 2、与行动步骤相对应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