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沟通的方法》 所属活动: 喜乐拆书®演武场丨8月14日下午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如何找到对方的能力盲区精准辅导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李仲雯,你们也可以叫我Abby。首先,我用3个标签来介绍一下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 组织发展。我是乙方咨询顾问出身,现在在一家生物医药公司负责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相关工作。

第二个标签是学习者。我是一个乐于学习新知识的人,目前也是在备考证书中。

第三个标签是新手拆书家,希望能逐步应用好RIA和引导的方法,未来成为一名学习促动者。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

接下来,由我介绍一下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法”是一种强调”学以致用“的成人学习法。我们可以通过拆书法,把知识进行内化。链接自己过去经验,并转化为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拆书法的核心是用“RIA便签学习法”。在我们阅读书籍遇到对自己有启发的片段时候,可以通过R即阅读原文、I即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原文内容、A即关联过去自己的经验并规划未来如何应用,这三个步骤的进行深入学习。

“拆书帮” 则是基于拆书法的一个非营利性组织,全国各地都有拆书帮分舵,上海喜乐分舵就是其中之一。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你肯定听过一句话:“如果你有什么不懂的,随时来问我。”很友好,对吗?不好意思,这其实是发现能力盲区的“反面教材”。看起来很开放,也很友善,但事后对方往往就杳无音讯了。这是因为,那些最需要辅导的人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哪里理解错了。所以,要么不会来,要么闯了祸才来。泛泛地抛出一句话,坐等对方找过来辅导,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我们需要主动出击。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对对方的盲区先做出主观判断呢?也不是。对于同一个失误,致使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完全不同。比如,同样是绩效评价表交得晚,有人可能是不重视,觉得这事不重要;有人则是指挥不动团队,没法给下属打分。同样是忘记给客户发邮件,有人是没意识到这是他的责任,有人则是业务能力不强,还有人仅仅是不知道如何利用更好的职场写作技巧与客户沟通……我们自己拍脑袋想答案,显然是行不通的。

主观判断行不通的话,我们又要怎样定位失误的原因,发现盲区呢?

答案是一则口诀:“我做你看,你做我看”。举一个非常直观的例子。团队来了新员工,你“哐哐”给他说了5小时。但从对方的角度想想:他初来乍到,尚未形成一套自己的认知框架,根本没法吸收你高强度的输出。

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从“我做你看”开始。先来做一个简单的沟通:“欢迎你,来,我告诉你上手的第一件事是什么。”手把手带他走一遍流程,让他旁观你做事的过程。 然后放手让他去做。

在对方自己做的过程中,观察他在哪里卡住了,这通常就是他的盲区,在此处针对性地予以辅导,效果才会好。

换句话说,我们应该通过观察、探寻的方式,在对方的行动中发现盲区所在。 而我要在这个步骤里提醒你,当你在职场上发现对方暴露出的问题时,应该先默认他是不懂、不会,而不是他的意愿和态度出了问题。

比如: 他不是对客户不负责,而是没有人跟他讲过怎么完成服务的闭环,;他不是故意拖延,而是没有人跟他讲过怎么做时间管理 ······

这是对他人最善意的“揣测”。当你带着这种善意岀发,你就不需要分心去搞心理战术,去揣摩对方。你可以完全将注意力聚焦在他的能力盲区上,对他给予相应的辅导。”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我想在座的部分小伙伴都有带教,辅导的经验,不管是对下属,新入职的同事还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我是一个性子比较急的一个人,进行下属辅导的时候,经常会有一些困惑,甚至是不耐烦的想法,例如——

“我这都给你讲了几次了?”

“这个应该是很简单的,为什么不懂?”

“这个人是工作态度的问题吧?任务都给他这么长时间去做了,怎么项目还是延迟了?”

“我都和他说了,有问题可以找我,结果根本不找我问,结果就给我个这?”

……

【Why】

请大家回想一下,是不是有的时候,你也会有这样恨铁不成钢的感受。虽然我自己不会用这样的语气和态度给下属反馈,但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不满觉得他能力不足态度不好,并且从他工作完成情况来看,往往也不太理想。这都是下属的问题吗?其实不一定是,脱不花在《沟通的方法》这本书中写道,有的时候是我们自己没有掌握好辅导的方式,找不到对方的能力盲区在哪里,那自然就辅导不到点子上。

【How】

那如何找到对方能力盲区,精准辅导呢?脱不花提出一个非常简单的口诀“我做你看,你做我看”,我将脱不花的方法提炼成了带教3步法:

1. 从我做你看,教对方入手。手把手带对方走一遍流程。例如刚入职的同事,可以让对方在自己身边坐一天,而不是给对方一大堆信息让他忙着消化。

2. 再到你做我看,来发现对方盲区。通过日常工作的观察和探寻,来发现对方工作中的盲点,例如可以在对方见客户的时候陪同一起去,让她来汇报,观察他的沟通能力等等。

3. 针对对方的能力盲点,进行精准辅导。例如发现对方沟通时没有逻辑主线,那就建议他提前做准备,列出提纲等。

【Where】

这套方法很适合于很多场景,比如工作中带教的场景,工作中上下级的辅导,对于平级同事的辅导,以及亲子之间的沟通和教育,也适合用这个方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接下来我来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案例。前2年我刚开始带教下属,我的辅导方式是比较简单粗暴的。当时我把一个重要的项目交给了刚刚来公司不久的一个顾问,我先转发了销售的需求邮件给她,和她沟通说“这是销售给我的项目需求,这个项目很重要,你仔细读一下邮件,背景就是客户正在变革期间,想要一个系统的人才发展项目的方案。”她看起来比较茫然,说“这个我之前没有做过类似的……”我意识到她经验可能不足,于是我发给她很多之前我做过项目方案PPT,然后告诉她“你可以参考这些方案,有什么问题都可以来找我”,说完我就忙着处理自己的几个紧急项目,放手让她自己做了。果不其然,后面她在写方案的时候有很多问题,她抱怨道“这个背景分析我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写……”。我只能耐着性子一步一步教她应该怎么做,方案应该怎么写,和销售沟通应该怎么沟通等等。虽然我后期通过辅导了让她最终输出了这个方案,但工作效率很低,并且大部分内容其实是我的手笔。

【A1反思】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看到,首先我没有给到她一个“我做你看”的机会,她一脸茫然的时候我只是扔给她了很多方案让她照着学习,除非真的是天赋异禀的人,否则大部分人都无法高效高质量完成任务的。

其次我也没有给对方“你做我看”的辅导,她做的时候我都不在她身边,也可能是她不好意思开口,整个制作过程中其实也没有来问过我什么,都是她一个人做的,只是最后输出的时候给我看了一下,当然被我否定了。

【A2】

拆书就是学以致用。我希望我自己也能应用这个方法在工作中。正好公司本月要进行组织诊断,我和我一个同事同时负责不同部门的盘点,但是她对于OD并不熟悉。

所以我的目标是:在本月底前,我要应用“我做你看+你做我看”的方式,辅导我的同事完成组织盘点

为了更好地进行辅导,我会首先了解同事的知识体系。沟通了解她目前知道的组织诊断方法,以前做过的项目等等,然后对知识层面进行普及,和她分享一下自己做项目的经验。接下来我就会用这三个步骤进行辅导。

首先,用我做你看的方式,从我负责的部门入手,给她看一边我是如何处理数据,进行访谈,分析得出结论最后产出诊断报告的

然后,用你做我看的方式,在一些关键节点上,例如访谈,数据分析等过程中,观察她的表现。

最后,进行针对性辅导,在观察后了解对方的能力短板,就针对性进行辅导和沟通

在同事完成一个部门的组织诊断后,进行及时验收,检查成果,及时反馈,形成一个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