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叫龚丽娟,很多人都喜欢叫我Jenny,名字怎么来的呢,就是我中文名字的后面两个字反着念就对了。
用三个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我是两位孩子的妈妈,一儿一女,他们乖巧可爱,很多时候让我觉得自己的生活还是很美好的。 第二,龙岗英文头马演讲俱乐部会员,马龄一年半,目前也正在用头马教育体系充实自己。 第三,也就是今天我所做的角色,期待自己能成为未来的拆书家。
希望在学习拆书的过程中,不仅让自己成长,也希望能影响到身边的人一起成长。
给孩子一个选择,并且私下里把后果告诉孩子,并不是有效运用逻辑后果的唯一指导原则。倘若如此的话,让孩子选择是停止不良行为还是挨一顿打似乎也很合理了。我们可以用“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甄别的准则,以确保我们要采取的方法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逻辑后果的四个R
1.相关( Related)
2.尊重(Respectful)
3.合理( Reasonable)
4.预先告知( Revealed in advance)
“相关”是指后果必须是与行为相关的。“尊重”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责难、羞辱或痛苦,并且应该和善而坚定地执行;而且对所有相关人员都是尊重的。“合理”是指后果一定不能包括借题发挥,并且从孩子和大人的角度来看都是合理的。"预先告知”就是预先让孩子知道,如果她选择了某种行为将会有什么结果出现(或你将会做什么)。如果遗漏了这四个R中的任何一个,就不能再被叫做逻辑后果了。
当一个孩子在课桌上涂写时,很容易断定其相关的后果应该是让这个孩子清洁这个课桌。但是,如果遗漏了任何其他一个R,将会怎样呢?
如果一个老师不尊重孩子,在要求孩子清洁课桌时加上了羞辱,就不再是逻辑后果了。马丁老师以为自己在使用逻辑后果,他在全班面前对玛丽说: “玛丽,我实在惊讶你居然会做这么愚蠢的事!现在去把桌子清洁干净!否则,我会让你的父母知道我对你是多么失望。”在这个例子中,尊重被丢掉了,而且老师借题发挥对孩子进行了羞辱。
如果一个老师不合理,要求这个学生清洁教室里的所有桌子,以确保这个学生吸取教训,也就不再是逻辑后果了。合理性被丢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以权力保证孩子吃苦头。这通常是因为,人们常常误 认为孩子只有吃到苦头才能学到东西。
如果后果没有预先告知,就很容易被孩子解释为是惩罚。在可能的情况下预先告知,是为尊重和选择增加了空间。
这个片段讲解了一个方法,就是当给孩子提供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运用片段中提到的逻辑后果的四个R,来评估你所提供的选择方案是否是孩子真正可执行且乐于接受的,也就是文中提到的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
像原文中的例子,孩子在课桌上涂写,如果运用的是不尊重,不合理和没有预先告知的方式,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很容易被孩子理解为是惩罚。
如果你尝试运用以下提到的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为准则来给孩子提供选择方案,
l 相关“Related”,你所提供的选择方案要与行为相关。
l 尊重“Respectful”,即后果不能带羞辱或责难
l 合理“Reasonable”, 即不能小题大做,后果要与行为基本一致,让双方易于接受。
l 预先告知“Revealed in advance”,任何后果一定要在让孩子做选择之前先知道。
比如告诉孩子,下次如果在课桌上涂写时(预先告知),不做任何负面评判(尊重),只需要将弄脏的桌子清洁
A1便签
6月底一个工作日下班回家,看到两位小朋友在饭桌上聊天,聊得很开心,饭都没有怎么动。
内心有些生气,但咱还是看了正面管教课程的,稍微控制了自己的情绪,然后说:你们吃饭多久啦?为什么每天都这么慢呢?再给你们20分钟。如果没吃完,晚上就不能出去玩了。
20分钟过去,老大是吃完了,老二急得哭了,因为他想要出去玩。为了缓和他的情绪,只能答应再给他5分钟。
反思:根据逻辑后果的4个R,以上我运用到了预先告之和合理性(勉强算),但没有太考虑尊重和相关性两方面。当时我在提出如果没有吃完饭的后果时,如果能够不质疑他们(尊重),同时选择与之相关的后果(如晚上不能吃零食,但不影响晚上出去玩,也许效果会好些)
A2便签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目标】
暑假生活开始了,我计划在本周日之内与老大制定她的假期作业完成计划。为确保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同时也将与她一起制定未能按计划完成的后果。
【行动】
让老大先自行制定,我们一起评估确定最终计划。根据所列计划,我们一起讨论无法完成时的后果。
建议未完成的逻辑后果如下:
若当日未按计划完成,隔日除需补充完成建议增加每日看书页数(刚好通过此方式让她多看一点书,这是她的痛点)。重点是期间不要做评判。
以上做法基本考虑了以下四个方面
1. 相关性:后果要与行为有关,属于学习类:多看一会儿书
2. 合理性:讨论一个双方都觉得合理,在可承受范围之内的新增页数
3. 尊重:若未完成,千万不做评判,诸如“我就说你做不到吧“ ”你怎么每次都这样呢?” 之类带羞辱或责难之类的话语,只需要陈述事实,按规定监督其完成即可
4. 预先告之:该计划是双方达到一致后的选择。
结束语
以上就是我今天的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片段中提到的“逻辑后果的四个R”作衡量标准,以确保我们所提供给孩子的选择是逻辑后果,而不是惩罚。感谢大家的倾听,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