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喜乐拆书®常规场·总第589期丨7月17日.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识别并改变“评判者状态”

开场:

开场:

【开始】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李慢慢。一个喜欢拿自己做实验的生活黑客。一个想要帮助他人成长的拆书家。

【F】
我今天要拆的书叫《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作者叫梅若李·亚当斯,他集高管教练、演说家及企业顾问于一身,目前是国际探询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
【A】
这本书,在美国亚马逊组织和企业学习类畅销榜排名第1,销量15万册,被翻译成了18种语言。作者经过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发现本书确实可以影响人们改变自己的人生。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本书而做出了改变。
【B】
在大家过去的经历中,是否有过像这样的问题,常常萦绕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为什么我如此失败?”、“他们为什么都这么笨?”、“何必白费劲?”
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否感到不知所措,仿佛生活中的一切都开始破碎?
这也许是你正在陷入本书所介绍的“评判者状态”。本书介绍的“提问式思维”通过聚焦学习而非评判,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能达到期望。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准备做出决定时,能够识别评判者状态;并通过使用“ABCD选择法”改变评判者状态,避免因为落入评判者状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两个拆页的关系:
拆页1为“评判者状态”的识别方法,拆页2为改变“评判者状态” 的具体操作步骤,属于“递进”组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些信号能帮我们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而我们很难去呵斥它们,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还记得我跟那个主管的事儿吗?正是我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给我提供了线索,让我认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也就是我总结的那些跟评判者有关的情绪和态度——厚自薄他、自高自大、贡高我慢还有自我防卫。举个例子,你可能在想:‘我定是要给那家伙一点儿颜色看看’或者‘也许那样才会让他长点儿记性,下次他就会乖乖听我的’或者‘那个谁谁谁可真是个缺心眼儿’。我发现,每次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肯定是有评判者问题和评判者态度在作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我和小陈是关系很好的同事,但是我们俩经常因为项目的问题争吵不休。有一天,我在写一个设计方案。小陈看到觉得有问题,就对我说:“你这个思路是不行的,你应该这样这样。。。。。。”我听到这话,就很生气:你凭什么说我的思路不好?你说的才是错误的!你这个人怎么总爱跟我较劲?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和我一样,觉得对方说的是错的,甚至觉得那个人怎么那么讨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呢? 原因很可能是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那什么是评判者状态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下意识地做出的负面判断和决定。

Why: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我们处在评判者状态时,都会感觉好像所有的事都成为了障碍,而且永远都是别人的错,我无能为力了。最终,沉沦在评判者状态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How:(细化行动步骤)

想要摆脱评判者状态,首先我们要识别自己是否落入了评判者状态当中。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其中有两步。

(第一步)首先,在做决定时,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现在的选择?

比如说,某个人说的话让你很生气,你决定不理他。这个时候就需要观察,哪些情绪和念头让你做出了不理他的决定。

(第二步)其次,判断这些情绪和念头是不是评判者的信号。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判断:

1、判断自己当下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例如:当出现愤怒、冷漠、敌意、嫉妒等消极态度,就代表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

2、判断自己所关注的是否是过去;包括两个小点:

为了赞扬或批评某人或某事; 或者是,关注的是出现问题时,谁承担责任;

(例如:评判他人做事不认真,以及一出现问题,就去指责他人工作不到位。)

3、判断自己是否坚信自己是对的,答案掌握在自己手里;(例如刚开始故事中,我觉得小陈说的都是错误的。)

4、判断自己当下是否处于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行为模式;(例如,别人一提建议,就觉得对方在指责。)

预防异议

也许有的小伙伴觉得这么去识别“评判者状态”,是不是太麻烦了?

其实,这么做的原因是让大家能够对评判者状态的表现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知。等到它出现时,就能够清晰的判断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

Where:

识别评判者状态这个技能点,可以用在准备要做出决定时,避免在评判者状态下直接做出判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对某个人感到生气恼火,想要发脾气或者批评他,甚至不想和对方沟通,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让你出现了这样的感觉?这件事对你造成了哪些影响?我给大家分下组,这边两位一组,你们这边两位一组。请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小组讨论

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以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分享:

我们公司那个UI设计了一个弹框,然后他那个背景颜色跟我用的组件背景颜色不一样. 我告诉他这个颜色不能改,因为组件没有提供这个属性,然后他跟我说这不是很简单吗?你用代码两三行就能搞定的,然后我当时心里的想法是你在教我做事儿呢,你一个外行在知道我怎么写代码吗?

A1+:反思加工

好,非常好的分享,我想这种这种可能大家也会在遇到,对吧?

现在大家知道了如何去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那么,假如回到你刚刚想到的场景,运用“识别评判者状态”的技能,你怎样识别自己是否在评判者状态,避免做出错误判断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小组讨论

我们还是有请刚刚分享的小伙伴继续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第一步,先判断自己的这个有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了我做出的那样的决定。

我的情绪呢是就是觉得他在挑毛病的这种感觉,有点生气。

第二步就是判断它到底是否是评判者的信号。

1、我当时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我当时有点生气,那这种态度肯定是消极的嘛。

2、当时也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坚信对方是外行。

点评总结:

好的,感谢刚刚小伙伴的分享哈。通过刚刚小伙伴的分享,我发现大家已经对如何识别评判者状态的技能已经熟悉了。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评判者状态太不好了,我一定要避免陷入评判者状态。对吗?

大家这样想没有问题,但时不时滑落评判者状态,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这个是人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我们可以做到改变评判者状态呢?请看第二个拆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很固执地需要证明自己总是对的。

有一次,斯坦对一家前景很好的新公司做了一笔很大的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用了一位新的CEO。这位新任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伙计清白昭雪,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火。那时他几乎决定要撤资了,但同时又对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外,这家公司的其他方面处处都做得很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 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 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Aware)—— 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在我们描述了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就承认了,这些特点大部分都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我们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客观他是绝对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耳有所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没有,他也承认,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那一刻,他确实是被自己惊到了。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那么,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很大一笔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遍查各方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是他对自己评判者的觉察和接纳,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假设,并对那位新任CEO保持了开放的心态。长话短说,斯坦把资金留下,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大家有没有过类似原文中斯坦的案例呢?比如说,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件让你很不开心的事情,就想要辞职,但是自己又纠结要不要走;在生活中被家人误解,想要大吵一架,但是又不想伤害与家人的感情……我相信,类似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虽然我们不像斯坦那样决定着大笔的投资,但是我们也会为此烦恼不堪。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过前一个拆页的学习,我们能够分辨出来,这种情况是处于评判者状态的。通常大家陷入评判者状态以后,会坚信自己才是对的,不去考虑可以做什么改变;或者知道这样不好,却不知道该如何改变这样的状态。

而这样下去的后果就是,不仅会让自己始终处在怀疑、封闭、纠结、矛盾中,无法踏出改变的第一步,而且还会影响到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进而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变得满是“泥沼”。

(意译案例)(反例)

给大家说一个我的故事吧。

前段时间,我准备把公司一款产品在国内的销售代理权给到一家公司。和我对接的是这家公司新任的销售总监。这位销售总监曾经供职的一家公司被很多客户投诉销售伪劣产品,在业内口碑很差。我们通常认为公司口碑差和销售部门会有很大关系。尽管这位销售总监只是接了前任的班,但我还是觉得这个人可能品行不佳。那时候,我几乎要决定取消与对方的合作了,但是又觉得很矛盾,因为对方公司的业绩和业内口碑方面都做得很好。

How:

大多数人遇到这种情况,也和我一样陷入评判者状态中,不知道该怎么样进行选择。那么怎么做才能够摆脱“评判者状态”带来的影响呢?这里,可以使用“ABCD选择法”。它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A(Aware):觉察。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第二步,B(Breathe):深呼吸。如果确实处于评判者状态,我是否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用新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件事。

第三步,C(Curiosity):好奇。放下评判和观点,带着好奇去了解事实的真相。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第四步,D(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然后开始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够带来改变。

反例变正例

回到当时的情况,我就可以使用“ABCD选择法”来重新考虑这件事:

A(Aware)—— 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是的。我处于评判者状态的。评判者的那些特点都很符合我的状态。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做几次深呼吸。是的,自己确实没有客观的看这件事。尽管这位销售总监并不是其前任公司口碑不好的原因,但是我还是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我因为这个销售总监的过去,对他产生了负面印象,导致我完全失去了客观的判断,自己根本没有任何事实证据可以证明这个人品行不佳。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我的决定是,从其他渠道和合作伙伴那里了解这个人的更多信息和业内口碑。

通过深入调查,后面发现这个销售总监其实是个非常有责任心且有能力的人。我对自己评判者状态的审查和调整让我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后来,我把产品的国内销售代理权放给了这家公司,这个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也越来越好了。

(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回应)

Q:在好奇的步骤中,除了上面的几个问题,我还能问自己什么呢?

A:这个问题非常好,如何提出好的问题,这点很重要。这里有一些问题清单,供你参考。

比如说:这是我想要的吗?我做了哪些假设?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我该承担什么责任?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我有哪些选择?

Where:

“ABCD选择法”,适用于当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通过使用这个方法,来改变评判者状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现场演练:

上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去改变评判者状态。接下来,我们做一下现场演练。接下来是要演练的场景:

小王和小张是同事。有一天,客户要过来参观,小王却找不到让小张买来的展示用物品,于是就去问小张。 小张说自己也不知道,记得是买过来放在桌上了,然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小王觉得原因是小张是对工作不负责,就冲小张发了火。

请大家两两一组,一个人扮演小王,一个人扮演小张。演练一下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改变小王的评判者心态,避免与小张的冲突,顺利解决问题。


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材料,有演练的场景和“ABCD选择法”的步骤,大家可以看一下。注意要把使用“ABCD选择法”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

时间到了。接下来,我们有请伙伴们进行分享,有哪一组小伙伴先来试一下?

【演练分享】

王:小张明天客户来了东西呢?

张:啥东西?

王:我们不是要准备那个我展示的东西吗?你放哪儿了,就是你那天让我买的那个展示用品,是吧?

张:你当时让我买,我买了之后就放你桌上了呀。

王:啥时候的事儿?

张:你当时在跟你隔壁桌的那个谁在聊天,然后我就给你了,你还说好,然后随手往桌上一放。

王:我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那你是不是没有买呀?

张:我买了你看我淘宝订单。

王:那你也不应该随手就放在我桌子上,我都没有印象。

张:那怪我喽?

王:那不怪你怪谁呀?你这个工作的责任心是要有的呀,交接要交接清楚,对不对?

小王内心独白:

A觉察。第一个就是觉察。就是确实我可能带入到这个小王他可能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新手,所以我就会本能的以为他是不负责任,所以我现在是在评判者状态。

B深呼吸。我需要停下来,深呼吸,平静下来更客观的看待这件事。

C好奇。我们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张是不是真的买了?找不到的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我找的时候没有认真找?或者是他给到我的时候是不是我就随意的回应他?我现在把责任放在他身上,是不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D决定。我决定和小张心平气和的好好的了解一下他买回来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东西可能会放在哪里。

王:小张,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这个东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买回来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你看看你那个工作台的柜子下面,然后附近你们你们办公纸都没有,是吗?

王:就是我在桌面上都没有看到东西。

张:你看看你下面那个柜子,你的储物柜里面有没有?

王:那我再找找,然后你也帮我再回忆,回忆我当时做了什么。

【A2】分布催化:

好,通过刚刚的学习和演练,相信大家对ABCD选择法已经了解清楚了。接下来,我带大家规划一下在今后我们如何去使用它。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一周内,你可能会遇到什么事,让你进入评判者状态呢?例如:同事的工作没有到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孩子回家以后直接去看电视,没有好好学习;另一半回家直接躺在床上玩手机,家务一点都不做……请把想到的事情写在便签上,并且在小组内分享。这里注意,要尽可能去想未来可能会经常出现的情景,并把想要评判对方的话也写下来。

给大家5分钟时间。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里面包含了我们要讨论的内容以及刚刚给大家分享的技能点。大家互相传一下。


【讨论时间】

好,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想请一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刚刚分享的内容。那么,哪位小伙伴主动分享一下呢?

【学习者分享】

我住的那个房子隔音不太好。然后我隔壁的一个人,他晚上会回来的又比较晚。比如说下周一回来之后呢他就在房间里边儿刷视频,但是他还开的是外放。那会儿我刚睡着,然后他刷视频就把我吵醒了,还一直吵。就让我很生气很生气,然后就在心里面默默的骂他,这人一点儿素质都没有,跟脑子有病一样,大半夜的不睡觉。

【案例点评】

好,这个案例我想有过合租经历的小伙伴都感同身受对吧。

【分布催化2】

其他小伙伴刚才也都在小组内分享了未来可能遇到的让自己进入评判者状态的事,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再讨论一下,看怎样将ABCD选择法运用到这件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中,帮助我们脱离评判者状态。给大家3分钟时间。这里注意,要去想未来发生这件事的时候,你准备如何去做。

【讨论时间】

好,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们还是有请刚刚分享的小伙伴再来分享一下她准备如何做。

【学习者分享】

A-觉察:我当时是不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嗯,是的。

B-深呼吸:把愤怒往下压一压,然后去想办法怎么解决这件事情。

C-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现在的事情就是我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是他开外放破坏了这个环境影响到了我。所以我感觉很生气。

D-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要做的决定就是去提醒他一下。比如说把他们敲开跟他说一下,让他把声音小一点;或者让我自己戴上耳塞。

【案例点评】

好的,这个步骤就很符合我们的行动步骤,感觉小伙伴已经熟悉了该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来改变自己的评判者状态了。

强有力的总结

好,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差不多结束了。大家还记得今天分享的内容吗?

第一个拆页,我们分享了如何识别评判者状态。包括两个步骤,一: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现在的选择?二:判断这些情绪和念头是不是评判者的信号;

而第二个拆页,当我们识别到处于评判者状态时,使用“ABCD选择法”来帮助我们改变评判者状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A:觉察、B:深呼吸、C:好奇、D:决定。

通过识别和改变评判者状态,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因为落入评判者状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