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2011,来自有燕赵大地之称的河北,本名是董西朋,草重的董,东西南北的西,朋友的朋。为了便于记忆你可以把我名字前两个字谐音为表示方向的词。目前在南京工作,就职于一家国营企业,是一名机械技术员。我的标签是电影、羽毛球、读书。首先说下电影这件事这个主要是感觉科幻电影好看。其次羽毛球,这是在同事带领下开始打球,工作了一天大家都很累,下班后运动一个小时能够缓解一天的疲劳,最后说下读书这件事,过去对读书的理解是我把这段内容理解并记下了就是掌握了这段话。实际中的运用也只是对相关事情做个评论。一直认为不能运用是因为没有达到厚积薄发的程度,继续读更多的书,逐渐感觉到读的越多反倒是成为一种累赘。直到去年遇到拆书帮才知道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能够将一个片段结合实际运用就够了。
通过5W2H确保问题被全面覆盖
主题中涉及的关键词必须都被提问到。比如某房地产公司的市场经理准备做一场别墅的推介会,通过疑问回答做分解搭建金字塔结构,主题定为“XXX别墅是你投资得最佳选择”,然后基于这个主题设想了很多问题,包括为什么买别墅?为什么到你这里买?别墅具体位置在哪儿?周边设施怎么样?环境怎么样?等等,但少了一个特别核心的问题,就是针对“投资”这―关键词'而这个关键词有可也是客户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能否说服对方的结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自上而下回答做分解的时候,要关注到所有核心的关键词,看这关键词有没有被解释全。
为了确保问题不被遗漏,这里介绍一个设想问题时候的小技巧——5W2H原则。
What:是什么?做什么?目的是什么?
Why: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理由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Who:谁来做?谁来负责?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
When:什么时候开始做?什么时候完成?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
Where:何处?在哪儿做?从哪儿入手做?
How:如何做?怎么去做?从哪儿入手做?
How much:做多少?完成量是多少?合格率是多少?费用是多少?
这些问题并不一定每次都被问到,但通过5W2H的分析,可以确保让你换位思考时能够做到更加全面具体不会遗漏问题。
这段话主要提供了在思考问题时的一种方法——5W2H原则,通过原文片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个原则把思考过程分为7个模块,按照模块排列的顺序进行思考,每次只在一个模块范围进行思考,这样能够帮助我们清晰地界定问题、理清思路,最大化地避免问题被遗漏。同时利用模块化还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以拆书家成长手册中对拆书的介绍为例说明模块化有助于记忆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论(是什么),适用于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什么这么做)为目标的成人学习(目标是什么),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谁来完成),要把知识关联学习者的经验(从哪入手做),规划具体的运用。分为个人学习的拆书法和组织学习的拆书法。个人学习的应用是便签法(如何做),让人读一本书就能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达到什么效果);组织学习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从学习者的角度讲,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一位培训师。
以工作中反例说明5W2H的好处
本周领导安排我一个闲置设备盘活的任务,因为惯常的思维模式,首先去现场查看运行过程中有些问题,想到的是如何从技术的角度对它进行改进保证它正常运作起来,解决与周围设备的冲突。并对改进步骤做了详细说明,同时说明与周围设备如何衔接,做到一体化。感觉这已经做的很不错,完工了。交给主管审核等待提意见做小修改。恰好那天部长问做的怎么样了,我如实说明做了哪些内容,他说这样做不行,你做的这些工作不只是给部门内看,这个工作是总经理安排下来的,你做了要给他看。因为这个设备闲置总是有原因,再次把它启用起来也是有原因。这些原因他作为公司总经理,肯定比我们都要清楚,在你的方案中只有让他看到你针对这些问题采取哪些解决办法,能够达到什么效果,有什么好处。这样才会同意你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