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洞见》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335期活动(线上)总第364期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反馈四问,迭代升级

开场:

自我介绍(1分钟)

大家好,我叫方华丽,你们可以叫我华丽,今天是我的首秀。

现在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自己,一是名字经常会被叫错成方丽华的人,这是个挺有意思也让人迷惑的事。二是我对世间的一切美好充满好奇,如徒步旅行、美食、美景、养多肉植物种兰花以及阅读学习。三是我是一名职业转型者,从普通设计师转型到管理岗位,我需要从看电脑到看人脸,开各种会,与各种人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表达和沟通是我的短板,去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省图书馆借到一本翻得有点破旧的书,正是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通读一遍后对拆书理念深以为然,也期待可以实践一下,因此来到了拆书帮。

现在我给大家介绍:什么是拆书?什么是拆书帮?

拆书和拆书帮介绍(2分钟)

【拆书】

我们都知道,学习是需要方法的,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就是学习方法,它也没有统一规定,因个人条件不同,时代不同,环境不同,选取的方法也不同,市面上介绍学习方法的书籍种类繁多,拆书法是其中有效的一种。

不知大家有没有觉得,读书久了,就会发现一本书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对我有用,至少目前不是。而拆书的目的并不是把书中的重点都找出来,而是找到能对我有价值、能帮我解决问题、能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的知识。拆书就是通过学习书中节选的精华内容,结合自身经验进行反思,改变自己的行动,做到知识的“拆为己用”。知识的“拆为己用”实际上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知道很多书本的知识,如果不在行动中加以利用,那这个知识就只是知识而已,唯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的将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

这种方法适用于致用类的书,通过拆书法可以锻炼文字和沟通表达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有着学以致用和升级打怪、能力提升的乐趣。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RIA便签法,即选择书中合适页面,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读,结合个人经历进行反思,再制定目标和计划,整个环节均要对应拆页内容;组织学习法就是拆书家对一本书进行加工后,现场引导大家学习,可见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拆书帮】

有这样一群人,因为热爱拆书,组成了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叫做拆书帮,覆盖全国各地成立了多个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她是一个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培养拆书家,释放能量,相互陪伴,助人达己。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今天要分享的主题是回馈4问,迭代升级
片段来源于《洞见》,请大家花一分钟时间阅读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请示意。
R阅读原文(1分钟)

事情完成之后,不管结果如何,都应该进行总结。总结反馈,就是用来稳固阶段性成果的。总结不是走过场,反馈不是简单的修正错误,反馈来源于自己的感受、老师的指导以及相关参与者、旁观者的观察三个方面,拿到这些反馈,就可以开始做总结。

做总结的方法就是反馈四问(give)

Good:过去的这个阶段中,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Improve:可以提升的地方是多少?

Value:这个阶段对我的价值是什么?

Effect:这样的价值对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这个片段说了什么)


人的一生无时不刻都在学习和做事,想要学习有成果,做事有效果,那么就必须进行总结,写一个好的总结看似容易,实则不易。这个拆页教我们通过回馈4问写好总结,在获得有效、有针对性反馈的同时,帮助分析和研究,指导下一步的学习和做事。


Why(为什么要这么做)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是不是很多人和我一样,每年要至少要写一个年终总结,对于这个总结并不重视,经常像做流水账一下写完就忘。其实总结除了写给上级看,让上级了解情况,给予帮助和机会;也是给自己看,让自己从总结中发现不足,做好复盘。回馈4问法以“自我”为中心发问,通过回馈获得经验教训,用写总结、强输出逐步培养洞察能力。否则的话,写出的总结容易流于形式,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一无所获。

How(如何做)

那么如何做呢?根据片段内容,我们可以得出以下两个步骤和四个维度。
第一个步骤是:找反馈。
收集三个方面来源:自我感受、他人指导以及相关参与者、旁观者的观察。

举个例子,我在公司作为项目负责人,在工作中常常会面临冲突、遇到困难,比如在期限内需要努力完成变更流程,这个变更就像在有瑕疵的衣服上找漏洞、补漏洞,整个过程需要各部门通力合作,因此除了自己的想法,还要征求上级领导的意见以及同事们的看法。

第二个步骤:在反馈的基础进行思考总结

采用四个维度思考(GIVE),即反馈四问。
第一问Good: 总结成功经验;即这一阶段中我自认为表现亮眼以及他人表示赞赏的方面。

比如上个月我组织完成了一个200万的基坑回填变更,没有耽误工程进度。按公司规定,为了严格控制工程造价,需要按程序完成变更手续,从现场调研、方案论证、确定、成本核算、报批,环环相扣,耗时较长。我总结出能够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流程,做到了每天及时跟进和加强了与专家、部门同事和领导沟通,实现信息对称和及时反馈,即做到了之前说的第一步找反馈。这是我做得好的方面。
第二问Improve:总结失败教训;总结这一阶段需要在哪些方面做提升,有哪些人做得比我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还是上面提到的基坑回填变更例子,因为事件比较复杂,牵涉到设计及现场几个部门,因此职责不清,虽然听到有同事反映,但我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严重性,以至于出现无人负责落实的状况;加上因为工期较长,我把重心放在了形象进度上,也忽略了需要及时督促基坑回填,最终造成工作被动,项目差点无法如期完成的局面。通过这个事件,我认识到厘清部门职责、关注落实责任、规定工作期限、定期调度的重要性,这是我先前没有做好的方面,需要总结教训。
第三问Value:总结自我收获;

通过上面例子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我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看待事物要有全局观念,如果只是贪功求快,没有关注细节、倾听同事意见,反而造成不必要的返工和走弯路。尤其是当项目进度和工作质量相冲突的时候,需要在效果和效率方面做好平衡,缺一不可,

第四问Effect:从收获中寻找对未来的影响。

当我意识到工作需要做好平衡,生活也需要做好平衡,看待事物多听取他人意见,多维度考虑问题,心态就不会那么焦虑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便签

故事

(起因) 翻看了一下我这三年的年终总结,就像一个模板里面出来的流水账。

(经过)开头往往是“XX年即将结束,在公司领导的指导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思想上、业务工作水平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圆满的完成了全年的工作、学习任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一年来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接下来总共五段话,第一段是如何加强政治思想学习;第二段是完成本职岗位工作情况,逐条列出干巴巴的数据;第三段是下一段工作计划,同样是干巴巴的数据,第四段是自我批评,如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等,第五段是展望未来表决心,要争取进步,为公司创造多大的价值等等,套话、废话特别多,自我批评和下的决心也一模一样。

(结果)这样的总结自己都不想看,更不用说上级领导怎么看了。

反思:学了这个片段后,我认识到自己写的年终总结实在段位太低。

(为什么错)首先第一步没有做到位:只关注了自我感受,觉得自己今年表现还不错,没有意识到他人对自己工作是否有不同看法。
第二步在总结方面只做了在取得成绩Good方面的描述,但也只是做了业绩列表,而没有深度思考这一年的自我成就,比如哪些能力有了提升,哪些工作经验值得记录;在需要改进提升Improve和自我收获方面Value方面同样思考深度不够,像加强学习、努力工作这些基本都是套话,而在预测未来帮助Effect方面完全没有思考。因此做这样的总结是毫无意义的,仅仅走了个过场。

(启发)接下来说一下我打算如何用这个方法做月度总结。


A2便签

目标

8月6日前按照回馈4问法完成七月份工作总结,为八月份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行动
第一步:对七月的工作进行反馈意见收集
在电脑里建立一个专门的文件目录,文件名就叫做“反馈4问”。在8月3日前记录下我七月份工作的反馈意见并形成文件存档,内容除了自我感受,重点关注上级以及相关同事的反馈。
第二步:用反馈四问从四个维度及时总结
收集反馈意见后,8月6日前采用回馈4问法进行总结,记录在上个月工作中取得的Good:这个月我做得好的地方是什么?

Improve:这个月我有什么不足?

Value:这个月我有什么收获?

Effect:这样的收获对我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思考如何更好推进八月份的工作。

(适用边界)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方法适合有经验、有客观分析能力的人,不适合性格自负、主观意识太强,脱离现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