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拆书家静琴,我从事人力资源里的员工培训工作,平时喜欢徒步、慢跑和做饭煲汤。今晚我带来的是2-1级别的拆书。
开始分享前先进行一下分组,从这边起,每两位伙伴为一个小组。
【学习目标】通过接下来的学习,当大家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陷入负面情绪时,能够使用ABCD选择法向自己提问,让自己快速地转换思维,继而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并解决问题。
【图书介绍】
【F】今天我分享的内容来自《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第3版,作者是梅若李·亚当斯博士,她是高管教练、企业顾问,也是提问式思维法的首创者。这是一本可以锻炼你的提问能力、学习教练技术乃至提升个人领导力的工具书。
【A】这本书是学习教练技术的必读书目之一,在豆瓣评分8分以上。书里没有大量的学术名词或理论概念,它用讲故事的方式,围绕主人公从技术专家转型为团队管理者期间遇到的工作、生活难题展开,好读易懂。
【B1】爱因斯坦说过,提出好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如何提出有力量的问题,帮助自己或别人解决问题?这本书里提供了12个提问工具,能让你提升提问力、聆听力、领导力,还能帮助你改善人际关系和生活、工作的状态。
【B2】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被改变的。但今天我要分享的ABCD选择法,却是一个可以快速有效改变思维的工具,它可以让人从消极被动的思维状态迅速切换到积极主动的状态,改变应对问题的做法和结果。
拆页来自原书第7章 P99-100
ABCD 选择法
A 觉察( Aware)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
B 深呼吸( Breathe ) 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新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C 好奇( Curiosity) 究竟发生了什么(我、其他人、事情本身)?
我遗漏了什么?
D 决定( Decide) 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
A( Aware)—觉察。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斯坦对此的态度很有意思。在我们描述了评判者的特点之后,斯坦当场就承认了,这些特点大部分都很符合他。他的回答也出乎我们意料:‘做个评判者是我的拿手好戏!我们都笑了,我们也明白,他开始更加诚实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行为了。”
B( Breathe )—深呼吸!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听到这个问题,斯坦笑了,深深地吸了口气,停顿片刻,然后承认,客观他是绝对没有做到的,特别是因为这件事牵扯到那么大一笔钱尽管他跟这位新任CEO连一句话都没说过,但是他真的很不信任他。”
C( Curiosity) 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实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我在逃避什么?我们问斯坦他有没有去收集过客观信息,他是不是已经有了所有的必要信息,来做出负责任的判断?斯坦这才意识到,他因耳有所闻而对这个人产生的负面印象已经将自己团团围住。但是事实呢?没有,他也承认,自己实际上完全没有任何事实证据。那一刻,他确实是被自己惊到了。
D( Decide)—决定。我的决定是什么?我选择做什么?那么,此时斯坦意识到,要想做出明智的选择,他手头并不具备所需的全部信息。而且因为这是他自己的很大一笔投资,他觉得有必要去查明真相。一个月后,斯坦打电话跟我说,他遍查各方后,发现这位新任CEO是个好人,是他对自己评判者的觉察和接纳,让他有机会审视自己的假设,并对那位新任CEO保持了开放的心态。长话短说,斯坦把资金留下,两年后那家公司上市了,他也因此发了大财。”
【What】评判者心态是每个人身上都有且无法完全避免的,当我们深陷其中时,ABCD选择法可以帮助我们从评判者状态切换到学习者状态,理性客观地去看待问题,并把关注点聚焦于如何真正解决问题。
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评判者心态与学习者心态的区别。(使用下图说明)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一般做法:在实际工作和生活里,我们常常带着假设去评判别人和自己,却自己都没有发觉。(假设:未经验证的因果关系)
一般做法举例:比如,每次你在部门会议上提出方案时,你的某位同事总是提出和你不同的想法,你认为对方是故意要和你作对;你用心给客户定制了方案,客户却选了别人的,你认为是客户没眼光或者认为是自己能力不行;你的另一半最近总是很晚才回家,你认为对方不关心自己……
一般做法的坏处:诸如此类的假设都是评判者心态,会让自己陷入不满、抱怨、愤怒、指责、否定、自卑等消极情绪中,容易做错事,不仅解决不了真正的问题,还会伤害人际关系或阻碍成长等。
A1反例:
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印象深刻的经历。我妈一向很少过问我的事情,两年前,在一次家庭聚会上她突然对我发起催婚的猛攻,对我说:“你真没用,连对象找不到!” 我当时立马火了,认为我妈为了自己的面子,就因找对象这件事把我整个人都否定了,也狠狠地怼了回去,那次家庭聚会不欢而散,随后一段时间里,我一想起这件事还是很生气,和我妈也进入了冷战。这就是陷入评判者,伤害关系的活生生例子。
【How】那么,当我们处于评判者心态时,如何运用ABCD选择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
第1步-A,觉察。
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这样有用吗?是我想要的吗?
这一步是先通过简单的封闭式提问启动理性思考,把自己从评判者状态中抽离出来,去观察自己当下的状态。
第2步-B,深呼吸。让自己的身体先放松下来,缓和情绪后再来重新看事情。
深呼吸几次之后,要问自己: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停一停,用冷静客观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这一步的提问是两种思维的切换节点,有理性思考能力的人通常都会选择肯定的答案。
第3步-C,好奇。
问自己:我做了哪些假设?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我遗漏了什么?
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TA想要什么?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看这件事?
在这一步,是用好奇心驱动自己去开放地思考,打开思维,尽可能地看见关于问题的更多可能。
第4步-D,决定。
问自己:现在我选择或决定做什么?
这一步是在经过全面思考后,决定为真正地解决问题要采取哪些行动,将你从思考引向行动。
【A1+】
假如回到2年前,面对和我妈冷战局面,使用ABCD选择法,我会这么做:
第1步:觉察,问自己: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是我想要的吗?答案很明显,我就在评判者状态里,而且生气、郁闷和我妈的冷战关系都不是我想要的。
第2步:深呼吸,问自己:我是否需要退后一步,用冷静客观的视角来看这件事? 答案是肯定的。
第3步:好奇,问自己:我做了哪些假设?我遗漏了什么?
我妈想要什么?我还可以从哪些角度来看这件事?
我会发现那个让我感到生气和委屈的想法,其实只是我的假设。其他问题的答案也都很清晰,关于我遗漏的、我妈想要的,等等。
第4步:决定,问自己:我决定接下来要去做什么?
我会决定和我妈做一次坦诚的、深入的沟通,包括告诉她家庭聚会那天她说的话带给我的情绪感受、我对她的担忧的理解、我自己对未来的想法和规划,以及请求家人给我理解和支持等。
这样一来,我既摆脱生气的情绪困扰,也能主动去和我妈结束冷战,增进相互间的理解,并且能解决父母日后再催婚的问题。
适用边界: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里,当我们遇到事情进展不顺,有情绪困扰时,都可以用这个方法,通过自我提问来梳理和解决问题。不过,对于那些极其固执、不能自我反思和不愿改变的人,这个方法可能难以产生效果。另外,如果情绪特别强烈,建议先用冥想、运动、唱K等方法先释放情绪,再来用这个工具。
【A1 激活经验】
接下来请大家跟上我的指令,我们来做一下练习。首先,我们来回忆最近一次你处于评判者状态的经历。
请仔细听下面这些情绪词汇,哪个是你感到熟悉?自责,紧张、懊恼、愤怒、怀疑、厌恶、挫败、焦虑、郁闷、压抑...请你写下1个最近刚经历过的情绪。
然后,最近一次令你产生这个情绪是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当时发生了什么?请先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分享,每个人的分享时间是1分钟。(如果平时对情绪感受不太敏感的伙伴,可以回想最近一次感到不愉快的经历。)待会请一位伙伴来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1案例:
情绪:压抑
时间、地点、经过:
上周,因为工作转型期还没找到合适的方向比较压抑、不开心。
【A1+ 反思加工】
假如时光倒流,你回到了当时那个情境里,使用今天所学的ABCD选择四步法来应对,你会怎么做?请参考笔记区I部分的步骤与提问,小组内分享你的做法,待会儿也请一位伙伴来给大家分享。
学习者2案例:
背景:在和同学分享怎么做课程开发设计时,同学的室友很冲,总是反驳自己说的每一句,如果回到当时:
第1步:觉察,问自己,我现在是评判者状态吗?我发现我在怀疑自己是不是讲得不好。
第2步:深呼吸了几下之后,告诉自己先暂停一下,冷静一下。
第3步:好奇,问自己,这位室友到底在想什么呢?
第4步:决定,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会去引发他的思考,询问他的想法,等他巴拉巴拉一段之后,我会发现原来不是我讲的不好,是他本身性格比较直。那么我会请他接下来先别说话,等我都讲完了有问题再提出来。
【总结&结束语】
感谢小伙伴学以致用的分享~最后,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ABCD选择法(现场互动提问A代表?B代表?C代表?D代表?)
未来1~2周里,在你的工作或生活里有哪个情境你可以应用到这个方法呢?请大家稍后在便签上写下你的A2应用目标和行动计划,要符合SMART原则。
希望大家能把ABCD选择法多多用起来,用学习者的心态去迎接每天的工作、生活,在快乐中成长。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