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吾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大家都知道一个典故,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当时周文王见到姜太公就问道,你喜欢钓鱼吗?姜太公回答说:“君子乐得其志,小人乐得其事。今吾渔,甚有似也。”意思是“君子以实现自己志向为乐,小人以完成本职工作为乐。我今天钓鱼,情况与此十分相似。”这句话我非常喜欢,就将“今吾渔”作为了我的网名。
简要介绍一下我的个人情况:
职业:教师,我是一名高校的老师。
爱好:乒乓球,目前也在练级中。
目标:成为一名拆书家。
希望以后在拆书之路上与大家共同进步。
二、拆书和拆书帮是什么
接下来,我简要介绍一下什么是拆书法和拆书帮。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简要概括什么是拆书:
第一句话: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拆”这个字很形象,我们拿到一本书,不是要把这本书的知识全部学习到,而是以我—学习者为中心,需要哪里“拆”哪里。
第二句话: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以获取知识为目标。这是很多人一直学习但没有实质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拆书法要求不仅要理解知识,而且要内化知识,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并规划具体的运用。经过这样一个流程,知识才能真正转化为学习者的能力。
第三句话:可以应用在多种场景而不仅局限于读书。拆方法是基于成人教学公理构建起来的,所以它具有学习方法论的意义。也就是说,它不仅可以用来读书,也可以用来听课学习、研讨交流,甚至用来写作;不仅可以用来从书本中学习,也可以用来从经验中学习。
拆书法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就是便签法,即RIA便签法,其中:R:reading,阅读拆页。I:interpretation,讲解引导。A:appropriation,拆为己用。组织学习的应用就是由拆书家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而拆书帮,就是一个基于拆书法的爱好者社群,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主题】:五步做好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
【片段来源】《结构性思维》 P66-69
【R:阅读原文】
二、五步做好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
这里先假定下属方或者甲方向领导汇报或向客户提案,来说明做好自上而下的纵向结构的五个步骤,它们分别是设定场景、明确目标、确定主题、设想问题和回答问题(如图1所标)。
图1自上而下问答的五个步骤
(一)设定场景
设定场景包括设定时间、地点、人物等,一定要想清楚自己与对方的身份。设定好情景才能组织你的内容。
(二)确定目标
这一步是紧接着设定场景而来的,场景不同,不仅内容会发生相应变化,目标也会大不一样。
(三)确定主题
这里将“主题”定义为“发出新信息并引起对方疑问或兴趣的语句”。通常,人们会对什么样的语句产生疑问或兴趣呢?
1.对未知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
2.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
3.对别人都在关心的内容容易产生疑问或兴趣
当然,还有很多情况会让受众产生疑问或兴趣,这里我只列举了三种,只是想说明应当确定一个让人产生疑问或兴趣的主题。
(四)设想问题
为了传递新的信息而进行的表述必然会使读者就其逻辑性产生疑问,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会这么说”,于是就可以事先想好针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五)回答问题
作为表达者,你需要很好地解决上面所设想到的问题。
这里的回答一方面是要有层次、有逻辑的,在这个纵向下就回答这个纵向相应的问题,也就是要上下对应;另一方面,你的回答中仍然可以向读者传递他们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读者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再在下一层次对新的疑问做出回答。你不断地按照“引起对方疑问并回答疑何”的模式继续你的表达,直到你认为对方不会再对你新的表述提出任何疑问为止。因此,要想吸引对方的全部注意力,必须掌握以下两点:
1.如果你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就应当避免引起对方的疑问;
2.在引起对方疑问之前,一定要避免先提供对该问题的回答。
这个拆页,讲的是如何五步做好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
自上而下的询问和回答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场景,如你作为一个下属,准备向领导汇报工作,如何做好回答领导问询的准备?在与客户沟通时,如何能够始终对你的谈话有兴趣?作为一个领导,如何通过询问下属了解详细情况?这些都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在工作中往往做的不好,要么讲话讲不到点子上,要么汇报一问三不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框架来帮助我们思考,“五步做好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该方法,把准备工作拆分为纵向结构的五个步骤,即设定场景、确定目标、确定主题、设想问题、回答问题,来帮助我们把问题思考得更加全面和深入。这种结构化的方法可让我们高效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那么,这五个步骤是如何进行的呢?我们可以将其记忆为“五定”。
一是定场景。设定场景包括设定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的场景下汇报或回答的侧重点可能不同。如《论语》中孔子对于什么是“孝”的回答,就根据不同弟子的特点回答了不同内容。孟懿子请教孔子怎样才算孝,孔子回答说:“不要违背。”孟武伯询问孔子怎样算孝道。孔子说:“儿子最大的孝心就是在各个方面都让父母完全放心。”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防止出现目标和侧重点完全一样的内容应用在不同的场合。
二是定目标,即根据设定的场景确定交流的目标。如,同样是在与孩子的老师交流,与班主任主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遵章守纪等情况,在与各科老师交流时,则主要了解具体课程的学习情况。目标确定后,在交流时要失踪围绕目标来进行。
三是定主题,即发出新信息并引起对方疑问或兴趣的语句。那么,人们会对什么样的语句产生疑问或兴趣呢?情况很多,如:未知内容,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和别人都在关心的内容,等等。比如,与一个新母亲谈论育儿之道,推销一个课程时讲“目前已经有三十万人学习了这个课程”,与一个少年谈论宇宙,等等。
四是定问题,即设想你在传达了一个新信息后对方可能会产生的疑问和问题,如“为什么会这样”“怎样才能这样”或者“为什么会这么说”。
五是定回答,即回答上面所设想到的问题。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回答要与前面确定的场景、目标、主题、问题相对应。
第二,你的回答中仍然可以向对方传递他们不知道的新信息,这又使其产生新的疑问,于是你再在下一层次对新的疑问做出回答。如回答“之所以产量增加这么多,是因为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对方就会产生“是什么样的新方法?”的疑问,然后再回答是什么方法。
第三,回答要注意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要做到这点必须掌握以下两点:1.如果你没有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就应当避免引起对方的疑问;2.在引起对方疑问之前,一定要避免先提供对该问题的回答。
这种方法,主要是用于自上而下问答的准备,即上下级或者客户与员工之间,为详细了解和介绍某件比较复杂的事物而用。因为主要交流是以问答的形式,所以一般不适用于同级之间交流,不适用于陌生关系交流,也不适用于交流比较简单的事情。
同时,这种方法,也可作为一种进行工作准备的方法,当你做好回答的准备时,也就清楚了工作的要如何准备。
A1 就在前几天,我带我家孩子去天津参加南开大学强基计划的面试。在面试之前,我到网上搜了相关的内容,发现没有类似真题。因此,我判断面试主要是问一些常规问题,很可能采取一般面试追问的方式。因此,我带着孩子围绕强基计划面试这一场景进行了准备。我们设想了面试会问到的基本问题,以及其可能追问的问题。如通常的第一个问题都是,你为什么选择南开大学的强基计划。我们准备的回答有三点:一是南开是一所名校;二是南开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生物制药;三是南开相关的学科实力非常强。由这个问题,我们设想,可能会问到以下问题:如你对生物制药了解多少?你对生物学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有没有了解?你的学业规划是什么?我们按照上述设想进行了准备,结果果然猜中,这次面试也非常成功。
这次面试之所以成功,主要是因为运用了这一方法,把自己代入这种场景之中,进行问答的准备,所以准备就比较充分。我和孩子讲,我们之所以做得比较好,不是因为幸运,而是认真;不是因为聪明,而是因为有工具。
A2
【目标】做好向领导汇报理论研讨会计划的准备。
【计划】下个月单位将召开一次理论研讨会,目前我已经初步拟制出活动计划,准备向领导汇报。为此,我计划按照“五定”的方法,列出五个问题,并逐一进行回答。
一是定场景:向领导汇报工作
二是定目标:汇报活动总体安排,讲出可行性。
三是定主题:即找出汇报重点,包括活动的关键环节、领导关注的重点内容等。
四是定问题:围绕汇报重点,主要从如何安排、为什么这样安排、如何推进等三个方面确定问题。
五是定回答:即依次对上述问题作出回答,并记录在纸上。
最后,审视自己的回答,看是否需要进一步解释,如果需要则继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