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正面管教》 所属活动: 长沙麓山分舵第303期线下活动(河东场)总第332期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如何帮助孩子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叫毛群,是今天的2-4拆书家,

用三个职业标签介绍自己。

第一个标签是程序员,我曾经在珠海做试验机的软件开发。

第二个标签绘本馆馆长,我在我们家小区做过儿童绘本阅读,我擅长于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推荐合适的绘本。让孩子更容易喜欢阅读。

第三个标签是创业,和先生一起创业,在岳阳做了一家家装定制工厂。

我的拆页大概耗时60分钟左右,涉及到两个原文片段。主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来自《正面管教》这本书,我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

【F特征】

本书的作者是杰出的心理学家 教育家 和美国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教授,这本书讲述了温柔和坚定的教养孩子的方法。

【A优势】

《正面管教》自出版以来 已经成为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畅销全球。

本书的理论基础来源于个体发展心理学,在丰富案例的基础上让家长或者老师学会正面管教的实用育儿工具,不仅有依据,而且有实操,这是一本看完就能用的上的好书。

【B利益】

阅读本书,不管你是一个什么类型的父母,不管你有一个什么类型的孩子,都能找到自己和孩子的影子,当你深思我如何教养我的孩子,会不自觉的拿起书里的工具运用实践,一步一步学习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方法。

【B2】

我们知道真正学家庭教育,绝对不是说育儿专家把你的每一个问题帮你解决掉,而是你要有能力自己去解决问题,助人自助是心理学的目标。我们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是家长帮孩子解决问题,而是孩子学会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今天两个片段的拆解之后,可以学习到帮助孩子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接下来请大家阅读第一个片段,读完后示意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1阅读原文,《正面管教》主题:赢得合作的四步骤   P24

下面请大家花1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当孩子们觉得你理解他们的观点时,他们就会受到鼓励。一旦他们觉得被理解了,就会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记住,在孩子们感到你的倾听之后,他们才更可能听你的。下面的“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营造出一种让孩子愿意听、愿意合作的气氛。

赢得合作的四个步骤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怒。同情并不表示你认同或者宽恕孩子的行为,而只是意味着你理解孩子的感受。这时,你如果告诉孩子,你也曾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效果会更好。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如果你真诚而友善地进行了前面两个步骤,孩子此时就会愿意听你说了。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问孩子对于避免将来再出现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如果孩子没有想法,你可以提出一些建议,直到你们达成共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1】

好的,我看到大家都已阅读完毕,我们来开启今天的拆书之旅。

我们第一个主题的学习目标是: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之后,现场能运用赢得孩子的四步骤,下次遇到需要与孩子合作的场景时,能想到应用赢得合作的四步骤去解决一些亲子之间的冲突。

I:【why】

一般做法:

生活中,当我们遇到需要孩子与我们合作去养成某种好习惯时,或是遇到某种冲突、问题要解决时,我们一般会用讲道理、惩罚、威胁等负面的方法。让孩子听我们的话,按我们的意愿来做。

坏处:

这样做,让我们感觉效率很高,"赢"了孩子,(我们这里的赢是要打引号的。)当我们"赢"了孩子,孩子也暂时有一段时间听我们的话。但长此以往,孩子慢慢会失去主见,什么事情都要听家长的正确答案之后,再做。或者会叛逆,和家长对着干,又或者会自暴自弃,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反例:

我们来听听一个反例的场景,我有两个孩子一个10岁,一个4岁,每天各种争吵。比如:昨天,两个女儿为了一个牛奶盒,吵起来了,都说是自己的!谁都说不过谁,就吵起来了,还动的手。接着就是大女儿大声喊叫的声音,小女儿的哭闹声。这个场面,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估计深有体会。

我常见的做法是把牛奶盒拿走,每个孩子严肃的批评一顿,如果她们反抗,我就加倍的批评,好像镇压她们一样。我的大女儿会说我偏心,然后把自己关到房间哭。我也精疲力尽,生气、烦恼不安!这几乎是我曾经的生活常态。那遇到类似的场景,我们可以运用赢得合作的方法来正确面对的。

【What】

我们今天拆解的赢得孩子合作,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如何赢得孩子合作呢?我们不妨参考这四个步骤:

【How】

第一步是说理解。首先要和孩子核实你的理解是对的。

第二步说同情。要告诉孩子,不是只有他一个人会这样想和做,我们小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或行为。如果没有相同的经验怎么办呢?我们可以说出他的情绪和感受。

第三步说感受。用真诚而友善的态度进行前面两个沟通步骤,孩子就会愿意合作了。这个时候可以说出我们的真实感受和理解。

第四步去解决。询问孩子,他对于这类问题有什么想法?将来如何才能避免再遇到这类问题。孩子说了后,我们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征询他的认同。直到双方达成共识,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上可以简洁地称为“三说一去”四步法。

刚刚给大家分享的我和女儿们关于牛奶盒的故事,我昨天没有按以前的方法做,我试着用了"赢得合作的四步骤",我是这样做的:

我走过去抱了抱小女儿说:“你很早就跟妈妈说,你想要这个牛奶盒,妈妈同意了,你认为这个牛奶盒,就是你的!可现在姐姐拿着,说是她的,你很生气,是吗?”

她点点头,哭着说:“这个是我的牛奶盒。”这是我运用的第一步说理解,

我说:“妈妈小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我认为是我的零食,结果弟弟说是他的,还吃掉了!我也好伤心的哭了。”这是第二部说同情。

小惠安静了许多,

我用同样的方法,又向大女儿表达了第一步和第二步。

把她们俩拉到一起说:“你们俩为了一个牛奶盒吵架,让我觉得好吵,好烦!”

“我也不希望你们俩像绘本里的《两个笨海盗》一样,两个人都受了伤,都讨厌对方!”第三步说自己的感受

“下一次遇到只有一样的东西,你们俩都想要的话,怎么办呢?”第四步去解决问题。

她们都分别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决定:“由妈妈代替小惠跟姐姐“石头、剪刀、布”,谁赢了,谁先玩一个月,如果把东西丢地上了,另一个人可以拿去玩。”

我把他们描述的内容记录下来,并整理好之后,让她们按手印,贴在家里的书柜上。让她们都看得到。以上就是我运用赢得孩子合作的一次案例。

让我惊讶的是:和孩子们经过一轮“赢得合作的四步骤”之后,两个孩子表现得相互谦让,非常亲密!结果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Where

赢得合作的四步骤适用于亲子之间,亲密关系之间,遇到需要对方参与合作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去赢得对方与我们合作。

预防异议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同情孩子是不是就是认同孩子所犯的错误。让孩子下次犯错时,认为是理所当然!不是的,我们同情孩子,并不是认同孩子,同情孩子的目的是帮助孩子把情绪缓和下来,接下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才会有效!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

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曾经你有没有遇到过你需要孩子的配合,而他们不愿意配合的场景?比如:你希望孩子配合你养成某个好习惯,但是孩子并不情愿。又比如:你和下属对某部分工作有不同的见解,你希望得他的理解与合作,但下属并不愿意配合。

请一位小伙伴分享一下你想到的场景?

以诺:让侄女收玩具,侄女不愿意收。

谢谢以诺的分享。

A1+

接下来请大家继续思考,如果有一台时光穿梭机,再回到过去这样的情况,你会如何使用今天学到的赢得的孩子合作的四个步骤,你会怎么做呢?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时间是4分钟左右,4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赢得合作的四步骤:第一步是说理解,第二步是说同情,第三步是说感受,第四步去解决问题。

以诺:场景:6岁多的侄女,经常不收玩具,

小美,刚才,你被妈妈很大声音要求去收玩具,你很委屈,对吗?

姨妈妈也有类似的感受,当被老板或是上司被这样严厉的要求,也会觉得委屈。

你刚刚很凶地对妈妈说,我就不收,这样的行为也让姨妈妈感觉到很难受,让人感觉你不尊重大人。

你跟小毛豆一起玩了玩具,你觉得应该怎么做呢?你想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

谢谢以诺的分享,我们为以诺鼓掌,以诺用的四个步骤很清晰。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片段衔接语

刚刚这个片段中,我们学会了用赢得合作与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赢得合作是我们成人正确说出孩子的感受,孩子愿意与我们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接下来我们学习的第二个片段是启发式提问,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倾听到孩子的声音的同时,帮助孩子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个片段是并列的关系。大家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请大家阅读原文片段二。

R2阅读原文, 启发式问题 P114

下面请大家花1-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后请抬头示意我一下。

下面的指导原则会帮助你恰当地使用启发式问题:

1.不要预设答案。如果你对孩子应该如何回答这些问题预设了答案,你就无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正是这些问题被称为“启发”式问题的原因。

2.如果你和孩子中有任何一个人心绪烦躁,则不能提问。要等到你们两个都平静下来。

3.你问的启发式问题要发自你的内心。让你的智慧指导你该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并且要表达出你的同情和接纳。

我最喜欢的一个例子是,我女儿有一次告诉我,她打算在一次聚会时一醉方休。我倒吸一口气,说到:“我们来聊聊,你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她说:“很多孩子都那么做,而且看上去他们喝醉了都很开心。”

家长问道:“你现在不喝酒,你的朋友们是怎么说你的?”

她想了想,说:“他们总是说多么钦佩我,多么为我骄傲。”

“你认为你喝醉了酒,他们会怎么想或怎么说?”

她在思考之后她说:“我敢肯定他们会感到失望。”

“那你觉得你会怎么想你自己呢?”这个问题显然让她更费思量。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大概会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她随即又加上一句:“我想我不会那样做的。”

如果我不知道启发式问题,以及帮助他探讨她自己的选择所造成的后果的价值,我也许就忍不住会强加一个惩罚性的后果给她。比如对她禁足,这很可能会促使她偷偷摸摸地去喝醉,而不是相信她可以和我讨论问题。最大的损失将会是他没有机会去探讨她自己的选择带来的后果,去发现她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学习目标:

好,我看到小伙伴们几乎都看完了,我们第二个主题的学习目标是: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学习之后,能学习到启发示提问的四步骤。现场能演示使用启发示提问,并帮助对方找到解决方法。我很期待与大家一起参加接下来的环节。

Why

我们为人父母,以为自己的经历比孩子多,有智慧!可以让孩子少走弯路,习惯了用"告知"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也习惯了等待"被告知",暂时让家长省心,可是长时间容易让家长把注意点放在如何让孩子听话的结果上,让孩子失去思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What

启发式提问是邀请孩子对话参与探讨,并且自己思考确定他们想要什么以及需要怎么做,其最终结果是专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How (细化行动步骤)

我们来想像一个场景,当你不在用命令的语气去告诉孩子应该去收拾房间了,你用启发式提问如何做呢?

第一步:问感受,看到你的房间很凌乱,你是什么感觉呢?

第二步:问想法或原因,关注于孩子的思考能力

孩子可能会说:“有点乱,不整洁”

我们可以这么问:你觉得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不整洁呢?

当孩子说:“还好吧”

我们可以这么问:“那你觉得需不需要整理一下呢?还是你有其他想法?”

在这一步,最关键的是要放下自己的评判,带着好奇心去问到关于孩子的更多想法。

第三步问行动和时间,让房间变干净前,你愿意做哪些事情呢?

她说:“扫地”

你可以接着问:“那桌子上的东西,怎么办呢?”

她可能会说:“要收拾起来”........

那你愿意什么时候开始做呢?

她也许会说:“写完作业之后”或某个时间。

意译案例:

我分享一个我的故事:

上周日,我和两个女儿一起去乐8小城玩,我们家大女儿掉了早上她爸爸给她的100元钱。当我知道钱掉了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一些生气!想想,我也曾经掉过钱,心里也挺难受的!想到犯错是学习的机会,正好可以运用启发式提问,让她学会思考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怎么解决?我的情绪也平和了。

我就跟女儿说:“爸爸给你这么多钱,你一定很高兴吧?那掉了钱是什么感受呢?”这是第一步,问感受。

她小声地说:“我很难过”

我:“看得出你掉了钱很难过,你觉得是什么原因掉钱的呢?”这是第二步,问想法或原因

她:“我没保管好,我开始一直放在小口袋里,一直都在!我又拿到大口袋里,大口袋里东西太多了,我用乐八币买了一个玩具,那时候都还在。后来就不见了。”

我:“你认为是没保管好?要分开放,放在小口袋东西少,不容易掉出来,还有吗?”

她:“我太紧张了,我下次不拿这么多钱出来了。我让爸爸给我10元钱就够了。”

我:“嗯,不拿这么多钱,你不紧张,就不会掉,对吧?那还有其它方法吗?”

她:“当我不确定能保管好时,我暂时交给妈妈保管。”

我:“嗯,好的,我也愿意暂时代你保管。那今天妈妈也不责怪你了,我想问问,下次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选择哪个方法来做呢?”这是第三步,问行动和时间,这里的时间是“下次”。

她:“我让爸爸给我10元钱”

接下来,我还问了一些怎么承担损失的问题,这一步也是问她的行动

她说,她愿意多挣一些“每周之星”回来,爷爷奶奶给她奖励的钱,就给妈妈!还说愿意做一些家务,晒衣服、洗碗、擦桌子......来承担掉了100元钱的责任。

我也给予她陪伴和鼓励,这是我和女儿之间的一个故事,在这三个步骤里,我们可以按步骤来问,当孩子没有情绪,或情绪状态很好时,我们可以直接问她的想法或行动,当我们倾听到孩子更多的声音时,真正关注到孩子时,孩子更愿意去思考并解决问题。

Where

启发式提问适合情绪平和的状态,你真正的发自内心想倾听对方的声音,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防异议

如果我们提的问题,在孩子听起来是责备,并不是启发式提问,只有当孩子觉得你对他们的观点真正感兴趣时,启发示提问才能起作用。

日常一些简单的询问结果的时候是不适合启发式提问,比如孩子问今天写完作业之后,可以出去玩吗?

我们就直接告知结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3

为了让大家有更好的体验,接下来我们做一个场景演练。加深我们对启发式提问的步骤练习。

分组:【给出具体场景】

妞妞今年5岁,你带着她在小区的滑滑梯玩,孩子们都争着抢着玩滑滑梯,有一个女孩比妞妞小,动作慢!妞妞实在等不及了,从旁边的小地方冲过去,撞倒了女孩,女孩哭了,他的家长跑过来生气地冲着你的孩子说:“轮流来!慢一点啦!”就抱走了孩子!你的孩子还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她也意识到自己错了,表现出有点愧疚,不知所措。

【给出清晰的指令】

请大家根据我所提供的背景材料,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妞妞的父母,回家之后,你会怎么运用“启发式提问”让妞妞下次遇到这样的情景时,知道怎么做?

请大家在小组里边演练边记录,

第一步:组内分配角色,分别确认扮演妈妈和妞妞。

第二步:设计对话,对话要用今天学习的“启发示提问”三步骤。

1、问感受

2、问想法或原因

3、问行动和时间

第三步:小组内演练,请扮演父母的人负责组织本活动,放下评判,我们的目的是启发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家不要把关注点放在是否一定能解决事件本身上。

给大家的时间是4分钟,4分钟后,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演练。

好,时间到,我看到大家都交流地特别热烈啊,下面有请一组伙伴来角色扮演,分享一下你们的对话。

【角色扮演演练】

父母(王聪):妞妞,我看到你刚才在滑滑梯的时候有些难受,是这样吗?

妞妞(以诺):嗯,有点难受

父母(王聪):除了难受,还有什么吗?

妞妞(以诺):我刚才在哪里,我还没来得及说对不起,就被她凶了。

父母(王聪):是的,你又不是故意的。那你觉得那个妈妈是出于什么原因凶你呢?

妞妞(以诺):我把那个小女孩撞倒了。

父母(王聪):嗯,你撞到她,所以她妈妈会有点着急,用的口气不怎么好,那如果我们下次还碰到这样的事情,怎么做呢?

妞妞(以诺):那我在旁边等一下喽,或是跟她说,能不能快一点?

父母(王聪):那你怎么能做到在旁边等一下呢?

妞妞(以诺):那妈妈陪我讲一个故事,

父母(王聪):好呀,那下次,你就跟妈妈说,妈妈陪你聊下天,讲个小故事,刚才你跟小女孩说能不能快点,这个方法也挺好的。

谢谢王聪和以诺的分享,我们为他们鼓掌,我听到王聪在跟孩子确认感受,流程和步骤也做得不错。

A2

相信大家通过实际演练,对于”启发式提问”有了更加深入的体会。现在,请设想一下,未来一个月内,当你的孩子遇到写作业拖拉、玩具不收拾、上学迟到或某些其他习惯不好的案例。

你希望培养他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你将会如何用”启发式提问,帮助他找到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大家在小组内分享,时间是4分钟左右,4分钟后,我们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有完成的小组可以示意我。强调一下分享的是你未来可能遇到的场景,不是你的过往经历。如果有不清晰的,都可以及时提出来。

第一步:描述场景

第二步:使用启发式提问的三步骤(1.问感受2.问想法或原因。3.问行动和时间。)

以下是李婷分享:

场景:用完了的东西不放回原处。

你看到家里这么乱,心里是什么感受?

儿子可能会说:嗯有点乱,心烦。

造成这么乱的原因是什么呢?   

儿子可能会说:没有收拾

假如把家里收拾干净、整齐的话,应该怎么做?怎么维持家里的整洁度呢?

儿子可能会说:那我睡觉前,抽几分钟时间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或是周末整理。但是我觉得收拾房间很累,我需要妈妈帮助。

谢谢李婷的分享,我们为她鼓掌,她有一份很好的觉察,说是威逼利诱孩子,可能没有效果,很真诚的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关于习惯养成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我们需要一个前期的陪伴、支持、鼓励,慢慢地让孩子,一次、两次.......慢慢达成目标,千万不要想着一次就万事大吉了。

强有力的结束语:

今天,我们通过拆解《正面管教》中的两个片段,学习了如何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现场热烈的讨论和练习,我看到在场的各位小伙伴已经学会了这两个方法,但是技能还是需要不断地练习,所以,我希望大家在以后遇到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场景时,不要忘了今天学习的内容,强加练习。相信假以时日,你会发现孩子更懂事更优秀了,你和他人的关系也会更融洽。

我今天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