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 我是陆琴,我的三个标签是外贸工作者,讲师, 宝妈。 今天是我的第TF3-1的拆书晋级场。作为我的讲师和宝妈的身份,非常需要我们能循循善诱。但很多时候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走向了负面表达的方式。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书籍是《非暴力沟通》。
【介绍图书】(1-2分钟)
【事件场景】暑假在即,本是美好的假期,老公却计划着把宝贝送回老家, 这时作为不舍宝贝离开身边的老母亲。根据老公的计划,对他说,一放假就想做甩手掌柜,你就是想自己轻松吧。
【提问】这样的表达,是否也会一不小心就从你嘴巴里溜出来?当你想更自由,家人为了你的稳定更想让你呆在他们身边时?当你工作一周想自我宅家,而爱人想要更加精彩,紧锣密鼓安排一场一场活动时?当同事事无巨细,而你认为把控大方向就足够时,你是如何表达自己呢?
【影响】在我们价值需要没有被满足的时, 我们往往会一不小心站在到了道德判断的制高点去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因此老公计划把宝贝送回老家,被我套上了作为父亲应该照顾小孩的道德公约之中。 而这样的表达就是影响我们幸福感的罪魁祸首。同时还会影响我们的社会人际关系,让我们与家人与朋友,难以亲近深入。
【解决】《非暴力沟通》书中提出的价值判断,能让我们摆脱负面道德判断方式,从自己的期待的需要以及效益出发,说出我们的价值观下对自己的需要的判断。而不将矛头指向他人,用道德判断指责他人。让我的幸福我做主。
接下来请大家话2分钟时间读一下我们的原文拆页。
片段1:
道德评判
道德评判是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如:“你的毛病是你太自私了。”“他对人有成见。”“这时不恰当的。”批评、指责、辱骂、归类、比较已经评论等都是在评判人。
苏菲派诗人鲁米写到:“在道德与不道德的区分之外,有片田野。我将在那里见你。”然而, 语言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它擅长将人分类, 把人看做好人或坏人 ,正常或不正常,负责任或不负责任, 聪明或愚蠢, 等等。
我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一旦遇到不喜欢的人或不理解的事,就会想别人有什么不对。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我不想做, 那他就“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横冲到我的前面,那他就是“混蛋”。同样的, 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 我也会觉得自己有毛病。 我一心分析和确定的性质, 而忽视自己和他人的需要。 因此,如果女友想多一些体贴, 那她就“太粘人了”。可是, 如果我想多一些体贴, 那她“冷漠得像个木头”。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 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 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
我相信, 诸如此类的评论暗含着我们的价值观及需要。不幸的是,以这样的方式提出主张, 很可能找来敌意,是我们的愿望更难得到满足。即使他们接受批评,做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如果他们处于恐惧或内疚来迎合我们,或迟或早,我们将会发现对方不再那么友好。 当然,他们也付出了代价。屈服于外部或内部的压力, 很可能使他们心怀怨恨,并厌恶自己。
重要的是, 在这里, 我们不要将价值判断与道德评判混为一谈。什么是可贵的品质,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例如,我们也许会欣赏诚实、自由以及和平的价值。价值判断反映了我们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样才能得到最好的满足。看到不符合我们价值观的行为,我们可能会说:“暴利力是不好的。杀人者是邪恶的。”然而,如果我们从小就学习爱的语言,我们将会直接说出我们的价值观,而不会指责他人。此时,我们就会说:“对于使用暴力来解决问题, 我很担心;我主张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冲突。”
【学习目标】
看完原文片段, 今天我们的学习目标在生活中, 对于家人,朋友,爱人的观点或行为与自己价值观相背离时,如何区分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并能正确表达出我们的价值判断。
【WHY】
大多数人会认为, 我们的困苦来自于他人。对于他人的行为或观点,我们进行道德判断,认为他人难以符合我们价值观需要, 因此我们倍感难受并抱怨将生活,觉得哪哪都不如自己意,甚至无法理解他人的观点或行为。从而忽略了人们观点或行为背后的感受与需要,不仅是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也是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疏远和伤害。
【概念辨析】
那什么是价值判断与道德判断呢?
价值判断:价值是指外在事物满足我们自身利益的关系。
价值判断是指人们基与自己本人的价值观,对于事物是否满足主体需要的判断。
道德评判: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是社会约定俗成的公约。
道德评判:是指运用已有的道德观念对行为的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进行评定和判断。
接下来我给大家说几个例子, 我们一起来看看那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
【案例1】
说说我们深有体会的吃瓜群众的日常, 每每娱乐圈里爆出谁谁谁离婚了,大家纷纷做出反应:“娱乐圈太复杂,太没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了。”这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呢?
这是道德判断。 因为在我们的已有道德观念里婚姻美好才是对, 婚姻破裂是错。
该事情对于我们自己主体并未有直接的效益关系。基于社会到的公约的制高点,进行了指责。因此我们的表达难以说明我的感受与需要。
【案例2】
上周,端午假期带宝贝回老家,由于老公做的是餐饮业,每每小长假都会比较忙, 无法与我们一同回去。作为独生女的我,希望老公能更多的顾家多回家看看父母。因此对于老公不能同回老家, 我说:“老公, 你今年以来的所有长短假,不曾和我们一起回来家看父母, 我感觉有些不开心,我很注重家庭与家人间的亲近,希望能多陪陪父母。”
大家思考下, 我这次的表达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
这就是价值判断, 我有基于我自身的需求表达自己的感受与希望的需要。
回想以前,可能忍不住, 用社会公约的道德, 道德判断的方式去指责老公,你总是加班工作,越来越不顾家。
虽然,也是基于自身的利益需要, 但会忽视我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直接用道德顾家的理念去判断了老公的行为。 相信这样的表达对方会是100点伤害。
【案例3】
端午回到老家,和朋友小玲和小娟找个小茶馆小聚了一下。小玲说:“我们的初中同学小丽在广州工作, 把自己2个小孩都放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养,1个1年级,1个3年级,听说这学期大宝总被老师投诉,太难管教建议转学了”。小玲继续说:“小丽把小孩学习交给老人,真有些不家长的负责任。”
这次大家再来思考下, 小玲这次的表达是“价值判断”还是“道德判断”?
是道德判断, 首先小玲的表达,对于其小玲自己而言并没有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难以表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听完小玲的观点, 小娟说:“ 把2个小孩的学习交给老人,我感觉会很担心,我看重小孩的教育,我是需要吧小孩放自己身边带的。
对于同一件事情的观点, 小娟的表达就是价值判断, 原因是,基于自己的利益需要, 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需求。
【具体步骤】
3个例子看下来,在生活中, 当对他人无法满足我们价值观需要时, 那如何正确的表达出我们的价值判断呢?接下来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这个方法:
第1步,判断相关效益;
判断他人行为或观点与我们主体是否有相关效益关系;如例子1,我们就是吃瓜群众,局外人,与我们毫无直接效益关系;因此我们做的是道德判断;以及例子3,小玲也是置身事外的道德判断。
例子2 ,老公的的行为明显和我的效益相关联了, 以及例子3 ,小娟有把自己设身处地去效益相关联。
第2步,表达主体感受与需要;对于他人行为或观念给我们带来的感受,如开心,焦虑,难过等;以及我们价值观背后所希望的需要 。
如例子2,老公不曾回老家, 表达我不开心的感受和希望多回家的需要。 以及例子3 ,小娟设身处地把小孩给老人带,会有担心的感受和需要亲自对小孩教养的需要。
说这么多,“道德判断”似乎会有些庸人自扰,似乎作为一个生活的局外人,社会制高点, 指点评判他人。于人于己都是疏远和伤害。
而“价值判断”能让我们生活息息关联的效益需求,看到自己期待的方向, 正确的“价值判断”表达法能让我们离自己的幸福越来越近。
以上是今天的全部分享。
拆书家提问设计
(逐字稿):
现在我们来现场编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能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你家老婆/老公由于下周网上特惠, 现在购物车中已经是爆满了,但你打算正想提高你的基金额度,多做些投资为未来保障。(消费与投资)
或者,下周你会和朋友小聚,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个女人间的话题, 而你的朋友是鸡娃一族,而你是佛系一族,这时如何来用表达自己的观点。
上面的例子供大家参考,大家可以自行选择可以是自己在未来会遇到的场景。
这个故事包含:人物对话、事件起因、经过和结果。在这个故事当中, 我们要应用到刚刚学过的价值判断的三个步骤。
现在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 请在组内讨论编写, 可以把摘要写在纸上, 稍后我们请小伙伴来讲讲他的剧本故事。
学习者案例记录:
许可分享:
放暑假期间,在家里,老婆和我一同在家中陪女儿,早行9点,老婆提醒小孩:“宝贝该练琴了”到了10点,老婆提醒小孩:“宝贝该做作业了”,到了11点, 老婆提醒小孩:“宝贝该练习英语了”总是反复提醒小朋友。
这时对于老婆的反复提醒,基于我的价值判断而言:老婆的反复提醒,对我自己的培养理念--小孩独立自主意识受到了冲撞。
因此用2步法对老婆说,:“老婆,你总是提醒小朋友什么时间该做什么,我真的有些担心你过多的提醒,小朋友会变得叛逆, 同时也有可能会养成过于依赖家长的习惯,我需要我们的培养能让孩子能养成自我独立的意识。”
最终由于双方没有指责,老婆会很容易接受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