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12个改善生活与工作的有力工具(原书第3版)》 所属活动: 第91期太原黄河分舵活动:拆书过级 所在级别: TF3-1 学习主题: 五步法带你转为学习者心态,面对冲突不再怼怼怼!

开场:

大家好,很高兴大家能参加我的拆书课程,我是荣轩,光荣的“荣”,器宇轩昂的“轩”。一名二级拆书家,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课程,其中片段内容取自梅若李.亚当斯《改变提问,改变人生》,希望今天的课程可以帮助大家用新的视角看待问题。

分组

为了便于我们后面的学习互动,我们先进行分组,可以两个小伙伴一组。

一、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现场学习之后,可以掌握评判者思维转变为学习者思维的方法,在遇到问题或冲突时,不再批评责怪还是专注与解决问题,从而有效解决难题。

二、图书介绍(1-2分钟)

1、事件场景 :

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我的例子,2018年,为了回太原,我从工作了5年的央企辞职来到现在的公司。刚来之后,就遇到公司部门职能重组,我所在的部门被边缘化,部门领导因即将退休也毫无斗志,每天得过且过。我原本工作游刃有余,工作前景一片大好,但来到新的公司,感觉前途渺茫,收入也少了一大截,我当时内心无比压抑,经常自怨自艾,怨天尤人。

2、提问:

不知道大家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是否也遇到类似情况?遇到逆境或者工作不顺心的情况,你会如何处理?是一味的愤怒、抱怨、指责现实的不公?还是默默承受现实不做改变?

3、影响: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抱怨,这样可能不仅无助于问题解决,更可能带来周围人的反感,导致情况更糟;如果只是默默接受现实不做改变,长此以往,整个人也会消极、没有信心。很多人也是这样慢慢的放弃自己梦想的,不是吗?

4、解决:

那么 我们有没有其他好的方法来调整自己呢?《改变提问,改变人生》给我们介绍了“提问式思维”,通过自我提问帮助我们从“评判者状态”转变为“学习者状态”,帮助我们改变心态,从而找到困境突破的方向。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几乎在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时刻,我们都会面临着在学习者道路和评判者道路之间作选择。”约瑟夫继续说,“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了,我们其实是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做着这样的选择。你也能看出来,学习者道路会把你带到与评判者道路完全不同的地方去。评判者心态最终会让我们陷入泥潭。学习者心态会帮我们看到新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自己的学习者心态和评判者心态之间徘徊,一会儿这边,一会儿那边,心里并不清楚我们是否可以把控如何去选择。但是,我们确实在每一刻都可以主动选择。当我们能正念当下,去观察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及我们表达这些想法和感受所使用的语言时,我们便可以开始真正作选择了。这是成功的关键——自我观察!很简单,就像你去问自己,“我此刻身在何处?”、“现状如何?”、“我现在处于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总之,如果我们无法观察自己的思维,那我们怎样去管理它;如果我们无法管理自己的思维,那我们又怎么可能真正去管理任何其他东西呢?”

“我们说有‘评判者’方式,也有‘学习者’方式。要想让我们的生活真的很高效、很令人满意的话,秘密就是从我们能够分辨这两种方式开始。”

“也就是说,这时候要作选择。”我半问半答地说。

“没错!这就是提问式思维的精髓。”约瑟夫说,“改变你的提问,改变你的思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思维,你几乎能改变任何其他的事。你进入自我观察者角色,变得中立、心态开放。哪怕只有一秒钟时间,你变成了一个观察者,在观看自己的生活演绎的一部电影。你学着仅仅去注意那些涌动的情绪、念头和行为,不去为之作任何解释或判断。如此,改变之基便已就绪。与此迥然不同的是,当我们深陷在情境之中时,便无法想象除了现状,还会有其他什么样的可能性。”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What】

这个片段是约瑟夫与作者的一个对话,告诉我们在人生的每一刻都会面临选择,“评判者心态”还是“学习者心态”,如果选择评判者心态的话,则会导致陷入泥潭,选择“学习者心态”则会探寻新的可能。

【概念辨析】

那么我们首先对“评判者心态”和“学习者心态”进行辨析,看一看到底有哪些差异。

1. 评判者心态是无意识的反应,学习者心态是周全的思考;

2. 从提出问题的目的来看,评判者心态是责怪批评、推卸责任,学习者心态是解决问题。

3. 双方关系来看,评判者心态是非赢即输,习者心态是双赢。

举几个例子帮助大家来理解:

1、公司为了提质增效,计划下周开始周六正常上班。小王嘀咕道:“什么破公司,就只会延长工作时间,有什么用?”

问:这个是什么心态?

答:评判者心态,因为这个是无意识的抱怨,不是周全思考后的想法。

2、王去公司财务部报销差旅费,财务人员提出酒店住宿标准超标,不能报销。当时小王就炸了,“这个是政府组织的展览会,酒店也是会议统一要求的,公司当时批准我参加的会议,怎么现在就不能报销了?那以后外出展会的工作,我就不干了,反正财务也报销不了”

问:这个是什么心态?

答:评判者心态,因为对话双方变为了非赢即输的关系,学习者心态是双赢的关系。

3、工作无法按期完成,你解释道“我昨天才收到小王的资料,时间太紧了,我根本无法完成这个任务”。这个是学习者心态吗?

问:这个是什么心态?

答:评判者心态,因为这个是责怪、推卸责任,学习者心态是在于问题的解决。

【Why】我们之所以要区分学习者心态还是评判者心态,是因为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思维的改变。

改变提问,改变思维;改变思维,改变结果。

【how】

那么面临问题或指责时候,如何通过正确提问,将自己由“评判者”转换为“学习者”?我总结了一下,总共5步:

1、觉察情绪。当我们面临指责或者问题时,我们可以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是否有情绪变化,如声音音量提高、面红耳赤、手指向对方、摔东西甚至说脏话。

2、状态调整。停下来,深呼吸一口气,或者喝口水,让自己平静下来。

3、自我评判。通过自我提问或自我思考“我是解决问题还是批评指责、推卸责任?”来判断自己是“评判者状态”还是“学习者状态”

4、调整思维。可以通过自我提问几个问题

“我期望的结果是什么?”“面对现状,我或者我们还能做什么?”

5、采取行动。转化为“学习者状态”后,与对方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并开始解决问题。

【预防异议】

这几步中第一步觉察情绪最难,因为处于情绪化状态比较难冷静觉察情绪,不过可以通过刻意练习,锻炼自己的觉察能力。

【适用边界】

以上步骤适合于当遇到问题,自己处于“评判者状态”情况下应用,让自己改变思维,调整状态,解决问题。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刚才我们学习了区分“评判者状态”和“学习者状态”,并讲解了如何通过自我提问,让自己从“评判者状态”转为“学习者状态”,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掌握,我们可以两两一组,编一个小故事,是未来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一个冲突场景,要设计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以及当时的对话、动作等,可以采用我们刚才学到的“评判者状态”向“学习者状态”转变的5个步骤,大家可以在写在便签上,时间5分钟。我一会邀请1-2组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孙毅小伙伴分享】

背景:快过年了,今年在哪里过年的问题上,我和爱人及公公婆婆有了不同意见,因为疫情的原因,学校建议原地过年,我不想因为回去老家,隔离14天、做核酸检测来回折腾。但是我爱人及公公婆婆希望回家过年,他们觉得在太原过年没有年味。这个问题还没有达成一致,计划下周一,我和我老公再进行讨论商量这个事情。

地点:家中

人物:我和我老公

下面的对话是模拟在下周一在家中,我和我老公的沟通。

孙毅老公说:“下周三我们回老家吧”

孙毅说:“学校老师已经说了建议原地过年,你为什么一定要回家呢?回家那么危险。”

孙毅老公说:“有什么危险,飞机上那么多人,也没有什么事呀”

孙毅说:“你们想回自己回,我管不了你们,反正我不回。”

孙毅老公说:“你说话慢一点好吗,低一点好吗,是要吵架吗?”

孙毅想了想:当时老公的话促使我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声音有一些高了【觉察情绪】深呼吸了一口气【状态调整】,我此时是评判者状态【自我评判】,我的目的是想让老公和公公婆婆原地过年,而不是吵一架。【调整思维】然后放低了声音,【采取行动】说道:“我觉得,不建议回老家过年,在这里过年也是一样的。你想一下,如果现在回去的话,28号以后是有政策的,回来的时候是要做核酸检测的,你舍得让孩子受这个罪吗?”

孙毅老公说:“核酸检测也没有那么难受。”

孙毅说:“你不难受不代表别人不难受,我同事就觉得挺难受的,你能想象孩子这么小就去核酸检测吗?到时候孩子哭了怎么办?”

孙毅老公说:“的确是,如果回去的话,回来还得隔离14天,那么初四就得来,回去容易,来的时候太麻烦了,要不不回老家了吧。”

感谢孙毅和他们小组小伙伴的分享,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孙毅介绍了和爱人沟通是否会老家过年的场景,结合我们今天学习的五步法,从评判者心态转变为学习者心态,可能时间的原因,没有时间给其他小伙伴进行分享。

结语

我们今天的课程进入了尾声,今天我们学习了如何区分“评判者状态”向“学习者状态”,以及“评判者状态”向“学习者状态”转变的5个步骤:觉察情绪、状态调整、自我评判、调整思维、采取行动,从而改变思维,解决问题,希望在生活和工作中给大家带来帮助,最后感谢大家的参与,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