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原书第2版)》 所属活动: 喜乐拆书®常规场·总第586期丨6月26日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识别并改变“评判者状态”

开场:

【开始】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李慢慢。一个喜欢拿自己做实验的生活黑客。一个想要帮助他人成长的拆书家。

【F】

我今天要拆的书叫《改变提问,改变人生》。作者叫梅若李·亚当斯,他集高管教练、演说家及企业顾问于一身,目前是国际探询学院院长兼首席执行官,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

【A】

这本书,在美国亚马逊组织和企业学习类畅销榜排名第1,销量15万册,被翻译成了18种语言。作者经过数十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发现本书确实可以影响人们改变自己的人生。世界上已经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为本书而做出了改变。

【B】

在大家过去的经历中,是否有过像这样的问题,常常萦绕在你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为什么我如此失败?”、“他们为什么都这么笨?”、“何必白费劲?”

当你问自己这些问题的时候,是否感到不知所措,仿佛生活中的一切都开始破碎?

这也许是你正在陷入本书所介绍的“评判者状态”。本书介绍的“提问式思维”通过聚焦学习而非评判,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高效、更能达到期望。

学习目标:

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可以在准备做出决定时,能够识别评判者状态;并通过使用“ABCD选择法”改变评判者状态,避免因为落入评判者状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

两个拆页的关系:

拆页1为“评判者状态”的识别方法,拆页2为改变“评判者状态” 的具体操作步骤,属于“递进”组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有些信号能帮我们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而我们很难去呵斥它们,因为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反应和情绪。还记得我跟那个主管的事儿吗?正是我自己的情绪和态度给我提供了线索,让我认识到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也就是我总结的那些跟评判者有关的情绪和态度——厚自薄他、自高自大、贡高我慢还有自我防卫。举个例子,你可能在想:‘我定是要给那家伙一点儿颜色看看’或者‘也许那样才会让他长点儿记性,下次他就会乖乖听我的’或者‘那个谁谁谁可真是个缺心眼儿’。我发现,每次自己处于负面情绪中时,肯定是有评判者问题和评判者态度在作祟。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拆页后,学习者可以准备做出决定时,能够识别评判者状态,避免在评判者状态下直接做出判断。

What:

小王是和小张关系很好的同事,但是他俩经常因为项目的问题争吵不休。有一天,小张在写一个设计方案。小王看到觉得有问题,就对小张说:“你这个思路是不行的,你应该这样这样......”小张听到这话,就很生气:你凭什么说我的思路不好?你说的才是错误的!你这个人怎么总爱跟我较劲?

(不这么做的坏处)

通常,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大多数人会和小张一样,觉得对方说的是错的,甚至觉得那个人怎么那么讨厌。但这么做的坏处就是,一旦我们这样想,就会变得固执己见,严重者还会破坏与对方之间的感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想法呢? 原因很可能是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那什么是评判者状态呢?简单的说,就是我们下意识地做出的负面判断和决定。

Why:

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当我们处在评判者状态时,都会感觉好像所有的事都成为了障碍,而且永远都是别人的错,我无能为力了。最终,沉沦在评判者状态的泥潭中不可自拔。

How(细化行动步骤)

想要摆脱评判者状态,首先我们要识别自己是否落入了评判者状态当中。那么我们该如何识别呢?这里告诉大家一个方法,其中有两步。

(第一步)首先,在做决定时,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现在的选择?

比如说,某个人说的话让你很生气,你决定不理他。这个时候就需要观察,哪些情绪和念头让你做出了不理他的决定。

(第二步)其次,判断这些情绪和念头是不是评判者的信号。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判断:

1、判断自己当下的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例如:当出现愤怒、冷漠、敌意、嫉妒等消极态度,就代表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

2、判断自己所关注的是否是过去;包括两个小点:

为了赞扬或批评某人或某事; 或者是,关注的是出现问题时,谁承担责任;

(例如:评判他人做事不认真,以及一出现问题,就去指责他人工作不到位。)

3、判断自己是否坚信自己是对的,答案掌握在自己手里;(例如刚开始故事中,我觉得小陈说的都是错误的。)

4、判断自己当下是否处于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行为模式;(例如,别人一提建议,就觉得对方在指责。)

预防异议

也许有的小伙伴觉得这么去识别“评判者状态”,是不是太麻烦了?

其实,这么做反而是为我们避免了以后更多的麻烦。因为只有识别清晰评判者状态,才能避免在评判者状态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以及避免它们带来的更多麻烦。

Where:

识别评判者状态这个技能点,可以用在准备要做出决定时,避免在评判者状态下直接做出判断。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接下来,我想请大家回忆一下,你最近一次对某个人感到生气恼火,想要发脾气或者批评他,甚至不想和对方沟通,是什么时候?是什么事情让你出现了这样的感觉?这件事对你造成了哪些影响?我给大家分下组,这边两位一组,你们这边两位一组。请在小组内分享,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

小组讨论

我们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以下自己的案例。

学习者分享:

前一段时间就跟我关系挺好的一个同事,指出了我写公众号的一个问题。因为当时正好是在我们办公室另外一个刚入职的另外一个同事面前指出的。我当时就觉得:他是不是在针对我,这样在别人面前说我太不给我面子了。

回头想想,对方其实再给我提建议说你这个公众号应该怎么写,用什么样的口吻来写。但是我就觉得他这个建议其实是在指责我,所以我当时就是有点消极而且是比较冷漠敌意的这个状态。

A1+:反思加工

非常好的分享,我想这个案例大家也会经常遇到。

现在大家知道了如何去识别自己是否处于评判者状态。那么,假如回到你刚刚想到的场景,运用“识别评判者状态”的技能,你会怎样识别自己是否在评判者状态,避免做出错误判断呢?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一下,2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和大家分享。

小组讨论

我们还是有请刚刚分享的小伙伴继续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分享:

识别的话,我会想第一步就是看我当时有哪些念头导致我做出当时的决定。就比如说那个念头就是他不是再给我提建议他是在跟我过不去下我面子。

第二步就是判断它到底是否是评判者的信号。

1、我当时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首先是我是在思考他的话是否正确,还是说我就想怼他为了怼他怼他这是一个消极和敌意的这个状态。

2、然后当时我关注的也是在过去这个点上。就是为了批评他不是说为了解决这个事情。

3、然后也是我当时也觉得我是对的他是错的他就是为了针对我。

4、我当时也是在一个非黑即白,我不是我对就是他错的模式。

点评总结:

好的,感谢刚刚小伙伴的分享哈。通过刚刚小伙伴的分享,我发现大家已经对如何识别评判者状态的技能已经熟悉了。那么大家现在是不是有这样的想法:评判者状态太不好了,我一定要避免陷入评判者状态。对吗?

大家这样想没有问题,但时不时滑落评判者状态,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这个是人性。那么,究竟该如何做,我们可以做到改变评判者状态呢?请看第二个拆页。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以前,斯坦是个非常爱评判的人,他很固执地需要证明自己总是对的。

有一次,斯坦对一家前景很好的新公司做了一笔很大的投资,一年后,这家公司雇用了一位新的CEO。这位新任CEO曾经供职的公司与一宗巨大经济丑闻有所牵连。尽管这位新来的伙计清白昭雪,但斯坦还是坚持认为冒烟之处必定有火。那时他几乎决定要撤资了,但同时又对整件事感到非常矛盾。除了新雇的CEO外,这家公司的其他方面处处都做得很好。

就在那段时间,有一天,我和萨拉与斯坦和亚历克莎共进晚餐。我们当时在讨论学习者/ 评判者材料,亚历克莎就鼓励斯坦去质疑一下自己的假设,再用转换问题来评估一下他的投资决策。她建议斯坦用‘ ABCD选择法’来考虑这件事,就是我之前说要告诉你的那个工具。斯坦答应试一试。这一试之后的效果令他非常震惊。ABCD选择法是这样的:

A(Aware)—— 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在我们描述了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就承认了,这些特点大部分都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我们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客观他是绝对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真的很不信任他。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耳有所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没有,他也承认,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那一刻,他确实是被自己惊到了。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那么,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很大一笔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遍查各方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是他对自己评判者的觉察和接纳,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假设,并对那位新任CEO保持了开放的心态。长话短说,斯坦把资金留下,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在学习完本拆页后,学习者可以在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通过使用ABCD选择法来改变评判者状态,避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What:

(意译案例)

先给大家说一个我的故事吧。去年年底,我们公司参加一个大型项目,需要我到现场进行设备测试和使用教学。等我到了现场之后,发现除了自己公司的工作内容之外,还有其他家公司的工作也被安排到了我这里,对方甚至连人都没去。联想到公司里有传言说,销售部门的一些人,为了搞好客户关系,能够持续签单,会答应客户一些额外的要求作为利益交换。想到这一点,我就非常生气,觉得自己就是被销售部门的某些人给卖了。当时甚至都想直接回公司,把烂摊子丢给销售自己去处理。但是对要不要继续完成工作,我又很矛盾。如果我回去了,会给公司造成更大的损失。

就在纠结的时候,我接到了另外一个同事打过来的电话。出于愤怒,我讲这件事告诉了他,但是他的一句话让我惊醒:“你是不是想错了?那个人平时也还挺好的呀,也许只是没有沟通清楚呢?”,听他这么一说,我发现,我现在可能处于评判者状态,所以做出了这样的判断。于是我便用ABCD选择法来重新考虑这件事。我是这样运用的:

A(Aware)—— 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我立刻就想到了,我是处于评判者状态的。我觉得这个销售为了利益把我卖了。

B(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想了想,自己确实没有客观的看这件事。非常主观的判断销售同事和采购方有猫腻。

C(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我因为负面情绪的围困,导致完全失去了客观的判断,自己的猜测根本没有任何事实证据。

D(Decide)—— 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我的决定是,和销售同事沟通现场情况,并且做好当前的工作。

通过使用“ABCD选择法”,我摆脱了评判者状态,和销售同事建立了更加高效的沟通,最终工作也顺利的完成了。

Why:

在上面的故事中,我在开始时落入了评判者状态,那么造成的结果就是,不仅工作没有做好,而且还对公司的同事产生了坏的评断。但在同事给我来电话以后,我通过使用“ABCD选择法”改变了评判者状态,理清了自己真正的目的,从而让事件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

How:

那么“ABCD选择法“ 该怎么运用呢?它有4个步骤:

第一步,A(Aware):觉察。当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可以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第二步,B(Breathe):深呼吸。如果确实处于评判者状态,我是否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用新的视角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件事。

第三步,C(Curiosity):好奇。放下评判和观点,带着好奇去了解事实的真相。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

第四步,D(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然后开始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够带来改变。

(对学习者的疑问进行回应)

Q:在好奇的步骤中,除了上面的几个问题,我还能问自己什么呢?

A:这个问题非常好,如何提出好的问题,这点很重要。这里有一些问题清单,供你参考。比如说:这是我想要的吗?我做了哪些假设?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我该承担什么责任?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我有哪些选择?

Where:

“ABCD选择法”,适用于当我们处于评判者状态时,通过使用这个方法,来改变评判者状态。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现场演练:

上面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去改变评判者状态。接下来,我们做一下现场演练。接下来是要演练的场景:

小王和小张是同事。有一天,客户要过来参观,小王却找不到让小张买来的展示用物品,于是就去问小张。 小张说自己也不知道,记得是买过来放在桌上了,然后就不知道去哪里了。小王觉得原因是小张是对工作不负责,就冲小张发了火。

请大家两两一组,一个人扮演小王,一个人扮演小张。演练一下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改变小王的评判者心态,避免与小张的冲突,顺利解决问题。


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一份材料,有演练的场景和“ABCD选择法”的步骤,大家可以看一下。注意要把使用“ABCD选择法”的过程用语言表示出来。


【小组讨论】

时间到了。接下来,我们有请伙伴们进行分享,有哪一组小伙伴先来试一下?

【演练分享】

王:下午客户就要来参观了,前几天我让你采购的的展示用东西在哪啊?

张:我不是放你桌子边上了吗?

王:哪张桌子啊,我怎么没找到呢?

张:就是你旁边那张空桌子上了。

王:我今天以来就去看了,没有看到。你在想想放哪里去了?

张:我就放那里了啊。放了那么多天你居然说没看到。你意思是说你没看到就当我没买咯?

王:我也不是这个意思。

小王内心独白:

A觉察。面对小张的狡辩,我觉得很郁闷,觉得小张工作有点不负责任。这个是属于评判者状态的。

B深呼吸。我需要停下来,深呼吸,平静下来更客观的看待这件事。

C好奇。我们刚刚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小张是不是真的买了?找不到的这个原因究竟是什么?是不是我找的时候没有认真找?或者是他给到我的时候是不是我就随意的回应他?我现在把责任放在他身上,是不是在逃避自己的责任?

D决定。下午客户很快就要来参观了,当下最重要的是把这件事解决。我选择和小张心平气和的好好的了解一下他买回来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这个东西可能会放在哪里。

王:小张,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到这个东西。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你买回来以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我想想啊。那天我收到货拿给你的时候,你好像在跟客户打电话,反正挺忙的。我说放你桌上吗?你说先放边上。我记得当时好像还有两个业务部的同事在等你。然后我就放在旁边桌子上,然后还跟你说我放在那里了,你还说可以可以。

王:噢,我想起来了,是的。我当时在联系另外一个客户,在忙着打电话整理资料。那你当时有把这个物品给那两个同事看过吗?

张:给了呀。就是业务部的小青和小风。

王:那是不是他们两个看了以后随手放在其他地方了?要不我去问问看?

张:有可能。小风好奇心还是很重的。

【A2】分布催化:

好,通过刚刚的学习和演练,相信大家对ABCD选择法已经了解清楚了。接下来,我带大家规划一下在今后我们如何去使用它。

接下来,请大家想一想,在未来的一周内,你可能会遇到什么事,让你进入评判者状态呢?例如:同事的工作没有到位,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孩子回家以后直接去看电视,没有好好学习;另一半回家直接躺在床上玩手机,家务一点都不做……请把想到的事情写在便签上,并且在小组内分享。这里注意,要尽可能去想经常会出现的情景,并把想要评判对方的话也写下来。

给大家5分钟时间。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份资料,里面包含了我们要讨论的内容以及刚刚给大家分享的技能点。大家互相传一下。


【讨论时间】

好,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想请一名小伙伴分享一下自己刚刚分享的内容。那么,哪位小伙伴主动分享一下呢?

【学习者分享】

周末我要回家,就跟高中闺蜜约要一起吃饭。但是,我这个朋友就特别墨迹。我出门坐上公交的时候跟她说我已经上车了,跟她说还差不多半个小时就能到。然后提前两站的时候我就说还有十分钟我差不多就到了,她都跟我说好。但是等我到了约定地点的时候,她还没有到,还说我等下就会就出门。我就很生气。

我觉得首先我觉得我明明提前跟你说了,而且你刚刚都回答得好好的。怎么现在跟我说等会才出门?这个就是不守时;

然后还会觉得她怎么每次都迟到,

然后这个点已经是饭点我们都要饿死了,

然后你是不是不够重视我们这一次的吃饭。

【案例点评】

好,这个案例我想大家经常会遇到对吧,平时约饭什么遇到他人迟到,这个情况太正常了。大家一定感同身受。

【分布催化2】

其他小伙伴刚才也都在小组内分享了可能会遇到的让自己进入评判者状态的事,那么接下来,我们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再讨论一下,看怎样将ABCD选择法运用到刚刚分享的事情中,帮助我们脱离评判者状态。给大家3分钟时间。

【讨论时间】

好,大家讨论得差不多了,我们还是有请刚刚分享的小伙伴再来分享一下她准备如何做。

【学习者分享】

A-觉察:我当时就在吐槽的时候是不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嗯确实有。

B-深呼吸:我现在是不是可以停下来退后一步用新的视角更加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我需要。

C-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真相是什么?她为什么就是会迟到了半个小时她为什么会迟到这么久?是不是我遗漏了一些什么?他可能是不是说中途出现了一些什么事情

那我在逃避什么?我觉得我的时间很宝贵,这半个小时我可以干很多自己的事情/有一点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预期

D-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可能会比较主动的去问他为什么迟到了半个小时?然后再多听对方的回答。

【案例点评】

好的,这个步骤就很符合我们的行动步骤,感觉小伙伴已经熟悉了该如何使用ABCD选择法来改变自己的评判者状态了。

强有力的总结

好,到这里,我们今天的分享就差不多结束了。大家还记得今天分享的内容吗?

第一个拆页,我们分享了如何识别评判者状态。包括两个步骤,一:留心观察,有可能是哪些情绪和念头导致自己做出了现在的选择?二:判断这些情绪和念头是不是评判者的信号;

而第二个拆页,当我们识别到处于评判者状态时,使用“ABCD选择法”来帮助我们改变评判者状态。有四个步骤,分别是A:觉察、B:深呼吸、C:好奇、D:决定。

通过识别和改变评判者状态,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因为落入评判者状态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定。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