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 所属活动: 3.27杭州下沙拆书过级场 所在级别: TF2-4 学习主题: 两角度思维

开场:

打招呼大家好,我是央央,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健康快乐幸福的央央老师,“生命感动生命,生命影响生命”是我的座右铭,一直以来做着这些事:乐善心理咨询中心讲师,生涯规划师,OFS我们自由天空公益助学志愿者。今天带拆的是2-4。

分组】为了便于大家充分交流,我们分组还是承袭原来的,左手边一组,右手边一组。

FAB法图书介绍

能力要求: 用FAB法介绍图书。F特征,核心是“书”,满足好奇心;A优势,重点是“比较”,建立安全感;B利益,强调“你(学习者)”,引发兴趣,引人入胜。

互动】大家进行过时间管理吗?

学习者:没有,没有明确意义上的时间管理。

拆书家:飞鱼,你有管理过项目吗?

学习者飞鱼:有做过项目管理。

我们有过时间管理,有项目管理,但大家管理过自己的生涯吗?

学习者这几年好一点,对自己的生涯做过一点点的管理。

拆书家:好,对自己的生涯做了一定的管理,那么大家有好的生涯管理方法吗?今天这本书带给我们一些生涯管理的方法。

【A】那么,目前市面上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书籍非常多,但大都从理论角度谈生涯,从管理策略角度谈生涯问题的非常少。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职业生涯管理类书籍《生涯线》,则是第一次从管理角度来谈生涯问题的。

【F】作者戴维·范鲁伊是世界500强排名第一“沃尔玛”人力资源的副总裁。与同类书籍最大区别在于作者把心理学大型企业跨国工作经验有机结合,第一次开发形成了独特的自我生涯管理的策略、方法与技巧,受畅销书作家马华兴等人的强烈推荐。豆瓣评分为7.9分。

【B1】现代职场不确定性因素特别多,难事层出不穷,比如疫情后,线下课程搬到网上,看不见学习者反应了,出勤管控难度大大增加,怎么办呢?书中生涯管理技巧非常实用有效,如有效生涯管理可以寻求上级、下属或者同事的深度反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快速行动”的目标订立法、做事时“想象成功法”等等能帮助我们应对职场的各种“难事”,积极有效管理好自己的生涯。

【B2】

今天两个片断“两个角度思考,让成功率达到最大”就是生涯管理的技巧与方法之一,就是让你不因暂时的困难而放弃,快速找到障碍与资源,创造条件,获得助力,把事情做成。

片段一学习目标】学完本片段,学习者在遇到难事时,能够从“两角度”思考,通过“是的,但是”和“是的,如果”列出困难与障碍,以及资源与条件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当你考虑是否要追求某件东西时,必须确保自己的追求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切合实际。为了让成功的概率达到最大,最好从两个角度来分析。首先从半空的杯子的角度来分析,这样可以让你预先知晓在前进的道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障碍,不要过滤掉那些与预期结果不一致的信息,否则你可能会忽视一些重要的东西。通过分析障碍,我们能够找到扫除这些障碍的方法。其次你也必须从半满的杯子的角度来分析。正如我们将在策略7中更为详细探讨的那样,这种积极的视角相当重要,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当你从这两个角度思考问题时,就能改变自身“是的,但是”和“是的,如果”这两种思维方式。最糟糕的做法莫过于只看到杯子有一半是空的,因为你只能从中找到一系列借口和“是的,但是”问题。

例如,人们正在尝试将两人(一男一女)送至火星轨道。这就要求对太空飞行工作此前的失败和挑战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的经验教训。但如果只关注一点,你就只能听到“是的,这是一项伟大的任务,但太远了”或是“是的,我们可以建造合适的宇宙飞船,但成本太高”之类的话语。任务的组织者们清楚风险所在,但他们欣然接纳这样的风险,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可以从过去的经历中学习,然后做一件史无前例的事情。正如组织者们所说:

美国人应该乐于承担风险,推动知识向前发展,丰富我们的经历,并拓宽我们的领域。我们相信所发现的风险和挑战都在我们集体的经验范围之内,且能够加以克服。

当你同时也关注半满的杯子时,就能够有积极的态度,并且听到“是的,如果我们能够在太空飞船里营造基本舒适环境,以适应如此漫长的旅途”或“是的,只要能够确定何时火星离地球最近之后,我们就能够这样做”这类话语。

拆书家:阅读下面片段,时间1分半钟。读完的伙伴抬头示意我。边读边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两角度思维是指哪两个角度呢?

美国人思考“将两人送至火星轨道”这件事的两个角度分别是什么?

半空杯角度时看到了什么?半满杯角度又看到了什么呢?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

明月,你读完了以后发现两个角度是哪两个?

那杨磊呢?

杨磊:现在有点困惑,那个半空杯角度与半满杯角度是什么意思?

拆书家:哦,非常好,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后面我的解说也许会帮助你解决这个疑惑。半空杯、半满杯的角度到底是什么 反馈——真诚赞美,提问引发思考

那我们顺着杨磊的问题往下走。

why-不这么做的坏处

【互动】

拆书家:遇到难的事情时,一般会怎么做?

学习者飞鱼:如果太难的话,一般会逃避,放弃。

拆书家:大家知道这是个杯子,那上半部分大家看到了什么?

学习者:空的。

拆书家:那真的是空的吗?

学习者:下面是有东西的。

拆书家:对,下面有东西。上半部分看上去是空的,其实是不空的,因为有很多障碍、困难,一般人看到这些后就会放弃、逃避。(反馈——重复学习者关键词

拆书家:下半部分,大家看到了什么?好像有东西,但我们会忽略,其实半满杯里有资源。“半满”就是“有”,只见既存资源、条件,容易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失败的脚步也挡不住。

如果从单一角度,把半空杯与半满杯割裂开来的话,对于做成事情是不利的,所以要把两角度结合起来。其实任何事情中都会有障碍与资源存在的,遇到障碍设法解决,看见资源好好利用,解决问题的信心增加了,难事自然做成了。

【what】“两角度思维法”是帮助人们既看障碍,又用资源来解决问题,并让成功概率最大化的一种方法与技巧。

【how】那如何使用“两角度思维法”呢?

细化行动步骤

“两角度思维法”有三个操作步骤:

第一步,列障碍

障碍:先从半空杯角度出发,用“是的,但是”能列出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障碍、困难。如文中把“两人送上卫星轨道”这件事的困难就有“太远了”、“成本高”等。        

第二步,思资源。

资源:然后从“半满杯”角度看看已经有的资源、条件是什么。这样心理上有积极态度来增加成功概率。

第三步,创条件。

条件:再用“是的,如果”句型来想想“增加哪些条件,这件事做成的希望就增大了一点点?”美国人就想到了让太空船舒适,确定火星离地球最近时刻。

意译案例】年前临近期末考试了,一位妈妈述说,她的女儿非常焦虑,担心考试考不好,那如何最大程度降低孩子的焦虑呢?这位妈妈尝试从两个角度来帮助孩子。

首先对孩子功课困难情况进行分析,但如果仅仅关注这一点,只会听到孩子说“是的,我很想放下焦虑,但是语数英科学没复习好。”或者“是的,我是想考试不紧张,但就是担心出差错”之类的话语。这位妈妈非常清楚,学习总是有困难与挑战的,她们愿意接受这种挑战。并且相信总有办法克服焦虑的。(列障碍

其次,当妈妈引导孩子去关注半满杯时,孩子就有了积极的态度。母女俩热情非常高,经分析,发现语文、英语没问题,科学好像也可以应付,数学应用题部分也不怕的(思资源)。

此时女儿突然明白了:“如果数学填空题能够做好的话,就不必担心考不好了。”创条件

结果期末考试出奇地好,成绩上升到班级的前四名,语文还得了99分,作文满分。

适用边界】“两角度思维”适用的条件是什么呢?行动前因为看见很多困难想放弃时,“两角度思维”能助你一臂之力,增强完成目标任务的愿望与信心。

预防异议】伙伴们,大家把难事中的困难与资源找到了,也许大家会疑问:这有什么用呢?确实只看到困难与资源,不去行动事情肯定做不成,但通过分析找到阻碍后,哪怕多一个应对方法,看见一个已有条件、资源,至少能多一分自信,成功的机率也就增大了1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显像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先听听下面情境:年初订了计划要锻炼身体了,却迟迟不敢开始;近期想看一本销售类的书籍,书购买回来,一直放在床边;购买了心理学100讲的课,总想找合适时间听一听,现在快半年,却没听过呢......我们有没有经历过相类似的场景,回想一下当时的情境,回忆一下当时有多少假想敌阻碍了我们的行动,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待会我们请一组小伙伴来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时间为2分钟。

学习者案例

飞鱼:报了一个会员培训课程,还没开始学习。

明月:上面提到过的好像都有,买了书没看。

杨磊:找工作不知道从何入手,就放弃寻找。

A1+反思加工经验

拆书家反馈:大家刚才讨论得非常热烈与起劲。(赞美

刚才大家很认真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用刚刚学到的方法和技巧,假设自己回到当时的情境下,如何两角度思维,
用“是的,但是”、“是的,如果”来列出困难、障碍,资源与条件,再在小组里跟伙伴聊一聊。

可以参考下列表格的提示。

学习者分享案例

飞鱼的分享:上个月报了一个会员培训课程,内容很多,无从下手,没有开始听。

“是的,我很想把这门课学完,但是不知道怎么开始”;“是的,我觉得这门课程对我很有用,但是学习时间不够”。(列障碍

我本来是做培训的,自己会有很多实践的机会。(思资源

接下来“如果我根据工作需要技能有针对性的选择内容,区分哪些是需要的话,这培训课也会学得下去了。”(创条件

【拆书家回应与反馈】——好,掌声给到我们的飞鱼。(号召鼓掌

他的陈述用到了今天拆页的知识点要求与方法,技巧也用得很好 客观评价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R片段阅读二

采取行动时,我们所有的人面对自己要处理问题都会存在一定的倾向。在策略中,我们不能深入去探索各种风格偏好背后的心理原理,但你仍然可以轻易地把自己划归到不同类型中。例如,有些人是观点提出者,他们总会找你,和你聊起下一代“伟大的发明”或想法。其他人则更喜欢提炼和完善现有的构想。当你告诉这些人某个设想,他们立即思考如何来完善。另一类则喜欢向他人推销自己的想法,让他们来支持自己。但还有一类人喜欢接受已经成型的想法,然后执行,将它们变为现实。

为了自身的追求中获得助力,你应该确定自身风格接近于哪一类,然后再找其他类型的人帮助你,以提高取得巨大成功的概率。例如,如果你喜欢提出构想,那么就拥有了“杯子是半满”的乐观心态。这时,你应该找那些构想完善者(即看到杯子是半空的人)来帮助你改善设想。这样你就能预先消除一些潜在的问题,降低失败的可能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过渡】好,“两角度思维法”帮助我们在行动前就辨认出困难与挑战,打败了心中的那些“假想敌”,也找到资源,创造了条件,自信心增强了。我们满怀信心地开始行动,在行动中如果狼真的来了,那些挑战、困难、障碍真的出现了,那怎么办?你的助力在哪里呢?谁能够帮你赶走拦路虎?请阅读第二个片段。

片段二学习目标】学习者在做事过程中遇到难题时,通过辨认风格——获得助力两步法,找到可以帮忙的人。任务者,正式非正式团队,甚至个人都可试试。

拆书家:大家边读边思考:时间为1分钟,读完的示意我一下。有哪几种做事风格 ?怎样找到帮忙的人?

I讲解引导

技能点:讲解时一要有例子,二要预防异议,三细化步骤,四不这么做的坏处。

Why--不怎么做的坏处】小张接到了领导交给他做PPT的任务,他立即着手制作,化了几天PPT却做不下去了,因为他不知道领导想要的PPT是长成啥样的?你做事是不是也这样只顾行动,不愿事先立个预案呢?只顾行动,没有应对困难预案,困难真的出现了,就会显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如果能够先了解自己做事风格,再请不同风格的人帮忙,消除潜在问题、困难或挑战,如有预案等于在头脑中演练了一遍,行动步骤越清晰,是不是更利于完成任务呢?

what】“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是分析自己与他人的做事风格,再找人帮忙,以达到最大成功率的求助方法。

这个方法到底有什么好处呢?先听听我的故事。

案例】去年下半年部门重组后,艳子担任了生涯课程组长,她想组织一次教研活动,但是初次担任副科长的她,苦思冥想了一周拿出一个活动的流程,领导就是不满意。

愁眉苦脸的艳子想让我帮帮她。我知道艳子执行力强,做事细致、踏实,但初次做,想法不够成熟,细节上把握不准,教研活动的点子少。听完艳子的诉苦,我知道了她此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图与大致流程。我建议再找柯老师、江老师帮忙,她俩点子多,最后大家一起突破传统教研活动形式,改用头脑风暴法,设定主题,分组讨论,展示成果,并关注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

艳子将改善后活动方案重新上交,领导认可了。艳子主持了教研活动,成功完成各项任务。

回顾整个事件,我有意识使用了辨认风格——获得助力的方法

【how】

细化行动步骤

第一,确认风格。

A,区别类型

要出色完成任务先要了解做事是有不同风格与习惯的。有设想提出者:常常与他人聊想法的人;有改善设想者:提炼、完善想法的人;有执行想法者:听了想法后会立即补充细节的人;还有推销想法者:一有想法就会告诉别人。

B,分析习惯。

确认自己一直以来的做事风格与习惯。如果是帮助他人辨认做事风格习惯,就需要询问一些以前的经历。

第二,获得助力。

寻求帮助。

明确自己的做事风格、习惯后,再找到不同风格的人来帮忙。可以这样问:谁可以帮到我(他)?

消除问题。

用上个片段的“两角度思维”三步法:从半满杯的乐观心态出发,找到现有条件,再与合作者从“半空杯”角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障碍,消除潜在问题。

预防异议

互动中预防异议

拆书家:做事风格仅仅是文中列举的四种吗?Tina你觉得呢?

学习者Tina:不止这四种。

做事风格一定要分得非常清楚吗?不是的,风格是多样的,划分目的便于找到可以求助的人。

每个人只会有一种做事风格吗?不一定,有的人同时偏好两三种风格。

拆书家:求助几种风格的人比较合适呢?是不所有人都要找来呢?明月你觉得呢?

学习者明月:不一定。

拆书家:对,不一定,找到最能够帮到自己的人就可以。同时还取决于事情的复杂程度。

拆书家:这几个步骤中哪个是最关键的,飞鱼你觉得呢?

学习者飞鱼:区分出别人做事风格。

拆书家:你觉得是区分别人的风格非常重要,是吗?(反馈——追问确认

适用边界】“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用在哪里比较合适呢?任务有难度,想把事情做得更完美,但想要消除潜在问题、障碍,需要求助他人时,团队或个人都可试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运用场景描述能力要求:给出了一个非常具体、确定的场景,学习者可在此场景中演练或讨论或应用新技能。

运用场景描述

上个月,王珂去一家汽车4S店实习,老板给他的任务是给客户打电话。但王珂不知道如何开口,担心与客户沟通时是否有漏洞、会不会出纰漏,一直忐忑不安,迟迟不敢给客户打电话,王珂就去请教学过“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的黄小明,黄小明就用“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来帮助王珂。

小组讨论指令

1.小组内讨论,在黄小明帮助下,王珂是怎样找到帮助自己“敢与客户电话沟通”的人。

2.需要注意的是,要用今天学到的确认——获得法,有具体步骤方法就可以。

3.讨论时间为5分钟。

拆书家:谁帮助谁?

学习者:黄小明帮助王珂。

拆书家:黄小明帮他干什么?

学习者:找到可以帮助他的人。

拆书家:要用什么方法?

学习者:确认风格-获得助力的方法。(互动中帮助学习者明确讨论内容

分享解决方案 请一个小组分享讨论出来的“电话沟通”流程与方法。

学习者明月在小组讨论时,提出“是先区别他人的做事类型,还是先分析王珂的做事习惯?”

拆书家:“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是先区别类型,还是先分析习惯呢?”(反馈——肯定是好问题

拆书家:杨磊你觉得呢?Tina你觉得呢?(回应——组织讨论思考

学习者:不一定,根据实际情况。

拆书家:这两个小步骤在运用时,可以灵活,要从实际出发,对不对?(反馈——简短复述

学习者案例】学习者杨磊与飞鱼的简要分享

黄小明通过跟王珂的聊天,帮助王珂了解自己的做事风格与习惯。王珂在校期间是学生干部,做过很多活动,是个心理能力很强的人,能够接受成形想法,执行力非常强,而且是汽车专业的,有汽车基本知识。然而初入职场,需要前辈给予想法上的指导,了解跟客户沟通的内容,讲些什么。(了解王珂的做事风格与特点

王珂是实习生,要虚心请教,通过黄小明了解公司、客户资源,找到其他人帮忙联系客户,以获得更多资源与更多的人。黄小明建议王珂去找一位前辈给予指导与帮助,前辈在电话沟通上有经验,知道打电话会遇到一些什么困难,大致的解决方法是什么。4S店前辈还可给一个与客户沟通的框架,同时准备好话术流程,电话沟通的清单等。这样的帮助王珂就会明白打电话的节奏,客户名单,话术等。(寻找帮忙的人

沟通中底气要足,心态要好,对客户要坦诚,同时对材料、价格、汽车性能要了解,还要反复练习电话沟通的步骤。 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有应对措施

回馈与反应】经过两位小伙伴的叙述,他们基本上用了“确认风格——获得助力”的知识点、步骤,黄小明帮王珂找到了可帮助自己“敢与客户电话沟通”的人。

讨论中符合了今天知识点的要求,整个讨论与分享做得非常好。杨磊在分享中先分析王珂的做事风格,这点表达得非常好,王珂的执行力强,只是沟通技巧与方法还不够。还帮王珂找到了自己长处与不足的地方。(在复述中进行点评与赞美

飞鱼补充了第二个环节,在找到了帮助人后,还要有解决方法,那就是给一个电话沟通的流程框架。(客观评价

在复述中虽然没有特别去分析别人的做事风格,但实际上做的过程中已经做到了,就是让一位有经验前辈来指导王珂。这样黄小明就运用了“确认风格——获得助力”的方法,真正帮助王珂解决了他遇到的困难。(超越拔高

A2催化运用

能力要求:指令清晰,能够让学习者在自己勾画出来的场景中运用拆页中的技术,规划出了如何做的具体计划。

【分步催化1】下周一早上刚到办公室就接到了紧急任务,下班前要提交直播方案,可你从来没接触过;领导让你去邀请生涯规划专家古典老师来给公司员工做个人战略发展的讲座;你刚上任销售主管一周,总经理要求你拿出六一儿童节产品营销方案;接下来一周中,我分享的哪个情景可能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呢?请花1分钟想一想,只要想出那件事就可以了。

学习者案例

明月:立即给客户提供材料。

Tina:提升员工敬业度调查方案。

飞鱼:下周要完成一个活动方案。

杨磊:电脑上突然出现了紧急情况,系统崩溃了。

分步催化2】现在请用“确认风格——获得助力”法来规划你的待办事项:你的行动计划是什么呢?什么时候做?要达到怎样的目标?如何做?5分钟拟好后计划后。写下来后我会请伙伴分享一下。

【参考格式】

①你待办的事项:

②你的行动目标:

③具体行动步骤:

学习者案例1

杨磊:我先说,我不知道是不是符合央央老师说的方法。

修复系统是我们要待办的事项。

目标:及时修复出现的系统故障

行动:1 自己是一个修复的执行者(确认了自己的风格

2 找到帮忙的人:我需要一个总体规划的人来支持,这个支持人是领导,他来分析我们的小目标。自己还不能解决的话,就需要请第三方人来帮忙解决。(可以帮助到自己的人

拆书家:根据你自己的陈述,你自己觉得跟我们今天讲的哪几个知识点是符合的?(拆书家回应----好奇反问

学习者杨磊:确认自己类型这一点我觉得是符合的,然后我需要帮助的人一个是做计划的人,一个是其他的人。

拆书家:你觉得这两个步骤是符合我们今天的知识点的,对不对?(追问确认

拆书家:好,非常好,掌声给到他。其实今天的知识点会用了,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应该向谁去求助。很好地用了今天的知识点哟。 号召鼓掌并赞美

非常好!

学习者案例2

待办事项:做一个活动方案。

目标是:下周二之前提交方案初稿。

行动:分析自己是一个偏执行导向的人,但创意点还不够。(确认风格

可帮助的人虽然没有明确下来,但可以身边朋友请教。(获得助力

拆书家:你在分享过程中,你觉得对应知识点,哪一些做得比较好?(拆书家回应----好奇反问

学习者:也是在自我了解、风格界定上做得特别好。

拆书家:是的,在自我认知,风格确定上确实做得特别好。掌声给到飞鱼。(号召鼓掌并赞美

两位伙伴在分享过程中,我有个觉察,我们有的时候很可能会忽略自我分析,忽略自己的优点与弱点,我们应该先进行自我认知,再去想想找怎样的人帮助。所以寻求帮助是一项不容忽视的能力。(超越拔高

学习者案例3

待办事项:这是件没有遇到过的事件,就是如何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目标:在下次评价前员工的满意度比目前要高。

行动:我是一个学院派的人,会看资料来进行分析员工满意度,分析是最强的能力。但自己缺少的是如何提高的问题,比如“你会不会用你所学投入到企业业绩的提升上”这个分很低。【确认风格

影响深刻的经理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他们能力强,投入度高。还有一些能提供案例、鲜活经验的人。【获得助力

拆书家简要点评】尽管Tina表达时好像没有具体说出是哪个人可以帮助,但头脑中还是有一些可支持与帮助的人。对自我分析,如何获得求助,还是有很多思考的。

我们把掌声再次给到Tina。(客观评价,号召鼓掌

拆书家总体评价】今天我们大家非常认真地学习并演练了两角度思维法。从半空杯入手,看见障碍、困难,再把眼光聚焦到半满杯,分析中资源、优势、力量等,最后想想可以创造哪些条件,解决潜在的问题。在做事过程中,遇到难题则从半满杯出发,发现自我优势与做事风格,支持的力量,再来到半空杯获得助力找到了那个可以帮助的人。

这样一来,杨磊你对半满杯与半空杯有了一定的了解吗?跟你当时读片段,是不是有变化了? 提问回应第一片段阅读后学习者的困惑

学习者杨磊:嗯,明白了。

强有力总结】伙伴们,期待大家成为完成任务高手。完成任务高手之高,高在善用“半空杯”“半满杯”两角度思维让“想”、“做”有机结合。从“列障碍找方法、思资源创条件”到“辨认风格——获得助力”,形成两角度思维闭环,努力实践,相信我们一定可以培养出两角度思维,将漂浮的想法成形、落地、行动,造就出色完成任务与解决问题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