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好好学习》 所属活动: 2021年大连知行分舵 第三场线上拆书活动 所在级别: TF1-1 学习主题: 降低跳跃性假设影响,提升底层学习能力

开场:

【自我介绍】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拆书帮把知识拆成你的能力!欢迎大家参加拆书帮大连知行分舵线上拆书活动。

我是今天的领拆人东方觉主。我有这样几个身份标签。标签1:高校研招人。参与高校下属学院研究生的招生、培养过程,有兴趣报考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的小伙伴可以与我联系。标签2: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师、学业规划师以及生涯规划师。有幸参与到辽宁省第一年新高考报考中,结合自己曾经的生职涯规划指导经验,立志成为学生在进入职场前的学业和生涯咨询师。标签3:拆书帮会员。2019年加入拆书帮,拆过的1-1已经过期,一直找不到方向。将近两年没有拆书,希望这次不会再垫底。

【拆书法/帮介绍】“拆书”是一种适用于成人的学习方法,它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或是书本为中心。

它分为供个人学习的RIA便签学习法和供组织学习的RIA现场学习法。

个人学习法就是自己看书自己写RIA便签。R是拆页原文,就是书本中令我们很有感触的片段,I是用自己的语言讲解原文知识点,A是拆为己用,分为A1和A2,A1是关联自己以往的相关经验,激活知识点;A2是根据原文的操作步骤规划自己将来的目标和行动。组织学习法就是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成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而“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成立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青年自组织”,它的使命是“释放学习促进者的能量”,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拆书帮分舵覆盖全国28个省47座城市,正式分舵50家,筹备分舵16家,会员1500余人,我们现在所在的分舵是由悦读知行舵主带领的大连知行分舵。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拆页是出自知识管理者成甲《好好学习》中的片段,这本书是作者从2008年接触知识管理,并践行10年之后,总结出的关于“怎么学习”的一本个人知识管理精进指南。教你如何从“知道”到“做到”,打造自己的学习力,让知识变为资产,让学习成为财富积累的过程。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看一下我给大家准备的拆页,图片中双黄线划定部分,阅读完毕后请抬头示意我,我们接着进行后面的内容。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这种未经理性思考,而对某种场景立刻得出的结论,我称之为“跳跃性假设”——跳开理性思考的环节作出的假设。

我们成长的过程,便是让我们的假设更加接近事实的过程,而跳跃性假设,由于省略了理性思考的过程,往往不是最合理的假设。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曾意识到是跳跃性假设帮我们选择了思考路径。而缺乏深入思考的过程,又让我们进一步失去了发现新的思考方式或解决办法的机会。如果我们一直被跳跃性假设绑架而不自知,就会永远播放同样的磁带。如何发现跳跃性假设,让我们产生新的解决思路呢?答案很简单:放慢思考速度,找到更合理的方案。

我们在生活中做出决定,和在下棋时做出决定没什么两样。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放慢思考速度来审视“自己做出决策的过程合理吗?“”要实现的目标还有其他方法吗?“”考虑的因素全面吗?“等问题,我们就更可能发现新的思维方式和解决方案。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反思,反思能帮助我们找到自己错误应用的知识。这种反思练习可以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进行,比如记日记的时候,回顾一天的生活,看看我们做了哪些决定,放慢自己的思考过程,重新审视自己的决定。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ere)我们在生活中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明明懂得很多道理,但是一遇到问题,还是不顾一切、不假思索做出决策。比如大龄未婚女总是遇到渣男;下定决心攒钱,却一再被冲动消费搁浅了攒钱计划;明知赚钱不容易,却被“快速变现”这样的广告词吸引,不断为相关课程付费。(what)这种在某种场景下,不经过理性思考,立刻得出的结论就叫做跳跃性假设。

(why)这种非理性的假设可能来源于直觉,也可能是来源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或者我们在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一直如此应对,所以形成了惯性。这些省略了理性思考的决策,阻碍了我们对真实事件的认知,我们使用错误的假设对事实进行反应,产生了错误的行为,所以有时候尽管很努力,但是基于错误的假设而努力,就会离事实越来越远。

(how)因此我们要降低跳跃性假设带来的影响,通过放慢思考速度,用理性假设替代跳跃性假设去做决策,提高大脑对事实的认知。那么,如何降低跳跃性假设的影响呢?

首先,反思自己失败的决策经历。回顾决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不但要回顾当时的事件,还有当时的想法、客观环境等。

其次,反思要达成想要的结果还有其他方法吗?

再次,反思自己是否已经考虑到与决策相关的所有其他因素,反思事件的底层逻辑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决策的时刻产生跳跃性假设?

最后,一定要将以上反思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当再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对标自己是否有所改进。

跳跃性假设是我们在不自觉中的思维惯性,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够改变或者去除的,好在对自己工作生活影响重大的跳跃性假设的数量是非常有限的,所以只要我们坚持反思,放慢决策过程,就能降低跳跃性假设对我们的影响。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我分享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算是成功的案例。

故事(要素齐全):

上个月19日,在高报中心,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来做高报咨询。女儿表示要学新闻传播学,理由是自己喜欢语文,不喜欢数学,觉得做记者是她向往的职业。但妈妈坚决反对,理由是这个专业学习内容泛泛,就业难。女儿听完就泪如雨下,经了解才知道,妈妈已经先后拒绝孩子学习心理学和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了,孩子觉得只要是自己的选择妈妈都会反对。所以她们找到高报机构。

反思(对应How):

面对母女俩,我首先了解她们为何沟通不下去了,之前发生了什么,她们又是怎么想的。女儿一提要报考的专业,母亲就反对,女儿就觉得母亲不尊重自己,只想控制自己。基于这种负面情绪,所以女儿根本不管母亲的理由是什么,就认为母亲在反对自己而反对。

其次,我让母女俩平静下来,慢慢想一想要达成母女的报考心愿还有其他方法吗?我给孩子举一些知名记者的学习经历,他们本科的时候并不是直接学的新闻,而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并结合自己的写作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在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再次,还要考虑哪些因素呢?除了专业影响就业,其实学校的实力、城市的发展、未来遇到的老师、是否考研都会对就业产生影响。妈妈也不需要只盯着热门就业专业,而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什么当时会出现跳跃性假设,就是妈妈一提议,孩子就反感,了解之后发现,妈妈在生活中比较强势,喜欢给女儿拿主意,女儿觉得高考后可以自己做决定了,结果妈妈还是各种反对,造成孩子不管妈妈的理由是什么,都觉得妈妈在控制自己。

最后,我把这次咨询经过写成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发给母女,母女俩相信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她们能够第一时间放弃敌意,理性思考。

【A2】目标(符合SMART法则):在未来的一个月内,反思自己在理财中的跳跃性假设,使用上述方法降低这种跳跃性假设对自己的影响。未来三个月内,每个月存下一千元钱。

行动(具体落地包含How):

1、反思自己理财中的失败经历,回顾过程。例如计划要存钱,辅导班有大优惠就给孩子报了,打小受母亲影响,再穷不能穷教育,就刷了卡。也会受信用卡励志广告语的影响,女人要对自己好一点,然后一遇到喜欢的衣服就买,并没有做合理的理财规划。

2、反思在要花钱的时候,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可以避免使用这笔钱。每个月工资发下来,立刻将1000元钱放到其他银行账户,转款专用,只是合理分配剩下的钱,将信用卡解绑,实体卡放在家里,不随身携带。

3、冲动付费是我的行为,基于什么样的跳跃性假设呢,一是受母亲对教育的理念的影响,觉得教育的钱就该花。长期来说,孩子更需要钱,而这个辅导班并不是因为必要才报,而是优惠。而买衣服的时候,错把消费和对自己好等同起来,其实用眼前的享受去换取长期的痛苦,根本不是对自己好。除了存钱,还可以考虑投资和自我提升,提高自己的收入水平,这都是可以考虑的其他因素。

4、每天写消费和理财日志,将当天花费失败的决策写下来,并在要冲动消费的时候提醒自己放慢决策速度,理性消费。

今天的分享结束,希望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更好的识别生活和工作中的跳跃性假设,并通过放慢思考和决策的过程,坚持反思,能够真正提高自己的底层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