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拆页一:
在跟随我学习完本次RIA现场拆书后,学习者可以在日常对话中因观点冲突引发矛盾时,运用(行为)“识别关键对话法”(澄清),识别出“关键对话”,引起重视,避免谈话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界定)。
拆页二:
在跟随我完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识别出关键对话时,运用(行为)“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澄清),舒缓双方情绪,降低谈话风险,达成共识(界定)。
【招呼分组】
大家好,我是橙子,一名在金融行业搬砖、爱探索的、未来的三家拆书家。本场将由我来带领大家一同探索拆书的乐趣,感谢你们的到来,也希望你们都能积极参与进来,体验一程,收获而归。在座的一共有4位,按两人一组可以分2组。这个分组在后续演练环节会用到,现在可以不予关注。
【用场景法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在之前的拆书活动中,有位宝爸提出了这样一个现象:一天晚上,他正在参加直播学习,妻子想让他帮忙照顾下孩子,他没有理会,妻子就在一旁不停的数落、埋怨他不靠谱,越说越激动。宝爸也不耐烦了,一把拔下电脑电源,去跟妻子理论。随后,爆发了一场家庭大战。
【提问】
在座的各位,在你们日常生活中,是否也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因与他人产生矛盾冲突,引发情绪,又因沟通不利,使矛盾风险显化,导致沟通气氛紧张,甚至于针锋相对,大动干戈呢?
【影响】
这样不仅不利于事情的顺利推进,还会影响到双方感情,导致关系僵化、破裂。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会破坏人际关系,阻碍事业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影响幸福指数。
【解决】
诱发如此严重后果的根源就在于不会通过有效沟通,化干戈为玉帛。为此苦恼的伙伴请抱紧《关键对话》这本书了,书中介绍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得当,无论谈话中出现多么难以应对的局面,你都可以沉着以对,轻松化解。让你的人际关系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今天我们将学习书中的两个拆页,学以致用呢,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效识别出“关键对话”避免谈话向更糟糕的方向发展,并能运用“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舒缓双方情绪,降低谈话风险,达成共识。
刚才反复提到“关键对话”,什么才是关键对话呢?是关键性人物之间展开的对话?还是关键时刻的对话?怎么界定?
接下来,你们可以带着好奇心开始阅读拆页了。
给大家1分钟时间阅读荧光笔标注出的内容,读完请抬头示意我,谢谢。
下午学习容易犯困,不妨动笔勾勾画画,尤其是关于特征的几个点,可以标注出来。
拆页选自《关键对话》P1—2
乍一听“关键对话”这个词,很多人会联想到总统、国王、首相等国家政要围坐在巨大的会议桌前讨论未来发展的情形。虽然这种讨论的确具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但它们并非本书的主题。我们所说的关键对话指的是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的和他人的互动行为,是指可能影响你生活的那些日常对话。
那么,究竟怎样的对话才是关键对话而非普通交谈呢?关键对话有三个特征。首先,对话双方的观点有很大差距。例如,你正在和老板讨论升迁的问题,她认为你还没准备好,而你却觉得自己早该被提拔了。其次,对话存在很高的风险。例如,你正在和几位同事开会,讨论采用新的营销战略。如果你们无法提出新的建议,公司肯定无法实现年销售目标。最后,对话双方的情绪非常激烈。例如,你正在和老公闲谈,对方突然提到昨天发生在街区酒会上的一件“家丑”,指责你不但和某个男人调情,甚至打算“进一步发展关系”。对你来说,老公简直是在颠倒黑白,你并没有跟谁调情,只不过是想表现得彬彬有礼。你的解释让老公愤怒不已,转身离去。
大家都已经阅读完拆页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
【What】
【提问互动】
拆书家:本书定义的“关键对话”是什么呢?在第一段最后一句。
学习者:是指可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影响的日常对话。
拆书家:对,是与你息息相关的,可能会给你带来影响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等场景中发生的对话,这里强调的不是沟通而是结果。
拆书家:关键对话有几个特征呢?
学习者:观点差距大,情绪激烈,高风险。
拆书家:嗯,在这补充一点内容,书中P198总结性提到:“我们想讨论的是关键时刻,即那些人类行为会对组织机构、人际关系和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时刻。但奇怪的是,研究过程一再把我们引向那些人们会情绪激动地面对高风险对话的时刻。因此我们才把这些时刻称为关键对话。”
从这个对关键对话的定义中,我们看到了拆页中提到的情绪激烈及高风险两个特征。还有一个特征是观点不同,比较容易理解。风险可以理解为发生不幸事件的概率,也就是一个事件产生我们所不希望后果的可能性。
所以,综上我们可以把书中定义的关键对话理解为你在日常谈话中与他人因观点不同产生矛盾引发激烈情绪时,如果处理不当,大概率会给你带来一些所不希望看到后果的时刻。
【why】
关键对话就好像人生航线上的一个个暗礁,或者突入起来的暗箭,稍有不慎就会被中伤,让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在日常沟通中能有效识别出关键对话,并策略应对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来做几组练习,看看大家是否能识别出关键对话?
【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Q1:晚饭时,老婆跟老公抱怨工作不顺心,老公劝说道:“这些事都没什么大不了的,你太小题大做了”老婆不说话了,老公问:“你怎么了?” 老婆说:“没什么,我吃好了”说着顺受放下筷子,拿起手机,一脸受伤的神情。这对于老公来说是关键对话还是普通对话?
学习者:关键对话。
拆书家:是的,有人会有疑问情景中的情绪感觉并没有很激烈呢?
学习者:就差掐架了…
拆书家:这位伙伴对情绪的理解很准确,也是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说到情绪激烈,我们很容易想到争执热吵,面红耳赤,青筋凸起这样的画面。除了以上暴力对抗的方式,转身而逃也是人在面临危险时的本能情绪反应。所以关键对话特征里的情绪不仅有“打”还有“逃”,如果对方突然转移话题,或者不说话了,变得异常安静等都有成为关键对话的可能性。
Q2:小王工作失利,老板生气的拍桌子吼道:“这么重要的客户你都能弄丢,还想不想干了,不想干赶紧卷铺盖走人!” 这对于小王来说是关键对话还是普通对话?
学习者:关键对话。
拆书家:其实不一定,取决于小王如何认定被开除这个事的风险程度。如果他此刻需要这份工作养家糊口,等着发工资还房贷、车贷,养孩子,对于他来说被开除就属于高风险,这个时刻即为关键对话;如果他还有其他副业,失去这份工作对他来说不会造成不希望的后果,也可能构不成高风险,就不是关键对话;甚至再极端一些,可能他已经找好了其他工作,等着老板开除他,此刻被这家公司开除对他而言没有风险,就不属于关键对话了。所以,关键对话特征中的高风险具有主观性,是否为高风险因人而异,取决于谈话者对风险的承受能力。
Q3:《奇葩说》大家看过吗?其中的开杠环节双方选手1V1,每人限时三分钟自由辩论,唇枪舌剑,争的面红耳赤。这对于选手来说是关键对话还是普通对话?
学习者:普通吧。
拆书家:是的,这里有观点不同,也有强烈的情绪,不过他们是在安全的场域,以尊重对手为前提展开观点间的碰撞博弈,并不存在高风险,所以不属于书中定义的关键对话。但是,如果辩着辩着,突然有一方从争辩观点上升到了人身攻击,甚至恶语相加,此刻对于另一方来说就有高风险了,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激化矛盾,导致他不希望看到的后果,这时就是关键对话了。不仅在辩论中,日常的普通交流也可能发展成为关键对话。所以,关键对话特征中的高风险具有偶然性,需要我们保有警惕,注意随时加以识别。
总结一下,关键对话是与你息息相关的,在日常沟通中因与他人观点不同产生“打”或“逃”的激烈情绪时,如果处理不当,大概率会给你带来所不希望后果的时刻。具有观点差异大、情绪激烈和高风险三个特征。对风险程度的判别因人而异,普通交流也可能升级为关键对话,需要我们提高警惕,随时能识别出正面临关键对话。
具体如何识别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识别关键对话法”,与特征相匹配,一共有三步。
第一步:判别双方观点
对同一件事情,双方持有不同的看法、做法。如果一方成立,则另一方不能达成。
第二步:留意对话氛围
留意因观点不同引发冲突时,双方的情绪,注意细微变化的信号:
行为信号:提高嗓门,对别人指手画脚,或是变得异常安静等。
生理信号:胃部不适,双眼干涩等。
情绪信号:感到害怕、受伤或愤怒等。
第三步:评估风险程度
问问自己:如果对话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吗?
后果可以是关系破裂、经济损失、精神折磨、皮肉之苦等。
严重性因人而异,可以问问自己:我是否愿意承担谈话失败的责任,或者是否能承受谈话失败所带来的痛苦。如果不能,那对你来说这就是严重的后果,此次谈话存在高风险,也就意味着,此刻你正面对的是关键对话,要引起重视了。
以上即为“识别关键对话法”,分三步,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分别是什么呢?
拆书家:第一步是什么?
学习者:判别观点。
拆书家:对,观点层面:判别双方观点是否冲突。第二步呢?
学习者:留意对话氛围。
拆书家:情绪层面的,留意对话氛围,注意一些细微变化的信号。第三步呢?
学习者:评估风险。
拆书家:对,风险层面的,评估如果对话失败,是否会给你带来严重后果。
【反转正】
还记得开篇提到的宝爸的故事吗?宝爸参加线上学习时,宝妈不停的在一旁抱怨他不靠谱,让他情绪上头,要去找妻子理论。此时,如果你是宝爸,用“识别关键对话法”会如果做呢?
第一步,判别双方观点,如果带娃就参加了不了直播学习,是不同的。
第二步,留意对话氛围,他观察到妻子不停的抱怨,她的表情、语气…自己情绪也开始不耐烦,甚至赌气关掉了直播;这都是一些细微变化的信号,表明有激烈的情绪了。
第三步,评估对话风险,他要找妻子理论前,问问自己:如果对话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吗?可能会引发激烈争吵,之后可能还会冷战,会严重影响亲密关系。这些都让他感到痛苦,他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所以,他识别出此刻自己正面临关键对话,赶紧拉响警报,避免引爆家庭战争。至于如何避免,在下一个拆页的学习中会进一步介绍。
【where】
“识别关键对话法”可以用于,在日常对话中因观点不同引发冲突时,及时发现那些如果谈话失败,会带来严重后果的对话场景,提醒注意。
比如向上司申请升职加薪,被拒绝;让孩子不要玩游戏去学习,被当作耳边风;朋友向你求助,你因为忙没有及时回应被指责不够义气;与爱人讨论出游计划,意见不和闹得不欢而散等。
我的讲解部分告一段落,接下来是你们的演练环节,安排一个有趣的尝试,用刚才学到的“识别关键对话法”来编写一个剧本。说编剧本有点抽象,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编个故事。故事有三要素: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是你和谁因为什么事观点不同引起矛盾,产生了强烈的情绪,如何运用“识别关键对话法”发现此刻正面临关键对话,拉响了警报。给大家5分钟时间,现在可以开始着笔了,写好后可以在组内分享。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面向大家用2分钟时间做分享。
写的过程,提示:
因为时间有限,大家把重点放在梳理框架上,着重明确人物关系,事件发展脉络,不需要遣词酌句,甚至只要列出关键词就好。
模板如下:
1.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和
2.故事
(1)起因:
(2)经过
:
:
:
(3)结果:
【学习者案例记录-K姐】
1.背景
时间:明天晚上
地点:在家里
人物:我 和 孩子
2.故事
(1)起因:孩子马上高三了,我答应他不再接外出的培训课程了,但是我接了线上训练营,明晚会有学员小结,大概要一个多小时。
(2)经过
孩子质问:你不说你不接课了么?怎么八点半到九点半你还在忙?你怎么就那么忙的?
我:妈妈说不接外面的课,不出差了,不代表我不能有自己的事情吧。
这也太过分了!我心想。
我发现自己手心开始出汗,孩子也理直气壮,甚至提高了八度,我们情绪都很激烈。(留意谈话氛围)此刻我们观点也很不同,如果就此争吵,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心情,还会破坏母子间感情,这些都是我不希望看到的后果,有高风险(评估风险)。
(3)结果:
我识别出了正在面对关键对话,赶紧拉响了警报。
【反馈】
好的,感谢K姐的分享,我们把掌声送给她。在情绪上细致的给出了手心出汗、提高了八度的描述,生动有画面感,而且“识别关键对话法”三个步骤落实到位,识别出了正在面临关键对话,及时拉响了警报。
【过渡】
能识别出关键对话,拉响了警报不是目的,而是要能解除警报,也就是能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关键对话。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个拆页的学习,它与第一个拆页存在一定逻辑递进关系。
通过第二个拆页片段学习,你会学会运用“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对已识别出的关键对话应用策略,缓解双方情绪,降低谈话风险,并达成共识。
很期待吧?不急…
在阅读拆页前,请大家先做一下自测题,评估一下自己过往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表现。
自测题已提前列示在给大家下发的材料里了,一共 5道题。每道题设有1—6对应分值,“1”代表很不符合自身情况,“6”代表非常符合自身情况,请大家结合自身实际酌情勾选,做完后将总分填写在合计处,谢谢。
一共给1分钟时间,可以开始答题了。
[A1]大家自测提问设计:
大家都已经做完了吧,来看看你们的情况:
请问25(含)以上的有吗?
没有哦,25分以上说明可以很好的掌控关键对话。
11—24分的有吗?
大家都举手了,说明你们还不能很好的掌控关键对话,可能对应对关键对话的技巧有一定认识,但应用还不够自如。一会学习过程中,可以重点关注自己得分较低的选项。
10分(含)以下的有吗?
我们现场没有哦,大家棒棒哒!10分以下说明在过往经历中,对关键对话的处理不是很妥当,需要引起重视。
虽然自测表能揭示你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表现,但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得分并不表示你的性格品质。它只反映出你过去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状态,通过学习,衡量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二个拆页片段。
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阅读拆页用荧光笔标注出的部分,拆页内容比较长,前两段可以略读,重点读第四段以后的内容,同样可以边读边画出关键词,读完请抬头示意我,谢谢。拆页选自《关键对话》P26-27
鲍比的关键对话经历
我的关键对话经历开始于2004年被初次派驻伊拉克执行任务的前夜。当时,由于过去的种种经历以及观点上的严重冲突,我和家人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张。到伊拉克参战的决定让这种关系变得更加严峻。那天晚上,父亲提出了一个很刺耳的问题,这个问题把我气疯了。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的反应非常激烈,和所有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陷入了恶性循环。兄弟、表亲、叔叔、阿姨、父母、孩子和祖父母都站到了和我对立的一面。
当我在巴格达街头和战友巷战时,我的家庭关系仍在继续恶化,妻子带着刚1岁的老大和尚未出生的老二回了娘家。在我执行任务期间,家里的情形变得越来越糟糕。当我结束14个月的战斗任务回国后,整个家庭已经开始摇摇欲坠。那时,我已经有5年时间没有和父亲交流过。
就在这时,关键对话拯救了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位邻居是关键对话培训师,在第三次赴伊拉克执行任务之前,他邀请我去参加培训活动。就在出发前几周,我告诉父亲我已经有了两个孩子,而且马上要再次去执行任务。我还告诉他不想再犯5年前的错误,想和他当面谈一谈。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傍晚,我和父亲在位于休斯敦的祖屋阳台上进行了一次长达3个小时的对话,讨论长期以来在我们之间积累的痛苦和憎恨。在此过程中,我一直牢记在培训过程中所学的技巧,从不回避问题,坦率说出内心想法,努力营造诚实和尊重对方的对话气氛。当然,这场对话进行得很艰难,为了坦诚面对问题,有好几次我们又差点陷入愤怒情绪。我不停地告诫自己,我的目标是要修复和家人的关系,正是在这样的努力下才使棘手的问题化险为夷。
讨论结束后,我们和母亲一起共进晚餐。母亲是我多年来愤怒情绪的最大受害者,她一直怀疑我能否改变爱争斗、好挖苦、小心眼和独断专行的毛病。在父亲的帮助下,她终于意识到我现在学会了尊重他人,有了忏悔之心,懂得了如何寻找共同目的。虽然我们还没有解决所有家庭问题,但现在我已经懂得了如何沟通,和妻子、孩子、父母形成了融洽的关系。我们向彼此承诺,从今以后再也不逃避问题,再也不用沉默的方式掩盖问题了。
我现在良好的家庭关系完全得益于阳台上的那次关键对话。如果我没有把所学的技巧加以应用,我和父亲之间的关系肯定会被愤怒和冷漠冰封。我应当感谢那位邻居,没有他的帮助我不会接触到关键对话,自然也就没有今天取得的成功。
时间到,大家都读完了吧,没读完也没关系,我带你们一起来看一下拆页内容。
[what]
这个拆页介绍了鲍比通过一次转折性的关键对话,拯救了他与父母间关系的经历。
[why]
正如拆页里最后一段第一句,作者提到:“我现在良好的家庭关系完全得益于阳台上的那次关键对话。”他在没有学习关键对话前,家庭关系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原文一到三段,抓取一些对他家庭关系描述的关键词:严重冲突、紧张、更加严峻、气疯、继续恶化、越来越糟糕、最后到了整个家庭已经开始摇摇欲坠的程度。
鲍比究竟是用了什么乾坤大挪移的招式,化腐朽为神奇的转变了家庭关系呢?
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文中第四段、第五段内容。也有一些关键词,他谈话的时候用了一些什么技巧呢?
嗯,从不回避问题、坦率说出内心想法、努力营造诚实和尊重对方的对话气氛、坦诚面对问题、不停告诫自己:我的目标是要修复和家人关系、以及寻找共同目标。这些是文中提到的,作者从关键对话培训中学到的内容,以及在面对关键对话时所应用的策略。文中以故事脉络的方式呈现,比较散乱,为了方便大家实操落地,我把它整理为“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
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
可以问自己:通过这次关键对话,我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以结果为导向,在关键对话中,时刻提醒自己的谈话目标。
比如拆页中,我不停的告诫自己,我的目标是要修复和家人的关系,有几次险些就陷入了愤怒情绪。
第二步,营造安全氛围
1.坦诚相待,坦率表达自我。不回避问题,客观表达自己的感受及需要。
2.尊重对方,鼓励对方表达。可以询问原因,不指责、诋毁对方行为,不评判对方观点好坏、对错。
第三步,达成共识
梳理在谈话过程中双方表达的观点,找到契合点,提出解决方案,经双方共同认可,确认达成共识。
可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承诺等。
比如拆页中,我们向彼此承诺,从今以后再也不逃避问题,再也不用沉默的方式掩盖问题了。
以上即为“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我们再来回顾一下。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并始终提醒自己关注到目标上去;第二步,营造安全氛围,坦率表达自己,鼓励对方表达;第三步,梳理双方观点,找到契合点,达成共识。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运用“识别关键对话法”识别出的关键对话场景。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开篇的故事,当宝爸运用“识别关键对话法”察觉到自己正在面临一场关键对话时,拉响了警报!用“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应该如何解除警报呢?
[反转正]
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
可以问自己:通过这次关键对话,我希望达成什么样的结果?
他可能希望妻子认可他,支持他晚上进修学习,同时维持好的亲密关系。并始终围绕这个目标,推进对话。
第二步,营造安全氛围
1.坦诚相待,坦率表达自我。
他可以跟妻子说,亲爱的,别生气了,我参加线上学习也是为了提升赚钱养家的能力,你老公我很靠谱的。
2.尊重对方,鼓励对方表达。
他可以对妻子说:亲爱的,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你会说我不靠谱呢?
宝妈可能会说:我都带了一天娃了,好不容易你晚上回来了,以为我可以解放了,休息一下。结果你一头扎进电脑里,一点忙都帮不上我,我好累啊,老公。
宝爸可能会说:老婆辛苦了,要不我们请个保姆来照顾孩子可好呢?这样你也不用太辛苦,我晚上回来也可以进修学习,你看好吗?
宝妈可能会说:其实,我多付出一些也没什么,我就是希望你能更体贴我一点啦。
第三步,达成共识
梳理在谈话过程中双方表达的观点,并找到契合点,提出新方案,经双方共同认可,确认达成共识。可以形成书面材料或口头承诺等。
宝爸可能会说:要不一会把孩子哄睡了,我给你按按摩,放松放松,好吗?
宝妈说:你可要说到做到哦。
宝爸说:一定一定。
这样,宝爸就成功的解除了警报。
通过结合案例分析,你们是否对“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呢?
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的具体步骤,它们分别是?
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并始终提醒自己关注到目标上去;第二步,营造安全氛围:坦率表达自己,鼓励对方表达;第三步:梳理双方观点,提出新方案,达成共识。
[A3]促动参与提问设计:
【明确问题】
通过刚才对案例分析,或者大家结合自身经验,你会认为“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中哪个步骤实操起来比较困难呢?
给5分钟时间,大家思考一下,之后在组内分享讨论,选出一个你们组认为比较困难的步骤。5分钟后,我会邀请一位伙伴代表小组面向大家做分享。因为现场时间有限,我们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为方便后续投票,请大家举例说明为什么觉得这一步比较难,最好能给出具体事例或场景。
讨论时间到,请每一组派出一位代表,各用1分钟时间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1分享:我们组认为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比较难。
我有的时候也想去确定谈话目标,但是感觉想不太明白,不知道从哪个方向想,往往就成了为了说而说。
组2分享:我们组认为第三步,达成共识比较难。
我和同事一起去广州参展招生,展会前一天晚上广州突发疫情,我们俩就是否要如约参展的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我认为应该首先联系客户,如果他们愿意来,我们职责所在应该继续开会,完成公司布置的任务;同事认为疫情有风险,我们以公司名义邀请客户,如果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应该上报领导取消活动。最终也没有达成共识,活动取消,我觉得自己的任务没有完成,这个事情让我很困惑。
【拆书家反馈引导】
感谢两位伙伴分享,他们代表各自小组,提出了困惑,分别认为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和第三步达成共识比较难。请现场的各位伙伴,投票选出你们认为哪一步更难呢。
好,“第三步—达成共识”得到票数更多,可能因为案主提出的场景比较具体,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们通常探讨的是生活上的例子,工作中给出这么具体的事例很难得,也很有代表性,大家都想帮忙解决。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探讨: 如何才能更好的达成共识?
【引导讨论问题本质】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案主提供的场景:因为疫情原因,她和同事在是否要继续展会一事上观点不同,她认为带着公司的任务来的,如果客户想来,我们有义务继续参展;同事则认为生命的代价很高,如果出问题,承担不了后果,应该终止活动。’在这个场景中,他们为什么会难以达成共识呢?请大家思考:影响他们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请你们写在便签上,然后组内讨论,并选出一位代表做汇总发言,5分钟后,我将邀请每组代表各用1分钟时间做分享。
时间到,现在请2组分别派代表分享你们的讨论结果,我们从第一组开始。
组1分享:我们讨论出3点原因:第一,对问题的理解不同;第二,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第三,立场不够坚定
【拆书家反馈引导】
感谢分享,前两点可以合并吗,理解为分析问题角度不同,有不同理解,以及自己不够坚定,不足够有说服力这两点,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板书】
组1认为影响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有两点:
第1,分析问题角度不同,有不同理解。
第2,自己不够坚定,不足够有说服。
接下来,请第二组派代表发言。
组2分享:我们讨论出4点:第一,未对目标进行明确,以至于方案的落实只是在舍本逐末;第二,两个人性格差异,一位保守,一位偏激进;第三,他们对事情的理解不同,上一组提到了;第四,价值观不同,一位从风险出发,看到了生命的重量;一位从机会入手,看到了机会的可能。
【拆书家反馈引导】
感谢分享,这么短的是时间,从不同的维度出发,分析的头头是道,很棒!其中第二点和第四点我们可以归纳为两个人性格、价值观不同导致认知差异吗?
学习者:可以。
【拆书家板书】
组2认为影响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有3点:
第1,工作目标不明确。
第2,两个人性格、价值观差异导致认知差异;
第3,看问题角度不同,对事情理解不同。
【明确问题本质】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经过刚才小组讨论分享,大家认为影响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有:
第1,分析问题角度不同,对工作有不同理解。
第2,性格、价值观差异导致认知差异。
第3,自己不够坚定,不足够有说服。
第4,工作目标不明确。
现在大家讨论出来的问题本质有4个,现场时间有限,我们需要对上述4个“问题本质”再进行一轮投票,选出一个你认为是最本质的一个原因,或者说是你最关心的问题。
好,根据大家的投票,现在“工作目标不明确”得到的票数最多,是大家认为影响达成共识的最本质原因。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再深入探讨:“如何明确工作目标?”,也就是如何能在案主给出的有突发情况的场景下,能迅速明确工作目标,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拆书家:案主本人同意吗?
案主:同意。
现在请大家结合自己过往经验,思考如何能在有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快速高效的明确工作目标,并逐条写在便签上。同样写好后组内讨论,8分钟后,我会请各组代表将你们的讨论结果贴在白板上并简要讲解,计时开始。
讨论时间到,请每一组派出一位代表,各用1分钟时间分享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
组1:第一,与领导沟通现场的情况;第二,陈述自己的想法;第三,问领导的意见。
【拆书家反馈引导】
好的,感谢分享,掌声送给他们,这一组主要强调要与领导沟通,让领导拍板。
组2:第一,锁定这件事的相关方,比如防疫部门的一些政策,监管部门的要求,领导是否能拍板,如果不能他还需要上报;第二,询问这件事情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第三,这个结果要达到的标准是什么;第四,多方的顾虑风险是什么,给出几个具体方案,分别有应急处理预案,以及方案所对应的机会,给出自己的推荐及理由。
【拆书家反馈引导】
好的,感谢分享,这一组给出的步骤非常细化,考虑的也很全面,掌声送给他们。
大家给出的解决方案都很赞,下面我来总结归纳一下,就针对“何能在有突发情况发生的时候,快速高效的明确工作目标”的问题,大家结合自身经验,给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
【拆书家总结并板书】
第1,锁定这件事的相关方,比如防疫部门的一些政策,监管部门的要求,落实紧急发布的公告;
第2. 找领导沟通这件事情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如果直属领导不能决定,他需要进一步向上级反馈,直到明确结果;
第3,明确达到这个结果,可量化的标准是什么,比如是展板呈现出来即可,还是要发出多少份宣传资料,或是疫情要是不太严重情况下收到多少份签约意向表等可评估的成果;
第4,综合以上三点,陈述自己的几个具体方案,分析风险与机会,并分别搭配应急预案;
第5,由领导拍板,给定工作方向。
拆书家:案主对这个结果满意吗?是否能解决了你的问题呢?
案主:非常满意,思路清晰了,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就会处理了。
拆书家:你的收获很大,大家也都很棒,请把掌声送给我们自己。
好的,本次讨论就到这里了,感谢案主分享的具体场景,也谢谢伙伴们集思广益。我们通过分析明确了在案主的场景中不能有效达成共识的本质原因是不明确工作目标,并共创出了在有突然情况发生时,迅速高效明确工作目标的方法,解决了案主的实际问题。通过讨论,相信伙伴们对“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A2:布置任务—拉人陪练】
微行动学习告一段落,大家都掌握“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了吗?其实你知道,下次当你面临关键对话,很难下意识调取“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来解决问题。只有通过刻意练习,方法才可能逐步固化在脑中,为你所用。所以在本次拆书活动结束后,你不妨邀请最信任和亲密的人,一同回忆你们上一次吵架的经历。在平静的状态下探讨如果当时运用“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如何化干戈为玉帛,达成共识?
请将讨论的过程形成文字材料,于一周内,私信发给我,期待你们的分享哦。
【结语】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场所学。我们先学习了关键对话三要素,分别是?嗯,观点不同,情绪激烈,高风险;由此引出了“识别关键对话法” 分别是?嗯,第一步,观点层面:判别双方观点是否冲突;第二步,情绪层面:留意对话氛围,注意细微变化的信号;第三步,风险层面:评估风险程度,是否会带来严重后果。拉响了警报!然后要解除警报,用 “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如何做?对,第一步,明确谈话目标,并始终提醒自己关注到目标上去;第二步,营造安全氛围:坦率表达自己,鼓励对方表达;第三步,梳理双方观点,找到契合点,达成共识。
大家还结合自身经验,就具体场景中难以达成共识的问题,找到了本质原因是不明确工作目标,我们又对此进行了共创,形成了具体方案,解决了案主的问题。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感谢伙伴们全情投入、积极参与。也希望你们在日后生活中可以应用所学,能够慧眼识出谈话中的“暗礁”或“暗箭”,并能及时解除警报,化险为夷,让人际关系更加和谐,让生活更多一些春风化雨的美好!
本场拆书活动结束,我是拆书家橙子,感恩相伴!
【学习者案例分享-拉人陪练-晓晓分享】
爸爸总是背着我给孩子买糖吃,说过几次也不听,前两天为此大吵了一架。学了“应对关键对话三步法”,我决定拉他一起复盘,不仅在于刻意练习方法,也想解决这个问题。
我说:“爸,前几天跟您争吵,引起不快,给您道歉。我本意是想让您不要再给宝宝买糖吃了,他都有蛀牙了(明确谈话目标)”
爸爸说:“我也知道,不过我看他哭闹就心软了,再说偶尔吃个一块两块的也没事,小孩子哪有不吃糖的呢。”
我说:“上次也是说到这里,我说您是老观念了,太惯孩子了,惹得您不高兴了,我不该随意评判,应该更尊重您,听您表达”(营造安全氛围-尊重对方,鼓励对方表达)
爸爸说:“对呀,现在嫌我老了,不会带娃了?你们不也是我和你妈拉扯大的,都健健康康,挺好的嘛,不要过于紧张了。”
我说:“嗯呢,我那天情绪比较激动,其实我是想跟您说以前物质条件比较匮乏,吃点糖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补充能量。但是现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再额外摄入糖分就成了负担,不仅对牙齿不好,损伤视力,还会导致肥胖,不好好吃饭造成营养不良等诸多问题。”(营造安全氛围-坦率表达自己)
爸爸说:“这么严重吗?他下次要是再哭喊着找我要糖吃怎么办?”
我说:“我们一起来想想,有没有什么好方法呢?我在家里的做法是,无论他怎么哭闹都没用,所以他就知道这个方式在我这行不通,也就不会用这种方式了。”(达成共识-提供新方案)
爸爸说:“我不忍心啊,再哭哑了嗓子怎么办?”
我说:“或者不买糖,替换成小玩具,或者其他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东西。他挺喜欢读绘本的,这也是个办法。”(达成共识-提供新方案)
爸爸说:“那我试试吧。”
我说:“爸爸,你太棒了,先试试看,如果方法不奏效,我们再想其他方式,我们要保持统一战线,宝宝才能健康茁壮成长!”(达成共识-确认共识)
爸爸说:“行,你这样好好说话才是我的好闺女。”
听到爸爸对我的肯定,我才发现,其实方法运用得当,生活中也没那么多难题。幸好有这次作业,让我和爸爸一起用正确的方法,化解了上次吵架的问题,在不让还是吃糖的问题上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