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银川筹备分舵第33次线下练级 所在级别: TF2-3 学习主题: 如何快速调节情绪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王瑞娟,很高兴再一次跟大家一起拆书学习。今天我要过的是TF2-3。

【分组】

为了方便等会大家一起讨论,现在先来分一下组。邻近的两人一组,一共形成4个组。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在遇到令自己感到气愤、痛苦、心烦意乱的人或事时,不再做出抨击的行为,而是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放松心情。

【图书介绍】(1-2分钟)

F 特征(核心是“书”,用于满足好奇心):

今天我要拆的内容来自《非暴力沟通》,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国际非暴力沟通中心创始人,也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沟通专家。这本书主要讲了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达到良好沟通的目的。

A 优势(重点是“比较”,用于建立安全感):

相较于其他沟通类书籍,这本书更专注于内心的感受和需求,作者希望能够以此帮助更多的人平静下来,促使他的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平时遇到的冲突和争论。书中有大量的实例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相关内容,并在小结中提炼出了重要知识点。

B 利益(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利益,用于引发兴趣)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一定出现过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互相抨击、互相拆台;太过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是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人和事……这本书会让你找到具体的方法来解决困境,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为了能够更好地照顾自己,一位女士报名参加了一个历时三天的非暴力沟通研讨班。在活动期间,她发现自己的生活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她回忆说,在第二天清晨醒来时,她头痛得十分厉害。“在过去,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去检讨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是否吃了不好的食物? 是不是给自己施加了太大的压力?我会盘问自己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一次,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问自己的问题是,‘我现在需要做什么来缓解头痛?’”

“我坐了起来,做了一些柔和的头部运动。接着,起床到外面走了走,回来后又做了一些别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下来。过了一会儿,头没那么痛了。这时,我想了想昨天在研讨班中的经历。我发现,头痛很可能是因为昨天我不怎么留意身体的状态。现在,身体是通过头痛来提醒我‘请留意我的需要’。于是,在接下来两天的研讨班中,我就用心体会身体的状态,并休息调节和放松。这一次的经历了提醒我:在头痛时,我可以专注于我的需要。这是我人生的重大突破。”

在另一次研过班中,有个参加者询问如何在开车时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是我很熟悉的问题!由于工作的需要,我过去经常开车前往美国各地。我知道,在开车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多困难。那时,如果有人以我不喜欢的方式开车,我的头脑中常会置出以下的想法,“这家伙有毛病!开车都不看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就会想好好教训那些我认为不守规矩的司机。可是,我又没法惩罚他们,于是,就更加恼怒了。

后来,我终于学会了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的,看到他们这样开车,我真的很害怕:我希望,他们在开车时能注意安全。”哇!我感到惊讶的是,只要我不再批评和指责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的心情就放松了许多。

我深受鼓舞,于是又决定去体会其他司机的感受和需要。在第一次尝试这么做的时候,我就得到了很大的满足。那一次,在我前面的那辆车开得非常慢,它在每个十字路口都会减速。我有点急了,我和自己说:“这车没法开了。”注意到自己的紧张情绪后,我开始体会那辆车的司机可能会有怎样的感受和需要。我觉得,前面的那位司机有点不知所措,希望得到后面司机的谅解。路渐渐宽了,在超车时,我发现那辆车的司机是一位看起来有80岁的老太太。她看上去惊慌失措。我很庆幸,我曾用心去体会她的感受和需要,而没有鸣喇叭或做别的动作来表达我的不悦。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当我们以挑剔的眼光看待一个人或者一件事时,很难做到用平静的心态来面对,这样就可能产生愤怒、痛苦、烦躁不安等负面情绪,因为当持有偏见时,看问题就会不够全面。在原文中作者提出了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来应对,让我们不再关注别人的做法是否妥当,也不再质疑自己,而是认真体会自己和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达到心情平和的目的。

why:在我们使用这个方法的时候,能够更快速地调节情绪,放松心情。(不这样做的坏处):如果总是消极地对待身边的人或事,比如谩骂、吐槽,不仅这件事不会被有效地处理,还会使我们压抑,时常抱怨,不利于人际交往。

【how】

以下三步能让我们以更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这些问题。

1.体会自己的感受。比如此刻是气愤、紧张、亦或是烦躁?

2.明确自己需要什么。想有个人帮自己,还是从中获得尊重?

3.换个角度,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例如他很焦虑,想要更有秩序。

【where】

在面对让你不喜欢的人或者事情时,换个角度看待,让自己心情更舒畅,更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说:他都不理解我,我为什么要去体会他的情绪?就算我知道他的感受和需要,也不会让我们双方达成一致,问题还是在那。事实上,这个方法是为了我们消除偏见,打破固有思维,心情快速平静,这样才能找到更好的处理方法。当然,如果双方都能做到这一点会事半功倍。

举例来说,又一次我家孩子连续高烧三天,我在老妈家住着,老公打电话开玩笑说我咋又回娘家了。我当时心里有点不舒服,但是我没有像往常一样指责他的不是。而是先感受自己此刻的心情,并告诉他:在孩子高烧需要时时看护照料的情况下,我休息不好,非常疲惫,我需要有人跟我分担,让我能适当休息一下,而老妈家人多,大家也非常乐于帮助我,让我不是那么累。他这才知道孩子发烧那么严重,之后我也表示能够明白他的感受和需要,并积极跟他沟通:当你回到家,只有你一个人的时候,你是不是觉得有点孤单,想要我和孩子陪在你身边。他感受到我的理解,也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逐字稿):

我们刚刚学习了如何以更轻松的心态面对人或事。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演练。场景是这样的:小杨新调入部门,工作内容还是和之前的一样,但是刘经理的要求特别多,比如手机、文件不能放在桌子上这些要求在小杨看来完全多此一举。在刘经理多次要求他改正经理认为的不良习惯时,他总是不以为然。

现在,请两人一组,其中一人扮演刘经理,一人扮演小杨,在刘经理要小杨必须按照他制定的规矩执行时,小杨如何运用今天所学的三步法来解决问题。用8分钟的时间将对话写到白纸上,并在小组内讨论演练。

时间到了,现在我们请两个小伙伴来分享一下。

学习者案例记录:

(小杨的扮演者是小李,刘经理的扮演者是肖肖。)

刘经理:小杨,你看看你的办公桌,又是乱糟糟的,赶紧把文件、收集收下去。

当面对领导再次提出的这个问题,小杨想到了快速平复情绪的三个步骤。

小杨:(心理活动)经理要求我必须按照他的想法来整理桌面,我非常不满,也很委屈。我将文件、手机等随手摆放是因为这些文件都是立即处理的,我需要时刻能看到他,及时提醒我,所以没有必要刻意收起来。而领导要求我按规矩执行,是因为他注重的是制度的有效执行。想通了这一点,他主动去找经理:“经理,您要求我按规定将桌面整理整齐,我没有立刻按照您所说的去执行,我为了自己方便,没有执行公司规定,这一点是我做的不对,我会及时改正,找一个既能方便自己,又与公司制度不冲突的方法。”

刘经理:恩,这就对了,提醒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不是只有摆在眼前才可以,你做的很好。

结束语:

感谢两位小伙伴的分享。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都可以在出现冲突时不再做出抨击的行为,而是认真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放松心情,从而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希望以后生活和工作中我们都能积极的运用这个方法,为心灵环保!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