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分组】
不破不能立,不拆不成器。
大家好,我是长缨,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我自己:
爱写作、爱朗读、更爱演讲的一级拆书家。
今天我挑战的级别是2-2,因为接下来的拆书有讨论环节,所以先分一下组。
【学习目标】
今天我带拆的片段来自《非暴力沟通》,在跟我完成今天的RIA现场学习之后,大家能够在向对方表达深深谢意时,准确运用“你懂我”的模型,现场写出感谢帮你的人的话语,解决想感谢对方却苦于没话说的问题。
现在我们就共同开始一场表达感激的旅程吧。
【图书介绍】
我先介绍一下这本书:
F特征:我今天要拆解的这本书是《非暴力沟通》,作者是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心理学博士马歇尔·卢森堡,他的理论不仅教会我们如何让个人生活更加和谐,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A优点: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畅销不衰,被誉为沟通类书籍中的“圣经”,几乎可以解决所有因需求未被满足而造成的沟通类难题。
【B1】只要遵循《非暴力沟通》中提供的切实可行的方法,自然而然会离暴力越来越远,人生也会更加幸福。
【B2】今天我要拆解的内容,也是借助非暴力沟通的原理,教会我们如何表达感激之情,迅速和他人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相互接受的关系。
参加者:(在研讨会结束后走近我)“马歇尔,你真了不起!”
马歇尔:“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这么说。”
参加者:“为什么呢?”
马歇尔:“在我的一生中,人们用各种各样的话来评价我。这对我并没有多大的帮助。我需要更多的信息来理解你的评价。”
参加者:“什么样的信息?”
马歇尔:“首先,我想知道,我做了什么,你认为对你的生活有帮助?”
参加者:“哦,你聪明过人。”
马歇尔:“也许这又是一个评价。我还是不清楚我做了什么对你有益的事情。”
她想了想,然后拿出笔记本,指着其中的两段话说:“就是这两点。你今天在研讨班中提到它们。”
马歇尔:“哦,你很欣赏这两个观点。”
参加者:“是的。”
马歇尔:“听到这两个观点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参加者:“我感觉一阵轻松,对将来更有信心了。”
马歇尔:“现在,我想知道,这两个观点使你什么样的需要得到了满足?”
参加者:“我没法和儿子沟通。他今年18岁了。我一直盼望着能有办法和他沟通,你今天的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这样,我就知道了我所做的事情、她的感受以及她的需要。我很高兴自己帮到了她。如果她一开始能够以非暴力沟通的方式表达感激,她也许就会说:“马歇尔,当你提到这两个观点时(让我看她的笔记本),我很欣喜,感到将来有盼头了,我一直在寻找和儿子沟通的办法,这两个观点给我很大的启发。”
「what」
片段中的案例提供给我们如何表达感激的方法。
[why]
为什么要学这个方法呢?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不太擅长感谢,想表达心情却又词穷所以十分苦恼。
「反例」
通常情况下,我们就简单说个“谢谢”、”非常感谢“之类的的话。
「不这么做的坏处」
让帮你的人觉得感谢很泛泛、敷衍,没有感受到他为你付出的具体辛劳。
「过渡语」
那我们该如何表达感激呢?
[how]
和大家分享一个叫做“你懂我”的模型。
1你,你的行为。强调对方帮助自己的具体行为,必须是对方真实做到的。
2懂,谐音“洞”,洞察需求。对方洞察到我们内心的具体需求,或者你讲出对方满足了你的哪些需求。
3我,我的感受。表达我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可以用表达情绪的形容词。比如开心、感动和满足等等。
以上3点,“你懂我”就是送给对方最具体的感谢。
「正例」
我来举个例子,说明一下“你懂我”怎么用?
上周我的邻居,冒着大雨帮我去丰巢柜取快递,而且还拿雨衣护着,快递一点儿都没有淋湿。于是,我用“你懂我”表达感谢,‘你看上次那么大的雨,你专门跑去帮我取快递,而且快递连一滴水都没沾上。”(你),“我的快递滞留两天而且我公司还有事儿赶不回来,我正想着谁能帮我拿一下”(懂),“我老感动了”(我)
「对比总结」
你看,如果只和邻居说一句“谢谢啊”,是不是“你懂我”这个模型更能表达出来深深的谢意!
「预防异议]
听完上面的内容,也许你还会有疑问。是不是必须按照“你懂我”的顺序来进行表达呢?刚开始用的时候,可以按照‘你懂我’模型,用得熟了前后顺序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调整。比如“我懂你”,先说我的心情,再说洞察需求,最后阐述你的行为。也可以是“你我懂”“懂你我”等等。
[where]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感谢都适用呢?像在公交车上对方给你让个座,这样的举手之劳只要说声“谢谢”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深度感谢的时候,比如对方花费很多时间、花费很多精力、甚至对方专门为你认真去做这件事,我们都可以使用“你懂我”。
[举例」
比如我上月参加了全国的微课比赛,在此之前每一次在俱乐部磨课,不管多晚俱乐部的小伙伴儿们都给我从不同维度点评,帮我想案例,模拟比赛观众反应,给ppt文字反馈,原本晚上9点俱乐部活动结束,大家都陪着我到很晚。一个月后我取得了好成绩,大家纷纷发来祝贺。我真的感激不尽,就说了“谢谢大家伙,太感谢了!”这样说,总觉得没有把感激的话表达完全。
[反思]
用了‘你懂我’模型,我就可以对其中一位、帮我打磨过互动环节的小伙伴儿这么说:
1你,你的行为。“这段时间一直帮我打磨课程互动环节,到家都11点了,你不到家孩子就不睡觉”。
2懂,洞察需求。“你知道我对互动环节信心不足,要是我孤军作战,肯定看不到那么全面。”
3我,我的感受。“我真是特别激动,得到你的反馈!”
【A2】分步催化1
那么,大家在看了原文片段、听了我的亲身经历,学习了“你懂我”的模型后,接下来请大家想象一下,下个月要你挑战更高级拆书级别,枯坐在电脑前面看了很多拆书稿,依然不知道如何写?正在这个时候一位同学把抽奖得到的课程视频(这个视频就是告诉你怎么写)发给了你,你看完之后,这位同学还专门花费时间辅导你写拆书稿,你很快写出完整的拆书稿,并过级成功。
各位可以先设想一下类似的、你受到帮助的场景,把你想象的场景写下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写完之后,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分享一下。时间到了我会提示大家,请1位小伙伴儿分享他的场景。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1-福库:我遇到的场景是,我这段时间拆书过级,就不太会整理,郑老师分享给我阿拉丁老师的过级小课,我特别需要的这个。
学习者2-春子:我家爷爷住院,两个孩子需要照顾,一筹莫展的时候邻居出手相助。
【A2】分步催化2
那接下来,按照刚才自己设想的情境,想一想今后在这种情景下,别人占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帮助你做了一件你非常需要支援的事情,这时候你突然想到了今天学习的“你懂我”,你会如何向对方表示感激,具体行为怎么操作?给大家3分钟时间,把‘你懂我’的步骤写在便签纸上,写完之后,先在小组内分享一下。
3分钟时间到,我们邀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分享:
春子:王奶奶,您帮我照看孩子(你-你的行为),正好我这里爷爷住院,两个孩子没法接送照顾,我很着急上火,您主动帮我(懂-洞察需求),我都不知道说啥好了,太感谢了(我-我的感受)。
大家今天的学习力太棒了,最后我们再回顾一下“你懂我”。
你,你的行为。强调对方帮助自己的具体行为,必须是对方真实做到的行为。
懂,谐音“洞”,洞察需求。对方洞察到我们内心的具体需求,或者你讲出对方满足了你的哪些需求。
我,我的感受。表达我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可以用表达情绪的形容词。
‘你懂我’可以根据场景调换顺序,并不影响我们对他人表达感激。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内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