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一、自我介绍
大家好,非常感谢大家来参加这次的拆书练级活动,我叫曲漫路,我在拆书帮的名字是Melody,我的三个标签分别是:
1、视觉设计师,有5年的工作经验
2、一位学习爱好者 目标是成为三级拆书家
3、设计爱好者,比如:插画,C4D,摄影……都是我很喜欢的领域,如果大家有兴趣,课后我们可以一起切磋一下
今天带来的片段是在有目的的练习,来自《刻意练习》这本书
【分组】
我们现场一共有4位伙伴,那我们就分为两组,左边两位小伙伴是一组,右边可可和婷玉是一组
【学习目标】
大家在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大家能够分辨(行为)出什么是“有目的的练习”(界定),并且能够运用“有目的的练习”的5个步骤(澄清)不断精进自身的技能,达到或接近自己的目标。
【介绍图书】
[事件场景]
我们大家知道想要获取一项技能必然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可为什么有人每天练习,却没有长进呢?比如:我们每天做饭,却无法达到一个专业厨师的水平;我们每天说话,可总有那么些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不会说话。我记得我一位同事,从去年开始自己在家练习素描,买了专业的画架和书,还规定自己每天画一张。但是他最近特别焦虑,因为他发现练了一年自己没什么进步。
[提问]
我们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这样的困惑?这种“投入了时间,但还是没有进步”的情况,到底是因为什么呢?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呢?
[影响]
当这种“投入了时间,但还是没有进步”的情况出现的时候,一开始我们或许还能安慰下自己:可能练的还不够;但是当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没有进步的时候,我们不免就开始自我怀疑了:是不是我不够聪明?是不是我不适合做这项工作?是不是我在这方面没有天赋?我们就会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从而放弃了自己的梦想。
[解决]
那要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方法就在这本《刻意练习》里,而且它还告诉我们:杰出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技巧,这种预先确定的能力并不存在。通过正确的练习与训练,我们也可以达到“杰出人物”的能力水准。今天的拆页将告诉你通往刻意练习的第一步--有目的的练习的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它来达到、接近我们的目标。
接下来,请大家用1分钟时间阅读下原文拆页,读完后请大家示意我一下。
有目的的练习
在史蒂夫·法隆的案例中,我们并没有制订长远目标,因为我们都不知道他可能记得住多少个数字,但他有一个极具针对性的短期目标:每次都比上一次多记住一个数字。他好比一位极具竞争力的长跑选手,而且,他把长跑的态度带到了实验之中,即使他只是在和自己竞争。从一开始,史蒂夫就逼着自己每天都增加一个数字,使自己能够记住。
史蒂夫·法隆不同于奥尔描述的那位音乐学生,而是一开始就非常专注于他的任务,随着实验的一步步进行,记住越来越长的数字串,他的注意力也更集中。
在奥尔的例子中,音乐学生在学校的表演测试上得了个C,这是一种迟到的反馈,但他在练习时,似乎没有人给他提供任何反馈,也就是说,没有人听他练习并指出他的错误,而这位学生看起来根本不知道他的练习是不是出了错。(“你有多少次正确地弹奏了曲子?”“唔,我不知道……一次或两次吧……”)
在我们的记忆研究中,每次尝试之后,史蒂夫便会得到简单而直接的反馈,如对还是错,成功还是失败。他总是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最为重要的反馈,也许是他自己给自己提出的。他密切关注那些他记不住的数字串。如果把这样的数字串背错了,他通常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以及他漏背了哪些数字。即使最后他终于背出来了,他事后也会告诉我,哪些数字让他感动难以记住,以及哪些数字完全没问题。他意识到了自己的弱点在哪里,便可以适当地转变他的关注焦点,并提出新的记忆方法来弥补那些弱点。
奥尔的音乐学生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相反,学生的话似乎表明,他在练习中,只是毫无条理地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没有努力去迎接新的挑战,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而这种方法是不管用的。
我们在记忆实验在设计之初就避免让史蒂夫感到太舒服,随着他增强自己的记忆能力,我会用更长的数字串来挑战他,以便他总是能在离自己的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发挥出自身的能力。特别是,每次他背出来了,我便增加数字的数目;他没背出来,我便减少数字的数目。这样一来,我把数字的数目恰好保持在他能够背得下来的程度,同时也总在促使他记住只比之前多一个数字的数字串。
因此,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有目的的练习:走出你的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定明确的目标,为达到那些目标制定一个计划,并且想出检测你的进步的方法。哦,还要想办法保持你的动机。
我观察到小伙伴们都读完了拆页,接下来我用自己的话带领大家理解一下原文片段
【I便签】
[why]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种“投入了时间,但还是没有进步”的情况,这里有一个令人尴尬的问题:作为一个工作十年的职场老“司机”,我们真的比工作三年的新手厉害吗?
有目的的练习,虽然不能帮助我们避免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练习快速的有效的我们提高技能和能力,缩小差距,帮助我们成为更厉害的人。
[what]
在这个拆页里,我们看过了“有目的的练习”的定义。什么样的练习才是有目的的练习呢?他有哪些特征呢?接下来我举几个例子,大家一起看看是不是有目的的练习。
[概念举例]
①老师今天教了一段曲子,晚上回家练习一个小时。大家觉得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没有办法判断这1个小时的练习是不是成功了。这就像我们投入了时间,但是却不知道这个时间有没有价值。那如果改成:“今天晚上的练习,要做到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是不是在当天晚上就知道自己的练习是不是成功了?所以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②进画室前,告诉自己:“今天一定要把球体画好”。画了一段时间后,就翻到书后面开始研究蔬菜的画法。大家觉得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不够专注目标。虽然都是画画,球体是基本形体,而蔬菜是在基本形体的基础上画出来的。前面的练习都没有成功,是不是?所以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一步一个脚印。
③我家小朋友每天晚上练习30道速算题,期末考试的时候数学得了60分。大家觉得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他在练习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的练习是不是出了错,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而期末考试的60分是一种迟到的反馈,而在他练习的时候,是没有任何反馈的。所以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
④一位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几十年如一日的,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着同样的歌曲。这个练习的时间足够长,大家认为这是有目的的练习吗?不是,因为他并没有逼迫自己走出熟悉和舒适的区间,仅仅是做那些他已经感到很容易的事情,便无法进步。所以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
[how]
所以,我们从有目的的练习的定义和要点,能够归纳出5个步骤:
1、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
便于判断当下的练习是不是成功了,可以有效的引导你的练习。
2、专注任务
集中注意力地专注和投入当前任务中,确保当前的任务能够成功完成。比如说:番茄工作法
3、检测进步-获得反馈
从原文中,我们了解到史蒂夫是通过每次练习之后获取反馈来检测自己的进步。所以这里我们每次练习之后需要获取反馈来准确辨别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个不足。
4、走出舒适区
如果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这里就需要我们去了解自己,不断地去设计一个可以挑战的目标。
拆页的最后提示我们还要想办法保持动机
5、保持动机
在某些时候,似乎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才能提高自己,那么这时候问问自己:“是什么想要我进行这种练习呢?”进行这种练习的目的是什么呢?”建议大家把自己的目标写出来时时提醒自己。
以上就是我们在进行“有目的的练习”的五个步骤。
[举个例子]
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刚刚场景介绍里面的我的同事,每天画一张,练习了一年却没什么进步。如果我要给他建议,就可以用今天我们学习的“有目的的练习”的五个步骤:
1、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每天画一张素描,只打形
2、专注任务:运用番茄工作法集中精力45分钟,响铃之后休息5分钟
3、获得反馈:将这张素描带去公司,请公司前辈指点,看看哪个地方还需要提升,着重注意些什么问题
4、走出舒适区:如果将目前这个物体的形打准之后,就找一个稍微难一点的物体进行练习。可以按照:长方形-圆形-长方体-圆柱体-锥形-蔬菜这个顺序来练习。
5、保持动机:练习一段时间,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可以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贴在墙面;写达到目标后,自己会有哪些奖励;将同事鼓励的话录下来,放给自己听。
通过用这个方法慢慢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where]
适用于想要通过练习提升自己的能力与技能的人;投入了时间,但还是没有进步的人;不断的挑战新目标的人;想要帮助小朋友有效提升能力的家长;不适用于安于现状的人和没有客观标准来评价卓越绩效的行业,比如:企业经理,电工,咨询师……
【预防性讲解】
1、大家可能会觉得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比较难。其实我们制定这个目标,就是为了判断我们每次练习是否正确、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这个目标是可以衡量的。如何做到可衡量呢?就是要把我们的大目标(最终的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一个计划,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把这个目标一级一级的细分,最终细化到每一天的一个小任务,就是我们这里讲到的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我们做这个动作就是为了达到我们最终的目标。
2、如果遇到瓶颈了怎么办?首先,试着做不同的事情,而不是更难的事情。其次,请导师或教练指导。最后,问问自己练习的动机是什么,保持初心也很重要。
【A2:催化学习者应用】
我们今天学习了“有目的的练习”,接下来我们应用一下“有目的的练习”的五个步骤。
请小伙伴就有目的的练习的方法编写一个剧本。比如:想要培养写作的能力,学习插画……请你想一下你将要用到的场景是什么样子的呢?具体要求如下:
1)剧本的内容要体现出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和双方的对话、动作等:
2)主要是在剧本中运用“有目的的练习”的五个步骤。摘要写在一张纸上,时间是5分钟,五分钟后我们请小伙伴站起来分享一下他的剧本。
【学习者案例记录】
可可和婷玉分享
可可:婷玉,我刚刚学习了《有目的的练习》,我觉得在很多生活场景都能用到,你有没有遇到这种类似的场景?
婷玉:有呀,我上次好心跟别人说了一件事情,结果她很生气,我也很生气,我后来反省了一下,大约就是我说活的时候没有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内容,以致于我们之间有了误解。所以我觉得还是很有必要学会怎么与他人进行交流,如何说话更流利以及如何清楚的表达出自己的意思。
可可:我觉得我们可以试试我刚刚学到的有目的的练习的五个步骤,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步,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你觉得在你这个事情上如何确定目标呢?
婷玉:首先要把跟人说话发怵的这个问题改掉。
可可:嗯,说话不发怵。但是不发怵应该是可以衡量的,怎么是不发怵,比如你有时间限制,在多长时间内说话不发怵?
婷玉:对,因为有时候说话,说的越多越卡,不知道说傻了。
可可:那我们先确定一个小目标吧,比如说在跟同事交流的时候,选择10分钟,看看自己有没有卡,卡了几次,然后不断的去提升。那第二步就是要专注任务,专注于你当前的这个目标进行练习。
婷玉:是不是可以这样做?喊我的家人,朋友一起练习个10分钟,或者有时候弄个小的主题,大家一起进行交流,慢慢的进行练习。
可可:嗯嗯,对的,可以这样练习,这样子慢慢的就能注意到里面的一些技巧。第三个就是要注重反馈,因为你说完了之后,你不知道别人对你的感觉怎样,毕竟这是一个沟通。
婷玉:哦,那我就问问他呗,比如说:你听懂我说什么了吗?我表达的清楚吗?如果对方说的不是我想要表达的内容,就会发现自己还是表达的不准确,那就需要继续练习。
可可:第四,要走出舒适区域。
婷玉:是最开始跟熟人说,慢慢的再过渡到陌生人说吗?
可可:对的,可能原来是10分钟,你可以慢慢的延长时间,把主题也可以稍微限定的越来越难。最后一个,你可能在这个过程会觉得有段时间会很厌烦这种练习模式,那我们就进入最后一步,保持动机,你要时刻想到当时为什么要去提升你的公众表达能力?问问自己的初心,然后再回过头来再做。
婷玉:对对,是这样。
可可:我觉得这样的话,你可能一个月或者半年下来,慢慢的就会有很大的提升了。
婷玉:我觉得这个方法蛮好用的,谢谢你告诉我。
【回应反馈-号召鼓掌】
好的,掌声鼓励两位伙伴的分享!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用到了我们有目的练习的5个步骤,我感受到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我们这个方法。
我们来回顾下,今天学习了有目的的练习,我相信现在我们大家可以分辨出什么练习才是有目的的练习了,我们也讲到有目的的练习的5个步骤:①具有明确定义的特定目标-②专注任务-③获得反馈-④走出舒适区-⑤保持动机。
好了,到这里我们的拆书分享也进行到尾声了,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运用“有目的的练习”成就更好的自己。现在请大家用苹果和洋葱对我的拆书给予评价,写在便签上,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