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开场】
大家晚上好~我是静琴,1名人力资源从业者、登山徒步爱好者、提问式思维的学习者。开始分享前先进行一下分组,从大家的右边起,每两位伙伴为一个小组。
各位伙伴,你还记得今天早上醒来后,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是什么吗?(几点了?要不再睡一会儿?今天要做什么?今天要穿什么?)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带出了我们的下一步行动。那么你知道,大脑是怎样通过向自己提出的问题来塑造思维的吗?《改变提问,改变人生》这本书可以给你答案。
【图书介绍】
观察家观察项目:能够清晰地分辨出FAB
【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第3版,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博士,她是高管教练、企业顾问,也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书里讲了怎样通过提问,改变人的思维方向和行动,更恰当地应对生活或工作中的问题。
【A】这本书是学习教练技术的必读书目之一,在豆瓣评分8分以上。书里没有大量的学术名词或理论概念,它用讲故事的形式,围绕主人公从技术专家转型为团队管理者期间遇到的工作和生活难题展开,非常好读易懂。
【B1】这本书能让你了解到,向自己提问是怎样塑造我们的思维的,同时你也会发现,许多个人乃至团队和组织存在的问题,症结根源极有可能来源于我们向自己提出的问题上。书里还提供了12个提问工具,让你在提升提问力、聆听力、领导力上有可落地的工具,切实可行。
【B2】有句话叫“看见是改变的开始”,今天我要分享的两个拆页,将能够让你学会向内观察自己是否陷入评判者心态;在看见之后,学习如何通过自我提问实现心态转换,你将能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好奇的心态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拆页1 学习目标】
观察家观察项目:学习目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现场学习者设计清晰体现了该学习目标。
拆页1是关于什么是评判者心态及其影响,拆页2是关于如何转换评判者心态。
在跟随我完成拆页1的学习后,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被某件事影响到了你的想法、感受时,将能够使用评判者辨别三步法,清楚地识别出自己的评判者状态,逐渐提升自我观察的能力。
接下来请大家用2分钟时间阅读拆页一,读完的伙伴请麻烦举一下手。
拆页一 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第3版》 P90
【What】
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会出现评判者心态,当一个人陷入评判者心态时,TA会倾向于对事件做出自发式的、本能的反应,就像条件反射一样。它有多种表现形式,也包含了消极负面的、封闭的和限制性的思维模式。
这个拆页列出了评判者心态各种各样的性质和特点,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观察,看到自己是否进入了评判者心态。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及后果:大家来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习惯批评指责他人却从不觉得这样做有任何问题,这种特点会给他带来什么问题?(1分钟互动&回应)
多数人不了解什么是评判者以及它对自己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对评判者心态是缺乏认知的,平时任由评判者心态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些下意识的行为,会让人在面对事情时,缺乏理性客观的判断,深陷问题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会让人一再地重复掉入这样的思维模式里,难以突破和成长。
反例:这几年我认为身上已经极少有评判者心态了,直到昨天和我室友(师姐)聊到个人成长的话题,被打脸。
师姐:我觉得你现在成长得蛮好了,不过要是能少宅在家里,多走出去多认识些人,多知道一些别人的想法,打开你的思维就更好了。
我:我觉得我已经算是经常出去认识人了呀。(不认同她的观点,带着质疑的预期回答了她)
师姐:嗯,你觉得我为什么会和你提这些建议呢?那是我基于对你的观察和了解,感觉你在这方面其实是可以做得更好才提出的,虽然不一定是对的,但之前也是这样,每次我和你提建议,你经常会立马捍卫自己的立场和想法,感觉你把自己框死在自己的想法里了,你觉得呢?
我回想了一下我们过往的对话,发现还真的是这样。我当时给她的回应其实也是陷入到了评判者的心态里。
【How】
拆页给出的评判者特点有很多,难以记住和分辨。在遇到事情后,使用以下“评判者辨别三问法”进行自我提问,可以让你快速且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评判者状态。
1,情绪状态,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现在是什么感受?因为评判者必然会带来负面情绪,有时情绪强烈,有时却淡淡的不明显。
2,身体反应。我的声音、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是不是和平时不一样?
不管是指责、批评、轻蔑或是自我捍卫,身体都会有明显变化。
3,人际关系,当前我与事件相关人员的关系是不是对立对抗的、紧张的?现在我们的关系变成怎样了?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一旦陷入评判者,关系就会失去和谐与平静。
这3步,只使用其中一个便能确认是否已进入评判者,如果3步都使用,则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评判者状态,因为每个人评判者的表现会有些差异。
正例:回到刚才和我师姐的对话,听到师姐给我的反馈时,我用这个评判者辨别3问法,快速回想了前面的对话过程,
1.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我有种被批评否定的感觉,心里是不舒服的。
2.我的声音、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是不是和平时不一样?当时我是用带着些质疑语气回答师姐的
3.我和师姐现在的关系是不是对立对抗的?我不认同她的说法,把自己放在了她的对立面。
在心里回答完这3个问题,我确定自己是掉入评判者无疑。
【预防异议】
首先,这里并不是说评判者心态是错的,是不好的,评判者是人的本能本性之一,我们需要接受它是自己的一部分,同时,陷入评判者之中对自己没有好处,所以我们要尝试去改变它,避免它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
另外,可能有伙伴会想,“就算知道了评判者心态的特征对我也没什么用。下次遇到事情,我还是会本能地做出反应,条件反射不是我想改就能改的啊。确实如此呢。但是呢,从前你是不知道自己陷入了评判者心态,现在你可以在事情过后去观察自己刚才是不是陷入了评判者。后知后觉的次数多了,你的自我观察能力就会逐渐提升,你掌控评判者的能力会越来越好,不容易被它裹挟带跑。
关于这个拆页,大家是否有疑问的地方?(有则回应)没有的话我们来做个练习。
观察家观察项目: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且加工出如果再遇到同类情况,可以如何做。
【A1】
接下来请每个人回想一个你近期曾遇到评判者心态的经历,当时你遇到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反应的?请和组内小伙伴简单分享一下这件事情以及你当时的行为反应。
比如说,你因为工作太忙忘记了给父母过生日而内疚自责?同事在部门会议上对你的方案提出质疑,你进行了反驳以证明自己是对的?想不起来的伙伴,可以参考拆页1中评判者心态的特点想一想。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1:平时爱喝酒,老婆看到他喝酒,两人拌嘴,老婆说,“又喝酒!再喝把身体喝坏了!”自己感觉是老婆在主观武断,回怼“喝酒能把身体喝坏成什么样呢”认为对身体没有太大影响。
你觉得老婆是在评判你,是吧?
【A1+】
大家刚才回想起的经历,当时的你还不知道评判者的特征,假如现在你穿越回到了当时,在你做出了评判者的行为反应之后,尝试运用拆页1给大家分享的评判者辨别3问,去辨别自己身上的评判者状态。请在组内和小伙伴轮流分享。待会儿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拆页上的I部分 参考内容)
使用评判者辨别三问法”进行自我提问:
1.情绪状态,我现在是不是感觉心里不太舒服?现在是什么感受?
2.身体反应。我的声音、身体姿势或面部表情是不是和平时不一样?
3.人际关系,当前我与事件相关人员的关系是不是对立对抗的、紧张的?现在我们的关系变成怎样了?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2:
首先,我的感受是不太舒服,我觉得对方好像在嫌弃我。
然后,身体反应是面部表情有点不开心,低落,声音比较委屈。
最后,关系,是有些紧张的。
好,谢谢小伙伴的分享。
【过渡】
大家看到,通过这个辨别评判者三问法,去回顾自己前面的行为反应,你会很清晰地看到自己出现了哪些评判者的特征,很清晰地认知到,自己是进入了评判者。
那我们了解了自己进入了评判者,看见了它之后,我们接下来再来了解怎么去改变它。
【拆页2 学习目标】
接下来,通过拆页二的学习,大家在看到自己陷入评判者心态后,将能够使用奇迹三问来转换心态,让自己的思维从封闭、负面转向开放、积极探索,从而能够采取更恰当的方式来应对问题。
拆页二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P125
我看了看第一个问题:我都做了哪些假设?这个简单。凡是跟查理有关的一切,我都免不了有假设。我坐了他想坐的位子,害他没能加官晋爵,这样的受害者很可能是个危险人物,我要是不防着他点儿,那我不成白痴了吗。我很肯定,查理这辈子最高兴的事儿莫过于亲眼看我败下阵来,同时我也很肯定,他会尽其所能地让我败下阵来。那样他就可以坐上我的位置,得偿所愿了。对这样的人,谁又能不假设自己必须时时提防他呢?
本的三个问题
1.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2.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3.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当然了,这些都是假设而已,这我不否认。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跟着假设走是最安全的,现在就是这种情况。到目前为止,我跟查理之间的过节,我觉得绝对够真实。就在我做这些思考的时候,我读过的那个学习者/评判者心态对照表,有个问题不断地绕着我转:我是在捍卫自己的假设,还是在质疑这些假设?尽管这个问题还没完全想明白,但我还是转向了约瑟夫给的第二个问题: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我想到了格蕾丝说过的,关于她对詹妮弗的假设是如何破坏她们之间的关系的。格蕾丝用选择地图找到了另一种与詹妮弗相处的方法。我跟查理也能这样吗?
我开始思考其他可能性。比如,如果我重新考虑我对查理的某些看法,会怎么样?我假设他提的那些问题是冲着我来的,是想让我丢脸的,但如果不是我想的那样呢?如果他只是想确保我们考虑到了所有重点,那我当如何?接着,我又想到约瑟夫告诉我的高绩效团队,还有他们那种探询与主张之间的平衡。如果查理只是想用他无穷无尽的问题来鼓励与会人员有更多细致的讨论,那我又当如何呢?我很肯定我这会儿给查理戴了太多高帽子,不过,也许并不为过。我越是从其他角度去考虑这个情况,越是对自己之前的看法不再那么确定了。
观察家观察项目:给出了比原文拆页更加细化的行动步骤。
【What】
这个拆页讲的是主人公本即将和下属面谈之前,因为之前自己评判者心态很重,他的教练给了他这3个问题,让他在面谈前去思考,以转化他的思维。
拆页2呈现了如何从对自己、对事情、对他人3个角度来进行自我提问,实现评判者心态的转换。问题决定人的思考方向和下一步行动,提出好问题,就能改变思维方向。
【Why 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及后果:如果是对自己的评判,通常是自责、自我否定或愧疚;如果是对他人的评判,通常是基于自己心中的某个假设,行事刻板,做出自我为中心的判断,指责、批评或抱怨他人等。当一个人发现自己陷入评判者心态时,要么容易后悔、自责、愧疚,变成评判自己的评判者;要么想用自我劝说或自我激励的方式让自己改变想法,但往往没有什么效果。
反例:去年我负责公司的企业文化改善项目,项目启动阶段,上级刚好休假,说好了由我来主持针对中基层管理者的项目说明会,副总来参会坐镇,以引起大家重视。结果会议时间到了,副总却不在公司也联系不上了。怎么办呢?最后我硬着头皮顶着很大的心理压力,自己开完了说明会,会后却越想越气愤。思前想后,还是忍不住给副总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这么重要的会议,项目直管领导们都不参加,看来这个项目对公司不重要,那项目是否有进行下去的必要?”隔了几分钟,副总还没有回复,我反复看着自己发出的那条消息,突然发现自己刚才被情绪裹挟,太冲动了,好后悔。
【How】(细化步骤)
拆页2的奇迹提问三步法,可以让我们打开思维,发现更多可能,更客观全面地看待事情,实现评判者心态的转换。
第1步,对自己,明假设。问自己,“我都做了哪些假设?”然后思考清楚,把心中的假设都列出来。
第2步,对事情,改角度。这里可以从以下3步来问自己,更全面地看待事情。
①我遗漏的:“关于这件事,是否有我遗漏的细节?”
②我逃避的:“关于这件事,是否有我不愿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
③我未想到的:“其他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关于这件事,还有哪些可能?”
第3步,对他人,换立场。问自己,对方可能在想什么?TA可能有什么感受?TA想要的是什么?
正例(A1+):回到项目说明会的例子,当我发现自己掉入了评判者并后悔时,我知道,自己需要做些改变了。运用奇迹提问三步法,我逐步去问了自己,
1、我做了哪些假设?我认为如果高层领导不出席说明会,其他管理者就不会重视这个项目后续就会很难推进;这么重要的会议,提前安排了的,上级还休假,副总有事来不了也不告知,说明领导们也不重视。大家都不重视,这个项目继续下去没有意义。这些都是当时心里的假设。
2、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这件事?①我遗漏的,项目筹备期时,领导们一直很积极参与方案设计的,也和我说过老板很重视这个项目;②我逃避的:这类项目公司和我都是第一次做,我们都没有经验,我缺乏信心;说明会上要独自去面对那么多管理者,上级领导们不在场,我底气不足;③我未想到的:副总有可能昨天到现在都没有确认微信消息;副总可能遇到突发情况没有时间联系我;对于参会者而言,副总没来参会,大家可能更放松更喜欢……
3、我的上级和副总可能在想什么?她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她们想要的是什么?我想到,相对我而言,她们要管的事情太多了,她们可能也是相信我自己可以开好这个说明会,也可能是想给我锻炼的机会,等等。
当我想清楚了这些问题,我完全恢复了冷静和理性,主动和副总道了歉,表达我的想法,并询问副总的想法。后来副总也和我解释了没能到场和提前告知的原因,我们还进行了很深入地沟通,对项目后续的推进做法也达成了共识,最后也没有造成什么不愉快的结果。这就是看到自己的评判者心态后去改变它,能带来的好处。
【预防异议】 到这里为止,大家对这个提问方法有没有疑惑的地方?有的话可以提出来。(若无)有没有伙伴心里有这样困惑:如果对方也处于评判者心态中而且不自知,我去改变自己有用吗?有没有人有这样的疑虑?当两个人都处于评判者状态时,特别是刚才有伙伴也提到了,评判者必定会招来评判者,另一方的反击,这个时候,首先醒悟的人会占优势,改变你的提问方式,你将能够扭转局面,改变结果。
【适用边界】如果你希望自己能理性客观地处理问题,愿意对事情的结果负起责任,不管是已发生了评判者心态,还是在事情开始之前为了预防自己掉入评判者,都可以使用这个方法去思考。但如果你只是希望对方为你改变,不愿意从自己开始改变的话,那这个方法对你发挥不了作用。
我们再一起复习一下奇迹提问三步法。
观察家观察项目:
1.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学技能;
2.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A3】
请根据给出的场景,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练习应用奇迹提问3步法。
场景: 小黑刚成为自由培训师,第一次接到朋友公司的邀约去给他公司的基层管理者讲1天的课程,他有些紧张。上午课程期间,上到一半时有1位学员提出工作有急事离开了,有1个组的学员一直在交谈,还有几位学员一直在看手机,小黑不禁心里打鼓,“是不是我讲得不好他们才都不想听?怎么办?”越想越加紧张,竟有些忘词,好不容易熬到了中午休息时间。小黑意识到自己进入了自我评判,必须调整自己的状态,他闭上眼睛,开始了一场内在的自我对话。
角色扮演: 请小组内,一位伙伴扮演小黑的内在观察者(提问者),另一位伙伴扮演小黑的内在思考者(回答者),使用奇迹提问三步法进行一场小黑的自我对话。演练时间是5分钟,待会儿请一组伙伴来分享。
补充说明一个点,待会儿在对话时,提问者是作为小黑的内在观察者,对方在回答时只需要倾听,不要给建议,因为我们很容易自发地、忍不住给建议。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3(内在观察者): 在上午的培训中,我都作了哪些假设?
学习者4(内在思考者): 我看到有位学员有急事离开,我在想是不是我讲得不好。然后有1组学员一直在交谈,我想是不是我讲得不好。然后还有几位学员一直在看手机,我也在想是不是我讲得不好。
学习者3(内在观察者): 对于这件事情,有没有哪些遗漏的细节?
学习者4(内在思考者): 因为这个是给基层管理的培训,为期1天,是否这个时间安排会比较紧张?中间有人离开,是不是中间休息的时间安排得不够合理?
学习者3(内在观察者): 那对于这次培训,有没有哪些是不愿意去面对或承认的事实?
学习者4(内在思考者): 我看到他们没有全程在关注我,会觉得是自己的内容准备得不够好,对自己不太自信,然后自己也需要他们的关注。
学习者3(内在观察者):有没有哪些是自己没有想到的可能?
学习者4(内在思考者):说有急事离开的那位,是真的工作上有急事;有学员在交谈,是不是他们对我分享的内容,可能当下有什么疑惑,或者有什么收获,当下想要去表达的,包括有一些学员在看手机,他们是不是有可能在查询一些资料,或者是当下也有紧急的工作需要处理。
学习者3(内在观察者):那这些学员,他们通过这场培训,最想要得到什么?
学习者4(内在思考者):他们想要得到的,应该是获得管理知识、提升管理能力,当下他们可能想要多一些互相的交流,交谈管理的经验。
好,谢谢两位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到,在他们的演练过程中,通过这样的对话,让原来陷入自我评判的小黑,他开始更加全面更加客观地去看待整个事情。当然,全面客观地看待整个事情后,还有下一步,就是用学习者的心态怎么去更好地完成这个事情。这个不在我们今天分享内容之列,我先跳过。总之,他已经实现了这种思维的转换,对吧?
【A2】
观察家观察项目: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分步催化1:未来1周~1个月里,有没有一件你必须去处理的事情,但它可能会让你产生评判者心态的?比如下属最近工作出了个失误,你准备下周一找他面谈;另一半最近总是很晚回家,都没时间陪你和孩子,你打算和TA谈一谈,等等。
请与小组成员分享这件事。每人分享时间1分钟。待会请一位伙伴来分享。
(提醒:只需描述是什么事情即可,不需要涉及打算如何去处理,这是下一步要做的。)
学习者案例:
学习者2:弟弟最近要中考了,一模成绩很差,天天玩手机,作业也不做,我需要去找他谈一谈。
分步催化2:为了避免自己掉入评判者心态,让这件事情有理想的结果,在开始这件事之前,你会如何使用奇迹提问三步法进行思考,全新看待这件事?请组员扮演你的内在观察者,你自己作为内在思考者,针对这件事进行对话。
学习者案例:场景-学习者6要和孩子商量选升初中的学校。
学习者5:那你对这件事做了哪些假设?
学习者6:假设就是,我觉得孩子还小,自立能力还不够,让他去报寄宿学校不放心,他的自理能力也不强,会担心突然离开了父母,会很散漫。
学习者5:关于这件事,是否有你遗漏的细节?
学习者6:有时候,孩子还是会知道自己的功课作业,会主动去完成,孩子也蛮希望有个独立的环境、成长的机会。
学习者5:那你对于这件事,有哪些不愿意去面对和承认的?
学习者6:可能寄宿见孩子就少了,太久不见会想念,孩子不在身边会担心。
学习者5:你觉得他会怎么看待这件事?可能会有什么感受?
学习者6:我不知道他是怎么想、怎么看待寄宿这件事的。我想,他应该不会想要远离父母,可能更多想要的是能有一个让他独立思考、做决定的机会。
好,那刚才大家都在组内对于未来怎么去用这个方法做了分享演练。今天我们的分享就差不多到这里了。
观察家观察项目:至少有1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总结】
观察家观察项目:给出了强有力的结束语。
在结束之前,回顾一下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拆页一“评判者辨别三问法”,主要是帮助识别出自己的评判者状态和特征,能够看到评判者之后,接着使用拆页2的奇迹提问3步法,让自己实现思维转换。
只要你愿意不断地去实践练习,相信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评判者心态的掌控者,而不是被它掌控。改变提问,改变结果,你的生活、人生也有可能因此改变。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