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本次的拆书家淇月。我的三个标签是:
1、终身学习者,父母都是医生,受家庭影响,看他们从20多岁到退休,一直都在看书、参加培训、请教前辈,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更好的帮助病人。
2、准三级拆书家,本次是我成为三级拆书家前的最后一关,希望今天拆书顺利。
3、朋友心中“温柔的定海神针”,不管他们遇到什么问题,有我在,就会比较心安。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倾听开始,全力以赴沟通”,两个片段的RIA现场学习,时间75分钟左右。待会有很多讨论环节,先分小组,左边一组,右边一组。
完成学习后,在沟通时,你使用(行为)“有效倾听”三步法——识别情绪、分辨事实、判断期待(澄清),抓住对方说话重点,听懂对方内心真实且完整的意思(界定);当对方传达信息不够,很难判断他内心真实意图时,利用(行为)“反向叙述法”——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澄清),把自己听懂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挖掘更多信息,让双方沟通达成共识(界定)。
【事件场景】你正在工作,领导突然打电话给你,问“你现在在忙吗?”你觉得领导是想临时考察你工作,还是想给你安排新任务?你一般回“忙”还是“不忙”?
你回到家,另一半跟你抱怨,“领导总是让我加班。”你回“亲爱的,别工作了我养你”;还是“我们都是打工人,打工人打工魂”?
【提问】这两个情况是不是曾经遇到过?你是不是曾经想当然的理解对方意图,然后又疑惑我认真回应了,他怎么不满意?(停顿)日常沟通中,要听懂真正意图,当下做出反应,是不是真有点挑战?(停顿)
【影响】别人在表达时,无论有意还是无意都会隐藏一些信息。不会倾听,无法正确回应,短期来看,沟通卡住,事情进展不顺,伴侣或好友觉得你不懂他;长期来看,很难建立信任关系,事业上得不到贵人相助,生活中很难有亲密有爱的关系,细思恐极。
【解决】今天学习的书《沟通的方法》覆盖18个高频沟通场景,案例来自作者本人和3万名学员真实经历,每一个沟通方法背后都是“经过生活毒打,最终打赢了”的故事。学习后,不仅能听懂对方意思,也能把听懂的信号传递给别人,让双方的沟通达成共识。
学习目标一:
今天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第一个片段的现场学习后,在沟通时,你能使用(行为)“有效倾听”三步法——识别情绪、分辨事实、判断期待(澄清),抓住对方说话重点,听懂对方内心真实且完整的意思(界定)。
R原文片段一
接下来我们看看原文,1分钟时间阅读片段,看完了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
【why】
因为我们“说”了,所以,我们就默认已经和对方沟通了。至于对方到底听了没有,听懂了没有,我们并不关心。而在听的时候,我们也很少会主动核实听到的信息是不是准确,是不是完整。所以,每天在无数的办公室都会循环播放同一句咆哮:“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怎么像没听见似的!”
据说在日常沟通中,信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后至多只留下一半,糟糕的是,我们并不知道留下的是哪一半。生活中人人都说倾听很重要,但事实上能做到的人却很少。反观那些公认的沟通高手,他们有一个共性:沟通不靠说,人狠话不多。因为他们知道,口若悬河只会把人推开。把嘴闭上,把耳朵支起来,才是让他人愿意和你沟通的头号秘诀。
倾听是沟通的起点。如果你无法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甚至听不全对方提供的信息,绝对不可能展开真正有效的沟通。所以,我们要有点耐心,从最基础的倾听开始掌握沟通的方法。相信我,聪明人更得下笨功夫。
大家都看完了,那一句“我不是跟你说了吗?你怎么像没听见似的!”是不是经常在生活中出现?现在是不是深刻的感受到倾听的重要性?
从片段中看到,倾听是听懂对方表达的意思,且听全对方提供的信息。但怎么算有效的倾听呢?听听下面的例子,一起分辨。
618购物节,假如你是一个店家,接到一个客户投诉——你们怎么搞的,我27日就要演出了,6月10日在你家下单的演出服,现在20日了,快递居然说包裹丢了,真是急人。
【反例1】你这样回应“亲,衣服是在快递途中丢失的,这是快递的问题,你应该找他们维权。”
【追问】你觉得客户对你的回应会满意吗?这是不是有效倾听?(学习者:不满意,不是有效倾听)
【差异点】这不是有效倾听。从倾听后的反馈明显看出,你站在自己的立场,只注意到了快递丢失的麻烦,觉得对方是来维权的,而没听懂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找到“不影响演出”的解决方案。强调下,有效倾听的关键点之一是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听懂对方的真实意图——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
【反例2】你被对方的火气吓住,不断跟客户道歉“亲,对不起,你别生气,你别着急。”客户火气更旺,你越道歉,他越生气。
【追问】你觉得这是有效倾听吗?(学习者:不是)
【差异点】这不是有效倾听。从倾听后的反馈看出,虽然关注到了客户的情绪,并为此道歉,但忽略了客户说的事实,没听全对方提供的信息,也没有听懂他的真实意图。而有效倾听的关键之二是听全对方话语里的情绪和事实,听懂对方内心真正想要得到的——也就是真实意图。
【正例】假如你这样回应,“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很生气,也很着急,我们一起来解决。我们寄快递时做了商品保价,快递在中途弄丢的,你直接联系快递公司,他们会按保价金额赔偿给你。为了不耽误你比赛,你现在下单,我马上发顺丰,你明天就能收到。你看可以吗?”
【追问】你觉得这样的回应,是不是代表有效倾听了呢?(学习者:是)
【差异点】是的。从回应上看,你即设身处地的站在了对方的立场,又听全了话语里的情绪和事实,从而能听懂客户真实意图——找到“不影响演出”的解决方案。这个例子就完全符合“有效倾听”两个关键点①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②听全对方话语里的情绪和事实,做到这两点,才能听懂对方的真实意图,才做到了有效倾听。
【how】是不是发现有效倾听不是很简单?不要担心,我们抓住2个关键点,按马上要学的步骤,就能学会怎么有效倾听。“有效倾听”三步法——识别情绪、分辨事实、判断期待。做这三步,都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对方的立场。
第一步,识别情绪。对方可能直接表达情绪,高兴、悲伤、恐惧、愤怒、烦躁......都是情绪,你要抓住这些情绪相关词。对方也可能不直接表达,情绪藏在话语后面,注意“情绪路标词”——总是、老是、每次、经常、永远等类似的词,看到就提醒自己,对方在发泄情绪。
第二步,分辨事实。对方说了一些情况,我们可以用4W来考证是不是事实——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满足这4项且逻辑合理,对方说的大概率是事实。如果对方开口“我觉得”、“我判断”,我们听到的很可能只是他的推断不是事实。
第三步,判断期待。站在对方的立场,结合了解到的情绪和事实,判断对方对你的期待、对事情的期待。
上面客户投诉例子,客户说——6月10日下单的演出服,以为马上就能收到,结果到6月20日,快递说包裹弄丢了,27日就要演出了,真是烦。我们按一二三步来听懂听全话语里的信息。
第一步,识别情绪。找到情绪相关词“急”。
第二步,分辨事实。4W来考证事实:who(人物)、when(时间)、where(地点)、what(事件)。人物是客户和快递,3个关键时间10日、20日、27日,地点是快递运输途中,事件是快递把客户急需的演出服装弄丢了。逻辑合理,是事实。
第三步,判断期待。情绪和事实是,客户很烦,快递把客户急需的演出服装弄丢了。站在客户的角度,她期待你看到她的情绪,明白买衣服的事出了问题,且帮她解决问题。
看到她话语里的情绪、事实,明白她话语里隐含的期待,才是有效倾听,才能促进后续的良性沟通。
【适用边界】
这个方法有一定适用范围。在我们重视的人和事情上,我们想让对话进行下去,想陪伴对方或解决具体问题,就需要投入时间精力,有效倾听。那些不重要、与我们不太相关的人和事,我们要要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不用倾听。
【预防异议】这个方法是不是一定能听懂和听全对方的意图?不完全。也许对方传达信息非常有限,也许是你的经验不足,都会导致很难辨别对方的真实且完整的意思。第二个片段会学的另一个方法,帮助我们挖掘更多信息。
俗话说“大脑过一遍,等于实际应用一遍”,那接下来我们编个故事演练一下。
设想未来两周内,一些重要关系中,可能遇到什么样的场景需要倾听别人说话?好朋友找你聊年休假一起旅游的事,另一半找你聊孩子暑假上培训班的事,领导要你负责一个重要工作等等。
用刚学的“ 有效倾听三步法”,倾听对方的真实且完整的信息。写出你们对话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写关键词就好。5分钟后请小伙伴分享。
刚刚小伙伴演练得很好,看得出,她们熟练掌握了有效倾听三步法。大家一起鼓掌,祝贺她们学会一个沟通的好方法。以上是对书中第一个片段的拆解学习,倾听是沟通的起点,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有意识的使用这个方法,提升自己的倾听能力。
接下来邀请你花1分钟时间做了简单测试,与你的平时做法对照,看看你挖掘对方隐含信息的能力强不强。请仔细阅读以下6个题,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以1~6分标准给自己打分,1代表完全不符合,6代表非常符合。最后算出总分。
【评分说明】OK,大家都算完了。我看到大家都集中在10-28分之间。如果是评分在28分以上,说明在挖掘对方隐含信息的上还欠缺,很难听懂对方的真实且完整的意思,作出正确回应。大家都在评分在10-28分,中间位置,说明沟通时发挥不稳定,还没掌握“挖掘对方隐含信息”的精髓。只有评分在10分以下的伙伴,才具有一定的挖掘对方隐含信息的能力,很有沟通高手的潜质。既然大家都在中间,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反向叙述法。
当对方传达信息不够,很难判断他内心真实意图时,利用(行为)“反向叙述法”——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澄清),把自己听懂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挖掘更多信息,让双方沟通达成共识(界定)。
接下来我们看看原文,2分钟时间阅读片段,看完了举手或眼神示意我一下。一边看一边可以标志关键词句。
假设你是人力资源部的员工,领导问你:“你这绩效方案做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弄好?”你该怎么回答?
直接说:“没有很久啊!周一领的任务,我已经做了80%,咱们不是说好下周一交方案吗?”
这当然不行。虽然你说的是事实,领导没法指责,但他肯定憋了一肚子火。那么,应该怎么回应呢?
来,先把你听到的东西放到三个框里,整理一下。领导这句话里传达的情绪是什么?“这么久了,怎么还没弄好?”显然,他是着急了。事实是什么?这个任务是三天前安排下来的,当时约定的是下周一交方案。现在是周四,完成了80%,看起来合乎情理啊。问题出在哪儿呢?这就需要结合情绪和事实,进一步推导对方的期待了。
如果你的职场经验比较丰富,可能已经猜出来了。但如果你资历尚浅,还需要跟对方确认一下,我们就可以使用反向叙述的方法。
第一步,先响应对方的情绪。“不好意思,是我一直没汇报进度,让您着急了” -- 点破对方“着急”引发的情绪。
说完这句,不要恋战,立马进入第二步,确认事实。“领导,我已经完成 80%,有些小细节还没有完善进去。先跟您确认下,这份绩效方案重点考虑哪些地方呢?”
领导会回答:“最近业务运营调整要配合绩效方案,没有绩效就没法开展调整。”这下你就听明白了。领导要拿到你的工作结果以后,才能开展他自己的工作。那他的期待是什么?他不是觉得你超时了,而是想让你提前交但没明说。
这时你就得赶紧明确一下接下来的行动:“好的,我以最快速度把主干部分做出来,一些次要问题之后再完善。再针对最近的情况微调一下,做一份最适合现在营业情况的绩效方案。明天下午四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方案吗?”
提前交, 还考虑到了领导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方向,那他当然会欣然同意了。
互动:
刚刚在片段中,我们看到一个完整运用“反向叙述法”的例子。想想我们自己,日常中,别人指责你时,例如说“这么简单的事情,你还没弄好”,你是不是就连忙就事实开始解释了?
(学习者纷纷点头)
刚刚看到大家都在点头。接下来再回想,别人听了你的解释,是什么态度?别人满意你的解释吗?(学习者:不满意)
是的,这样的情况代表你没听懂对方真实且完整的意思,你的回应没满足对方的期待。(学习者:点头)还可能两个人越说越有火气,甚至开始吵架或者觉得对方讲不通,算了,不讲了,是吗?(学习者:是的)
是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些场景。刚刚我们学了有效倾听三步法,但有时对方确实透露的信息少,用4W很难确定事实,我们就需要继续挖掘信息。
所以,我们一起来学习反向叙述法,按自己理解的逻辑,重新描述一遍前面倾听获得的信息,请对方做个确认。
【why】反向叙述的作用是,信息不全时,跟对方反述一遍,挖掘出更多的隐含信息,判断出对方真实的期待 。
【how】刚刚的案例里有讲到“反向叙述法”三步——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请你在案例中标出“一、二、三”步。(停顿一下)我们再来明确下每一步的核心要点,帮助你把每一步做到位。可以把你听到的核心要点写例子每一步的旁边。
第一步,响应情绪。
情绪常常影响对方的思考和表达,增加我们倾听的难度,所以先处理对方的情绪,排除干扰。处理对方的情绪的方式就是响应情绪,点破并正面回应对方的情绪,让对方感觉她的情绪被你接纳了,就能慢慢回到理性状态。
第二步,确认事实。
信息挖掘主要在这一步完成。把听到的事实用自己的话描述一遍,和对方确认你真的理解了她的意思。可以这样说“您刚才说的,我的理解是......,不知道我的理解对吗?”对方给你肯定的确认,这步就完成。如果对方觉得你理解不对,他会补充更多信息。
这里要强调,如果对方补充了信息,你没听懂,不要逃避,诚恳告诉他并继续追问,“不好意思,我没听太明白,您还能再说说吗”?拿到追问的信息,再进入第三步。
第三步,明确行动。
按前面所有信息,根据对方的期待规划出可实施的行动,让对方清晰的感受到,你确实听懂且听全了他的意思。沟通达成了共识。
大家可以回过头,再去看片段里的例子,就是这样的。
第一步,响应情绪。“不好意思,是我一直没汇报进度,让您着急了” 点破对方“着急”引发的情绪。
第二步,确认事实。“领导,我已经完成 80%,有些小细节还没有完善进去。先跟您确认下,这份绩效方案重点考虑哪些地方呢?”领导补充了一些与事实相关的信息。判断期待是——希望加快做绩效方案的进度。
第三步,明确行动。当根据期待,规划可让领导满意可实施的行动:“好的,我以最快速度把主干部分做出来,一些次要问题之后再完善。再针对最近的情况微调一下,做一份最适合现在营业情况的绩效方案。明天下午四点,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方案吗?”
(学习者:是的)
【适用边界】这个反向叙述法也有一定的适用范围。第一,对方出自善意,觉得你是她重要的人,想和你一起去面对这个事;第二,你们有充足时间沟通。如果对方和你聊的动机是恶意的,例如诈骗,就不适用这个方法;还有当下时间不够,例如对方打电话给你,要你马上帮她做件事,他手机马上没电关机了,你就很难用这个方法。
【预防异议】有小伙伴可能问,对方没学沟通不按这样方法对话,或者他喜欢沉默让我猜,不会和我确认——我是不是真的理解了他的意思,怎么办?我们学的这个方法是符合沟通的原理和逻辑的,是一种常用方法。现在你才刚接触这个方法,表达也许比较生硬,沟通效果不一定很好。多练习,熟能生巧,用更符合对方语境的方式来沟通,才能做到位。如果你已经很熟练了,对方还是这样,再学习别的方法。
现在大家都了解了反向叙述法的三步骤,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大家觉得哪个步骤实施起来难度最大?请在小组里讨论1分钟。
【互动提问】
第1组,你们觉得哪一步最难?
1组代表:第3步明确行动。
2组代表:第3步明确行动最难。
刚刚大家一致认为第3步明确行动最难。
对于这个问题,拆页中没有现成答案,我们一起结合经验探讨出答案。为什么这一步最难,它的本质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分组讨论,把讨论出的原因写在便签上,一个便签写一个原因。5分钟后请小组各派一位代表来分享。
第2组写的“明确行动难”的原因:
1、对方只有思路,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描述不清晰
2、对方目标太大,自己没办法接话。例如领导希望公司培训部门能做人才孵化,提高人员素质
3、对方期待太高,没办法明确行动。例如领导希望公司培训部门通过一场采购谈判培训,提高采购人员谈判能力。培训部门清楚一场培训不足以真的提高采购人员谈判能力。
4、对对方的工作风格不够了解
5、不认可对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6、行动中有困难点,判断起来有些困难
第1组写的原因:
同意第2组的前3条,再加2条
7、不清楚对方期待的呈现效果
8、对方期待在哪一个
【引导】刚刚大家讨论出8个“明确行动难”的原因,我们来梳理总结,什么是本质原因。
这8个问题集中在“判断期待,这件事很困难”,是吗?
学习者:是的,这有两方面,分别是“我们很难做判断”和“别人期待本身有问题”。
【引导】那“我们很难做判断”,我们是不是从第一个片段已经学习了,根据对方的情绪和事实,判断期待;如果还不能判断,那可以用第二片段学的步骤的前两步——响应情绪和确认事实来继续追问,继续挖掘更多信息,是吗?
学习者:是的。确实这个判断期待难,在今天学的里面已经讲清楚了,不懂的时候就要放下面子继续追问。
【引导】所以,判断期待难,是不是落在了“别人期待本身有问题”上?
学习者:是的,别人的期待不清晰或者期待过高。
之前列举的8个原因,确实都有对方期待本身的问题,那就是期待不清晰、重点不突出或期待过高难以明确行动。
学习者:对,是的。
我们把讨论出的本质原因总结成一句话为:
对方的期待不合理,包括期待不清晰和过高。大家觉得是这个意思吗?
学习者:是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深入讨论具体解决方案。分两个步骤讨论。
第一步,解决问题的目标是什么,解决到什么样子算满意?
学习者经过讨论后得出:双方的期待达成共识,就觉得比较满意。
第二步,具体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要有行动步骤。请在小组内讨论。
继续讨论5分钟。
2组代表分享:
1.明确事情的现状,包括内外部的情况
2.找到现状中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3.依据问题和原因,分清权责,谁负责解决这部分,谁负责解决那部分。
4.根据权责划分,各自拿出解决方案。
5.组织讨论,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可能是一轮或多轮讨论。
6.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1组赞同2组的行动步骤。
总结
通过几轮讨论,我们来整理下讨论成果,现在我讲大家意见汇总下:
一、最难的步骤
第3步明确行动最难。
二、问题的本质原因,列举
1、对方只有思路,本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描述不清晰。
2、对方目标太大,短期无法完成,没办法明确行动。
3、对方期待太高,不可能完成,没办法明确行动。
4、对对方的工作风格不够了解,尤其是新领导。
5、不认可对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内心有反抗的声音。
6、行动中有困难点,很难判读困难点的可实施性。
7、不清楚对方期待的呈现效果,很难明确行动。
8、对方期待有多个方面,重点不突出,很难规划行动。
三、明确本质原因
对方的期待不合理,不清晰或期待过高。
四、解决问题的目标是
双方的期待达成共识。
五、解决的方案是
1.明确事情的现状,包括内外部的情况
2.找到现状中的问题和产生的原因
3.依据问题和原因,分清权责,谁负责解决这部分,谁负责解决那部分。
4.根据权责划分,各自拿出解决方案。
5.组织讨论,评估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可能是一轮或多轮讨论。
6.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
好的,非常感谢大家集中智慧,深入的讨论反向叙述中第3步“明确行动”的难点和如何解决难点。让我们为自己鼓掌。
1分钟写下接下来半个月内,你准备什么时间、地点用这个反向叙述法。想一个可能会发生的场景,比如今晚,你就准备在家和孩子讨论期末考试复习的问题;比如下周一,你和同事讨论这周怎么做才能一起完成某个重要工作,等等。大家有想到合适的场景吗?
【学习者分享】
下周和孩子讨论暑假出去旅游的事情,孩子提了很多次,我一直没好好倾听她,她有些情绪。
【反馈】这个场景很不错,回去后把运用的具体过程发微信给我。
【学习者微信发送的案例记录】
女儿几次想跟我说暑假去哪里旅游的事,我每次都以忙打断,让他想好了,再跟我说。
这周二,她又跟我说了。
一、响应情绪
我说:"对不起!妈妈最近忙,拒绝和你讨论暑假旅游的事情,眼看着暑假一天天近了,你很着急对吧?"
她说:"嗯"
二、确认事实
我说:"你五月份说想去浙江看钱塘江的潮水,最近又说想去张家界,我想我们先确定旅游的地方?"
她说:"嗯,这两个地方我都想去,我们先去张家界吧?我想看看侏罗纪形成的地貌是什么样的?还拍了好多电影的神奇地方,
我说:"那好吧,我们7月底去,你去了解一些关于张家界的介绍。我们顺路还去凤凰古城玩一玩。"
她说:好耶。
三、明确行动
我说:"那我们下周再聊具体的出行计划?及需要准备的工作?
她高兴的说:"好的"
【结语】最后,总结下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
第一个片段,是如何做到“有效倾听”,识别情绪、分辨事实、判断期待,三步,抓住对方说话重点,听懂对方内心真实且完整的意思。
第二个片段,是对方传达信息不够,很难判断他内心真实意图时,利用“反向叙述法”——响应情绪、确认事实、明确行动(澄清),把自己听懂的信息传递给对方,挖掘更多信息,让双方沟通达成共识(界定)。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深刻的认识到倾听的重要性,以前以为自己不会沟通是因为不会说,现在知道倾听才是自己一直没有练就的能力。正如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从倾听开始,全力以赴沟通”,期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多多实践,把今天学的用起来。最后祝大家早日成为沟通高手。今天的拆书就到这,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