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目标:大概划分讨论的区域即可,2-4人一组,一句话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1-2 的拆书家NAP君,今天的拆书环节有小组讨论,所以先把小组分一下,从我右手开始,两人一组,余下的一人加入最后一组。
目标:简单介绍书名、内容
我今天拆的这本书是《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作者是张萌,她在我心中是一位女神。
很多人不知道她,那我来介绍一下。她连续28年,每三到五年训练一项硬本领;连续20年,每天坚持5点钟起床看书写作,并且在前两年已经提升到4点钟起床;连续9年,每年出版至少一本书;连续7年,坚持创业不退缩,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连续6年坚持以人为师的自主学习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听完这段介绍大家是不是更了解作者了呢?她的自我管理体系呢,我觉得不是适合每个人的。但是她在我心里是一个标杆,她让我知道“原来人是能100%管理好自己的”。
今天我的这个拆页选自她2020年的一本书,这本书叫《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讲的是她时间管理上的一些方法论和工具。我们今天学习一个小工具“康奈尔笔记法”,看看能给我们带来哪些收获。
康奈尔笔记法,名称的由来和发明者的信息我们不做过多的介绍,想了解可以自己去查。 我们直接来说怎么用:
康奈尔笔记怎么记?简单来说,就是对你的笔记本进行简单的分区。首先靠近笔记本的左边,从上面一直到整个笔记本五分之四的位置,宽度约为整个笔记本宽度的四分之一。这个区域我们把它叫作提示栏。下面区域的高度占整个笔记本高度的五分之一,宽度为整个笔记本宽度的整个区域,我们叫作概要区。 剩下的最大的那一块区域,我们叫作笔记内容区。
我需要告诉你的是,这几个区域的划分,我们没有必要遵循这么严格精准的划分比例,重要的是通过区域的划分给笔记的后续操作留出必要的空间。只要尽量给笔记内容留出足够大的空间,有地方做梳理就行了。不然,我们就很容易满本子乱记,把知识点写得满满当当的。后面老师开始梳理归纳了,发现已经没地方下笔了,再翻页吗?把提示的内容写在下一页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最开始的时候,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学生,一开始记笔记可认真了,紧跟我的步调,我写什么他在下面也跟着写什么。可是我开始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他就马上不知所措地盯着我发愣,我就知道他肯定是没有地方写了。
分好的区域我们应该怎么用呢?课程当中提到的知识点,我们直接记在这个笔记的内容区。然后我们在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需要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写一些提示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就写在左上角的提示栏当中。
当你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对它们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了,那就把这些概括的文字写在笔记本下方的归纳区。 从使用顺序上来说,应该是笔记内容区域在先,其次是提示区,最后才是概要区。
整个康奈尔笔记法,我要求听课的小伙伴都这么记笔记我在板书的时候也是遵从的这个原则。 所以每次开课之前我都会先把这个笔记法教给大家,这样大家就不会在记笔记的时候出现问题了。
【SQR】
过年的时候,小伙伴们聚会,在探讨提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当我们聊到学习笔记的时候,我推荐了我常用的“康奈尔笔记法”。但是我发现有大量的小伙伴不知道这个简单高效的做笔记方法。
【What】
康奈尔笔记法呢,它是一种将笔记本划分成三个部分来进行记录笔记的方法。
【why】
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学习者为什么使用康奈尔笔记法就能提高效率呢?
我在使用康奈尔笔记法之前的笔记,记录是从上往下,线性的记录方式。但当你碰到和前面穿插的相关内容,或者你在复习中产生了自己的感想,你就没有办法回到前面再去记录了,因为本子没有地方了,我们只能在边边角角记录,但是这种强行记录不便于阅读。
自从使用了康奈尔笔记法之后呢,期初会觉得很浪费本子,但是当我们学着学着在后期碰到大量穿插的知识,复习时自己的感悟总结,还有翻找笔记时的框架和标注,非常的方便。
【How】
那我们需要怎么做呢?
1.划分区域。首先我们要将笔记本划分成三个部分,最下面的1/5我们称之为概要区;左上的1/4,我们称之为提示栏;右边的3/4,我们称之为内容区。
2.记录内容。听课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知识点写在右上角3/4的内容区。
3.梳理框架。然后我们在这些知识进行梳理的时候,需要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写一些提示性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呢,就写在左上角的提示栏中。
4.总结感悟。当你对这些内容进行思考和消化之后呢,有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可以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了,就把这些概括性的文字写在笔记的下方的概要区。
【where】
这个康奈尔笔记法呢,不但在线下,就是线上学习的时候非常有效,而且在看视频和音频的时候。还有自学的时候做笔记,记录也非常的有效。
【案例】
康奈尔笔记法呢,一直是我非常喜欢那种记笔记方式,但是呢,我上周找到了我这个康奈尔笔记法的盲点。
我最近在学习自媒体线上课,因为能反复听,所以我在学习的时候疏于记笔记,也没有使用康奈尔笔记法。昨天呢,课程的第一部分结束了,我在做深度复盘,但是有大量的案例和边界,我复盘了一天还没有把内容整理完,想想原因是越整理越乱。我整理到后期连张思维导图都画不全了。所以呢,如果我一开始就预留出地方进行复盘,在概要区做好标记,做好穿插内容的标注,我再复盘的时候就能更清晰。。
【反思】
所以呢,如果我一开始就预留出地方进行复盘,在概要区做好标记,做好穿插内容的标注,我再复盘的时候就能更清晰,能有更高的效率。
A1:好,接下来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以前去参加线上课和线下课的时候,经常会拿不同的本子或者随手拿一张纸,然后参加完活动之后。这会不知道把本子放到哪里,或者我有非常多的笔记本,但是每个本子就用了几页。听到这个康奈尔笔记法之后呢,我想了一下,我可以把本子分类,比如说这本专门记哪个内容,那本专门是哪个内容?而且可以把本子划分出区域,然后有新的知识迭代了之后呢,我可以添加到这本本子前面空的地方进行知识补冲,然后留下很多空的地方进行复盘,这样子的话,我一些废的本子也能够有利用的地方,并且我能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复盘。
A2:下面请你给自己在未来的运用写一个计划,讲讲你会怎么用,记录在拆页的背面。写清楚你在那种学习形式,学习什么,然后怎么用上这些步骤。给大家2分钟时间写在便签上,然后我请一位朋友分享。
既然是学以致用,那么接下来来谈一谈你之后会做什么?
学习者案例记录:
我其实还是很喜欢听得道的东西的,但是当时听的时候呢,就是听听过,就是有感想或者听到金句的时候呢,原先就是听过,但是如果用这个笔记方法呢,我就可以把它记录下来。我心里想着呢就是。就是唉,这边听听过,下次可以回头再去听一下,但是时间段过去之后呢,我反而不会去做这些事情了。学了这个方法之后呢,我就可以用康奈尔笔记法把笔记本进行三分,然后进行记录。我会在内容栏里面写下,就是听到的对我有感触的一些内容,还有知识点,然后呢,我会在框架中呢进行一些标记,并且把主要的那些触动我的地方写下来,最后我再在下面的总结栏里面呢,进行复盘,写出最值得我去记录和分享的一些观点和内容,还便于日后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