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关键对话:如何高效能沟通(原书第2版)(珍藏版)》 所属活动: 哈尔滨索菲亚分舵2021年第3次线下活动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如何摆脱打或者逃的惯性思维?

开场:

一、自我介绍:

嗨,大家好! 我是海洋饼干,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了。

二、介绍图书(技能点:图书场景介绍法)

事项场景:(目的引起学习者兴趣)

拆书家:大家看过《奇葩说》吗?

现场反馈:看过。

拆书家:我也经常看,曾在《奇葩说》里听过这样一句话:“为什么battle(争执)? 因为我想赢,赢了才叫沟通,不赢叫白沟通。 ”

提问:(目的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拆书家:请问,大家认为他说的有道理吗?

现场反馈:有 \ 没有道理。

拆书家:看来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因此,我想请大家共同思考一个问题,与人沟通的目的真的是为了‘赢’吗?还是为了‘赢得’对方的合作?

现场反馈:赢得合作。

拆书家:但在生活中,当普通沟通升级到关键对话时,关键对话是指:准备反驳老板(对话成败的风险很高),和孩子谈学习(双方的观点南辕北辙),再或者受理客户投诉(情绪容易激动)。此时,我们往往觉察不到沟通的目的是要“赢得合作”,而是本能的想要“打”或者“逃”。也许,有人想过要“赢得合作”,但在battle(争执)的过程中却被情绪所左右,逐渐失控。

影响:(目的找到痛点,引起学习者共鸣)

俗话说的好:“差之毫厘、谬之千里”,“赢”与“赢得”只有一字之差,但我们如果觉察不到或掌控不了,往往就会导致关键对话的失败,这不但影响到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成就,甚至影响着我们的健康——让人彻夜无眠。

解决:(目的提出解决方法,引出图书)

拆书家:如何提升我们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觉察力和掌控力呢?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今天的拆页片段,它出自《关键对话》一书的22-23页。这本书的副标题是:“如何高效能沟通”,书中讲了很多沟通方法和技巧。而我今天带来的拆页,它可以帮助大家搞清楚为什么当普通交流升级到关键对话时,我们会忘记对话的初衷是要赢得合作。在看完拆页片段之后,我将分享:“如何将失控的思维拉回到赢得合作上的。”

三、学习目标(技能点:学习目标包含了学习者需要完成的行为和完成程度)

换而言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就是:在你学完后,当面对关键对话时(where),能够运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澄清),摆脱(行为)“打”或“逃” (界定)的惯性思维。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四、阅读原文拆页(技能点:把R和I作为一个整体,本拆页为why部分,讲为什么

下面请看:

1、人类的自然基因使然。也就是说,造物主在创造我们时,一时疏忽犯了一个小错误。当普通对话变成关键对话时我们经常会犯错,是因为我们的情绪还没有准备好进行有效交流。经过无数代人遗传下来的基因影响,每当面对关键对话时我们便会下意识地采取人类面对危险时最原始的应对方式——暴力对抗转身而逃,而不是采用机智的说服和友善的关注来解决问题。

我们不妨来看看关键对话发生时人们会出现怎样的变化。例如,对于一件和你有莫大关系的事件,有人表达了一些和你不同的看法,你气得连脖子上的汗毛都跳了起来。汗毛还好办,不幸的是你体内的反应更为猛烈。在靠近肾脏上方的位置,有两个很小的器官开始活跃,向血管里大量释放肾上腺素——很快,你就像失控的野马一样无法驯服了。这可不是你的错,你也不想这样做,但那个可恶的肾上腺在发作,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为所欲为。

这还没完,受到这种激素的影响,你的大脑开始调整任务级别,把血液从其他器官“调离”,充斥到你的四肢,以便做好战斗或逃跑的准备。糟糕的是,当你的臂部和腿部因为充血而高度紧张时,脑部负责思维的部分却因为缺血而无法正常思考。换句话说,当面对充满挑战的关键对话时,你的智力水平跟一只恒河猴差不了多少。你的身体准备应对的是一只剑齿虎的攻击,而不是什么老板、邻居或老公的批评指责。

2、我们都处在压力之下。由于关键对话经常是自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是毫无征兆地出现。受到这种突袭的影响,你必须随时随地做出高度复杂的人际互动行为。显然,此时的你没有书本和教练可以依靠,也没有赛间休息时队医的指导,你只能靠自己的应变能力。

瞧,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真实状态——棘手的问题、不依不饶的对手、高度缺血的大脑和无法正常工作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素表现得正常得体,可面对关键对话时却会变成十足的白痴。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五、拆书家讲解引导

5.1:What(讲什么)

这个拆页片段告诉我们,在肾上腺素和压力的双重影响下我们的思维会变得非常狭隘,认为解决问题只有“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即“打”或者“逃”这两种非此即彼的选择;思维短路的另一个后果,是我们根本想不到其实还有第三种选择——赢得合作

5.2、Where(适用边界)(技能点:强化讲解概念的能力,尝试同时使用举例和辨析概念)

如果我说“打”或者“逃”,大家都能理解,但在现实生活中“打”和“逃”的行为并不容易被察觉。下面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那些情况属于“暴力对抗”或“转身而逃”吧?(技能点:案例与概念相互参照)

当你在面对关键对话时,会下意识地采用多年来形成的沟通习惯。比如,坚持己见、争辩不休、沉默不语、漠不关心、表面支持、暗地讽刺……,

拆书家提问:这当中那些是“打”、那些又是“逃”呢?

现场反馈:坚持己见、争辩不休是“打”,而沉默不语、漠不关心是逃。表面支持、暗地讽刺拿捏不准。

拆书家讲解:表面支持、暗地讽刺也是在“逃”。

拆书家举例:再比如说,你为了避免争执开始顺从老板的错误决定,或是开始对配偶爱答不理,这些都是“转身而逃”的表现;而有时,随着愤怒情绪的增长,我们的心态会从希望战胜对方转变为蓄意伤害对方,例如:一心只想着怎么给对方制造麻烦。这种也是“打”状态。

现场反馈:感觉像言情剧。

拆书家肯定:是的,有点像。

什么又是赢得合作呢? (技能点:辨析概念间的适用边界)

(指向how的第一个问题:觉察自己的状态)

拆书家提问:我希望孩子写作业,而孩子想去玩游戏,最终孩子听话地去写作业了。大家认为这是赢得合作吗?

现场反馈:是赢得合作。

拆书家讲解:其实并不是,因为我们虽然达成了共识,但实际上没有共赢,是一方放弃了自己的想法,所以这不是赢得合作。

现场反馈:对对对。

拆书家提问:如果我们各退一步,约定写完作业就可以玩。大家认为这是赢得合作吗?

现场反馈:这个应该是赢得合作。

拆书家讲解:其实这也不是,我们之间的分歧没有消除,分歧还在我们只是妥协了,而妥协会让双方都有损失,是1+1=1.5。

拆书家总结:从本质上讲,放弃和妥协是更不易察觉的“打”和“逃”,放弃——还没打就赢了,妥协——双方都在逃

现场反馈:嗯嗯。

拆书家引导:所以想要赢得合作,首先是要觉察出自己的状态。察觉出自己是在“打”或“逃”,这是非常难的,因为生活不会给我们现成的答案。

(指向how的第二个问题:明确目标)

拆书家提问:后来我改变想法了,开始陪着孩子写作业,这样孩子能够快速得完成作业再去玩。大家认为我赢得合作了吗?

现场反馈:没有,因为你是陪着他,是监督他。

拆书家讲解:对,因为赢得合作的基础是双方自愿。这是因为我把目标设错了,我是在监督孩子,而不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达成的自愿合作。所以想要赢得合作,其次是要目标明确。

(指向how的第三个问题:想办法解决)

拆书家讲解:两个拥有不同背景、不同经历的人,如果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努力消除分歧、寻找解决方法,便能够赢得对方合作。所以赢得合作的结果则是,1+1>2。比如还是关于孩子写作业的问题,经过多次尝试,现在孩子在学校利用课间或者自习课写作业,晚上回家后即可以先玩后写,也可以先写后玩,因为我相信他能写完。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才是真正的赢得了合作,因为第一我们两个达成了共识,而且双方实现了共赢,第二我们不是妥协而是自愿的配合、目标明确,第三我们努力的找到了方法。

拆书家总结:我讲到这里,大家体会到赢得合作的最后一步是什么了吗?就是努力地去寻找能够达成合作的方法。因为赢得合作即是沟通的目的,也是通往目的地的路。

5.3、how(怎么做)

拆书家提问:大家还记得拆页片段最后一段的内容吗?谁能读给我听呢?

现场反馈:瞧,这就是我们在面对关键对话时的真实状态——棘手的问题、不依不饶的对手、高度缺血的大脑和无法正常工作的思维。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平素表现得正常得体,可面对关键对话时却会变成十足的白痴。

拆书家讲解:是的,就算我们已经知道了想要摆脱 “打”或者“逃”的状态需要三步,即第一觉察自己的状态,其次是明确目标,然后是想办法解决。但是我们还是做不到啊,怎么办呢?作者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自问自答”,能够快速地让缺血的大脑恢复到正常的工作状态。

如何自问自答呢?方法很简单,只要问自己3个问题并写出答题。

1、“我现在的行为是什么,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什么?”

2、 “我想为自己(他人和人际关系)做些什么?”

3、 “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该怎么做?”

拆书家讲解:

第一个问题可以帮助自己觉察出是否处于“打”或“逃”的状态。

第二个问题可以帮助自己明确目标。

第三个问题可以引导自己,将注意力放在想办法解决上。

拆书家举例:

例如:我总因为孩子写作业慢而发生争执,并坚持己见的认为他故意磨蹭,天天监督他写到11点多,成绩没进步把我自己还累的不行。后来,我问了自己上述三个问题并写出答案:

1、我现在坚持己见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想保护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性。

2、我想为自己做得是赢得合作,同时希望改善亲子关系。

3、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或许我可以听听他想说些什么,有什么想法。

当自己抱着新的目的与孩子沟通时,孩子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他说是因为写了很长时间,写完了还有新的作业,就算写完了也玩不上,所以就不想写了。之后我们一起寻找、尝试不同的方法,最终的办法是——在学校写一部分。

(预防性异议)

有人可能会问,找不到解决办法怎么办?方法都是尝试出来的,我和儿子也不是一次就成功了,但当把注意力从“打”或者“逃”转移到去寻找解决方法上时,人就不容易放弃。而强调对话的目的情绪就不容易失控,不但争吵降低了,控制思维的能力也回来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六、催化学习者应用(技能点:教学习者编剧本)

6.1 拆书家发出指令

下面是各位的高光时刻了,请各位现场编写剧本。写剧本初听起来有些难,请别担心我会给大家一个模板的。

故事发生在未来,当你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类似准备反驳老板、和孩子谈学习、受理客户投诉等情况时,请利用今天学习的方法先自问自答,再与对方的对话。请把它编写成一个小剧本,只要几百字即可。如果能加上一点表情和动作的描述就更好了。

为什么要写剧本呢?经过科学研究,编写剧本有助于快速加固学习者的记忆。因此我想强调两点:一是请每位学习者独立编写;二是强调“背景和人物设置”是学习者未来很可能遇到的场景而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5分钟后,我会请一位朋友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

大家写剧本时拆书家提示:

1、剧本不用写的很充分,有几个关键词,一会儿可以讲出来就行。

2、关键是先得找到谈话的背景,例如:对话成败的风险很高,双方的观点南辕北辙,情绪容易激动。

3、目的是在关键对话之前,用这个方法,让自己摆脱“打”或“逃”的惯性思维。

模板格式如下:

1、故事背景

时间:

地点:

人物:

旁白:(可选)(用来介绍背景、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心想法等)

对白:(事件中对话的具体内容)

2、故事经过

6.2 收集现场案例:

我准备在两周后过3-2,如果我与观察家各执一词,我认为自己写的没错,对方坚持认为他的评价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我会先问自己3个问题并写下答案:(如下)

1、 我现在争论不修的行为显示出我的动机是不同意观察者的观点(打)。

2、我想为自己做得是我想以提升能力的需求为中心,接受对方的帮助。

3、如果这是我的真正目的,我不会和对方争执,遇到分歧会用提问的方式,请观察者将我不对的地方进行举例。

等心情平静后,我会与观察家这样沟通(对话内容如下)

过级者:我想问一下,你认为我的量表不合格是其中那一项不合格,还是整体不合格。

观察家:第三条不合格。

过级者:第三条讲的有问题是吗?请问是拆书手册上的那些要求没有没满足吗?能否举个例子呢?

观察家:例如……

用提问的方式,我想这样即能解决问题也能化解矛盾。

非常感谢你带来的精彩分享。

七、结语

最后,我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变化,所以我想留一道思考题。

当你正在减肥却买了一瓶可乐时,这个方法是否可以帮你明晰目标呢?当你想考一个证却无法安心学习时,这个方法是否可以帮助你转变惰性呢?今天的思考题就是如果你找到了更多的适用途径,请告诉我。

谢谢大家!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