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李海滨。我的三个标签:外贸人,打怪升级的拆书家,日语爱好者。很开心今天又和大家聚在一起学习,一起精进。既然是来学习的,我们就要有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能够做到以下两点:
(1)区分思考和总结;
(2)运用“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三个步骤进行反思(界定)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场景】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景?
为了考某个证书,提前半年就开始备考,早上背考试资料,中午刷题,晚上继续听音频课学习。忙的不可开交。可是等考试成绩下来发现自己还是没通过。
又或者,为了提高自己的讲书能力,自己每周读一本书,网上看各种大咖讲书视频,线上线下参加了好多讲书的课程。等到自己讲书的时候发现还是不理想。
【提问】大家或者你们身边的朋友有没有遇到过我刚刚描述的那两类场景呢?我们也很努力地在学习,在备考。为什么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呢?
【影响】如果经常遇到这种努力了却丝毫没有成效的事情,我们就会变得非常地沮丧,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导致我们的情绪和生活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低水平的勤奋,既浪费我们的时间和精力,又打击我们的自信心。
【解决】那么,《好好学习》这本书里提及的知识管理的方法和原则,告诉我们应该学习哪些临界知识,并提供了提升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反思、以教为学和刻意练习),帮助我们解决努力但是没有效果的问题。
好,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拆页,读完的小伙伴,可以抬头示意我一下。
用反思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或做事效率
前面提到,要真正快速学习,不是一上来就求快,而是先放慢,练内功。内功的基础,便是反思。
反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对这一能力的训练却非常欠缺。我们知道,如果想要成为一个肌肉男,那么就要坚持不断地进行力量训练。与此类似,如果想训练思想的肌肉,让自己看问题深刻而准确,要坚持的基础训练之一便是反思。然而,由于我们的教育经历中缺少“反思”这一重要能力的训练,我们大多数人常常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反思不是总结,至少两者的侧重点非常不同。总结是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请做一个简单的测试,看看自己是否有定期反思的习惯。
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根据自己的事情情况打分。
【I部分】
超过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宁宁小伙伴很好,她应该都已经有了良好的定期反思的意识哈。
介于15分到25分的小伙伴请举手哈。这些小伙伴有反思的想法,只要将反思例行化,就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反思习惯了。
那有没有总分低于15分的小伙伴呢?那你们在今天的拆书中将会获益最多哈,一定要注意听反思的技巧,回去经常反思,提升自己掌握知识的层次。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我看很多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共同拆解一下。
【Why】
反思是一面镜子,他能够清楚地反应我们的错误,使我们认清自己,给我们改正的机会,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富兰克林,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之一 ,他一生的成就都离不开反思。还有我们的曾国藩,他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反思。还有时间管理达人张萌萌姐,她的成功也离不开每天写反思日记,因为如果我们不经常去反思,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踩坑,无法很好地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错过很多成长的机会。
现在我们再回到拆页中来看,作者说过很多人把总结当成了反思。
(互动1):那我想先和大家讨论一下,原文片段中反思和总结是同一件事情吗?
(回答)学习者:不是
【What】(互动2)拆书家:我们再来看两者的侧重点分别都是什么?首先大家知道反思的侧重点是什么?
(回答)学习者: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
拆书家:对。
(互动3)拆书家:那总结的侧重点是什么呢?
(回答)学习者:对结果的好坏进行分析。
拆书家:对,非常好。
那我们来看一个案例,我有个朋友小郑现在在自媒体公司做运营工作,它主要运营着公司的今日头条官方号,但是账号的阅读量不是很稳定,通常涉及到职场类的文章阅读量比较差,经常被老板批评,但和情感相关的文章阅读量却很高,涨粉也很快,因此她就和我说她更擅长做情感类的内容运营。
(互动4)拆书家:那么,我想请问我朋友这是在总结还是在反思呢?
(回答)学习者:总结。
拆书家:是的,好,我们接着往下讲。
我朋友经过仔细分析,发现原来自己在写职场类软文时没有掌握该类文章的写作技巧,也没有从用户思维去分析,文章自嗨的成分比较足;而对于情感类的内容,他之前有过1年的情感公众号文章的成功运营经验,已经熟练的掌握了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读者心理,最后我朋友发现是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用户思维出了问题导致的。
(互动5)拆书家:“所以,这个时候,我朋友是在总结还是在反思?”
(回答)学习者:反思。
拆书家:是的,非常好。
【How】
那通过以上的片段和例子,我们该如何去进行反思呢?这里可以总结出三个步骤:
(1)观察结果(现象):搞明白一件事情的事实,并清晰的说出这件事情的结果。
(2)研究原先假设:找出并研究之前我们是基于何种假设来思考这个问题的。
(3)反思校正假设:认真分析,找到能够产生这个不好结果的真正原因,并进行改进。
【举例】
我朋友小郑还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把同一个视频发到了抖音和小红书上,发现浏览量都有1w+,但小红书带来的粉丝数差不多1千;抖音带来的粉丝数只有个位数(观察结果)。
一个视频在两个平台的浏览量差不多,但带来的涨粉量却相差很大?我朋友产生这个疑问之前基于的假设是——浏览量与涨粉量是同步增加的(研究原先假设)。
但是,这次的结果却和他的假设不符合,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涨粉量差这么多呢?我朋友通过分析得知,抖音和小红书两个平台的垂直领域不同,一个偏向职场领域,一个偏向娱乐领域,那么粉丝关注的内容肯定也有很大差异。我朋友因此对之前的假设进行了修正:一个视频带来的涨粉量不仅与浏览量有关,也与平台的用户群体画像有关(反思校正假设),所以他意识到在以后的短视频运营过程中,不仅要作对视频,还要切入到正确的赛道。
【预防异议】
那很多小伙伴就会疑惑,反思一定需要校正假设么?当然不一定。如果你通过分析发现,原先假设能够充分合理地解释产生的结果,就不需要校正假设,因为验证假设,也算是反思的一种。
【Where】
当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觉得需要花费时间去反思的应该是一些复杂有深层次原因的事情,或者一些重大的目标、决定等等,因为这些事情关系到我们人生的方向和做事效率,而对于那些特别简单的事情,过多的反思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会成为我们做事的阻碍,这个时候要做的,只需动手去解决就可以了,比如:衣服皱了,熨一下就好了。
【A3】现场演练
刚才我们学习了反思的三步骤,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场景演练。
【案例】小张是公司的HR,上周组织了一场讲书活动,但是他感觉到在活动的过程中,好像大家的热情不高,人员的参与度也不够,没有达到活动的目的,他为此很苦恼,于是,他就找到好朋友小李来倾述,请小李用反思的三步法来帮助小张分析一下原因有哪些?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个人扮演小李,一个人扮演小张,稍后我会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
案例分享:
金:哎呀我们上周有个讲书活动,但是就是感觉大家不太愿意参加,积极性不高啊 怎么办呢
宁宁:那你整个现场的情况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
金:我们有100个员工结果现场只来了20个人,然后这20个人在互动分享环节前20分钟都是没有人上去的,直到10分钟只有才有3个人上去做了分享(观察结果)
宁宁:所以你的目标是想要活动人数多一点,氛围更好一些?
金:对的。我原先觉得给大家组织这种不是跟工作直接相关的,而是偏娱乐偏交友的活动大家会积极来参加的。(研究原先假设)我反思了一下就是我的时间可能选择的不对,因为前两天大家刚刚加班,所以这次就不愿意来了;而且正值中秋假期前夕,有些人提前请假过节去了,所以人有点少。而且我选的这个主题可能不是我们这些人群所喜闻乐见的,这个主题选的有点偏深了,所以下一次就需要选一个大家可能没这么累,也没有假期冲撞的的时间,其次还要选一个能够跟公司同事所喜闻乐见的话题去组织这个读书活动(反思校正假设)
宁宁:那基于你现在做的这个活动,你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来辅助你做出时间和主题的选择呢?
金:那实际上就是多看一下公司的年历,公司的假期排列表,跟生产部门沟通并询问他们最近的工作强度情况,这是时间上,主题上呢我可以主动做一个调研,发调查问卷,以及跟大家多讨论交流。
【拆书家反馈】好,感谢分享,
【A2】布置任务
今晚我们学习“反思”的三步法,下面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任务:请大家运用“反思”三步法在本周末写一篇反思日记,反思一件本周发生的事情,比如:老板让你完成的月度业绩指标,季度业绩指标没有达成等等。同时,请把你的便签分享到群里,你的反思或许能够帮助到很多的小伙伴哦。
【学习者案例】
今天学习了反思的三步法,我回去反思了为什么周一的时候我提交的如何提高产品质量的报告不合格,被批评了。观察结果:首先,领导上周交代我写的提高产品质量方案,我虽然完成了,但是质量没有达到要求。研究原先假设:我原先的假设是:这和我之前写过的改善方案类似,按照之前的思路,用1个多小时完全没有问题,但事实是这次改善方案的要求完全不同,而我是草草完成的,没有保证质量。反思校正假设:事后我分析了原因,这和我做事情的方法和习惯有关系,所以我觉得在今后做同类事情时,不应该用原来的经验思维做事,应该根据实际要求去安排做事情的节奏。
【结语】
好,那我们再来回顾下我们今天学习到的反思三步法:“观察结果——研究原先假设——反思校正假设”,希望大家能把今天学到的用到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去。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