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你有困难我帮忙,我住隔壁我姓王。大家好,我是你隔壁的拆书家双双。我用三个标签来介绍一下我自己,它们是balance、best、be better。我追求平衡,因为我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平衡的过程中,凡是尽力做到最好,也正因此,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下面,我再简单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什么是“拆书”呢?不知道大家对“拆书”是否理解?
其实拆书的“拆”,不是我们拆迁的“拆”,它不是将书拆解或者拆散,而是将书、将拆页的内容进行转化和内化,从而帮助学习者解决问题、提升能力或者改变行为。拆书是一种学习的方法论,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拆书是帮助我们提升能力、解决问题,重点不在于学习知识,而在于如何将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
当我们把这种方法用于个人学习,我们称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也称为RIA便签法,让个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
当我们把这种方法用于引导和促进一群学习者的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我们称为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从学习者的效果来衡量的话,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那何为“拆书帮”呢?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由一群公认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组成的共同成长的非营利性组织,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为拆书家。
好,下面我们正式进入拆书环节。
今天我要给大家拆的书是杨萃先的《进阶 成为快速升职加薪的少数人》。有人会问,平时交代一件事情、或者跟同事交接任务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表达的很清楚明了,但是别人理解的和自己想要传递的信息之间却还隔着一条黄浦江。在此之前,我其实也一直被这个问题所困扰,直到我无意间看到了这本书,看到了那一页,我才开始意识到,传递信息、交代任务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它也需要一定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让我们事半功倍的,所以对我后来在和同事、项目成员交代任务有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接下来就请大家和我一起来看一看它是怎么来帮助我们交代任务不出岔子的。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
怎样交代任务能少出岔子——TEND计策
经常有人问我,杨老师,你有俩孩子,要管公司的事,还要上电视做课程,怎么忙得过来?
其实,我现在也经常手忙脚乱,不过比最初做管理者的时候要强许多倍。刚刚开始担任古方红糖副总的时候,我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累胖了十来斤(因为一累就想吃好的犒劳自己,结果成了一个快140斤的胖子)。更糟糕的是,胖子八姐经常出岔子,给下属布置完一个任务后,检查的时候发现结果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就经常发脾气训人,但回头复盘的时候才发现,责任在我自己!由于我布置任务不严谨,导致下属做事出了岔子,降低了效率。
吃一堑,长一智,我吃了许多个堑,学会了“T.E.N.D.”这个小计策,效率提升了,出错率下降了。如果必须要量化的话,我觉得至少提升了二成效率,降低了二成错误率。(怎么感觉这一段特别像广告: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疼了。)
“T.E.N.D.”计策
我们每一天的工作,都包含无数次“交代任务”,而且,并非仅仅限于上级对下级交代任务,平级之间、下级对上级也经常要交代任务。所以,交代任务的质量,决定了你的效率、出错率。
交代工作的小技巧,就是“T.E.N.D.”。T即Task,任务,就是你让别人干啥;E是Example,能举例子就举例子,让对方清晰地知道具体要什么,最好是把任务要做成什么样说清楚;N是Not,预测对方可能会犯什么错误,提前预警,告诉对方什么不能做;D是Deadline,事情做完的最后期限。
按照这个方式交代工作,可以保证任务的有效传达。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差不多看完了,我来简单介绍一下拆页的意思。不知道大家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同事有急事找你,想要你提供几张工作的照片,于是在微信或者企业微信上给你发消息“在吗?”,然后就没音了,如果说你当时被其他急事缠身没时间回复他,等你忙完再回复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复“在的,亲”,具体其他的信息又得等到对方在线才能传达完毕。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学习TEND计策来传达信息。
What:
那,什么是T.E.N.D.计策呢?它其实就是一种交代工作的小技巧,T.E.N.D.其实是四个单词:Task、Example、Not、Deadline的首字母,借助上面的例子来帮助大家去理解,同样是需要你提供几张工作的照片,这次微信留言不在是孤零零的“在吗”,而是:
”您好,我是X部门的XXX,
T:请您提供几张您工作的照片给我,照片需要是高清的,到时候要用来做海报宣传,
E:我给您两张其他部门的照片参考一下,最好提供类似的照片,
N:照片不能是您一个人的,要和其他同事一起开会或者讨论的情景,
D:明天12:00前给我就行。“
你看,这样交代任务,对方是不是秒懂你的意思?
Why:
所以,通过该方法,能够让我们有效的给对方传达任务信息,避免出现鸡同鸭讲,最终导致结果偏离预期的情况。
How: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很简单,TEND就是我们的四步骤。
第一步:Task:首先交代你想要他完成的任务是什么
第二步:Example:然后举个例子让他知道具体是要做什么,要完成什么样
第三步:Not:接下来预测他可能会犯的错、踩得坑,提前预警什么不能做
第四步:Deadline:最后告知对方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
Where:
此方法适用于我们给下属、项目组成员分配任务,或者和同事交接任务等情形,但其实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比如想要你的另一半给你买礼物。
A1:
我们部门的小A是一名工科妹子,今年刚来到HR部门人才发展小组实习。人才发展小组今年的目标是做好内部资源的开发和培养,所以其中一项工作就是每周知识点的发布。于是我当时跟小A说:“今年我们要做好微知识点的开发,你让四个工厂轮流,每周提供一份给你,然后你设计成海报发出来。”小A听完,点头说好。然而,一周后,小A交出来的知识海报成品却被我打回重做。小A表示很苦恼,她认为她只需要收工厂的知识点,然后设计成海报就行了,而我认为她应该明白,对于这件事我们需要做好知识点方案、规范知识点的格式、审核知识点的内容、并做好计划监督和执行。于是结果和预期偏差很大。
后来,我找了一间会议室,同小A具体的说了关于知识点的事情,包括公司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她需要做什么,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她不能做什么,并且找了之前的知识点给她做参考,让她在这周三下班前跟我过修改后的知识点海报。到了周三时,除了一些排版上的问题,需要调整一下之外,其他都没有什么问题了,后面排版调整了一下之后,她负责的第一期知识点正式发布了。
通过此事,我们可以看出,
1. 只言片语交代任务,信息传递不全
2. 没有举例,对于第一次接触的接收方来说过于笼统,容易像个无头苍蝇一样做事
3. 鉴于前两种情况,双方未共识的情况下做事,容易做无用功
所以说,如果我们能够交代完任务之后,举例子让对方准确把握我们的信息,并且提前预测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让她提前预防、想出解决办法,告知他不能做的情况有哪些,最后给定最后期限,反而能够收获不错的结果。
A2:
目标:在5月月末会议布置微课任务时,让对接的同事按照要求,准时完成任务。
怎么做呢,
第一步:TASK。明确他们每个人作为工厂的对接人,需要安排工厂内部讲师开发两份微课,经审核无误后提交给我。
第二步:EXAMPLE。提供现有的优秀微课案例,列出要求。
第三步:NOT。不能出现讲师说没时间,就放任他们不完成,同时也没有任何的奖惩措施,显得这件事很无关紧要一样。如果说工厂内部讲师还借口工作太忙拖延或者干脆没完成的话,一方面他们需要做好备选方案,比如可以每个月安排3名讲师各开发1门,这样就有多的1门备选,或者也可以做微课开发计划,不要当月开发当月任务,而是提前一个月完成下个月的微课任务,另一方面要有奖惩措施,对于2次及以上不配合完成的讲师予以绩效扣分和批评通报。
第四步:DEADLINE。给任务安排截止日期(一般是每月20号12:00统一提交,遇节假日顺延到第一个工作日同一时间)。
最后,我想说,TEND计策很多人会觉得简单,但是能坚持下来的并不多,也希望这个方法对大家有帮助。
好了,今天我的拆书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