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结构思考力》 所属活动: 线下练级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结构化沟通与结构化思考问题

开场:

学习主题:如何准备出让对方容易接受的观点

拆解书籍:《结构思考力》

豆小乐,杭州企业内训,因为喜欢一群人的成长学习,所以能够来到这里与大家相遇,本次带大家一起拆的是2-4 级别,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

☑2级要求:在FAB介绍法中,能够清晰辨出聚焦于图书和学习主题的 F、A、B

F: 《结构思考力》由结构思考力学院创始人李忠秋老师著作。书中系统的介绍了结构思考力的基础理念,纵向结构分层次;横向结构选顺序以及演绎表达等;

A:这是豆瓣阅读有8.6分高分的推荐图书,相对于结构表达的经典图书《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有很多更贴近中国人场景的例子,更适合我们理解和应用。我在阅读了这本书后,经过刻意练习,自己能够熟练的按照金字塔模型进行逻辑化的表达,周围人也说我的表达更有逻辑了。

B:如果你期望能快速的在零散的信息中整理出思路?如果你希望书面表达时不再堆砌文字,更有条理?如果你希望对方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那么就可以翻开这本书,相信一定会解决你的一些疑虑。

那么我们在与人沟通和交流时候,如何通过前期精心的准备,让自己的观点更易让别人接受呢,让我们一起来通过两个片段探讨一下。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第一片段】

☑2-4要求: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递进关系,现场的2个RIA 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通过片段1的学习,可以让我们在与他人沟通前,使用疑问回答法,提前准备出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分解图,从而让自己的观点更容易被接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用2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2-4要求: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当我们问问题的时候,不一定单纯问为什么。(疑问回答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我的任何一个观点的得出,都要去想对方看到这个观点之后,他头脑中会有哪些问题﹔)或者我在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对方已经存在了哪些和我的观点不一样的问题,那个就是我说服他的重点)

刚才我们已经了解到通过建立疑问回答式的对话结构能够很好地吸引对方的注意力。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自上而下疑问回答做分解构建金字塔结构的两个步骤,分别是设想问题、回答问题(见图3-3 )。

第一步:设想问题,从对方角度出发的新模式。

设想问题是在已经确定完主题的基础上,看对方会关注什么问题。比如以谈工资话题为例,如果主题是“申请加薪20%",可以设想一下当我们跟上司说涨20%之后他会关心哪些疑问呢?比如,为什么涨?涨的方式是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涨呢?不涨会怎样?他一定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个人的上司关心的问题是不一样的,甚至另一个同事跟你是一个上司,他去谈和你去谈上司关心的问题也有可能不一样,所以这些问题都是这个场景下的私人定制问题。

第二步:回答问题,提前想好答案事半功倍。

回答已设想的问题。你把上司可能会关心的所有问题都设想出来了之后,比如他关心“为什么涨?涨多少?如何涨?”这三个问题,就把这三个问题答案想好,同时还要想这三个答案会引发哪些新问题,再循环应用这两个步骤,直到你认为所有的答案都被解答了,就完成了这次金字塔结构的搭建。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4分钟】

☑2-4:2个拆页的【1】,涵盖了二级的2种讲解引导技巧∶

1)强调不那么做的坏处

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3)细化了原文行动建议的步骤

4)根据原书中案例脉络,给出了更贴近实际的例子。

☑2-4: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What】原文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在沟通前,预想对方可能提到的问题的准备方法

【How】

第一步:列出设想问题

1、 确定主题:举例加薪也分为多种,让领导加薪20%

2、 分解问题:从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第二步:提前想好问题对应的答案A

1、回答问题,提前预设好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答案

2、 完成回答后继续设想可能对方会依据这个回答提出的新问题QQ

第三步: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想不出为止

第四步:绘制此次疑问回答的金字塔模型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这几步看起来非常简单,但其实我们想想自己,很多时候却忽视了这两步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我们想到一个内容就敲门而入,张口就说。遇到了对方的疑问质疑后,到问题要么被卡住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什么,要么就是现场临时应答,实在答不出甚至会强词夺理的胡闹或是争吵

这些都不是能让对方认同我们观点的好办法,不仅不能够让对方认同,反而会给对方造成不好的印象

(反例)比如和领导请假这件可大可小的事,往常我自己每次和领导请假都很容易,打个招呼就搞定,上个月底,我单纯的就因为调休假比较多就请两天,敲门进去后,就像往常一样说了句“领导我准备周四周五调休,审批帮忙批一下哈”然后我转身就要走,但是领导这次突然提了一句,这两天可能有事找你,能不请假或是少请一天吗,我内心时很不情愿的,但问的这么突然,我就很直白的说了一句,最近两周忙项目周末都是单休,这两天忙完手里的活就想休息下然后领导最后说,知道你最近辛苦了,不过这两天不大合适,下周再调休吧

于是乎,我又郁闷的回来了

(正例)如果再回到当时,我会用疑问回答的方法,提前预设好可能遇到的分解图

第一步:列出设想问题,从对方可能感兴趣的角度出发

为什么请?请多久?是否会耽误工作?
第二步:提前想好问题对应的答案

1、回答问题,提前预设好可能遇到问题的解决答案:

2、完成回答后继续设想可能对方会依据这个回答提出的新问题

第三步、四步

近期部门比较忙?

现在手里工作怎么处理?

为什么请?

请几天?

【where】这种沟通前的疑问回答准备,更适用于我们强烈期望对方能够接受我们的观点并且有充足准备时间的时候

【预防异议】有的伙伴会说,这样写会不会比较零散,对方还可能问到我们想不到的问题呢?其实我们常沟通的场景自己都比较清楚,对方一般问的只要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基本能想到。进入A的环节一起练习一下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便签【10-15分钟】

☑2-4使用【A1】技能点的环节提问和指令清晰,学习者能根据提问中的场景联系自己过往的具体经验,目加工出如果以后遇到同等情况。可以如何做。

A1请大家回想一下,近一个月内是否有想通过沟通让对方认同自己观点的时候?可能是让父母统一自己买个新手机?和对方借钱?抑或是刚刚提到的谈加薪或是请假等,你当时遇到的是什么场景?当时在对话现场中是否遇到了一些疑问或是质疑呢?

如果时光倒流回到当时的场景,你将如何应用今天所学到的内容进行准备呢?

请在小组中分享你当时遇到的场景,本环节给到大家2分钟的时间,最后我们会请1位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小媚:针对一位校招生的定岗的问题,我希望能定岗在A,沟通时对方希望定岗在B岗更合适

因为合适,有发展,并且有需要

回到当时的场景其实自己有预想到一些问题,但也有没想到的1点,就是机制问题,因为定岗了A就不能转到B

所以如果能通过今天学到的方法提前准备,就可能像小媚一样尽可能的包含了常见的问题场景。

第一个片段让我们基于沟通场景下,有准备的去解决沟通共识的问题

而第二个片段就会让我们有结构的解决问题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第二片段】

☑2-4要求:2个学习目标,均包含学习者可被观察到/被测量到的行为或动作,且有递进关系,现场的2个RIA 设计都清晰体现了各自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通过片段2的学习,可以让我们面对一个需要分解的问题时,可以通过MECE的分类法,分解出问题解答的结构图

R·阅读原书拆页【2分钟】

2-4要求:2个拆页的【R】,至少一个包括How的内容;有一定逻辑关系,比如递进关系﹔且总内容未超过4页图书内页。

MECE让我们看待问题更加清晰全面

通过MECE的分类不但可以把问题分清楚,还可以帮你拓展思路。

假如你开着一辆货车从北京出发去西安送货,途中路过一个限高2米的隧道,但车子连货物则高2.05米,怎么办?这个时候我相信善于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你一定可以想出很多种解决方案,比如:

把货搬下来,分几次运过去重新排列货物,让它不再超高

给车子的轮胎放一点气,降低整体高度换一个底盘低一点的汽车

把山洞拓高一点

把地挖深一点

找另一条路绕过山洞

虽然标的是限高2米,但也说不定,硬闯过去试试

但是有这么多种方案,不但感觉比较乱,而且未来选方案时也会比较头疼。接下来我们用MECE原则来整理一下这些杂乱无章的想法。首先,明确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把货物顺利送到目的地;然后,根据目标我们来看目前有几种选择?如果要符合MECE原则,无外乎就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从这个隧道过,另一种情况是要想办法从这个隧道过去,总之都是为了达成送货成功的目标。(见图4-34 )

如果选择从这个隧道过,也同样可以继续分解,那分成几类呢?你会发现“过”与“不过”很容易符合MECE原则,没有重复也穷尽了。但再往下分如果还想要符合MECE原则就需要多动脑筋思考了。换句话说,就要找出看待这个问题的结构和分类,通过分析会发现,从隧道过主要解决“高度”问题,在这个分支下,无外乎有三个方向可能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分别是车、货物和隧道。注意这三个方面就是我们一直在讲的结构化看待事物的三个维度,它们要符合MECE原则,以帮助你把事情想清楚、想全面。沿着这三个分类,我们还可以继续往下划分,列出各个分类下可能的解决方案。(见图4-36)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分享I便签【4分钟】

☑2-4:2个拆页的【1】,涵盖了二级的另外2种讲解引导技巧∶

2)给出了学习者可能异议的预防性讲解

3)

☑2-4:拆书家至少有一次给出了关联到原文知识点的回应或反馈。

【Why】就如文中的例子一样,当我们遇到一个问题的时候,往往我们一瞬间就能想出好多的答案,但是选项多了,却让自己更加的迷茫,脑子更乱。

【what】

Mece是一个判断性的原则,让我们在分类是通过“是否独立、是否穷尽”去判断分类的原则

而文中结合mece原则给到了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方法

【How】对应结构图讲解步骤

1、明确需要分解的问题
2、围绕问题列出解决问题的几种相关要素,并且完全穷尽,比如片段中,到隧道口分为过隧道和不过隧道
3、检查每一项是否完全独立不重叠,如果不是,对它们进行分类和归纳
4、重复2-3步,直到列出每种要素下的解决方案,并绘制出分解图

【where】这种分类方法适用于我们对这个主题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如果我们对于需要分解的问题并不是很了解,那么建议请教专业人士,因为自己如果连对问题的基本认知都没有,就更谈不上去分解了

A3便签【10-15分钟】

使用【A3】技能点的环节指令清晰,学习者可以根据拆书家设定的案例场景,进行小组讨论、应用知识点并形成一个解决方案,或是应用知识点进行组内角色扮演。

如何把200ml的水装进100ml的杯子里,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按照刚刚的步骤进行分解,在不考虑可行性的情况下,练习mece问题解决法,并最后绘制出一副分解图,时间10分钟,

1人分享5分钟

【陈亚飞分享:】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2便签【10-15分钟】

使用【A2】技能点指令清晰,至少一个【A2】环节提问中包括情境或场景,有学习者受启发联系到自己的具体应用场景。

请设想一下,下周你可能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片段1场景在沟通前,提前准备对方可能提到的的问题清单;比如工作中分析哪些人群对奶茶的喜爱度更高;比如出差的行李箱该装什么?2分钟时间思考一下你想解决的问题

接下来基于你想解决的问题,并使用mece的步骤,画出分解图

【勤芝分享:选择早教的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A2

希望大家能尝试应用今天学到的自上而下分解法与mece分类法,希望我们在未来能够刻意练习,逐渐成为解决问题的逻辑高手。

结尾时给出了强有力的结语。

第一个拆页时长没有少于10分钟,没有超过15分钟;第二个拆页时长没有少于30分钟,没有超过40分钟。整个拆书时长在50~60分钟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