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P.E.T.父母效能训练》 所属活动: 20210826(周四)-『线上』拆书帮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行为窗

开场:

各位线上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是今天1-2拆书练级的王攀,3个孩子的妈妈,P.E.T.父母效能训练讲师,出版业十年管理经验。

拆解书籍:《P.E.T.父母效能训练》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拆页是介绍的P.E.T.父母效能训练中的一个核心技巧:问题归属原则。问题指的是谁的内在需求未得到满足,谁拥有情绪,那么谁就拥有问题。在接纳和不接纳行为的窗口里,谁拥有问题,谁就拥有解决问题的责任和权利,清晰的表明谁需要为此进行负责。而不是责备他人,也不需要将归属于他人的问题自己进行解决。注意:问题,在P.E.T.里它只是个中性词,没有贬义和褒义。

Why

作为父母,我们都是人,不是神。我们对孩子或多或少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接纳或者不接纳。真实的父母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有时候能够接纳,有时却无法接纳。如果我们分不清到底是孩子拥有问题,还是父母自己拥有问题,那么孩子就会一直依赖父母,无法独立,无法自己解决问题,,可能成为“啃老族”。所以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他逐渐独立就很重要。那么对于除了孩子以为的他人,如果总是分不清责任归属,一直指责或干涉别人的事儿,会怎么样?关系越来越越差,想改变他人,令自己越来越累,这样长期下去我们会精神崩溃。

How

具体怎么做呢?

根据我区分问题归属的经验,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3个步骤:

1、 区分行为:清晰的区分出哪些是可接纳行为或不接纳的行为。

2、了解问题:谁有未被满足的需求或者谁有未表达的情绪。

3、确定归属:选择其中一个区域匹配当下的情况,谁拥有问题,只有一个选项没、没有多选。

举例:你周末早上想要多睡一会儿,可你5岁的孩子要你陪他玩,此刻你还想要继续休息。这时候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你有需要休息的需求,那么作为父母的我们处在拥有问题区,就是父母拥有问题区。

Where

问题归属原则,这个行为窗口,适用于人与人之间,是2个人之间,而不是1对多人。特别适用于亲子关系的,比如你和你的孩子之间,当你的孩子做出了什么行为,你是否可以接纳孩子,并且确定谁拥有问题并需要为此负责,引导并协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走向依赖到独立的转变。[3]

举例1:你下班回家,孩子主动给你拿拖鞋,你是愉悦的。此时你接纳你孩子的行为,你与孩子都处在没有问题的区域。

举例2:如果你的孩子从学校回来,表情不开心或者哭泣,告诉你他在学校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这时他的情绪背后有未被满足的需求,如果你能接受孩子此刻的行为和情绪,就说明孩子当时处在问题区。如果你接受不了孩子哭泣或者被抢了玩具的行为,觉得不认可孩子目前的状态,那么你与孩子双方都处在问题区。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通过拆页学习,大家知道了行为窗口,分清楚是谁拥有问题。大家回想下,在过去一周或者更长时间内,有没有类似的经验:对方做了什么事影响到了你,阻碍了你满足自己的需求,你无法接受,你觉得是谁拥有问题?

比如:1岁的孩子打疫苗,哭了;孩子咬了你的胳膊,你特别疼;又或者你的同事要求你帮她做一份不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会议报告,不好意思拒绝;还有你的老婆七夕节想要收到你的花,但是你又不想买,觉得不实用。

每个小伙伴先自己想下,然后在小组中分享讨论,时间3分钟。

好,小组内分享结束了,下面请一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下你的相关经历。

小伙伴Sunflower的分享:

熊孩子想玩游戏,已经看了半个小时电视了,现在又要玩平板。我没有给允许他玩平板。我觉得孩子和我都处在问题区。
A2
【规划应用】

今天我们学习了,父母效能训练的一个核心技巧问题归属,我们父母区分问题归属后,可以鼓励孩子自行解决所面对的问题,而不是全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还给孩子。也可以是你的亲密的其他人,或者是朋友、同事。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

接下来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在便签纸上写下未来一周里或某个时间,你是否会愿意将处理问题的权力交给你的孩子或者对方?写下你打算认清楚问题归属的情形,你的感受和需求,写得越具体你就越能清晰的知道当你和孩子或者对方发生冲突时,是谁拥有问题,写完后请1位小伙伴上来分享下。

小伙伴Sunflower的分享:

未来孩子学习中还是会有平板学习1小时的情况,但是根据以往她学完一定会要求看电视或者玩游戏,这样的情况下我肯定不会同意,担心她的眼睛。这样的情况两个人都处在问题区,很容易暴力压制。我的感受:担心担忧。我的需求希望孩子能够给自己休息的时间能够合理利用电子产品。双方都处在问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