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用FAB法介绍图书,时间2分钟。
(自我介绍及分组)各位小伙伴,晚上好!我叫果妈,是一名大学老师、有书读书会的组织者之一、二胎宝妈。
F:我今天的拆页来自《斯坦福大学人生设计课》,作者是比尔·博内特和戴夫·伊万斯,他们不仅是硅谷著名的创新者,同时也是斯坦福大学人生实验室的创始人。本书并不是让我们对未来进行虚构或幻想,而是帮助我们跳出惯性思维,勇敢改变,进行快速试错,确立新的人生目标。
A:这本书脱胎于斯坦福大学备受欢迎的人生设计课,受到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设计公司的推荐,中文版得到了《跃迁》作者古典的倾情做序。与其他传统的规划思维类书籍不同的是,该书提倡的设计思维打破既往思维定势,新颖独特,同时它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能让更多人切实受益。
B1:我如何才能找到一份自己喜欢的甚至是热爱的工作?我如何才能平衡好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关系?我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以上问题我们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B2:今天选的片段叫“失败重构练习”。生活中总有设定目标未完成的时候,面对失败,我们需要对失败进行免疫而越挫越勇。失败重构练习可以帮助我们对失败进行重构,促成失败的转化,实现成功的飞跃。
接下来我们用1分钟的时间阅读一下刚刚分发到大家手中的原文拆页,阅读完的小伙伴,给我一个眼神示意。
【R】阅读原文片段
失败重构练习
达到失败免疫是一个非常高的目标,设立这个目标很容易,但要想实现它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失败重构练习可以帮助你达成目标。失败是创造成功的原材料。失败重构是一个过程,通过对原材料(失败)的转化,达到质的飞跃(成功)。这个练习很简单,分为三步:
1.记录失败的经历。
2.对失败进行分类。
3.鉴别出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
【学习目标】通过本次学习,学习者能够对失败进行记录,运用三问法从众多失败中鉴别出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分析其主要原因,从而完成失败重构,最终达到失败免疫。
【why】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设定目标未完成的时候,比如职业技能过级考试未通过、求职心仪的职业岗位却面试未通过……面对失败,有人一笑而过、屡次屡犯;有人反思改进、无惧失败。
【what】失败免疫不是对失败麻木不仁、无所谓,而是要我们对失败产生抗体,从中获得成长。通过失败重构练习,我们可以对失败进行记录、分类和分析,汲取经验教训,促进成长,达到失败免疫,最终从失败走向成功。
【how】我们可以通过如下三步法进行失败重构练习。
1.记录失败:把经历过的失败记录下来,创建一个“失败事件纪录备案”。如“职业技能过级考试未通过”、“忘记了结婚纪念日,未庆祝”等等。
2.鉴别失败:这是源于原文片段的第2、3步的思考和细化。为了确定哪些失败可以让你受益,我们可以把失败分成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和其他类失败。如何鉴别呢?可以通过三问法进行:
第一问:有没有必要改善?如果有,就归为蕴含成长类,没有就归为其他类。
第二问:改善的益处是否大于弊端?为什么?是的话就归为成长类,否的话一般就归为其他类。
第三问:改善是否可控?为什么?可控内的才是蕴含成长的,不可控的即使益处再大也不能成长。
比如,如果是出于天气、自然环境等非人为因素导致的失败,那就没办法也没必要去改善了。再比如,“忘记了结婚纪念日,未庆祝”纯粹是忘了,这种低级错误导致的失败就不属于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
3.分析原因:这是对原文片段第3步的一个小小的延伸。对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进行反思,寻找失败的主要原因。可以从自身的知识、技能、思维习惯等多个维度进行考查,把原因进行罗列,确定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做出具体可行的改进方案,积极执行,促成下次的成功。
同时,随着知识的拓展、实践能力的提升,我们的心态也会更积极、更自信,即使再次面临失败,我们也能坦然处之,因为过程中的收获已经大于结果。
【举例子】
我上个月就有一次教学比赛落选的失败经历,自己当时也是垂头丧气、深受打击。学习了“失败重构”后,我对那次失败进行了鉴别和反思。1、记录失败。“教学比赛落选未晋级”。2、鉴别失败。通过三问法,我自问:有没有必要改善?当然有,只有改善了才能促成下一次的成功。改好的益处是否大于弊端?为什么?显然在这里,改好的益处是大于弊端的,掌握比赛技巧才能顺利晋级,而这样的技能以后各类教学比赛都是用得上的。改善是否可控?为什么?此次的失败主要是比赛的前期准备和现场讲课没有做到位,这些知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提升是可控的。3、分析原因。一是自己做的PPT主题发散又没有深度。二是讲课的时候,没有和现场人员进行互动、紧张导致语速很快,像是在背书。我会通过上网查找一些围绕比赛主题的资料,或向相关的资深老师请教,同时,创造机会多在其他老师面前模拟面试。
我想通过这样的失败重构练习,鉴别出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找准失败的主要原因,促进成长,达到失败免疫。就算接下来的教学比赛依然没有成功,我也能在失败重构中得到身心的锻炼,以后面对失败也能坦然处之。
【预防异议】有小伙伴可能会说:“只鉴别出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还不够,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实现成长。”确实,鉴别失败还只是发现问题的第一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步,因为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解决问题需要反思,找原因、做方案、去执行,才能实现最终的身心成长。也有的小伙伴会说:“我用了效果不好,怎么办?”对失败进行重构是一个长期持续跟踪的过程,需要刻意练习,不断地复盘,才能深入人心。
【A3】现场演练
【场景设计】刚刚我们学习了失败重构练习,现在一起做一个演练。请大家认真听一下要演练的场景:
最近公司接到一个小项目,交给了刚入职一年的小王负责。因为是小项目,小王没有向前辈请教,而是根据以往自身的参与经验,把项目任务细化后,按版块分给了相应的团队成员。他没有催促老同事们每日汇报项目进展状况,也没有去协调各个版块和人员之间的需求及任务对接,只是隔三差五地会在项目讨论群里说“大家要加油哦”之类的话。到了项目截止日期,材料交上来后,他发现各个版块衔接得不够,项目的目标有所偏移。小王第一次新手上任,遇到这样的失败深受打击,找他的好朋友小李倾诉烦恼。小李刚学过失败重构,他准备用这个方法对小王的遭遇进行失败重构。
【角色扮演】现在,请大家每两人一组,进行演练。一人扮演小王,找小李倾诉失败的项目完成经历,一人扮演小李,在听完小王的倾诉后,运用失败重构帮助小王实现失败免疫。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和演练,之后可以互换角色进行练习。时间是5分钟,呆会我会请一组小伙伴上来演示。
(小伙伴的分享):
小王(李林扮演):我最近管理的一个项目任务没完成,心好烦啊。
小李(叶盛扮演):怎么回事呢?
小王:上个月公司接到一个小项目,可能是想锻炼一下我,交给我处理。我想我来公司也一年了,参与过一些项目,就根据以往的经验把任务安排下去了。都是老员工,所以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我也没有去协调各个版块、人员之间的需求和对接,结果材料交上来之后发现,各版块衔接得不够,项目的目标有所偏移。哎……
小李:失败在所难免。你是新手上任,也不要太灰心丧气,以后机会还多得很。不过,咱们可以就这个事为契机好好反思一下,这样也有利于你的成长。我最近刚好学了“失败重构”,现在帮助你一起分析分析。
小王:那我要怎样才能鉴别这次的失败是不是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呢?
小李:我们可以用三问法来鉴别。任务失败,你问问自己:有没有必要改善?
小王:当然有啊,我作为新人,以后还会有很多管理项目的机会。
小李:那你觉得改好的益处是否大于弊端?为什么?
小王:改好的益处肯定也大于弊端,改好了既能增加我的管理实力,也能让领导更加信任我,以后说不定可以让我管理大项目。
小李:那你觉得改善是否可控?为什么?
小王:改善是可控的,这次失败主要原因在我,是我自己没有处理好。
小李:从这三问来看,显而易见,这次项目任务失败是一次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对这样的失败进行反思改进能够帮助我们成长,从失败的状态中走出来,汲取能量,继续努力前进,从而实现失败免疫。接下来,我们继续分析。你觉得造成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小王:没有虚心向前辈请教项目管理经验,没有协调各个版块和人员之间的需求并进行任务对接,没有积极跟进项目,没有整合资源。
小李:嗯,找到了失败的主要原因,我相信你心里应该知道接下来怎样去改进了。生活就是一个个打怪升级的过程,失败肯定会有,鉴别出蕴含成长机会的失败才能让我们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促进成长,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有了对抗失败的力量和勇气,才能实现失败免疫。
结语:谢谢小伙伴们的演练,我今天的拆书就到这里啦,希望今天的学习可以帮助大家在今后遇到失败时,运用失败重构对失败进行归因反思,从而可以避免下次类似失败的出现,最终达到失败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