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235次练武场 【澜沧古茶·珠江新城旗舰店】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识别并转换自己的评判者心态,让思维从封闭限制、消极走向开放、积极?

开场:

【自我介绍&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静琴,1名人力资源从业者、提问式思维的学习者、向内探索者。

开始分享前先进行一下分组,从大家的右边起,每两位伙伴为一个小组。

各位伙伴,你还记得今天早上醒来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几点了?要不再睡一会儿?今天要做什么?今天要穿什么?)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带出了我们的下一步行动。那么你知道,我们是怎样通过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塑造思维模式的吗?《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

今晚我带来的拆书主题是如何识别并转换自己的评判者心态,让思维从封闭限制、消极走向开放、积极?

观察家观察项目:能够清晰地分辨出FAB

【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第3版,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博士,她是高管教练、企业顾问,也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书里讲了怎样通过提问,改变人的思维方向和行动,更恰当地应对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A】这本书在豆瓣评分8分以上,书里没有大量的学术名词或理论概念,它主要用讲故事的形式,围绕主人公从技术专家转型为团队管理者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难题展开,非常好读易懂。

【B1】这本书能让你了解到,向自己提问是怎样塑造我们的思维和影响我们的行动的以及如何通过提问来改变思维方式。书里提供了12个实用的提问工具,能帮助你有效提升提问力、聆听力乃至领导力。

【B2】有句话叫“看见是改变的开始”,今天我要分享的两个拆页,将能够让你学会向内观察自己是否陷入评判者心态;在看见之后,学习如何通过自我提问实现心态转换,你将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好奇的心态去看待问题。

【拆页一学习目标】

观察家观察项目: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拆页1是关于什么是评判者心态及其影响,拆页2是关于如何转换评判者心态。

在跟随我完成拆页1的学习后,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被某件事影响到了你的想法、感受时,将能够使用评判者辨别三步法,清楚地识别出自己的评判者状态,逐渐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拆页一,读完的伙伴请麻烦举一下手。

拆页1,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第3版》P90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评判者心态,当一个人陷入评判者心态时,TA会倾向于对事件做出自发式的、本能的反应,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它包含了消极负面的、封闭的和限制性的思维模式。

这个拆页列出了评判者心态各种各样的性质和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观察,看自己是否进入了评判者心态。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及后果

对评判者心态缺乏认知,平时任由评判者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些无意识的行为,会让人在面对事情时,丧失理性客观的判断,深陷问题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会让人一再地重复掉入这样的思维模式里,难以突破和成长。

反例:这几年我认为自己身上已经极少有评判者心态了,直到前段时间和我师姐聊到个人成长的话题,更加感到内在的评判者无处不在。

师姐:我觉得你现在成长得蛮好了,不过要是能少宅在家里,多走出去多认识些人,多知道一些别人的想法,打开你的思维就更好了。

我:我觉得我已经算是经常出去认识人了呀。

师姐:嗯,你觉得我为什么会和你提这些建议呢?那是我基于对你的观察和了解,感觉你在这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才提出的,虽然不一定是对的,但之前也是这样,每次我和你提建议,你经常会立马捍卫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感觉你把自己框死在你的想法里了,你觉得呢?

我回想了一下我们过往的对话,发现还真的是这样,我经常掉入捍卫自己观点的限制性思维里。

【How】

回到这个拆页,里面给出的评判者特点有很多,不方便记忆和使用。我重新做了提炼,在遇到事情后,使用以下“评判者辨别三问法”进行自我提问,可以让你快速且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评判者状态。

1,问情绪状态,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现在是什么感受?因为评判者必然会带来负面情绪,有时情绪强烈,有时却淡淡的不明显,但隐隐约约都会有的。

2,问身体反应。我的声音、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是不是和平时不一样?

不管是指责、批评、轻蔑或是自我捍卫,身体都会有明显变化。

3,问人际关系,当前我与事件相关人员的关系是不是对立对抗的、紧张的?现在我们的关系变成怎样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一旦陷入评判者,关系就会失去和谐与平静。

这3步,只使用其中一个便能确认是否已进入评判者,如果3步都使用,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评判者状态。

正例:回到刚才和我师姐的对话。当时听到师姐给我的反馈时,我没有马上回应了,而是陷入思考。用这个评判者辨别3问法,快速回想了前面的对话过程,

1.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我有种被批评否定的感觉,心里是不舒服的。

2.我的声音、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是不是和平时不一样?当时我是用带着些质疑语气回答师姐的,当时马上就坐直了,身体进入警戒状态。

3.我和师姐现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对抗的?我不认同她的说法,把自己放在了她的对立面。

在心里回答完这3个问题,我确定自己是掉入评判者无疑。

预防异议】

首先,这里并不是说评判者心态是错的,是不好的,评判者是人的本能本性之一,我们需要接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同时,因为陷入评判者之中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尝试去调整、转换自己

另外,可能有伙伴会想,“就算知道了评判者心态的特征对我也没什么用。下次遇到事情,我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反应,本能这东西可不是我想改就能改的啊。确实如此呢。但是呢,从前你是不知道自己陷入了评判者心态,现在你可以在事后去观察自己刚才是不是陷入了评判者。后知后觉的次数多了,你的自我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升,你掌控评判者的能力会越来越好,就不容易被本能牵着鼻子走了。

我们再来小结一下,评判者辨别三问法,第1步是要问自己的?(学习者回答-情绪状态)第2步是问?(学习者回答-身体反应)第3步是问?(学习者回答-人际关系)

好,关于这个拆页,大家是否有疑问的地方?

学习者提问:这是我们的本能、没有对错是吗?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答疑:对,进入评判者状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本能,但是因为陷入评判者状态会给我们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首先我们要让自己能看到自己的这个状态,那在看到之后,如何去转换和改变自己,是我们在接下来拆页二要学习的内容。

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刚刚讲的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你是否曾因为工作太忙忘记了给父母过生日而内疚自责?同事在部门会议上对你的方案提出质疑,你进行了反驳以证明自己是对的?你孩子放学回家晚了,还弄得浑身脏兮兮的,你一上来就问,“你又和同学跑哪里疯去了?”等等

接下来请每个人回想一个你近期曾掉入评判者心态的经历,当时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反应的?请和组内小伙伴简单分享一下这件事情以及你当时的反应。再次强调只需分享事情及当时的行为反应就可以,不需要任何反思,那是下一步要做的。

学习者案例:

老轩:儿子一个人在房间里用电脑,看见自己一进屋他就狂点鼠标,于是就责问儿子:为什么我一过来就狂点鼠标?是不是在瞎看什么东西?!

【A1+】

刚才回想起的经历,当时的你还不知道评判者的特征,假如现在你穿越回到了当时,在你做出了评判者的行为反应之后,尝试运用刚刚给大家分享的评判者辨别3问,去辨别自己身上的评判者状态。请在组内和小伙伴轮流分享。2分钟后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老轩:首先问情绪状态,当时我看到他用电脑那个状态,我的心理状态是很生气的,愤怒,然后身体的反应就是大喊大叫,小孩子的学习特别快,我对他大喊大叫,他也对我大喊大叫,人际关系上,我们俩就处在对抗的状态了。

好,谢谢老轩的分享。

【过渡】

通过这个拆页,我们学习了如何快速判断自己是否已掉入评判者心态。

当我们发现了自己掉入评判者心态后,如何去转换自己的心态,让自己以更恰当的心态和行为去应对当下的事情呢?接下来我们通过拆页二来看这个问题。

【拆页二学习目标】

通过拆页二的学习,大家在看到自己陷入评判者心态后,将能够使用奇迹三问来转换心态,让自己的思维从封闭、负面转向开放、积极探索,进而能够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拆页二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第3版》 P125

我看了看第一个问题:我都做了哪些假设?这个简单。凡是跟查理有关的一切,我都免不了有假设。我坐了他想坐的位子,害他没能加官晋爵,这样的受害者很可能是个危险人物,我要是不防着他点儿,那我不成白痴了吗。我很肯定,查理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亲眼看我败下阵来,同时我也很肯定,他会尽其所能地让我败下阵来。那样他就可以坐上我的位置,得偿所愿了。对这样的人,谁又能不假设自己必须时时提防他呢?

本的三个问题

1.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2.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3.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当然了,这些都是假设而已,这我不否认。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跟着假设走是最安全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我跟查理之间的过节,我觉得绝对够真实。就在我做这些思考的时候,我读过的那个学习者/评判者心态对照表,有个问题不断地绕着我转:我是在捍卫自己的假设,还是在质疑这些假设?尽管这个问题还没完全想明白,但我还是转向了约瑟夫给的第二个问题: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我想到了格蕾丝说过的,关于她对詹妮弗的假设是如何破坏她们之间的关系的。格蕾丝用选择地图找到了另一种与詹妮弗相处的方法。我跟查理也能这样吗?

我开始思考其他可能性。比如,如果我重新考虑我对查理的某些看法,会怎么样?我假设他提的那些问题是冲着我来的,是想让我丢脸的,但如果不是我想的那样呢?如果他只是想确保我们考虑到了所有重点,那我当如何?接着,我又想到约瑟夫告诉我的高绩效团队,还有他们那种探询与主张之间的平衡。如果查理只是想用他无穷无尽的问题来鼓励与会人员有更多细致的讨论,那我又当如何呢?我很肯定我这会儿给查理戴了太多高帽子,不过,也许并不为过。我越是从其他角度去考虑这个情况,越是对自己之前的看法不再那么确定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拆页2呈现了如何从对自己、对事情、对他人3个角度来进行自我提问,实现评判者心态的转换。问题决定人的思考方向和下一步行动,提出好问题,就能改变思维方向。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互动提问:你觉得一个人如果处在评判者心态里不做改变,可能会带来哪些问题?

学习者回答:人际关系很差,自我封闭,自己钻牛角尖

大家说的都很对,当一个人陷入评判,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别人的评判,都会带来很多问题。

一般做法及后果:如果是对自己的评判,通常是自责、自我否定或愧疚;如果是对他人的评判,通常是基于自己心中的某个假设,行事刻板,做出自我为中心的判断,指责、批评或抱怨他人等。当一个人发现自己陷入评判者心态时,要么容易后悔、自责、愧疚,变成评判自己的评判者;要么想用自我劝说或自我暗示的方式让自己改变想法,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依然是容易被评判者裹挟,失去理性的思考和应对举措。

【How】(细化步骤)

那使用拆页2的奇迹提问三步法,可以让我们打开思维,发现更多可能,更客观全面地看待事情,从而实现心态的转换。

第1步,对自己,明假设问自己,“我都做了哪些假设?”然后思考清楚,把心中的假设都列出来。

第2步,对事情,改角度。这里可以从以下3步来问自己,更全面地看待事情。

①我遗漏的:“关于这件事,是否有我遗漏的细节?”

②我逃避的:“关于这件事,是否有我不愿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

③我未想到的:“其他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关于这件事,还有哪些可能?”

第3步,对他人,换立场。问自己,对方可能在想什么?TA可能有什么感受?TA想要的是什么?

意译案例:

背景:去年我负责公司的企业文化改善项目,项目启动阶段,上级刚好休假,说好了由我来主持面向管理层的项目说明会,副总来参会坐镇,结果会议时间到了,副总却不在公司也联系不上了。怎么办呢?最后我硬着头皮自己开完了说明会,却越想越气,我本来已经提出辞职了,为了完成这个项目才答应暂时留下来的。思前想后,我忍不住给副总发了消息:“这么重要的会议,项目直管领导们都不参加,看来这个项目对公司不重要,那项目是否有进行下去的必要?”隔了几分钟,副总还没有回复,我反复看着自己发出的那条消息,突然发现自己刚才被情绪裹挟,太冲动了,好后悔。这是陷入评判者心态后做出错误行为活生生的例子。

因为这本书我特别喜欢,也给公司所有管理层都发了一本。当时这本书就躺在我的办公桌上,我想起了书里这个奇迹提问三步法。

意译:

我看着第1个问题,我都做了哪些假设?很明显,从我上级在早就计划好的说明会当日休假开始,我就已经有了领导不重视这个项目的假设。而且我认为,如果高层领导不出席说明会,其他管理者就不会重视这个项目,那项目即使推进下去,也不会有好结果。我甚至推测,因为项目本来难度就大,成功希望很渺茫,加上我已经要离职了,领导们是故意不公开出面参与这个项目,到时如果项目不成功也可以甩锅给我。对于比我精明百倍的领导,我免不了有了这些揣测假设。

当然了,我得承认,上面这些都只是我没有经过验证的假设。但依据我的经验和了解,我当时是相信这些假设完全有可能是真实的。不过,就在我这么想的时候,我想起了书里的评判者心态特征的对照表,此刻的我,似乎在捍卫自己的假设?不管是不是在捍卫,我顺着奇迹提问三步法,看向第2个问题,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个问题?

首先,有没有我遗漏的细节?我想起来项目筹备期时,领导们一直很积极参与方案设计的,也和我说过CEO很重视这个项目;其次,有没有我不愿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当我想到问题时,内心不得不承认,这类项目公司和我都是第一次做,我缺乏信心;说明会上要独自去面对那么多管理者,上级领导们不在场,我底气不足;另外,还有没有我未想到的?比如副总有可能昨天到现在都没有确认微信消息;副总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没有时间联系我;副总没来参会,大家可能更放松更喜欢……这个时候,我发现了很多的可能。

最后,我重新思考我原先的那些假设,如果她们并不是如我所想的那样呢?她们还有哪些可能?她们可能在想什么?她们可能真的有太多临时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她们相信我自己可以开好这个说明会,也可能是想给我锻炼的机会,等等。当我经过这样一层层的思考后,我自己原先的那些假设不再坚定了,愤怒情绪也已经没有了踪影,我开始恢复冷静和理性。

后来,我主动和副总道了歉,并表达我对项目的想法,并询问副总的想法。后来副总也和我解释了没能到场和提前告知的原因,我们还进行了很深入地沟通,对项目后续的推进做法也达成了共识。

通过及时地看到自己的评判者状态并作及时补救,没有让问题带来不良后果并且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预防异议】 到这里,在座的伙伴对这个提问方法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有的话可以提出来。

学习者提问:”我遗漏的“和”我未想到的“这两个看起来很相似,可以合并吗?

拆书家答疑:“我遗漏的”是本来已经存在但被我遗忘漏掉的细节;“我未想到的”是本来不在我思考范围、思维习惯里的,这两个有细微的区别。

好,有没有伙伴心里有这样困惑:如果对方也处于评判者心态中而且不自知,我去改变自己有用吗?当两个人都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首先醒悟的人会占优势,改变你的提问方式,你将能够扭转局面,改变结果。

【适用边界】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理性客观地处理问题,愿意对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不管是已发生了评判者心态,还是在事情开始之前为了预防自己掉入评判者,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思考。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对方为你改变,不愿意从自己开始改变的话,那这个方法对你发挥不了作用。

关于这个拆页,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我再补充解释的吗?(学习者回答:没有)

没有的话,我们再一起来复习一下奇迹提问三步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观察家观察项目:至少有1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A3】现场演练

观察家观察项目:

1.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2.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请根据给出的场景,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应用奇迹提问3步法。

场景: 小黑刚成为自由培训师,第一次接到朋友公司的邀约去给他公司的基层管理者讲1天的课程,他有些紧张。上午课程期间,上到一半时有1位学员提出工作有急事离开了,有1个组的学员一直在交谈,还有几位学员一直在看手机,小黑不禁心里打鼓,“是不是我讲得不好他们才都不想听?怎么办?”越想越紧张,竟有些忘词,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休息时间。小黑意识到自己进入了自我评判,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下午才能有更好的结果。他闭上眼睛,开始了一场内在的对话。

角色扮演: 请小组内,一位伙伴扮演小黑的内在观察者(提问者),另一位伙伴扮演小黑的内在思考者(回答者),使用奇迹提问三步法进行一场小黑的自我对话。演练时间是5分钟,待会儿请一组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案例:

内在观察者(以下用Q表示):对自己:我在紧张的时候,给自己作了哪些假设?

内在思考者(以下用T表示):我假设了自己这堂课讲得很糟,没有人愿意听,越来越没自信了

Q:对事情,对于中途有学习者离开,我换个角度来看的话会不会有新的发现?比如说有哪些是我遗漏的?

T:换个角度来说,不是有一个组在交谈嘛,剩下还是有人愿意听去讲这个课的。其实只要还要一个人愿意听,我就愿意讲下去。

Q:那此时面对这个事情,我在逃避什么呢?

T:我在逃避,如果讲得不好自己会很没面子很难堪,不愿意面对别人对我的眼光。

Q:然后,有哪些我可能没有想到的其他事情?

T:有个学员他提前离开了,可能真是因为他个人原因而不是我自己讲得不好,我自我否定了。

Q:那我们换个角度,如果我是那个学员,我会在想什么?

T:其实我还是很喜欢听这个老师的课,要不然我也不会来。当时是因为自己有急事离开了,没有跟老师好好沟通,还是很想听这个课。

拆书家回应反馈:好,谢谢这组伙伴的分享。过程非常好,用到了我们奇迹提问的三步法,对自己,明假设;对事情,改角度;对他人,换立场。可以更好的地方是,在第2步提问时有了个提问前提——那个离开的学员,当你的提问有了这个大前提之后,就把其他思考的范围给排除或限制了。第2个可以更好的地方是,在提问的时候,可以问自己,还有呢?还有吗?让自己打开思维,去发现更多可能。每个方向问完后,都可以多问几遍“还有呢?”

【A2】分步催化

观察家观察项目: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分步催化1:未来1周~1个月里,有没有一件你必须去处理的事情,像下属最近工作出了个失误,你准备下周一找他面谈;另一半最近总是很晚回家,都没时间陪你和孩子,你打算和TA谈谈,诸如之类,有没有一件是你必须去处理但它可能会让你产生评判者心态的?

请与小组成员分享这件事。每人分享时间1分钟。待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提醒:只需描述是什么事情即可,不需要涉及打算如何去处理,这是下一步要做的。)

学习者案例:

小鲍:我开的轰趴馆,店长比较独立,比较有自己的想法,很少听得进去别人的想法,我想跟他去谈一谈我们前期策划推广的事情,打算这周去和他沟通。

分步催化2:为了避免自己掉入评判者心态,让这件事情有更好的结果,在开始这件事之前,你会如何使用奇迹提问三步法进行思考,全新看待这件事?请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会怎么去用,待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小组讨论3分钟。

学习者案例:

小鲍:首先我会问自己,我都作了哪些假设呢?一是认为他会听不进去我的建议,二是如果我们谈得不顺利,会产生信任危机让关系恶化。

然后,这件事情我遗漏了哪些细节呢?其实我看到的都是他需要改进的,甚至是不好的地方,其实他也做了一些很好的,一些做得好的很细节的地方我是没有看到的,也没有给他表扬,给他提供正面反馈,我总是一上来就说些不好的事情。然后这件事情我不愿意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是?可能我内心深处对他的做法不够信任吧,会觉得他做的这件事还可以更好,也还是判断他比较自我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不愿意去改自己的东西。关于这件事情,还要哪些可能性呢?其实有可能他是可以接受我的建议的,有可能他现在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也想去改正,也是愿意倾听我的想法的。那问自己,对方可能在想什么?对方可能在想的是我们都是想要把事情做好的,只是大家的立场不一样。对方可能有什么感受呢?一种可能是他会不会觉得我对他不信任?另一种可能是认为我是不是想要和他探讨如何把事情做得更好?对方想要的是什么呢?他想要的是我去尊重他,相信他。

拆书家回应反馈:

太好了, 充分地应用到了我们这个奇迹提问三步法。从原来的给他这位店长贴上“自我、听不进去别人的建议”,通过这样一轮自我梳理之后,他看到了更多的可能,关于对这位店长去探索和了解他的方向。接下来,他再去找这位店长去谈的话,结果有可能会完全不一样。非常好哈。

观察家观察项目:给出了强有力的结束语。

【结束语】

最后,再回顾一下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拆页一“评判者辨别三问法”,主要是帮助识别出自己的评判者状态和特征,能够看到评判者之后,使用拆页2的奇迹提问3步法,让自己实现思维转换。

我们经常说思维很难改变,但其实通过提问,它可以轻松地撬动你的思维转化。改变提问,改变结果,你的人生也有可能因此改变。期待大家能更多地把这个方法用起来,收获更好的结果,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