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用FAB法介绍图书,时间2分钟。
(自我介绍及图书介绍)各位小伙伴,上午好!我叫果妈,是一名大学老师、有书读书会的组织者之一、二胎宝妈。
F:我今天的拆页来自《PET父母效能训练手册》,作者是托马斯·戈登,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和人际沟通专家。本书旨在向父母传授与孩子有效沟通的技巧,以解决家庭冲突,让每个人在冲突中实现双赢。
A:不同于其他亲子沟通类书籍,这是一本备受推崇的家教经典,脱胎于戈登开发的“父母效能训练”(P.E.T.)培训课程,经过不断地实践与研究,集结了大量的实例,行文生动、学理扎实,对沟通技巧背后的使用原则和理论做了深入细致的阐述。
B1:如何听孩子才肯说,如何说孩子才愿听?如何教孩子保留他们的问题并自行解决?如何解决冲突实现共赢?……这本书里的方法让亲子教育变得轻松而高效,它可以减少家庭“战争”、少发脾气、不说谎话、不再使用惩罚、父母不再居高临下地说教。
B2:今天选的片段的主题是“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生活中总会遇到需求冲突的时候,我们可以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来解决冲突,达到双赢。第一个片段讲“没有输家”的方法是什么,第二个片段进一步讲述了“没有输家”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之一“头脑风暴”,以便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两个片段是递进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用1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一下刚刚分发到大家手中的片段一,阅读完的小伙伴,给我一个眼神示意。
【R】阅读原文片段一: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方法Ⅲ是一种不涉及权力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一种“没有输家”的方法;冲突解决后,没有人赢也没有人输。双方都赢了,因为冲突的解决方案必须被双方接受。这是一种双方对最终的解决方案达成共识的冲突解决方法。在本章中,我将介绍这种方法的运作机制。首先,先来简单介绍一下方法Ⅲ:
父母与孩子遇到了一个需求冲突的情况。父母请孩子与他一起来寻找某种能令双方接受的解决方案。他们中的一方或双方可能会提供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他们会仔细地评价这些方案,并最终找到一个双方均可接受的最终解决方案。在选定解决方案后,无需再说服对方去接受它,因为双方都已经接受了它。这种方法不需要任何权力来迫使对方服从,因为没有人对这个决定持有异议。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在面对与他人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学习者能运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从发掘需求、提出方案、择优共识出发,从而化解冲突,实现共赢。
【why】家庭议事中,夫妻双方都想要对方听从自己的建议;商业洽谈中,合作伙伴都想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亲子沟通中,父母和孩子都站在各自的立场据理力争……各种冲突简直就是一场场权力斗争,谁都想赢,而结果却往往两败俱伤。
【what】“没有输家”就是在需求冲突中,没有人输,双方都赢了。“没有输家”的方法不涉及权力,平等对待,通过积极发掘双方的需求、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并最终达成共识,从而解决冲突。
【how】那我们要如何解决需求冲突而达到“双赢”呢?可以运用“没有输家”三步法:
1.发掘需求:遇到双方产生冲突时,我们可以通过亲切询问或坦诚表达来找出彼此的需求。可以用“你的意思是……(需求)”“你是不是因为……(需求)”“你/我希望……(需求)”来了解彼此的需求。
2.提出方案:双方一起想办法,罗列出解决冲突的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且不对任何方案作出评价。“你有什么建议吗?”“还有其他方法吗?”“我的建议是……”
3.择优共识:对罗列的方案进行评估和整合,找到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最佳方案。“我觉得……能同时满足我们的需求,你觉得呢?”只要有一方对方案不满意就要重新选择方案。
【不这么做的坏处】当发生需求冲突时,我们往往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或者运用权力来强制对方接受我们的提议,这种以自己为中心的解决冲突方式,往往让对方口服心不服,不利于关系的良性发展。
【这么做的好处】运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来解决需求冲突,可以给予双方充分的尊重,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真诚与理解,你也可以看到对方的真正需求,对提出方案进行共同商议,达成共识以解决冲突。
【举例子】
上个周末,我们准备去游乐场玩,孩子穿了条长裤,我认为天热,穿长裤会更热,想要他换条短裤。他不乐意。我又说玩的时候本来就会出汗,穿长裤子就更加如此,出多了汗,又吹着商场的冷空调,肯定会感冒。他还是不听。我看他这么犟,就生气地说,老妈的话也不听了是吧?孩子委屈地说了句“好吧”,换了短裤。
(如何改进)如果我可以用“没有输家”的方法去解决冲突的话,我会把他当做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个体看待,而不是以“老妈”的身份去告诉他应该怎样。首先挖掘需求:我会把他叫到身边,看着他的眼睛说:“宝贝,今天气温很高,出个门就会冒汗,穿着长裤子有点不合适,太热了。”
孩子:“我不想换裤子。”
我:“我担心你穿着长裤子出汗太多,到了商场吹着冷气,会感冒咧!”
孩子:“我才不会感冒。”
我:“你能告诉我你不想换裤子的原因吗?”
孩子:“我喜欢穿这件上衣的时候,搭配这条裤子。”
我:“哦,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需求冲突。你想穿长裤,因为你喜欢这一身搭配。而我想让你穿短裤,因为我不希望你一冷一热而感冒。那我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这个冲突好吗?”
其次,提出方案:
孩子:“我可以把长裤卷起来,这样就会凉快很多。”
我:“也可以带一套备用的短衣裤,如果出汗衣服湿了,就换上,怎么样?”
孩子:“我可以带着我的便携小风扇,行吗?”
我:“咱们带几条隔汗巾,可以随时换。”
最后,择优共识:我们一起进行了择优和整合,认为带几条可随时换的隔汗巾和一套替换的短衣裤能同时满足我们的需求。
这样既可以让孩子保持现有服装搭配,又可以在出太多汗后及时换上干爽的短衣裤,我们达成了共识,完美地解决了冲突。
【where】“没有输家”方法基于双方的尊重与合作,以此解决彼此的需求冲突。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亲子关系,也适用于夫妻、同事、上下级之间等。在使用权力无商量余地的需求冲突中,比如遇到领导下任务发指令时,就不大合适了。另外,这样的沟通方法最好在时间充裕且双方情绪稳定时进行。
【预防异议】有小伙伴可能会说:“‘没有输家’的方法感觉就是两个人有商有量的结果,很多时候,特别是在家庭中夫妻或亲子之间,没办法做到平等对待,一不小心就以势欺人了。”确实,在家里常常有一种“听我的准没错”或者“我这是为了你好”来以势压人、以权欺人的情况。但是,要想以理服人,首先要以“礼”服人,不涉及权力斗争,只有平等和尊重,发掘需求、提出方案、达成共识,这样才能让关系更融洽更长久。
【A1显像提问法】
下面进入A1激活经验、显象提问环节。
请大家回顾过去的一周中,有没有和家人、朋友或者同事发生需求冲突的场景?比如,爱人想要买台新电脑,而你觉得旧电脑还能用。你想要孩子吃饭的时候不要看书或者看电视。你手头的工作已经很多了,同事还想把一部分任务推给你……你们有没有过类似的经历呢?那是什么时候的事?又是怎样的需求冲突呢?
请大家两人为一组,在组内进行分享。时间为2分钟。
小伙伴分享:周五从外地来了一个朋友约在文和友见面(长沙网红打卡地),我想带老婆一起去和朋友聚会,一来是相互认识一下,二来也是想带老婆去文和友转转,之前老婆也没去过。但是老婆想着好不容易到周末,工作一周了想去逛逛街放松一下。我们的需求冲突就是:会友还是逛街?
【A1+反思加工】
如果我们再遇到刚刚大家所说的场景,运用刚才学习的“没有输家”的方法,你们会如何解决冲突呢?请大家想想,稍后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时间为4分钟。
小伙伴分享:我那天没有弄清楚老婆的需求点,自认为自己的安排可以兼顾到双方,结果老婆一肚子的委屈。运用刚才学习的“没有输家”的方法,首先是挖掘需求,我会先询问老婆的想法,“我有朋友来了,你是一起去见见吧?”老婆说:“工作一周了,也挺累的,我想要逛街放松一下。”“你的朋友我也不熟悉,你们聊天我也插话不上,待在那里也是挺无聊的。”听了老婆的想法,我就找到了老婆的需求点“想放松、购物、做点轻松愉快的事”。那我也把我的需求点告诉了她“把她介绍给朋友认识、和老婆一起去文和友打卡、和朋友畅聊”。其次是提出方案,我说那我们一起想想如何解决冲突吧,于是我们列下了如下备选方案:
1.老婆和我一起去文和友,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可以在文和友里面转转。
2.老婆和我一起去文和友,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她可以刷刷剧。
3.和朋友碰个面后,就去逛街。
4.直接去逛街。
最后择优共识,备选方案第3条能同时满足我们的需求。
刚刚我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片段“没有输家”的冲突解决方法,它通过积极发掘双方的需求、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对方案进行评价并最终达成共识,从而解决冲突。这个方法里涉及到需要我们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这些可能的备选方案肯定是越多越好,那么如何想出可能的备选解决方案呢?接下来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片段,去学习如何进行“头脑风暴”以产生可能的备选方案。
【R】阅读原文片段二:
下面的例子是一个家庭如何解决关于儿子的新的小型摩托车的冲突。父亲说:
“13岁半的罗布得到允许买了一辆小型摩托车。我们的一位邻居发出了抱怨,因为罗布在街道上开他的摩托车,这是违反法律的。另一位邻居抱怨罗布把车开进了他们的院子,旋转的轮子弄坏了他们的草坪。他还毁坏了他母亲的花床。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解决,想出了几种可能的解决方案:
1.不准骑车,除了野营的时候。
2.不准骑车,除了在属于我们的领地上。
3.不准把车骑到妈妈的花床上去。
4.每个星期妈妈拉着罗布到公园去骑几个小时。
5.罗布可以在野地里骑车,如果他推着车走到那里。
6.罗布可以在邻居的地上搭一块跳板。
7.不准把车骑到其他人的草地上去。
8.车轮不许碰到妈妈的草坪。
9.卖掉摩托车。
我们排除了第1、2、4、9条解决方案。但是我们双方通过了其余所有的解决方案。两个星期以后:到目前为止,一切都很好。每个人都很高兴。”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知识】:
【学习目标】在跟随我完成本次现场学习后,在面对与他人的需求发生冲突时,学习者能运用“头脑风暴”三步法来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解决方案,以便下一步能够择优达成共识。
【why】发生需求冲突时,我们往往习惯对别人下指令或者给建议,而没有给对方更多的发言权。比如,亲子沟通中,我们可能会“我是你妈,都是为了你好”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夫妻沟通中,大有一番“我说了算”的势头;朋友或同事沟通中,也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给建议。
【what】俗话说,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也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可以有多种可能的方案。这些方案的产生不是“一言堂”的结果,应该是集大家的智慧,把所有的细节都纳入考虑,民主决议才会产生更多的选择,为最后的方案评估和择优打下基础。
【how】那么,如何才能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解决方案呢?可以从如下几步入手:
1.邀请对方加入方案讨论:清楚明白地告诉对方,当前有一个需求冲突,需要大家一起寻求解决方案。
2.罗列可能的解决方案:针对冲突中的需求痛点,把双方想到的解决方案都罗列出来,客观地罗列,不做任何评判,解决方案越多越好。如果涉及多人时,应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权,都参与解决方案的讨论,并通过几个轮回的思考和讨论,不断丰富解决方案。
3.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对所列方案进行分析、整合和评估,选择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案。
【意译案例】
8岁的小七跟我们软磨硬泡后从同学家领养了一只小狗,才过了一个月的功夫,就收到各方投诉。奶奶说阳台上经常有狗屎和尿渍;爷爷说他的报纸都被小狗撕烂了;妹妹的毛茸茸玩具上面都是小狗的口水;引发冲突的需求点明确之后,于是,我邀请大家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集思广益,大家想出了如下可能的解决方案:
1.把小狗送还给同学。
2.把小狗送给可以照顾好它的爱心人士。
3.由小七一人全权照料小狗。
4.用小栅栏缩小小狗的活动范围。
5.打扫阳台卫生,及时清理狗窝垃圾。
6.早晚遛狗。
7.列一个照料小狗的任务明细表,邀请全家一起照料好小狗,并明确各项责任人。
我们排除了1、2、3条解决方案,而第4、5、6、7条都可执行、易操作,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一个月后,小狗被照料得很好,家里也没有乱糟糟和臭烘烘,大家对当下的状况都很满意。
【where】这个方法适合于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发生需求冲突时,尽可能地进行民主讨论,以便产生更多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如果对方情绪不好或者不愿意参与讨论时,可以等TA情绪稳定之后,再运用本方法进行讨论。
【预防异议】有小伙伴可能会说:“在解决需求冲突的‘头脑风暴’时,一不小心就发散思维扯的太远了。”“头脑风暴”时,我们应紧扣需求痛点就事论事。也有小伙伴可能会说,要顾及所有人的需求,太难了,解决问题的效率太低。解决需求冲突的第一步确实是要看见大家的需求,然后集大家的智慧去解决它,“头脑风暴”是为了产生更多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为最终的择优共识铺路。民主决策,择优共识,虽耗费时间,但从长远来看,执行效果较好。
【A3场景设计】刚刚我们学习了如何才能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解决方案,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周末去哪儿溜娃?妈妈觉得这天气太热,容易中暑,紫外线也强,不想去户外,想在室内找个游乐场或者手工坊之类的。孩子们却很想去户外玩,视野开阔,可以亲近大自然。妈妈说:“我们之间产生了需求冲突,你们愿意和我一起解决问题吗?”孩子们纷纷表示愿意。“那好,我不想去户外是因为户外又热又晒,你们想去户外是因为想亲近自然。你们能提出一些解决又热又晒和亲近自然的户外方案吗?越多越好。”
小伙伴分享:
妈妈(扮演者):宝贝,我的需求是不想去又热又晒的地方,你的需求是想要亲近大自然。那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需求冲突吗?(邀请对方加入方案讨论)
孩子(扮演者):好的。我刚好有一些不错的主意。
于是我们展开讨论后,拿出纸笔,列出了如下备选方案:(罗列可能的备选方案)
1.有凉亭的水上乐园。
2.植物园。
3.动物园。
4.湖边钓鱼。
5.公园划船。
6.郊区徒步、溯溪。
7.农家乐。
8.去果园采摘水果。
妈妈(扮演者):我们一起评价一下这些备选方案吧。(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
孩子(扮演者):其他的地方我都去的比较多,我想去水上乐园,夏天是玩水的最好时候。
妈妈(扮演者):可以,其他地方,我们一年四季都是可以去的。我可以去水上乐园时,穿上防晒衣、涂上防晒霜。
孩子(扮演者):那太好了,我们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
【角色扮演】现在,请大家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妈妈,一人扮演孩子,针对各自的需求点,运用“头脑风暴”来罗列尽可能多的备选方案,并评估决策。
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和演练,之后可以互换角色进行练习。时间是5分钟,呆会我会请一组小伙伴上来演示。
【A2】分步催化1
让我们想想未来一个月内,有没有可能发生需求冲突时需要进行“头脑风暴”的场景呢?你希望父亲为了身体健康而戒掉酗酒的坏习惯,而父亲却认为,一大把年纪就这么一个爱好;跟孩子讲要整理自己的玩具不要到处乱扔,而孩子却说这样拿玩具更方便、省时;你和同事对月底的促销方案有异议,你想直接降价回馈消费者,而同事却认为不能降价,会让降低品牌效应,可以通过赠品的方式吸引消费者。请你在组内分享你想到的未来场景,时间是2分钟。
小伙伴分享1:5岁的孩子喜欢看电视,我们约定好一天看两集,进行了一个月,现在小家伙不满意了,还想多看电视。我们的需求冲突就是:看2集电视VS看超过2集以上时间的电视、讲信用说话算话VS不讲信用说话不算话。
小伙伴分享2:我想要女儿放学回家,先写完作业再玩,而女儿想要先玩一会再写作业。
【A2】分步催化2
现在,假设我们坐着时间穿梭机来到了未来,你们刚才想到的那个场景现在就摆在你的面前。你如何尽可能多地产生备选方案来解决你们的需求冲突呢?接下来在组内进行讨论,时间为4分钟,我呆会邀请一组小伙伴来进行分享。
小伙伴分享1:宝贝,来,我们来一起讨论约定看电视的这个事情,好吗?(邀请对方加入方案讨论)
于是针对看电视的这个需求冲突,我们想到了如下解决方案。(罗列可能的备选方案)
1.让孩子多看十分钟电视。
2.到时间就关电视,无视孩子的哭闹。
3.教会孩子什么是“讲信用说话算话”。
4.把一天两集电视分开看,上午看一集,下午看一集。
5.孩子看电视时,提前提醒他,让他有个时间概念,也为接下来关电视做好心理准备,“只有十分钟啰。”“只有五分钟啰。”
我们排除了1和2,觉得3、4、5条解决方案都可行。(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
小伙伴分享2:宝贝,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关于放学后是先写完作业再玩还是先玩一会再写作业这个问题,怎么样?(邀请对方加入方案讨论)
于是针对这个需求冲突,我们想到了如下解决方案。(罗列可能的备选方案)
1.先写完作业再玩,听父母的安排。
2.可以先玩十分钟,然后写作业,做完之后再玩耍。
3.如果作业不多,写完作业后再玩。
4.如果作业比较多,那么先玩十分钟,写完一半作业后再玩十分钟,最后一口气把作业写完。
5.可以先玩一会再写作业,孩子自主把握时间,在9:00前完成所有作业。
我们排除了1和4,第4条主要是孩子对时间的把握能力尚不够,最后觉得第2、3、4条解决方案都可行。(评估备选的解决方案)
结语:谢谢小伙伴们的分享!今天通过两个片段的学习,面对需求冲突时,学习者能运用“没有输家”的方法来发掘需求、提出方案、择优共识,从而化解冲突,实现共赢。同时学习者能运用“没有输家”方法中的“头脑风暴”来民主决议、产生尽可能多的备选解决方案,以便能够择优达成共识。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啦。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