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晓玲,下面我用三个标签介绍一下自己:
1、我是一个正在升级打怪的拆书家,今天我是第一次上场;
2、瑜伽,户外运动爱好者,目前在打卡深圳十峰;
3、“深漂”的潮汕人,来深圳已经有10年了。
以上就是我的三个标签,在正式拆书前,我想先跟大家介绍一下拆书和拆书帮。
1、拆书: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成人学习,需要关联学习者的经验,规划具体的应用,在这里,书是医生,你的问题就是病,拆书就是为了解决你的实际问题。分个人学习和组织学习,个人学习就是便签法,让人读一本书就可以达到参加同主题培训的效果。(关于便签法,大家可以就读赵周老师的《这样拆书就够了》或者通过参加我们线上线下的便签法培训营去了解)组织学习就是一位拆书家拿一本书加工出一场现场学习,引导和促进一群人把知识拆为己用。
(RIA)
R-阅读原文片段
I-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知识
A-拆为已用,A分为A1和A2,A1侧重反思自己过去的相关经验,A2是运用书中的方法来规划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2、拆书家:
拆书家是拆书爱好者,是经过RIA便签训练营,掌握了RIA便签法后,站到台前和我们一起现场拆书学习,引导、促进大家把书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3、拆书帮:
“拆书帮“就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如各地的拆书帮分舵,是非营利性的青年自组织,其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目前,在全国36个城市有50个分舵,深圳有3个分舵,这个就是我们的深圳智荟分舵的宝安场。
介绍完拆书帮后,接下来进入今天的拆书环节,今天我给大家拆的这本书,叫《拖延心理学》,作者简·博克和莱诺拉·袁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资深心理咨询师,是最早提供拖延领域心理治疗的专家。本书作者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拖延症,认为拖延是一种心理综合症,与人的品行无关,造成拖延的罪魁祸首是人的恐惧心理,反对把拖延症归因于“意志力薄弱”“进取心不强”这类原因,因此本书见解更加专业和深刻。
学习目标:掌握如何在一周内选定一个可操作性目标,克服拖延症。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阅读原文拆页内容,阅读完以后,大家可以抬头示意一下我。
“一周试验” 选定一个目标
我们建议你为下一周选定一个要完成的目标,我们还希望你带着成长心态来看待这个目标—也就是说你愿意以学习的心态看待成功和失败,愿意张开双臂迎接挑战,明白努力并非软弱的标志,而是进步的必需,在你接近或回避目标的过程中去了解自己的拖延问题。注意去观察你是怎样设立目标、怎样处理问题,你什么时候取得了进步,什么时候又变得拖延。同等地对待成功与挫折,并从中分析自己的问题是非常关键的一点。把这一周时间看成是自我监测和学习的时间。它不是对你是否聪明、负责或有才干的一个评估。试着采用一个收集资料的研究人员的视角,而不要让自己站在一个评判者的位置上。运用以下几个指导性意见来帮助自己达成目标。
只选定一个目标。你想在下周完成哪些事情?这些事情完成的具体日期是哪天?记住一个可操作的目标是可观察的、具体的并可以分步完成的。写下三个合适的目标以及他们完成的日期。
在这三个合适的目标中选择一个目标—只选择一个,将它作为可操作目标进行一周的试验。选一个而且只选一个目标会让这个试验更易于被接受。它不一定必须是你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也不必是最具有挑战性的。选定什么样的目标并不必分析和达成你的目标更为重要。
我们也知道,要求一个拖延者只选一个目标就像要求一个减肥者只吃一片薯片,将自己限制在一件事情上面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多过一件又是危险的。对于大部分拖延者而言,想做太多事情本身就是他们的一个问题。
列出步骤。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分解为几个组成部分。每一个部分就是一个步骤,一个小目标。从第一步开始,往前推进,或者从最后一步开始,往后倒推。
将你的可操作目标和涉及的步骤写下来,同时也要写下你计划在下周的什么时候实施每一个步骤,别忘了将下周要做的其他一些事务和职责也考虑进去。
好,我看小伙伴们都读完了原文的拆页。
(why)众所周知,要克服拖延症,有时候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但也不是纯有目标就可以,目标过多,容易导致拖延症患者想太多,目标过大,不易操作,会加重患者的拖延症状,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对于广大患者而言,有一个可操作性的目标足以。
(what)那么,什么是可操作性的目标呢?就是患者自己“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不必是最具有挑战的,也不必是最重要的,只需要有一个时间节点,然后又可以分解成好多小目标,比如,五一假期,我的目标是完成深圳10峰,用5天的时间,一天两座山,明显不可能,那要是换成在5天时间里完成梧桐山和大笔架山这两座山峰,显然是可行的,至于具体在哪天攀登什么的,就是小目标的事情了。同时,选择难度较小的莲花山或者大南山可能更容易实现,对于拖延症患者而言,行动重于一切,一切有利于行动的目标才是合适的。
(how)因此,怎么样才能选定一个可行的目标呢?
1、罗列目标,罗列出未来一周时间内想实现的三个目标,且目标必须符合可操作性原则。
2、选定目标,从三个罗列目标里面挑选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比较想完成的目标,一切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
3、分解目标,将目标按照时间节点分解成很多个小目标,然后一个一个完成,完成的顺序可以是往前推进,也可以是往后倒推。
(where)此片段适合于所有拖延症患者,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帮助拖延患者了解认知自己的拖延问题,选定一个目标,通过一周实验,让患者开始行动起来。
A1:上上周一,我向师父请教讨论本周要拆书的主题,师父告诉我首先一定要搞清楚自己拆书的目标感是什么,就是具体要解决自己什么问题,这样拆书才有意义,带着问题,我思索了一周,我本打算用一周的时间思考,一周的时间写出预备表,但实际情况是一直到上周五,我还没想好本次拆书的主题,最后是截稿钟声响起,我才急急忙忙用了一天的时间去完成预备表,仔细想想原因就是拖延,因为总觉得时间很多,我还有时间,不着急,想起来就找一下资料,有手机玩时就玩下手机,偶尔还刷下剧,结果时间就这样没有了,有目标,但没有分解目标,导致做了很多无用功,一直在重复查资料,要不是有最后截稿时间,我估计还可以一直这样拖下去。
A2:下周,我要开始准备下下周的拆书了,按照选定一个目标原则,我打算这样操作:1、罗列目标,罗列三个未来一周要完成的目标,比如a、准备下下周拆书主题;b、准备下下周拆书预备表;c、周末打卡大笔架山。2、选定目标,从a、b、c三个目标来看,比较可行的是a,b需要在a完成的基础上再准备,c是因为下周天气不是很好。3、分解目标,两周的时间准备拆书预备表,时间比较宽裕,我打算每天花15分钟的时间在这上面,具体如下:a、周一周二查找本次拆书主题;b、周三确定主题并找出R片段;c、周四写I片段;d、周五写A1片段;e、周六写A2片段;f、周日再次整理,发给师父。这样下下周我就可以开始演讲演练,比起之前的匆匆茫茫,我觉得这样有序进行更能保证我的拆书质量,还不会影响其他的工作。
(总结)以上就是我今天所要分享的内容,假如你也是一个拖延症患者,找到未来一周一个可行性的目标,对于你快速摆脱拖延,将是很大的帮助,行动比一切都重要,书中还有其他非常实用的方法,由于时间关系,感兴趣的朋友欢迎后面一起探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