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各位小伙伴们晚上好,我是噜噜,是一名资深HR。参加完训练营时隔两年又终于开始拆书之旅,希望和更多的同好中人共同成长,一起收获沿途更有趣的风景。
“拆书”是一种学习方法,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非常适合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为目标的成人学习。不仅可用于个人学习,也可以应用于组织的学习提升。一位拆书家创造的价值不亚于培训师。
“拆书帮”是基于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社群,表现为各地的拆书帮分舵,就像我们所在的小蛮腰分舵。属于公益性青年自组织,我们的使命是帮助更多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
那么接下来开始我的拆书过级展示。本次的书目是《向上管理的艺术》
一次有效的沟通,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有效发送、有效接收、建立反馈。
有效的沟通第一步:发送——清晰地表达自己要表达的内容
表达方要做到清晰,明确地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对方,不要使用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词语。如果在表达时不注意这一点,那么对方就有可能错误地理解你的意思。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在战场上,一位士兵向长官询问:“根据现在的局势我应该撤退还是进攻?”
长官说:“现在已经晚了……我们撤退。”
长官实际想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已经太晚了,我们已经不能撤退了,只能进攻。
士兵却理解成了其他意思,随后便向其他士兵宣布:“长官让我们立刻撤退,现在不撤退就来不及了!”
这就是一个因为沟通者没有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导致沟通失败的例子。
在我们进行表述的时候,如果对方如同沙漏一样,在听的同时不断地漏掉一些内容,那么最后的沟通效果必然不会理想。所以我们要先让对方理解简单的部分,对于不容易理解的部分可以着重去向对方解释。在沟通当中,沟通者首先要能够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清晰明确地传递给对方,这样对方才能够正确理解你想要表达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和另一位聋哑人进行语言沟通,那么无论这个人的口才多么优秀,表达的内容多么清晰易懂,对方听不见也将是毫无意义的。这时就需要用另一种方式进行沟通:文字和图片相结合是个好主意。当你表达完你想要说的内容之后,还需要了解对方是否理解了这些信息。如果你没有去询问,不去管对方究竟是否明白你的意思,那么这样的沟通就是单向的沟通,同样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得到对方对自己表达内容的反馈,才能够知道对方是否真正理解你的意愿。
有效沟通第二步:接收——明确对方表达的内容
接收信息是沟通的第二步,接收信息要求接收者能够理解对方的信息,能够从对方传达过来的信息之中,理解对方传达信息的真实含义,分清哪些内容是重点,判断信息的轻重缓急。
有效沟通第三步:反馈——反馈是为了保证信息没有被误读
只有表达和倾听的沟通是不完整的,完整的沟通过程中必须包括“反馈”。在沟通时,对发送者的表达我们应该及时做出回应,让对方知道我们对他所说的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想法;如果产生了误解,应该及时地解决。
单方面的灌输并不是有效的沟通。沟通首先需要有信息,然后信息经过某种方式进行流通。沟通是一种双方互动的行为,如果只有发送者的发送,而没有接收者的反馈,那么这就不叫有效的沟通。
反馈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行为,在沟通过程当中,信息接收者对信息表达者所说的观点、想法或者意见做出回应,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意见或者看法,这就是反馈。如果没有反馈措施,就没有办法确保双方达成共识。
反馈是为了保证信息在发送过程中没有被误读。单方面的表达并不是沟通,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反馈,通过对方的反馈确定对方对自己的意思理解了多少。比如:自己的表达内容对方是否全部都理解?对方是否对我所表达的内容有误解?如果有误解,那么误解的地方在哪儿?为什么会造成这种误解?然后再通过继续沟通,来纠正对方错误的理解。只有做完这些,才是一个有效的沟通。
有效的沟通并没有多复杂,你将自己的想法明确清晰地表达出来,对方理解你所说的内容,双方就此达成了共识,这就是一个有效的沟通。
What:有效沟通的三个基本步骤
Why:沟通中被误会被误解的经历很多人都有。沟通不是你说完就代表已经沟通了,要做到有效沟通,要满足三个基本步骤。表达不清、倾听不佳、缺乏反馈都会影响实际的沟通效果。
How:如何确保沟通对话的效果,可以使用有效沟通3步法。
1、 准确输出。精准的表达输出是沟通的基本前提,同时选择更容易被对方理解的方式。语言师门艺术,尽量避免使用多重含义和容易引起误解的语句,如“你这人真有意思”,你本想夸他有趣,对方却觉得你在反讽;
2、 倾听接收。信息发出之后还需要被接收,倾听就是接收信息的过程,认真的倾听和理解可以尽可能的避免信息的遗漏和误读。沟通中的漏斗效应,即沟通内容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不断损失,如敷衍和走神等会让我们错失更多的信息,所以在保持在线的倾听状态,能让信息的接收理解更加完整。同样,当我们输出完信息也要留意对方的接收情况。
3、 确认反馈。虽然前两步可以尽可能的减少信息的丢失,但只要是两个不同的个体,经过理解的过程都有可能产生误差。所以沟通的时候还要对听到的理解的信息进行确认,并且给出反馈,及时发现不一致的地方,再次澄清说明。
Where:适用于任何沟通场景,面对面或者线上的沟通也都同样适用,特别是工作任务安排与汇报。
A1
有个印象深刻的故事。去年8月份筹备教师节活动,需要收集各业务线的入职引导人和内训师名单(场景)。所以我(行为对象)在部门群里发出了信息通知(关键行为),通知原文如下“各位小伙伴们今年教师节活动开始筹备,请把各端口的入职引导师和内部有正式分享授课的讲师名单汇总下,26日18:00前请发我邮箱”,并给了一个统计表格模板,然后就坐等数据。结果27号上午汇总数据时发现出现数据不齐、数据错误的情况,还要再重新跟各bp一一确认,重新收集,差点耽误教师节活动(结果)。
反思:
1、 准确表达。数据模板中对内训师有一栏备注,要求对分享次数超过3次的人进行标注大打勾,结果好几个人反馈给我的都是打勾的,分享1-2次的人员没有,当我问到他们的时候都说看起来以为必须要达到3次的人才能提报。这说明我的表达方式引起了歧义,没有做到“准确表达”。
2、 倾听接收。很明显这次的“沟通”我发出信息后就结束了,是一个单向的输出过程,结果发现少了2个部门的数据,了解说是在忙漏掉了这条信息。很明显我发出的信息没有被所有人接收到。
3、 确认反馈。缺乏对BP们的确认和反馈,如是否收到信息,是否有疑问等,原本很简单一件事,本想省事,结果耗费更多事时间。
A2
场景:计划明天(时间)需要跟领导(对象)汇报项目操盘手培养项目的结业方案和费用预算(场景),计划通过这次汇报,让领导清楚了解此事的进度,计划的方案,以及通过方案和费用,给予资源支持。
具体行动:
用有效沟通3步法来进行汇报沟通:
1、 准确表达:提前准备汇报材料,划出容易引起歧义的地方,进行更改;让同事帮我看下给点建议是否能很好理解;
2、 倾听接收:自己说完方案情况后,留意对方的倾听状态,同时认真倾听领导的回复建议;
3、 确认反馈:从对话中判断老板对方案是否了解了,如有不一致的地方,委婉澄清;领导说完跟他确定他的建议和决定是怎样,我有无理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