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跃迁》 所属活动: 拆书帮兰州金城关线下拆书活动第129期(修订)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ETA脱困四问

开场:

大家好,我是蕊泽,今天是咱们的拆书晋级,首先欢迎大家的到来,今天在场的有拆书家,也有学习爱好者,希望我们都能从这次活动和彼此身上学有所获。

接下来,我们需要有一个分组,后面的活动有一些内容会在小组中进行,今天因为是线上活动,参加的人数较少,就把大家分为一个小组了。

我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拆页是古典的《跃迁》这本书里的内容。提到古典,大家可能还知道他的其他书籍,比如《拆掉思维里的墙》、《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古典会从这样几个方向来呈现他的观点:我们需要拓展思维,去发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还要学会如何利用时代发展的规律,发掘自身的潜能、撬动自身的发展,做“最聪明的勤奋者”;把具备“拥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作为我们的目标,不断进步。

接下来请大家用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情绪-事件-目标-行动”是一个多层系统,当你发现自己困于事情或情绪中,可以用“脱困四问”来重新设定行动。一旦你发现自己被事情或情绪所淹没,不妨跳出来自己想想“脱困四问”。

第一问(Emotion):我在什么情绪之中?给自己的情绪打个几分?(找出情绪类别)

第二问(Event):发生了什么?尝试客观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发现不能客观,还带有情绪化的语言,请返回第一层,继续处理自己的情绪。(挖掘情绪背后的事实)

第三问(Target):我原本想要什么?情绪一定是对自己的不满意,通过对情绪背后事实的描述,就可以发现产生情绪背后的初心––某种期望或目标未能达到。(找到期望目标差距)

第四问(Action):我如何改进?找到目标差距,就要正视自己,如何改变行动从而达到期望的目标。(行动改变 )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EETA脱困四问,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些事情或者被引发情绪,感觉陷入了一个僵局时,可以让我们从中跳出来,梳理我们的情绪,找到情绪背后的需求,之后再重新调整行动、实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运用这个方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首先看看人在有情绪时的反应机制:人在遇到威胁、不安、危险的情况时,会陷入战斗或逃跑的应激状态,要么会不假思索地做出自动化的反应,而这时的行为往往是不理智的。要么会忽略客观事实,放大感受,不利于对客观情况做出判断和分析。

再来看情绪,情绪是流动的,它首先需要被看见、被允许和被接纳,然后才能进入到下一层,去寻找情绪背后真正的需要,为什么需要寻找到需求呢?因为正是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引发了我们的各种情绪。

总结一下,这个方法的步骤就是:

1、 情绪识别:找到最符合自己当时的情绪,并给它打分。

2、 客观事实:不带情绪地描述发生了什么事情。

3、 背后需求和期望:未被满足的需要是什么。

4、 行动改变:不是陷在情绪里而是用其他方式表达需求,达到目标。

端午小长假时,我家就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一天一早起来我就和孩子生了个气,因为我看到她头一天吃完饭的碗没有洗、换下的衣服没有洗、被子没有叠、琴没有练,而头一天晚上她尽然还在看电视,我就没忍住批评了她几句,但是当天的中午她有个中考的会考,为了不影响她的心情,我还是忍住没有继续说下去。

停下来后我问了问自己,我今天为什么生这么大气,我到底在气什么。想完后,发现其实我生气的背后是有一些担心,担心每天只是学习,其他事情都不学着做,孩子的生活能力令人担忧;还有一些着急,马上要考试了,有点时间不去休息,还用来看电视。这些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希望孩子身心能够同时发展,要学习好,还要身体好,更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

想到这些以后,我就问了问孩子她自己的学习计划,我们又提到了劳动的事,商讨出每天她上学时帮我们倒垃圾,以及假期给她多安排一些家务活的计划。

这个时候也就平复了我的焦虑。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经验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读了这个拆页,大家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经历、相关的经验呢?比如因为情绪的爆发而被陷于事情中无法解决,那么就请大家回想一下当时是什么样的情景,你又是如何处理的。然后在小组内和伙伴互相分享一下吧!时间为3分钟。

小组分享结束后提问:请每个小组的代表跟大家分享下你们的相关经验,时间为1分钟。

学习者案例记录:

萱萱分享:

A1:上一周在我的课堂上,给学生讲解阅读的做题方法,我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听明白,插入了段子和故事进行讲述,但学生课堂上并未专心听讲,最后一问三不知,做题不会,让我非常生气。

反思:我当时是陷在了情绪中,生完气事情依然没有得到解决,下一次遇到同样的情况可能还只能是生气。因为我没有看到生气背后是因为自己对学生有期望,应该找到对应他们不专注的问题的办法,比如沟通等。

康康分享:

A1:大宝上小学有起床气,每次叫过三遍才起床,昨天又是这样,我喊了五六遍他也不起床,我发火了,冲着孩子吼了一通,结果搞得我和他一天都不开心。

反思:感觉我只是发火而没有其他办法,发火不仅是担心孩子晚睡对身体不好,还有自己没有办法的无奈和挫败感,看到这些后,也有自己被理解的感觉,然后能理智的和孩子一起商量这件事的解决办法了。

A2催化应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接下来请大家写一张属于自己的A2便签,也就是我们学完这个拆页后准备怎么去应用,这里的应用不能仅仅是一个决心,比如:我以后一定要想想自己的情绪和需要。而是要一个具体的目标和行动步骤,目标的设定要符合以下几个要素:目标要具体、可实现、效果可衡量或可观测、还要有相关性和时限。行动步骤可以参照原文中给出的步骤。

学习者案例记录:

萱萱分享:

A2:

目标:之前和同事之间因为“谁来带新班”这个问题发生过争执,我要用这个方法先梳理一下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然后下周一和同事去沟通解决这个问题。

行动步骤:

Step1-情绪识别:生气,委屈,打分7分。

Step2-客观事实:因为我带了三个班,已经满负荷工作,同事还让我再带一个新班,所以和同事起了争执。

Step3-需求和期望:我也希望除了工作还能有自己的生活,能有些空余时间做点自己的事情,还希望同事能够互相理解和互相支持。

Step4-行动改变:周一找这位同事,把我的情绪和其中的原因,还有我的希望都和她沟通一下,一起想办法解决新班老师的问题。

康康分享:

A2:

目标:孩子晚睡这件事,我对孩子爸爸也有情绪,因为他不太介意孩子几点睡觉,所以孩子有时就不按我们的约定去早睡。准备今晚就和老公说说这事,把我的想法、情绪、期望都告诉他,希望和他达成基本一致。

行动步骤:

1、 情绪识别:着急、生气,打个8分吧。

2、 客观事实:爸爸和妈妈在孩子睡觉这件事上意见不统一,造成孩子钻空子,知道有爸爸护着自己,就不遵守家里关于几点睡觉的约定。

3、 需求和期望:除了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还要给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同时也希望老公能够支持自己,给孩子提供一个一致性的氛围。

4、 行动改变:从之前的冷战或争吵中跳出来,和老公表达我究竟是怎么想的,然后也听听他的想法,商量出一个统一的态度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