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大家好,我是蒋娜,人称“娜姐”,我的三个标签
1.人力资源专家;
2.心理学爱好者;
3.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我是一位有着接近20年工作经验老人资,通过20年经验和专业的累计,让我在人力资源专业上取得了一些小成就,所以我的第一个标签是人力资源专家。在工作中,我在研究一个企业如何育人、用人,在生活中我是二个孩子的妈妈,在为社会培养二个合格的人,这么多年培养员工和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领悟到培养一个人综合素质,需要用到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开始研究心理学成为一位心理学爱好者。我的工作是成年人的培养,生活中是未成年人的教养,“培养“、”赋能“这二个名词与我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这种“培养“、”赋能“的能力需要我不断的学习,自我精进,于是我将终身学习的践行者做第三个标签。很开心能在拆书帮这个舞台上与各位小伙伴结缘同行。
我是去年7月与拆书帮结缘,我很喜欢拆书帮的便签读书法。
便签读书法分为个人学习法和组织学习法。
个人学习法:个人通过RIA便签法去读书,即通过阅读原文R片段;写出自己对片段理解的I便签;关联曾经过往经验的A1便签;规划未来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解决方案的A2便签。
而组织学习法,是由一位拆书家将书籍内容进行加工输出一场现场学习,这个过程当中,由拆书家引导和促进一群学习者将书中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拆为己用。它与培训最大区别就是让人有意识将自己过往经历与理论知识做关联,并做一个改变的行动计划,将学与用有效结合,真正的落实到改善行为,可以与培训中实战经验相互交织使用,互为补充,能大大提高受训者对知识掌握程度。
而拆书帮它是由一群喜爱拆书法的学习爱好者形成的公益性社群,一个学习和展示自己的平台。它在全国都有分舵,我们所在长沙麓山分舵也是隶属于拆书帮的一个社群分支。拆书帮的目的是帮助更多的学习爱好者成长为拆书家。欢迎小伙伴们加入拆书帮,我们一起拆书晋级。
【图书介绍】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片段来自于《正面管教》,这本书的作者是简.尼尔森,这本书全球销量600万册以上,以不惩罚、不骄纵的方式被称为管教孩子的“黄金法则”。我今天来拆解的就是其中的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日常惯例表”。
《正面管教》P137
日常惯例表
孩子越能自我照料,就越觉得自己能干,越能受到鼓励。能避免晚上就寝争斗以及早上起床争斗的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制定日常惯例表:
1、 孩子决定惯例表。
2、 孩子列出清单。
3、 清单后面附照片。
4、 把惯例表挂到显眼的地方。
5、 按惯例表执行。
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惯例表行事,而不是由你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可以先让孩子列出他们晚上就寝前应完成事项的清单,这个清单或许包括:收玩具、吃点心、洗澡、换睡衣、刷牙,为第二天早上选好衣服、晚间故事、拥抱。把这些内容到(如果孩子年龄足够大,就让他们自己抄)一张表上。孩子们会喜欢自己做这些事的时候你替他们逐一拍照,以便他们把照片到表上每个项目的后面。然后,把这张表挂到孩子能看得到的地方。让日常惯例表说了算。你不需要再告诉孩子该做什么,而应该问他们:“按你的惯例表,下面该做什么?”通常,你不是必须要问,孩子会自己告诉你。
当孩子们遵循早上的惯例表,每天晚上选好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就能消除第二天早上的一些麻烦,如果他们头天晚上就把自己要穿的衣服摆好,他们就不会因为后一分钟还找不到衣服而发脾气。另一项应该在就寝前完成的任务,是让孩子头天晚上就把要带去学校的午饭准备好,这会让早上更顺利一些。
记住,目的是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干,觉得受到鼓励。由此带来的一项额外好处是你可以不必再唠叨,并且会享受到平和的晚上和早晨。
What:
这个片段讲述的内容是我们如何利用日常惯例表来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Why:
不知道宝妈们,特别是有学龄前孩子的宝妈们,每天早晚是不是都跟打仗一样不停的催促孩子做这个做那个的?自从孩子都需要上学之后,每天睡前准备、早晨出门准备就是非常容易激化的矛盾点,妈妈越催促语气越不耐烦孩子们越不买帐,家庭矛盾就特别容易爆发。
而正面管教中日常惯例表这款小工具,教会我们如何和小朋友一起建立规则,并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
例如:当我们要教会孩子睡前准备这个生活技能时,我们就可以用日常惯例表四个步骤:
1、 列出清单
2、 附上照片
3、 挂好表格
4、 坚持执行,来引导孩子们学习这个技能。
怎么做呢?当我们建立日常惯例表时,有个前提条件就是必须是孩子自己决定惯例表。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引导:
1、引导孩子列出清单,例如:睡觉前需要收玩具、喝水、洗澡、换睡衣、刷牙、准备第二天早上衣服、上床谈好、听晚间故事。
2、 让孩子们在清单后面贴上漂亮的照片(最好是自己的照片)。
3、 把惯例表挂到房间显眼的地方。
4、 按惯例表执行,父母只问你下一个步骤是什么呀?
这会避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与争执,让我们成为更好的父母,也会让孩子建立规则学会技能。
Where:
“日常惯例表”这个工具不仅适合孩子学习生活技能,同样也适合于成年人。我们成年人用得就是“日常惯例表”升级版流程图。
分享A1便签
寒假开始了,老师要求孩子们每天都要做家务,并拍照在微信群内打卡。在寒假第一天儿子和我商量说他想负责洗碗,于是我在厨房演示洗了一个碗,然后让儿子来洗,在 一边指导一边拍照,开始他还蛮高兴的,当碗洗完后就准备走了,我在旁边唠叨说:“你还要清理砧板“,”还有灶台“,”还有抹布“,”还有倒垃圾“,”还有清理地面”,不停的唠叨,儿子就来火了,灶台清理了一半跑了,第二天都不愿意洗碗了,怕我唠叨。
反思:
我不应该一直唠叨,而是应该先和儿子一起商议一个洗碗的惯例表,让他自己来想一想洗碗应该做哪些事情。按照日常惯例表的四个步骤来进行整理。
1、 列出清单。让儿子自己把想到的洗碗的流程都写出来,并引导他完善。
2、 附上照片。我可以请儿子洗碗摆好姿势,我来拍照,并打印照片后粘贴在清单的每个栏目后。
3、 挂好表格。请儿子在厨房找个显眼的地方贴好。
4、 坚持执行。让儿子看着惯例表洗碗,我负责拍照和赞美就可以了。
如果我能事先和儿子商议好洗碗的惯例表,就不会出现争执和儿子抵触洗碗的事情。如果能按惯例表坚持一周,儿子肯定也就学会的洗碗这个技能,真是太失策了。
分享A2便签
在教育过程中,我需要继续学习使用这个工具,引导孩子们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
我打算和二个孩子开启每周的家庭会议,我也可以利用惯例表这个工具,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这个技能。
1、 列出清单。让小朋友们把他们的想法和流程、标准都写出来,并引导他完善。
2、 附上照片。我们试运行一场家庭会议,请外婆来拍照记录,并打印照片后粘贴在清单的每个流程和标准后。
3、 挂好表格。请孩子们在餐厅找个显眼的地方贴好。
4、 坚持执行。我们一起维护并执行每周家庭会议。
以上是本次拆书活动的全部内容,希望日常惯例表同样也能在生活中能帮助到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