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提问力》 所属活动: 济南分舵No.164次活动:积极提问三原则、谈判技巧 所在级别: TF2-1 学习主题: 积极提问三原则

开场:

大家好,我是六六,我的自我介绍可以用三个“持续”来介绍。

持续升级的宝妈。持续打造自己的原件,期待培养出优秀的复印件。持续升级的拆书家。三级拆书路上走到了2-1关卡,感谢大家来为我助力。持续学习的梦想家。因为有很多梦想,所以坚持学习。

【图书介绍】

F 特征(Feature):今天分享的片段来自帮主赵周老师和两位资深三级拆书家李真和丘恩华老师联合编写《提问力》这本书。书中结合大量工作、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从四个方面分析和讲解18个经典的提问模型和方法,非常实用。

A 优势(Advantage):豆瓣评分8.1。相比于那本名气很大的,但是理论很多,比较晦涩难懂、烧脑的《学会提问》等一些其他提问类的书籍,《提问力》简洁、通俗,书中从问题出发,运用RIA便签读书法,直接拆解问题,并找到应用场景,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可以随时作为一本工具书使用。

B 利益(Benefit):

书中分析和讲解的18个提问模型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很常见,能够帮助我们培养提问的意识,拓宽提问的思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改善人际关系,更实现自我快速提升(B1)。今天我们讨论的是“积极提问三原则”模型,能够帮助我们在出现焦虑、抱怨等负面情绪时,进行思维换挡,快速摆脱负面情绪影响(B2)。

【学习目标】

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之后,大家在负面情绪出现时,就可以使用“积极三原则”,向自己提问,找到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建立解决问题的行动方案。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请小伙伴们用 2-3 分钟阅读一下拆页内容(《提问力》P102

我们给出如下的“积极提问三原则”:

第一,少问“为什么”,多问“如何”“怎样”。回顾一下安东记录下来的那些问题---“怎么计划总会变? ”“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事先不通知?”...很多都是“为什么”开头的。提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规划行动,也不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只是抱怨、责怪别人而已。类似地,“什么时候管理层才能提供更多的资源啊?”也不是真的要了解进展和时机,而只是牢骚罢了。所以,不是“为什么”这三个字不好,而是很多时候抱怨、推诿、拖延的心态会通过“为什么”这样的说法表达出来。但是,如果把提问换成“怎样”“该如何”,把关注点放到行动方案、解决问题上,比如“要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怎样确保材料尽可能按时交?”“通知下来了,时间很紧张,咱们该如何做?”,等等。

第二,提问中要包括“我”。原因是,提问中说到“他”“他们”“你们”“谁”......这些人做什么、想什么,其实你都管不了。你总是把关注点放在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上,那八成会怨天尤人。你唯一能控制的人是谁?是自己。所以提问中最好把“我”放进去,这样能保证行动性。“现在我能做些什么?”“我该找谁去请教,就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第三,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动词意味着行动,意味着你把关注点放到下一步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结果。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所谓“积极提问”就是改变提问的切入点,用积极的方式开始提问。这种提问方向的改变带来答案的改变,构建出积极的思维模式,帮助我们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why】积极思考是一种精神,尤其是在处于困境时,更需要保持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曾经有一对双胞胎兄弟,家住在贫民区,爸爸既赌博,又酗酒,不务正业;妈妈有精神病。哥哥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城市里最顶尖的会计师,而弟弟觉得没有人管他,吃不饱穿不暖,只能去偷去抢,最终沦为监狱里的囚徒。同样的成长环境,命运却截然不同,而决定人生成败的正是态度!

通过“积极提问三原则”,改变语言模式,转换态度,建立积极思考的习惯,让我们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不这样做的坏处】

通常做法平常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我们很容易抱怨,陷入消极情绪之中。

通常做法的坏处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事情会越来越糟糕,影响到跟身边的人良好关系,长此以往会形成难以克服的消极习惯,即使遇到好机会出现,也看不见抓不着,甚至会把机会看作是一种障碍,导致一直匮乏状态,还何谈生命价值。

(反例)从小到大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都习惯性抱怨,我也是这样,而且这种抱怨的习惯影响到了孩子。举个例子,我女儿早上起床上学的例子。她对自己的要求是6点起床,会定很多个闹钟,但通常情况下是关掉闹钟继续睡,等到我6点半去叫醒她的时候,她就开始抱怨发脾气:“你怎么不早叫醒我?”“是不是你又关了我的闹钟”……她的这种消极情绪弄得我也挺郁闷,反驳她:“都叫了你三遍了,你自己不起,能怨我吗?”结果,我们经常两个人都气呼呼地,她连早饭都不吃去上学,我也一边对她责备,一边又担心她不吃饭上不好课,一天心神不宁。这种彼此的抱怨,让我们俩两败俱伤,母女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how】(反例变正例)

在学习了积极提问的方式之后,我试着把这个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发现一切悄然地发生了改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使用改变提问方式,让自己产生积极的行动呢?三个关键词:

1.用“怎样”替换“为什么”(how)。少抱怨指责,多想怎么解决问题。例如少问“为什么材料都不能按时交?”“为什么钱不够花?”之类消极的问题,多问一些“实现这个计划现在需要做什么?““如何增加理财能力?“怎么挣到更多的钱“之类积极的问题。

2. 用“我”替换“你、他、你们、他们”,切换焦点(I)

用“我”做主语。抱怨时,我们通常会说“他们怎么怎么”,“你怎么不早怎么怎么“,会下意识地焦点对外,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而这些其实都是我们不能控制的。把问题改为“我应该如何如何”,焦点放在自己身上,放在可控的因素上,这样就能保证行动性。比如“下次见到客户前,我要做哪些准备?”“

3.问题中一定要有动词,建立行动(DO)。要问关于行动的问题。如果只是泛泛给自己加油打气,并不能彻底改变我们消极的思维模式。可以问自己具体行动下一步要做什么,建立行动步骤和计划去争取达到那个想要的积极的结果。

这三步连起来可以简单记为:How I DO

把这个方法用在孩子早起这件事情上时,我试着要求自己这样做:

第一步:叫停自己的情绪,把“为什么她要指责我”转换成“怎么做才能让她快速起床。”

第二步:我会问:“我”该怎么做?比如我要引导她消除负面的情绪,我要让她快速起床做好出发前准备。

第三步:问自己“我能帮助她做些什么?”我是不是可以帮她把饭放凉,拿好书包,准备好出门要穿的鞋子。

通过实践证明,这样的思维和行为转变,帮助我和孩子顺利解决了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如何快速起床,怎么做保证不迟到。

这个方法对我和孩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where】

在生活和工作中,当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或者犯了拖延症不想做事,产生消极负面情绪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及时叫停负面情绪,换个念头,问问自己做些什么能快速“脉动”回来。也可以用来帮我们引导他人从负面情绪走出来,积极寻找正面解决办法。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A1】激活学习者经验

接下来我们分成两组,左边三位伙伴一组,右边4位一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小组分享。

请大家回想一下自己最近一周内有没有出现过抱怨这样的负面情绪?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抱怨了些什么?2分钟的时间。

(讨论过后)我看小伙伴们刚才讨论非常激烈,有没有哪位小伙伴可以来给大家分享下你的经历。好的,请师父千尘来分享。

分享:

千尘:两周前新一期的拆书训练营开营,我担任了教练。但是第一周训练营作业设计得非常不好,当时我的情绪非常激动,我觉得让我的学员写这些作业我都不开心,还让我去看这样的作业我更郁闷,我就直接在教练群怼:这个作业怎么怎么设置不合理。我感觉自己的情绪就是在指责、抱怨。

【A1+】请学习者反思加工经验

好的,谢谢师父。在分享中,师父提到了自己的发泄、抱怨、指责训练营的作业怎么设置不合理,把问题聚焦在别人怎么样?

伙伴们联系到自己刚才回顾到的场景,有没有提到他们为什么不配合,对方怎么怎么地这样开头的问题。我们今天共同学习了“积极提问三原则“如果用How I Do这三个步骤考虑,刚才的那个场景,你会怎么提问呢?请伙伴们做一个思考,写在便签上,一会再来分享。

好的,请师父再分享下。

千尘:还是刚才那件事情,我会首先,用怎么来替换“为什么”:把“为什么训练营的作业这么垃圾”,替换成“要怎么才能提升训练营的作业的质量”。这个事情不是我负责的,所以就是他们怎么来提升训练营的作业质量。

第二,他们不是我可控的,加上我,就变成了“”我怎么来帮助他们提升训练营的作业质量”。

最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会跟他们沟通,我来做哪些行为帮助他们提升训练营的作业质量,改变训练营作业的设置。

分享完毕。

感谢师父分享,通过how I Do,把“训练营的作业为什么这么垃圾”转换成“我怎么做帮助训练营提升作业质量”。非常棒!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积极提问三原则”,遇到抱怨等负面情绪的时候,通过how I Do这样三个步骤,将刀刃向内,向自己提问,转换思维,积极应对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行动路径。希望对小伙伴们能够有所帮助,谢谢大家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