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经过本次学习,学习者能通过”问如何“和”中国菜单法“的方式代替提建议,来支持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FAB法图书介绍:
首先介绍一下本次拆的书籍《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F 特征:
这是一本教练技术实操书,包含了由作者独创的ICF最高级别专业教练培训课程中10%的工具。例如,聆听、提问、语调、合约等教练技术。讲了教练如何用沟通促进被教练者发现及释放自我内在的资源,帮助他人自主的作出决策取得成果,实现赋能。
A 优势:
相较于其他生涩难懂的理论书,本书富有启发性的故事和案例,从不同的层次场景到相应的问题设计,帮助我们更好的落地实践。
B 利益:
B1:如果你想通过语言来释放对话人内在的才能,如果你想和某人建立亲和关系,学会聆听并提出强有力的问题,如果你希望成为一名教练或咨询师,或你希望成为教练型的领导者,本书是你永远绕不开的入门读物。
B2:今天的第一个片段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将关注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和未来改变上,而第二个片段可以帮助我们在对方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时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帮助对方找到解决方案的途径。
学习目标:在经过本次RIA的学习后,学习者能够在对方遇到问题时用“如何”的句式代替”为什么“提问。
在我们的面前有一张原文拆页,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阅读一下,阅读完毕后可以给我一个眼神示意一下。
片段来源;
P39-P40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R:阅读原文】
(意译案例) 例如,想象我问你:“你为什么开会迟到了?”你会怎么回答呢?像很多人一样,你可能会合理化自己的行为,说交通不好啦,车子坏啦,闹钟没响啦,孩子洒得你满身牛奶啦,等等。 这是因为“为什么”的问题会引发辩解,而任何决定,任何结果都是可以在事后被合理化,加以解释和辩护的。
注意,关于某种情境的“为什么”的问题,常常暗示着这个人是“错的”。当人们感觉到你在暗示这一点,他们就会陷人对自己的解释和防卫,这样一来,转化式的对话就不可能发生了。
要从过去得到反馈,并将其用在对未来做出有效的转变上,比较好的方法是提问“如何”的问题。“如何”往往会揭示这种情境的结构,而不会导向辩护。
可能有用的问题:
这种情况是如何发展出来的?
我们如何从中学习,并向前发展?
这个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我们如何跨越它?我们如何在下次做得更好?
当你要从任何过去的情境中获取反馈时,请用“如何”而不是“为什么”来开头!
强调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的做法)
一般情况下,人们想了解结果低于预期值的原因时通常会用“为什么……?”来提问
(不这么做的坏处)
这样做往往会在无意中引起对方防备,开始找各种借口,回答完问题就丧失了继续探索的动力,对话就没法继续。
Why:
意译案例:
(反例)
举个例子,假设妈妈问孩子:“你为什么这次考砸了?”孩子会怎么回答呢?题太难了,时间太短了,没时间复习,等等。这是因为孩子感受到的”为什么“问题是带着妈妈的暗示”你考砸了你做错了“,而这种刺激下的本能反应往往是防卫,在此心态引发出辩解的行为。
在”为什么“情境下的问题,常常让人们会陷入解释过去造成这种结果的合理化原因。这样就会让对话停留在过去不可能转向未来。
要让过去的经验总结作用在改变未来上,较好的方式是 (What:)用“如何……?”来提问,这种句式的结构会让大脑开始思考“如果(???)=(施加一个影响)会变得怎样?”,这种思考可以将关注点放在去探索未来和有效改变。
“你为什么考砸了?”(反例变正例)
可能有用的问题:
考砸了这个结果是如何演化过来的?
我们如何吸取这次失败的经验,发挥的更好?
我们如何在下次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你想从犯错和问题情境中总结经验探索解决方法时,可以用“如何”代替“为什么”开头。
How:
在犯错和问题情境中用“如何……?”提问来总结经验探索解决方法。
下面来分享一个我的亲身经历。
有一次我们做拆书活动,有小伙伴得知原来的场地不能用了,当时我们的活动公告已经发出去了,我就跟小伙伴说“为什么不能用了”问完以后这个小伙伴就楞了一下也不知道怎么回应,我转念一想又说“那我们如何保证让活动顺利举办,如何去找到其他解决办法?”他想了想“我们可以去订一个包厢,或者我们可以去咖啡馆,先给店里大哥电话问问定下来再改通知……”
拆书家提问设计1:大家是否有过问为什么无果的经历呢?
例如,亲人一直看手机,看到脖子僵硬压迫神经还不肯罢休,你问她“为什么这么要看手机?”她不想理你……;你去柜台办理业务,突然得知无法办理你又急又上火问他为什么?他回答你一堆什么设备问题啦什么储备不足啦一堆原因;你的朋友和你看电影迟到,你问他“为什么迟到”她尬尴的回答了你一堆原因;等等......
请大家回想一下,遇到对方犯了错不承认或者答非所问的时候,你当时是怎么问原因的?在小组里分享一下
(A1+)拆书家提问设计2:如果回到当初我要提问用“如何”提问,你会怎么做呢?请大家在小组里分享
学习者反馈:
我们家孩子到了要上学的时间还没有起床,我正着急着要上班,就问孩子“你为什么不起床”,孩子撒娇的回答到“我还没睡醒,还没睡够。”之后依旧赖着,其实当时孩子已经睡够了还要说没睡够。
如果要通过如何来提问“你怎么样让自己起得来,如何早起?”
片段过渡:我们刚刚了解了“如何”的提问能够让对方将焦点放在解决问题的未来改变上,但是如果对方已经将焦点放在了解决问题上,但是没有信心怎么办?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能够帮助他打开思路的新途径,当人们总是困扰于同一个问题,无法解决也无法执行的时候就会停止探索灰心丧气,这时需要有人帮忙打开思路,帮他将注意回归起点,探索可能找到解决方案的新途径。接下来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片段的学习——“中国式菜单“法。(递进)
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次片段后,学习者能在人们没有解决办法的时候用提供途径和追问的方式代替向人们提建议。
《被赋能的高效对话》
【R:阅读原文】
无须告知的头脑风暴:中国菜单法
你是否注意过,即使在一段强有力的对话当中,人们也常常会有不知道往哪里去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哪些好方法可以让人找到可选项,或新的选择呢?在人们被卡住,似乎无法找出更多选择的时候,埃里克森用来支持他们的一种方法是中国菜单法, 就是与客户-起 头脑风暴出多种选项。 这项技术是提供一系列客户可能会考虑到的选项,将其作为准备动作,开启客户对潜在解决方案的更深人的讨论和探索。
(步骤细化)米尔顿.埃里克森在与客户一起工作时,常常会开列一个清单,指出很多可能的选择。他会说:“处在你的境况中,有些人会打电话,有些人会亲自去,或者有些人可能会写信(以及其他的选项)。那对你来说,在这种情况下,要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这个方法是要让人们使用教练现场列出的开放式清单,开始比较所有这些选项,进行头脑风暴找出新选择,将选项加以混合或者搭配,从一个选择,跳到另一个更好的、适合自己的方法上面。中国菜单方法不是要告诉人们做什么,是指出很多选项,让人们从中选择。教练为客户设定一个多种可能性的背景。中国莱单方法不是要告这种简单的头脑风暴,只是让客户继续探索自己诉人们做什么,而是指出很答案的起点。当然,教练是抽身于成果之外的,多选项,让人们从中选择。由客户自己去使用头脑风暴。教练的语调是轻松而好奇的,而拉出有很多选项的中国菜单,是一种激发创意的技巧。
很多时候我们怕的不是遇到难题,而是想解决却也无能为力的心态,如果搁置不管或者任它堆积起来,往往会产生更严重的逃避自暴自弃等心理障碍(where)当对方面临问题没办法解决、没有信心时,(why)中国式菜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对方将关注点从“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问题?”转移到“有哪些途径可以找到方法”上,将被教练者的注意力从自己的熟悉领域转向陌生领域,一方面能为寻找答案打开新的视角,另一方面也能因突破自我局限,找到新的学习方向而激发兴趣,转入积极心态,重新出发。
(预防异议)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我不能直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提供我认为好的办法呢?有必要继续追问对方的选择吗?”如果人们照你的建议去做了但没有起作用,他可能会责怪你,而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how,细化行动步骤)
根据拆页原文以及书中的案例,我把“中国菜单法”细化成具体的三步:
1、提供途径
找出三种以上可行的途径,越丰富越好,找的可以是人们做过且成功的,可以是有过类似经验值得尝试的,可以是大胆新颖容易激起讨论兴趣的,可以是从多个维度多个类别出发的。
”这种情况下可以参考,可以这样做,或者从这个方面去尝试,还有人这样做……“
2、提问
(注意事项)带着轻松,好奇,关切的语调去提问
比如“对你来说,你觉得最值得做的是什么?”
“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哪些途径是可以去尝试的?”
3、记录并追问
把头脑风暴的成果写下来展示给对方,并带着肯定,鼓励,热情的语气追问
比如“哇,现在你能想到AB方法了,那么你觉得还有哪些方法会对你有用呢?”
举个例子,在一次对话中,新手拆书家想要达成的成果是选择合适的书籍和片段作为拆页,可是当被问到有什么想拆的书时,他停住了,表示出一脸迷茫和陷入向内攻击。
对方:我读的书比较少,不知道有什么书可以选择?
我:每位拆书家都有自己的方式来开始拆书,有的人出于对书本的兴趣,喜欢淘书,在图书馆里快速浏览一些书籍,直到发现一本标题,内容感兴趣的书开始选片段;有的人比较有意识的想通过拆书来解决自己的某类问题,他觉得自己和家人的沟通方式有待改善,他会去选择亲密关系,沟通类的书;有的人想要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他会通过网络搜索排名靠前的职场管理图书;有的人则在拆书帮官网上学习大量拆书家编辑的稿子中发现了自己想深入研究的技能;有的人则是在线下拆书活动中被带领的拆书家所拆技能深深吸引通过挖掘同类技能挖掘更多可能……对你来说,哪些途径是可以找到方法呢?
对方:也可以从熟悉的部分开始,我对沟通类的书籍比较感兴趣,最熟悉《非暴力沟通》,不如在这里找一找。
我:【记录下来让对方看到】哇哦,还可以这么做,你还想到了什么?
【A3】
接下来我们一起现场练习,两个人一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人扮演教练,另一人扮演被教练者。教练要用刚刚学到的“中国菜单法”三个步骤来完成教练对话流程,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一会儿我会邀请一组小伙伴当众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
被教练者: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们家孩子数学成绩从班级中游一直下滑,我不知道要怎么去促进孩子的学习……
教练:……
学习者反馈
文雅:发生这种情况一定也存在一些原因,一般这种情况有这些可参考的方向,比如找孩子喜欢的老师集中补习功课,毕竟孩子是之前班级中游的成绩,也有一定基础,查漏补缺;或者是问一下他最近是被什么吸引了,是玩游戏还是看小说还是爱上了别的兴趣爱好,找到原因仔对症下药;或者问问数学的主课老师是不是在上课中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情,一般孩子也不会无缘无故不喜欢上课…这几个方向可以重点切入去做一做试一试,我想听听看,结合你这边的情况,你觉得值得做的是什么呢?
Nap:我可以和数学老师沟通一下,看看是不是成绩下滑由一些客观因素导致的,然后和孩子沟通一下,看看他是不是把重心放在了别的事情上,然后我看看孩子的成绩要如何去应对。
文雅:你觉得要彻底改善这个问题的话还有什么途径呢?
Nap:我觉得需要先确定原因,如果是环境问题的话还是需要考虑一下怎么去营造更好的环境,如果是主观能动性上的话,我们在考虑一下怎么去激励他,鼓励他,从精神和物质去给到激励和奖励。(用纸笔记录)
文雅:你觉得孩子成绩下滑能接纳吗?
Nap:能接纳,我都读的不好有什么好去责怪孩子呢?
文雅:你觉得哪些方法对你是有用的呢?
Nap:每个方法都有可行性,我需要去和老师和孩子都沟通一下。
文雅:很棒!
(反馈:这一组的教练者有效的用本次学的方法启发到了被教练者,为这一组精彩的演练鼓掌)
【A2】
拆书家提问设计1(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设想一下如果你会在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指你可能会在什么场景下去帮助没有办法没有信心解决问题的人呢,比如“同事向你倾诉工作上遇到的难题”或是“自己的孩子遇到人际关系的困惑但是你不便干涉也想锻炼一下孩子”请写下你认为将来会应用到的场景。
拆书家提问设计2(逐字稿):
在你刚刚设想的情景下,你会如何用今天学到的方法去帮助对方探索解决办法呢?
请写下你思考后的答案。稍后我们分享交流一下
学习者反馈
最近在猎人,求职者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想换一份工作但没有很明确的就业意向,这个时候可以用头脑风暴的方式了解求职者的兴趣象限的问题,企业文化的侧重,最后明确他认为可以的方向,记录追问他的表述再推荐适合他的职业。
结语:相信经过本次热烈的讨论学习后大家一定可以做到通过”问如何“和”中国菜单法“的方式代替提建议来支持对方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