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蒋娜,人称“娜姐”,我的三个标签
1.人力资源专家;
2.心理学爱好者;
3.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接下来,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格局》,在分享前,我想请大家分一下组,,以中间为界限二人一组,谢谢!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拆页学习后,我们在遇到自己或孩子需要建立一个自律的行为时,可以运用书中的“他律法则”,协助孩子建立一个一个的自律行为。
【F特征】
《学习的格局》作者黄静洁,是冰心奖的获奖教育专家,本书融合了65个世界前沿的学习理论,提供了208个学习方法,分享了89个翔实生动的案例故事,彻底颠覆了那种靠“低水平重复”的传统学习认知。。
【A优势】
本书获得樊登、俞敏洪、王芳等大咖级人物的大力推荐,本书2020年3月出版至今仅1年时间,销售量突破300万册。与古典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第1年销售量持平。
【B利益】
如果你想要提升孩子和自己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来阅读这本书, 这本书不仅提供如何解决教育中常见的各种学习难题,还提供很多实用的方法和工具。
B2
今天分享一个非常重要的素质培养法则:“他律法则”:父母做对“他律”,孩子才会“自律”
说到孩子自律,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挠头,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又让人头痛不已的问题。我们经常会问为什么“我家孩子”智商并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为什么别人是“学霸”而我们一直在垫底。其实就是“别人家孩子”有很高的自律性。自律性高的孩子更能按时完成作业,几乎很少花时间看电视或玩游戏。
这个片段将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他律法则”,相信你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先花1分钟来看一下原文片段,看完之后眼神示意我一下
“他律法则”:父母做对“他律”,孩子才会“自律”
很多爸爸妈妈都说过类似的话:“黄老师,别说自律了,就是我给孩子立了个死规矩,我看也没什么用。”这句话描绘出了家长对孩子无法理自己行为的焦虑。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起自律呢?
其实孩子的身心成长,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漫长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孩子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来做事,然后逐渐渡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阶段。当孩子尝试遵守规矩之后,会发现这样做至少给自己带来两大好处:一是在行为上赢得更大的自由度,二是获得别人尤其是父母对自己的尊重。这样当孩子被夸“长大了”的时候,他就会产生良好的自我感觉。
所以,让孩子学习“自律”的关键,是要从正确的“他律”开始,也就是父母要选择科学的家庭养育方式。而最容易在家庭中培养孩子“自律的教养方式,当属权威型教养模式。因为这种教养模式的特点是,父母以“和风细雨”般的教养风格来处理亲子关系,把规矩当作教导孩子的工具,而不是严厉惩罚的条例。我自己就是一个偏权威型教养模式的实践者。
What:
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发表过一个专家调研报告,题目是《自律比IQ更能预测孩子的学业表现》。在报告中,心理学家跟踪了140名美国8年级学生的在校表现后发现,一个孩子是否自律,在很大程度影响了他的在校成绩和考试升学成绩。
调查也发现,很多学霸通常能按时完成功课,很少逃课,也更早的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几乎不花多少时间去看电视或玩游戏。
专家们也得出结论是,只有在智力优势和非智力优势的共同平衡作用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才能持续保持优异的高度。
Why:
在多数家长的观念里,父母定学习的规矩:先预习、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复习、回家做作业、抄写错题本,我制定好规则和孩子达成一致,你就应该按照规则,完成所有内容。还有些家长甚至认为,我说了道理你就要听,必须按我的做。
(传统教育的坏处)
过去,中国家长们很重视“律”,就是给孩子定规矩、严要求。现在的一些家长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只强调“自”,一味地给孩子自主权和自由,放养,认为只要顺其自然,孩子就会长好。
这两个极端都很片面。如果只强调“律”,就很容易让孩子不快乐、有逆反心理。同时,由于大人主动、孩子被动,孩子是在大人的监控和管制下去行动,实际上恰恰失去了锻炼自我约束能力的机会。过于强调给孩子自由,结果似乎更糟。
例如:我女儿每天回家需要在休息二十分钟后,开始复习,然后再开始写作业,复习这个事情,我提醒了无数次,也骂过无数次,都实在是没有脾气了,她依然不记得,回家直接就开始写作业,作业错误一片。
【新技能:预防异议】(技能点:在I讲解预防性讲解)
你可能会说:孩子不自觉,我能怎么办呢?也许还有的小伙伴会说,建立分值等级标准,这么做好复杂,好费时间,真是太麻烦啦!但事实上,孩子的不自律问题在那里,我们无法视若无睹。
但如果这样做能够帮助孩子建立一个一个自律的好习惯,我们是不是也愿意去尝试呢?
孩子的身心成长,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漫长过程,而陪伴孩子走过“他律”的过程,是身为父母的职责。
How:
我们来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呢?我们可以试试“他律法则”。
原文中写到:其实孩子的身心成长,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漫长过程说得通俗一点,就是孩子小时候先按父母设定的规矩来做事,然后逐渐渡到自我约束与自我管理阶段。
我们如何做呢?我设计了一个“自律培养清单”来实现“他律法则”。
一、与孩子一起挑选出当下最重要的自律行为:
二、与孩子一起将自律行为中,孩子和家长1-10分行为标准制定出来,就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过程,并达成一致。
1、 将当下的行为标准定为1分,将自律行为标准制定为10分。
2、 将中间部分2-9分的标准分别制定出来。标准为当下行为过渡到最终自律的标准。
3、 将每分标准分为2个部份,一部分为孩子行为,一部分为家长要协助的事情。
注意:其中1-9分是父母逐渐由协助,过渡到孩子自我约束、父母放手的过程。10分为孩子完全自我管理阶段。
三、最后将完成时间都标注清楚。
【加工成正例】
学习问题是我和女儿爆发矛盾最最核心的问题,最近我就用“他律法则”和女儿进行协商:
我们分享其中的一个自律行为:
一、和孩子协商一个自律行为:先复习当天学习内容再来写作业。
二、与孩子一起将自律行为最终标准制定出来,达成一致。
三、最后将完成时间都标注清楚。
(新方法的好处)
“他律法则”的好处在于尊重孩子的自我成长规律,能“和风细雨”的和孩子一起观察自律过程中的每一个进步,及时反馈,积极鼓励,建立孩子在过程中觉察与感悟“你有多自律,你就有多自由”,建立孩子的成就感。
Where
”他律法则”表不仅适用于孩子同样也适用与成人,可以用于训练孩子对自律的自我认知,并改善自律的行为。但是不适用3岁以下无自理能力的小朋友。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妈妈说:“洋洋你能今天将房间整理一下吗?最好是书桌上只放文具和学习用书、其他书都放入书架,衣服都放入衣柜、玩具都放入玩具箱、地面整洁,不要乱堆,好吧”!
洋洋说:“好的,好的,知道啦”!
第二天,妈妈发现洋洋房间依旧乱成一团,妈妈想用“他律法则”与洋洋一起商议如何帮助他慢慢养成自己收拾的好习惯,并慢慢培养他自律的好习惯。
现在,请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家长(爸爸、妈妈),一人扮演洋洋,在家长要洋洋逐步养成自己收拾房间的好习惯,帮孩子从“他律”走向“自律”,你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他律法则”来解决问题。用8分钟的时间在小组内讨论演练,并将“他律法则”的内容填制到“自律培养清单”上。
时间到了,现在我们请两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现在我们请以诺和陆琴来分享一下,他们在清理房间这个项目上是如何从“他律走向自律”。
为了大家能更直观看到从“他律走向自律”的思路,我将以诺和陆琴的对话整理后填入下面表格,请大家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