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非暴力沟通》 所属活动: 拆书帮长沙麓山分舵第289期线下活动(河西卡佛书店场)总第316期 所在级别: TF1-2 学习主题: 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

开场:

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我是esther,是一位想要通过拆书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新晋一级拆书家,第二个标签:是一名心理学爱好者,第三个标签:终身学习践行者。今天非常开心可以在这里与大家相聚,请给我力量,给我建议,让我在拆书升级打怪的路上顺利过关。我今天准备拆解的是被誉为沟通圣经的《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卢森堡博士发现,通过神奇的非暴力沟通,无数的人们获得了爱、和谐和幸福。

生活中,谁都希望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是我们每天都有一些没那么喜欢却必须要做的事,在必须要做的事情中,一定有做起来比较痛苦的事情,但是又不得不做的事,我们有没有思考过把必须做和痛苦的事情变得开心一点,轻松一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主题。

在探索这个主题之前,我们先给大家分个组,2人一组,来·····感谢大家的配合。请大家用一分钟时间阅读原文片段,看完的小伙伴,请用眼神示意我。谢谢。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R原文片段:

用“选择做”代替“不得不”

第一步

在日常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事情没意思,却又认为自己不得不做?

请将它们列在一张纸上。

当我们第一次审视自己的清单时,仅仅是它的长度就让我明白为什么我活的很不开心。我终于意识到,有许多事情,我之所以日复一日地去做,是因为我相信那是不得不做的事情。

我清单上的第一项是“写临床报告”。我讨厌写那些报告,然而,每天我至少要折磨一个小时。第二项则是“开车送小孩上学”。

第二步

列好清单后,向自己坦白:你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你选择了它们,而不是你不得不做。在你所列的每个项目前,加上“我选择做”。

当时,我对这一步骤有些抗拒。我反复强调:“写临床报告不是我的选择!我不得不做!我是一个临床心理医生。我不得不写这些报告。

第三步,一旦承认某一行为是你的选择,就填写以下的声明来了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

起初,我怎么也想不清楚我到底为什么要写临床报告。几个月前,我已经确信,对我的病人来说,临床报告用处并不大,花那么多时间是不值得的。既然如此,为什么我费尽苦心准备这些报告呢?最后,我终于明白了,我选择写临床报告,是因为我想从中得到收入。于是,从35年前的那一刻起,我就再也没有写过一份临床报告。想到自己少写了无数的临床报告,我就快乐的真的无法形容!当认识到钱是我的主要动机时,我马上就想到我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获得收入;而事实上,我宁可在垃圾中觅食,也不愿意再写一份临床报告。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I拆书家讲解引导:

好的,相信2020年的上半年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人必须选择居家隔离,很多人觉得不得不待在家里令人沮丧,也有很多人觉得有一个待在家里与家人相处,自由看书的机会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那究竟是什么使得同一个时期同一个事件,人们会有不一样的心情呢?

道理很简单,那些很享受呆在家里的人,是因为他们知道疫情期间最好的相处方式是各自保持距离,多待在家里。当我们选择待在家里是因为我们可以切断传播链,可以让大家更加安全,这时候你会心生感激,不会觉得烦闷。如果你想到的是,“倒霉,我们不得不呆在家里”,这种想法就会激起你的愤怒和暴力情绪。所以,是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有不同的心情。

可是,当你无法改变不得不做的事情,而又不想让自己感到痛苦、自责的时候,我想,关键点是:改变认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才会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案。具体怎么做呢?不妨跟着我的“列变法”三部曲试一试。

第一步:列出事件。第二步:改变认知。 第三步:激发热爱。

面对自己感到痛苦而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用裂变法三部曲来试一试。第一步列出事件,那就是:由于疫情,大家不得不居家隔离,第二步改变认知,在你不得不做的事前加一个“我选择……”由于疫情爆发,我选择居家隔离,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是因为新冠疫情传染很厉害;第三步激发热爱。如果大家都选择遵守规则,在家隔离,疫情很快得到控制,人们又可以幸福的在一起。这样,我们会很快觉得居家隔离不再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情。

本学期由于新冠疫情,单位把卫生防控的任务安排给我了。接手后,发现大家总是不能在我希望的时间点汇报班级测温情况,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我每天不得不花很多的时间收集信息,通报情况,感觉非常疲惫,很痛苦。正好,有一次跟我的好朋友聊天,说起这个事情。朋友启发我,“谁痛苦谁改变”,于是我运用了自己读完非暴力沟通中“选择做”来代替“不得不”总结而成的“列变法(发)”,效果很不错。

首先第一步:“列”列出事件。拿出一张纸,列出我每天不得不做的收集因病缺课人数,缺课原因,都在哪些班级。

然后第二步:“变”改变认知。在我列出的所有事件前面加上“我选择”。我选择认真收集整理表格,是因为我想要通过全面掌握信息来守护学生的健康。

最后第三步:“发”激发热爱。我选择改变心态来工作,明白我想要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守护大家的健康,从而激发我内心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可以很开心的做好卫生防疫工作。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听完我的案例,大家思考一下,最近或者过去一周,有没有遇上痛苦又必须要做的事情,请仔细想一想,结合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回忆一下当时的场景;然后小组内分享;给大家预留1min思考,然后2min的小组内分享。

1min时间到,现在开始组内分享一下;

(1min后)有哪位小伙伴愿意给我们分享一下自己之前不得不做事件的经历呢(1min)?

(A1激活过去经验)

学员陆分享:最近保姆回家了,我每天都不得不亲自做饭,感觉很痛苦,因为我不太会做。

好的,很感谢刚刚这位小伙伴们分享的自己在近一个月内不得不做的事情,那么,经过我们刚刚的学习:可以通过“列变法”,列事项;改变认知为“我选择”;激发热爱不得不做的事情。未来1-2个月你可能遇到的自己不得不做的几件事情,比如,不得不早起,不得不读书等等事项,然后改变认知,激发内心真正的热爱;请将你具体的行动计划写在便签上,组内可以简单分享一下,给大家2min左右的时间

提醒大家按今天的“列变法”三部曲来,并提醒大家对于每一件不得不的事项,挖掘自己的真实需求,不得不的原因所在,如果这么做有什么好处,如果不这么做有什么坏处;有哪位小伙伴写完了,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下么?

学员陆分享:A2(未来规划应用)

第一步:列出事件;最近不得不每天做饭。

第二步:改变认知;变为“我选择做”:最近保姆回家了,我选择亲自做饭,虽然我做的不是很好吃,但是我会用心用爱去学着做女儿最喜欢吃的菜。

第三步:激发热爱;因为我想让女儿感觉到妈妈的爱,我选择亲自做饭,我会尝试着按照“下厨房”“小红书”来做女儿喜欢的饭菜。相信女儿会很喜欢,我也会因此爱上做饭。

结束语:好的,谢谢这位小伙伴的分享,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列变法”:用“我选择”代替“不得不”将自己不得不的事情转化为我选择的事情的方法,通过探索自己内心最真实的需求,从而获得愉快做事的掌控感。希望大家以后都能用得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