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本环节的拆书家海狸,首先我用3个标签进行一下自我介绍:
第一个标签——人力资源,我是一个人力资源从业者,一直以来都是专注于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
第二个标签——收纳,把所有的东西都分门别类的规整起来,我就会觉得很开心很有成就感;
第三个标签——视觉纪录,我喜欢各种形式的记录生活,包括手帐、照片、简笔画等,也曾尝试将培训课程以视觉漫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视觉记录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一项活动。
以上3个标签概括了我的工作、生活和爱好。
拆书帮介绍:
也是因为喜欢探索,在学习的路上我遇到了拆书帮,大家可能会好奇,究竟什么是拆书呢?我们所说的“拆书”其实是一种学习方法,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强调的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运用。比如,自己学习的场景下,使用RIA便签法进行学习,或者组织学习的场景下,由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具体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也叫拆书帮俱乐部)。拆书帮分舵是公益性青年自组织,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带给大家的拆页,这个拆页来自麦肯锡前咨询总监北野健一的书《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法》
《麦肯锡思维与工作法》 北野健一 P46
SCQA是搭建问题解决方案的整体框架,其中的S是英文Scene的缩写,意思是情景或场景。在分析
问题时,需要分析者将问题带入大家比较熟悉的场景之中,以便于对照理解。
C是英文Conflict的缩写,意思是冲突。在情景之中,要表现出来一个或多个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必须由(最好是仅由)后面的“Answer答案”来解决。
Q是英文Question的缩写,意思是问题。在这里,分析者需要面对上述矛盾和冲突引出问题,即我们该如何解决呢?
A是英文Answer的缩写,意思是答案,这就是最终的目标,为整套逻辑思考过程得出一个结论。
大家都读完了,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下
【What】
原文讲的是SCQA分析,什么是SCQA分析呢?
S指的是情景/场景,有具体的场景;
C指的是冲突,在这个场景下,我们有哪些冲突或者矛盾;
Q指的是问题,上一步的冲突和矛盾,带来的是哪些问题;
A是指答案,也是指最终的目标,我们一整个系列分析下来,最终想得到的解决办法或者最终想明确的目的。
【Why】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们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通常都是有针对性的场景的,比如要举办一个能容纳3000人的公司年会,和举办一个两只队伍的辩论会,同样都是活动,场景不同所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也不同,我们想要一个好的结果,那么就需要对具体的场景,以及场景下的冲突进行解构和整理。通过SCQA的步骤,帮助我们在一个具体场景下快速Get一条逻辑主线,让我们更能够聚焦重点,节约分析问题的时间和精力。
【Where】
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发现我们想要让一件事情的思考有逻辑,更聚焦的时候,我们是在归纳和总结这个事情,所以SCQA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去进行问题解决时,做整体思路框架的搭建。
【How】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SCQA分析,具体如何应用
第一步:界定场景,我们思考下事件的大背景大前提是什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出现这个问题?
第二步:明确冲突,有些冲突是一眼就能看到的,而有些冲突是需要我们去归纳总结的;
第三步:厘清问题,这一步是对前两个步骤的总结,在清楚前两步的基础上,梳理出问题是什么,有些问题是有必要解决的,有些问题是没必要的。
第四步:给出答案,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我们才更能够准确的给出答案,也就是我们思考的成果,最终的目的。
A1 激活经验
这就让我想到我之间的一个经历:
我的工作会面对很多异地远程的沟通,我的消息来自四面八方,所以信息处理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有一回我刚接手一个特别大的项目,这个项目就爆出来面临解约的风险,而我只有2天的时间准备,去做客户挽回的接洽汇报,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吸收了一个又一个远程同事那里涌过来的信息,熬夜写了PPT,就去进行汇报讲解了。虽然最终的结果是客户认可了我们的努力和公司的实力,但整个过程我自己的体感是非常不好的, 太被动了,当我把汇报材料做出来的时候我还在担心我是不是漏掉了什么信息。
反思一下
如果使用SCQA的方法进行思考会是怎么样的:
第一步 S 界定场景 :大前提是客户面临解约,进一步细化场景,这是一个地产行业的龙头企业,非常庞大,我们合作的项目只是是他其中一个小分支,客户想要重新进行产品选型,是因为其他分支,在友商产品那里获得了比较好的体验,所以他们动摇了。
第二步 C 明确冲突:表面上看冲突是其他的竞争者介入,实际上更深一层的冲突是,客户在使用的时候对系统使用的满意度,体验感不佳,而且明显企业高层对产品价值的是不够认可的;
第三步 Q 通过这个背景和冲突我们来看,问题其实是什么?很清楚的看到核心问题,第一、用户使用体感不佳,客户现在对产品的使用,满足不了自己的工作需求;第二、产品没有正确的价值输出通道,使用者说产品体验不好,上层就说,换!
第四步 A 我们最终要如何解决呢?也就是我整个汇报的重点,这时候很明确了,就应该聚焦在两件事情上,第一、盘使用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使用情况,咱们的业务存在的哪些问题,如何修正,如何进步,使用者和产品之间还有哪些磨合空间,给客户提供参考性的最短工作路径,让使用者知道不是产品不够行,是你用的不够深;第二、展现产品价值,从业务推进和长期发展的角度,解读产品和企业的共赢点,把产品默默发光的价值点拿到聚光灯下被看到。
通过SCQA的分析,我的整体框架就出来了。
A2 催化应用
【目标】对于这个方法的应用呢,我有一个小目标,就是应用SCQA分析的方法,为去西安3日游做准备
【行动】
S 场景:去西安,这是一座因为兵马俑、华清池、不倒翁小姐姐等等非常著名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一个历史底蕴非常浓厚的古都。
C 冲突:第一、玩所有的景点,时间不允许;第二、没有学霸的知识储备,看到文化类景点只能抓瞎;第三、飞机出行,托运行李不能超过20斤,带啥不带啥不清楚;第四、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注意点都得照顾到。
Q 问题:第一、跟团还是自由行?第二、哪些景点值得去,文化景点怎么玩?第三、衣食住行必备品有哪些?
A 回答:第一、跟团方便,但西安的旅游业开发的非常成熟,许多一条龙的旅游产业链水很深,比如人造景点假兵马俑,自由行更安心;第二、时间有限,优先安排重头戏,兵马俑、钟鼓楼夜景、西安小吃打卡、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小雁塔、不夜城、大唐芙蓉园都要打卡;第三、衣食住行,早晚温差大,薄外套+防晒必备;住在城内交通枢纽——钟楼附近,附近都是好吃的随时打卡西安名吃;比较远的景点选择公共交通,比如从机场到市区有24小时大巴,从市区到兵马俑打车比专线便宜;一些历史景点,都有免费的导游,不需要单独请导游解说;
通过SCQA分析的方法,不仅清楚了自己要做哪些准备,一个初具雏形的旅行小指南基本就出来了。
我的目标是今晚通过SCQA的具体分析,更加详细的把这个西安出行小指南写出来,并分享到小红书上。
以上就是我今天带来的拆页,谢谢大家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