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学习目标】
通过今天的拆书学习,我希望学习者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场景),可以运用金字塔原理中逻辑树的思维(how),通过简单的5个提问,将问题拆解开来,清晰全面得认识问题,帮助阐述问题或者解决问题(行为结果)。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NAP君
【F】特征,核心为书,好奇: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的作者是芭芭拉·明托,她1961年成为了哈佛商学院第一批录取的女学员之一,并在1963年被麦肯锡国际咨询管理公司聘请为该公司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性咨询顾问,她在写作和表达方面的长处很快的得到了赏识。并且在1966年被派驻伦敦去负责麦肯锡公司日益增多的写作能力提升问题,30多年来她致力于传播《金字塔原理》。我们虽然没法参加她的课程,但是我们还是能读到他的这本《金字塔原理》。我们虽然没法参加她的课程,但是我们还是能读到他的这本《金字塔原理》。
【A】优势,比较: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也是畅销40年,经久不衰,广受欢迎。如果想训练写作逻辑与思维逻辑不做二选,豆瓣评分8.1分。而且所有负评都是读不懂,你们想想这本书多牛。
【B】利益:
【B1】:
这本书它是训练和强化人们表达、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们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如果好好的学习这本书,把书中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你的表达和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飞速的提升。
【B2】:
本次拆书分享,将分享的是金字塔原理中的一个很小的片段,“用逻辑树拆解问题”。这个片段很短,但是它讲明白了如何判断问题是够存在,当问题存在时我们如何拆分问题(或者说看待问题)。非常简短的文字,翻译的也不好,但是却使我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不迷茫,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时候便于沟通。
“用逻辑树拆解问题”选自《金字塔原理》
判断问题是否存在,通常要看经过努力得到的结果(现状),与希望得到的结果(目标)之间是否有差距。由某一特定背景导致的某一特定结果,称为非期望结果(R1,即现状,Undesired Result)。
“问题”是指你不喜欢某一结果(比如销售额降低),想得到其他结果(比如销售额增长),称为期望结果(R2,即目标,Desired Result)。解决方案则是指如何从现状R1到目标R2,如图8-1所示:
图8-1 界定问题的连续分析方法
以上界定问题的方法称为连续分析(统计学上称为序列分析),是一种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技巧,可以帮助你为以下按逻辑顺序排列的问题寻找答案:
1.是否有 /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3.为什么存在(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回答问题 1和问题 2是为了界定问题,问题 3是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问惠4和问题5是寻找解决问题(或抓住机遇)的最佳方案,如表8-1 所示:
表8-1 5个问题的归类
在介绍分析结果的时候,问题1和问题2的答案就是文章的序言,问题3~5的答案是金字塔结构中的思想、观点、论点、看法。
【WHAT】:
这个片段教会我,当我发现问题存在时,如何快速得拆解问题,便于之后解决、沟通或者寻求帮助。
【WHY】:
为什么需要拿这个片段来讲?
【一般人的做法】
因为大量的人是靠经验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从逻辑出发的。所以遇到问题就会直接从问题跳到解决方案。大多数时候是没啥问题的,但是当问题改变,或者超出经验范畴时,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不那么做的坏处】:
所以很多人能成为某一方面解决问题的专家,但是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就寸步难行。或者我们也见过一些人,办事能力很强,但是你让他带徒弟、教学生,很糟糕。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正确全面的界定问题的边界,拆分问题的结构和梳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HOW】:
第一步、界定问题。
1.有没有 /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
2.问题在哪里?
第二步、分析原因。
3. 为什么存在?
第三部、寻找解决方案。
4.我们能做什么?
5.我们应该做什么?
【步骤讲解】
第一步界定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边界。第一是不是真的存在问题,第二想问题的时候不能天马行空,要真的相关。
第二步、当问题确定了之后。就要想想原因,方法有很多,书中有量的篇幅讲解。但是最简单最接地气的方法其实是一条,把相关的元素罗列下来,分类汇总,看看哪些元素的改变能解决问题。
第三步、就是解决问题了。当我们把能影响问题的相关元素整理好之后,我们看看我们能做到哪些,然后去落实,这样就能解决问题。
当然这个方法对帮助别人梳理问题也有很好的效果。
【反面例子A1】:
讲下前段时间做自媒体的例子吧,因为我自己经营一家手工工作室,所以我去年下半年一直很希望用自媒体的形式进行引流。当时也学习了一些社群运营,还有做自媒体的课程。现在回头看看,其实当时并没有仔细思考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梳理好逻辑。片面的听信了一些课程的内容,虽然看着是做的像模像样的,但是当你的没有梳理清楚问题的逻辑的时候,定位框架逻辑都发生些许偏差的时候,你没法客观的分析原因,你的行动就会变形,就像拳头打在棉花上一样,最终影响问题的解决。
【将反面例子加工成A1+】:
我在好好思考过这个问题之后,我重新找了个老师进行学习。我当时是这么思考的。
第一步、界定问题。
我的问题是通过自媒体对手工工作室精准引流,达到变现的目的。
第二步、分析原因。
我之前失败的原因:
1、是定位不明确。我既想快速引流,又想打造IP。但是这两个事情之间其实是有矛盾点的。我以前不知道,但是学习过后现在发现这个事情难度是很大的。我的前期定位可以更精准。
2、是平台选择错误。我一直是在做视频号,当时做到700+的粉就很难再上去了。后来明白小众的产业做视频号并不占优势。
第三步、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呢?做好定位1.0版本。做更简单粗暴的有效率的事情,不要想得太远。我的视频号从小众的手工好定位开始往生活号的方向打造,手工这块去小红书做了一个找好做精准定位。
【适用边界(现场一带而过)】:
这个方法适用于什么场合呢?当你遇见目标和结果有差距需要进行调整,或者问题自己跳出现的时候。你需要快速得进行梳理,不一定能完全拆解问题,但是你至少不会惊慌失措。
拆书家提问设计(A显像提问):
好,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没有遇到过碰到什么问题而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
比如,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比如,工作中有没有目标没有达标?
如果有,和组内的朋友分享一下,时间2分钟。分组,从我右手开始,两人一组。然后我请一位朋友分享具体的故事情节。
学习者:
在家里面教育小孩,知道需要根据书上一样正面管教,但是教着教着就控制不住脾气了。
拆书家提问设计(A1+提问)
好,通过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你再遇到类似的情景,你会怎么用刚才学过的方法去回应?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我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
学习者:
第一步、界定问题。
界定生气的原因是与我自己的预期不符合。
原因是因为看过这些书籍以至于我对于这些方法有预期。
第二步、分析原因。
为什么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我定义这个问题定义错了,这应该是个过程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
第三部、寻找解决方案。
我们和孩子都要一直到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慢慢得进步,而不是一次性达标。我们可以制定一个长期的计划,最终达到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