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书目: 《这样读书就够了》 所属活动: 拆书帮广州小蛮腰分舵第200次练武场 【猎德 澜沧古茶】 所在级别: TF3-3 学习主题: 拆为己用,升级你的学习力

开场:

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参加我们的练武场。我叫语不梵,三个标签介绍自己,健身好爱者、内训师、2021年的三级拆书家,我目前的拆书领域主要聚焦在思维成长和经济管理。

现在我们先分组,方便等会儿的小组讨论,请从我左手边开始,两两一组,谢谢。

【学习者场景法介绍图书】

我今天要拆解的片段来自拆书帮帮主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

【事件场景】

大家看电视剧的时候,是不是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男女主角要分手了,其中一个就追着另一个歇斯底里地问“为什么?”但往往另一个就很冷漠无情地回答:“没有为什么”“不爱了就是不爱了”“请不要再纠缠我”。

【提问】

当我们追问“为什么”的时候,对方通常会产生什么心理反应呢?当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提问呢?怎么样提问才能更有效地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呢?

【影响】

当我们只知道追问“为什么”,相当于只是跟对方伸手要结果,对方会把思考聚焦在“此刻”这个点上,如果此刻不美好、不痛快,就会加重对方不美好的体验。最重要的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也因此解决不了。

【解决】

这本书中提出的提问要问过程、问因素的思路,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捋清楚问题的关键,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习总目标】

今天我们一共学习两个片段,都是来自于《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赵周老师在《这样读书就够了》这本书中,将学习者分为三类:初级学习者、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初级学习者以记忆学习为主;高级学习者将知识推理用于个人生活;学习促动者不仅能够学以致用,还能积极主动引导他人学习。今天我们学习的方法分别是高级提问法促动者提问法,通过学习,大家能够发现两种不同级别提问法的区别,帮助大家学会更有针对性、启发性的提问。

【学习子目标】

现在我们学习第一个拆页。这个拆页的主题是“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通过学习这个拆页,当我们开始准备提问时,我们能够使用“高级提问两步法”,来帮助我们捋清楚问题的关键,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

片段一
R 原文片段

我们这次节选的是《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三章《学习者的不同境界》中“如何正确地提问?”的节选内容,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主题】:高级学习者怎么提问

【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P202,赵周

一种提问是为了得到正确答案;另一种提问是为了进行有效学习。前者常问“是什么”“为什么”,后者常问“如何”“你都考虑哪些方面”。

比如,女朋友说要跟你分手,你现在若还想给这段爱情加一个错误,那就去问“为什么”吧,这样你得到的八成是“结论”(最明显或最近期的单一理由)。虽然这“结论”也不能不算是正确答案,但除了痛苦和困惑,你一无所获。怎么做才不会白白受苦呢? 除非你通过提问得到真正有意义的“解释”(较系统或较有逻辑的系列行为),这样才可能得到一些虽然未必能挽回这段感情但是可以从中学习的回答。较好的问题是∶“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提问互动】

这个片段第一个例子就向我们展示了初级学习者和高级学习者分别是怎么挽救爱情的,女朋友要分手,初级学习者是怎么提问的?

学习者:“为什么?”

没错,高级学习者呢?

学习者:“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

【对比讲解】

很棒。两种提问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问的是一个结果,对方会为了得出这个结果而给出十万个你不配的理由;“我们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却引导对方去回想过程,脑海中一帧帧画面,回放整个由恋爱到分手过程中的喜怒哀乐,然后思考。到时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那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判断一下,以下的三个场景,哪种是初级提问?哪种是高级提问?

[举例1]和你同时进公司的同事加薪了,但是你没有。

A:为什么加薪的是他不是我?

B:他做了什么让他更加得到领导的赏识?

学习者:“B”

[举例2]工作出了问题,明明是同事的责任,你却成了背锅侠,被领导痛批一顿。

A:为什么批我不批他?太不公平了!

B:是什么原因会让领导认为这个问题出在我身上?中间有什么误解?

学习者:“B”

【概念讲解】

以上通过几个举例,相信大家更容易理解什么是初级提问,什么是高级提问。初级提问一般会直接问“为什么”,要结果;高级提问会在这个基础上更深一步、更具体地问“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更加关注过程和影响因素。

【为什么】

正因为高级提问比初级提问更有深度、更具备针对性,因此掌握高级提问可以快速地帮助我们捋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判断问题的本质。

【方法步骤】

因此我归纳出“高级提问两步法”来来帮助大家掌握高级提问。具体的两个步骤是:

1、问过程:事情是从何从当初发生到现在这一步的?

2、问因素:影响事件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在这里我们需要强调的是,在问因素之前,一定要先搞清楚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如果我们连事实的真相都没有搞清楚,就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应用场景】

“高级提问两步法”一般适用于思考复盘、解决问题等场景,通过搞清楚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分析引起问题发生的因素,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由于高级提问法偏理性、偏直接,因此在运用这个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事先处理好跟情绪相关的问题。另外,如果是休闲娱乐大家闲聊唠嗑,初级提问法就够用了。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问答设计】

接下来我们来做模拟演练的环节。请大家设想一下,接下来一个月内,你在某一件事情上得到了不好的结果,比如你和同事竞争同一个岗位,结果对方赢了,又或者你安排你的下属做某一个工作,结果对方做的一塌糊涂,就是不能令你满意。

请你想想你可能会遇到的类似的场景,你会怎么用“高级提问两步法”来帮助你获取关键的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呢?请你根据你设想的场景编写一个小剧本,具体要求如下:

1、请按模板编写,设计好背景(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起因、经过、结果)和其中的对话、动作等,摘要写下来。

2、大家有3分钟时间编写剧本,然后我将请一组小伙伴分享他的剧本。

大家在编剧本的时候要注意关键是把我们刚刚学习的方法用出来,而不在于去解决问题。

大家对我以上的要求有什么疑问吗?

好,时间到,现在有请这组小伙伴用2分钟时间分享一下你的剧本,谢谢。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A:女儿十三四岁的在校园跟男孩牵手,我们不应该问你为什么跟他谈恋爱,而是去问他有哪几个点吸引了你。

拆书家反馈:对,这是第二步,第一步应该怎么问?

学习者A:问过程。你们是怎么在一起的?

拆书家反馈:对,问过程,我们先要了解清楚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再请一位小伙伴进行分享。

学习者B:我们设定的剧本是我和同事竞争一个岗位,我们能力差不多,结果对方获胜了,我心里就会比较好奇为什么是他得到了这个岗位。问过程就是他是怎么得到的这个岗位;问因素就是他哪些点做的比较好,我哪些点做的不如他,要怎么向他学习才能更好的得到晋升机会。

拆书家反馈:可以看到,小伙伴们很好地应用了我们的方法,分享很棒,大家一起为他们鼓掌好吗?

片段二
R 原文片段

【过渡语+学习子目标2】

刚刚我们学习了高级提问的小技巧,通过一个剧本练习让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要解决一个问题,先要了解清楚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然后再去找关键点。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另一种更加高阶的提问法,通过提问帮助对方抓住问题的关键,解决对方的疑问。

【量表自测】

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拆页2,开始阅读片段之前,首先请各位小伙伴来做一套测试题,来帮助我们了解大家在学习促动这块的能力。请在1分-6分的区间打分,1代表很不符合,6代表完全符合。请大家不用反复思考,只用直觉来选择就可以了,答完算出总分,给大家1分钟时间。

1、我买了很多书或收藏了很多书/书单,都能够按计划读完。

(1)(2)(3)(4)(5)(6)

2、我读书的时候能够完全"读懂"并"记住"关键内容。

(1)(2)(3)(4)(5)(6)

3、当读完一本书的时候,我能够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

(1)(2)(3)(4)(5)(6)

4、我会在转发有用知识的时候,分享我的观点和见解。

(1)(2)(3)(4)(5)(6)

5、参加一场培训/头脑风暴时,我能够深度参与其中,和其他人发生思维的碰撞。

(1)(2)(3)(4)(5)(6)

【解释量表题的意义】

请问总分有没有超过20分的小伙伴?

学习者反馈:有。

有低于14的小伙伴吗?

学习者反馈:有

如果得分低于14分,说明你在促动学习这方面很可能会遇到困难;

得分在14到20分之间,说明已经很好但还可以改善;

得分高于20分则说明你在这方面是专家级水平了,请尽量多给周围人分享你的心得。

当然这个测试只是粗略评估,所以大家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分数高低。而且今天我们学习完拆页,水平马上就可以提升不少。

【过渡到阅读拆页】

接下来请大家花2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我发给大家的拆页内容,完成后请举手向我示意一下,谢谢!

我们这次节选的是《这样读书就够了》第三章《学习者的不同境界》中“如何正确地提问?”的节选内容,下面请大家花两分钟时间阅读拆页内容。阅读完的小伙伴,可以举手示意。

【主题】:学习促进者怎么回答提问

【片段来源】:《这样读书就够了》P202,赵周

一种回答是能够给出正确答案,另一种回答是能够促进正确思考。前者就相当于上网搜索并一下找到信息,后者更像是跟一位真正的智者(而不是专家)交谈。

扼杀问题的最大凶手是什么?不是粗暴的打断,而是正确的答案。因为正确答案(如"水是液体")往往是—些事实性知识,而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对孩子而言是探索未知的兴趣,对成人而言是关联自己的能力。正确答案貌似满足了好奇心,实际上是把学习者探索未知的热情转化成了记忆事实性知识的苦差。

长期被提醒要注重正确答案的人,普遍患有一种病,叫作"知识消化不良症"。你没听说过?那"消化不良"总听过吧? 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吃进去的东西都不消化,无法转化成营养,食物在身体内白走一趟,说起来是吃了,实际上跟没吃一样。因为消化不良,有些人老想吃,也因为消化不良,有些人说起吃的就恶心。"知识消化不良"的症状是,得到回答跟没得到一样,读了书跟没读一样,记了笔记跟没记一样,参加了培训跟没参加一样。想不到和自己的联系,加工不出自己的应用,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转变不成自己的能力。

我们都承认优秀的职场人应该是优秀的学习者,但若以此为前提,合理的推论是∶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是优秀的学习促进者。

如果你是管理者,那么下属跟着你不仅是做一份工作,也不仅是掌握这份工作的技能,而是要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当下属来请教问题、征求建议的时候,马上给出你的想法(很可能是比他的好得多的想法)并不利于他提升学习能力。

突破初级学习者的认知习惯,锻炼成为高级学习者和学习促进者,这样我们的下属、孩子就会知道,比答案本身更重要的是不断思考和深化自己的提问,比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尽力消化和应用学到的知识。

I 拆书家讲解引导

【互动问答,精确控场】

大家读完之后,能告诉我,高级提问法和促动提问法在提问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习者:一般的提问是给答案,促动提问法是能够促进正确思考。

【概念对比】

没错,大家可以发现,不管是高级提问法,还是促动提问法,都强调不要给结果,要给过程。不同的是,高级提问法针对的是自己,通过提问来帮助自己问题的关键;促动提问法针对的是他人,通过提问让对方去思考问题的关键在哪里,从而促动对方自己找到答案,并行动起来。高级提问法在问问题的时候,自己是没有答案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自己找到答案,而促动提问法在问问题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有答案的,但是一定要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对方自己找出答案。

【互动举例】

接下来,我们现在举个例子一起来加深理解。

【案例】

你让张三去收集其他部门的部门汇报材料,用来做公司年度总结,有几个部门不愿意把材料交给张三。张三跑过来跟你抱怨:“老大,这几个部门说什么都不愿意把材料交上来。”作为领导,怎么提问才是学习促动式的提问呢?

学习者A:他为什么之前给你现在不给你?

学习者B:你是怎么样去问他的?

学习者C:你觉得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者D:你都让他给你什么东西呢?

拆书家:对,我们可以问他:你是怎么跟对方说的?你觉得对方为什么不给你呢?你认为应该怎么去跟对方沟通呢?

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引导提问,就可以让张三认识到问题所在,从而自己去改进。

【为什么】

如果直接给对方答案,很容易造成对方的依赖和责任的推卸。当我们用学习促动提问法引导对方自己找到答案时,一方面可以让对方有成就感,另一方面,对方也会认为这个答案是我自己找出来的,我要自己负责,把这个问题解决。同时,还可以培养对方思考的习惯。

【具体步骤】

那么,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总结出“促动提问四步法”。

1、问过程:整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是如何从A到B的,“当时发生了什么?”

2、问因素: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从A到B?除了这几个因素之外,还有什么因素?

3、问影响:这些因素会产生什么影响?哪种因素影响最大?

4、问行动: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案例】

回到我们刚刚提到张三的案例,我们要怎么对张三进行促动提问,帮助张三厘清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呢?

1、问过程:你是怎么跟部门的小伙伴沟通的?在这个过程中你问他要什么材料?他给了什么,不给什么?

2、问因素:你觉得对方不给你的原因是什么?比如,是材料涉及机密,还是沟通方式的问题?

3、问影响:如果你用这种语气、态度跟对方沟通,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如果对方直接把机密材料给你,对他们又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4、问行动:你认为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沟通的问题,你认为怎么样沟通效果才会比较好?如果是涉密材料,你又必须要用的话,你如何保证材料的安全性,让对方放心?

适用边界】

促动提问四步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咨询、下属工作困惑、教育等场景。通常要求促动者和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势能差,也就是学习者愿意听从促动者的引导。通常在这个场景下,有充裕的时间让对方自主思考寻找答案。如果问题很急迫需要马上解决,那么就让对方先干了再说吧。

A 学习者拆为己用

【拆书家提问设计】

关于原文片段的讲解就到这里,现在我们一起进行微行动学习。下面我们重新分一下组,这边几位小伙伴一组,这几位小伙伴一组。

【1、引导学习者提出,并明确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互动问答】

刚刚我们一起学习了“促动提问四步法”:问过程、问因素、问影响、问行动。那小伙伴们感觉哪一步实现起来最难呢?为什么?

学习者A:问过程,惯性思维很难改

学习者B:问行动,因为出现问题很难解决

学习者C:问过程,出现问题的时候不会一下子想到去问过程

学习者D:问过程,出现问题第一反应就是去解决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改变习惯,遇到问题先去想这个事情是怎么发生的

学习者E:问过程

【重述并明确问题】

好的,看来大家对这个问题很有共鸣,大部分小伙伴都觉得第一步最难,有一个小伙伴觉得最后一步问行动最难。这样我们先解决大部分小伙伴的共性问题,这位小伙伴到时候如果还有疑问的话,我们私下再探讨。好,聚焦共性问题,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是:为什么我们在应用促动提问四步法的时候,应用第一步问过程最难?

【2、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问题的本质】

好,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拆页没有现成的答案,现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首先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在应用促动提问四步法的时候,应用第一步问过程最难?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在这里,我们需要大家通过讨论找到最本质的原因。大家讨论的时候可以思考为什么第一步难,难在哪里?在小组讨论的时候,大家注意一开始不要拘束自己的想法,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大胆地去提,我会带着大家一起慢慢找到问题的本质。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

好,小伙伴讨论的非常热烈。现在我们请小组长分享一下讨论的结果。

一组分享:我们认为是惯性思维,就是有一种反射行为去解决问题。

二组分享:我们也认为是行为惯性。

拆书家:

都分享的很好,很深刻了。接下来,我们可以总结综合一下:我们的问题是,在应用促动提问四步法的时候,第一步问过程最难,本质原因在于我们平时都有一种习惯去问结果而不是问过程,大家同意吗?

学习者:同意

【3、引导学习者明确出问题的本质】

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刚刚讨论的过程:我们讨论出来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在应用促动提问四步法的时候,应用第一步问过程最难?其背后的本质原因是我们的思维惯性导致我们忽略了去问过程直接去问题结果,这么说合适吗?

学习者:合适

【4、引导学习者分组讨论解决方案】

好的,那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有什么具体的方法去做呢?现在请大家在小组内展开讨论。讨论的成果是要得出一个具体可以实施的步骤来解决我们的本质问题。稍后,我们会请小组来分享。

小组分享:我们可以用三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步:发现问题。停3秒,先冷静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又回到老思维上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通过心理暗示、强硬控制等方式,引导自己来问过程,养成新的习惯。

第三步:防止复发。可以借用项链、手环等外物来不断提醒自己。

【回应】

拆书家:好的,大家的分享已经越来越有深度了。大家认为我们现在这个方案能够有效地解决我们的问题吗?

学习者:能

现在我将大家一起的内容进行一下整合。

我们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在应用促动提问四步法的时候,应用第一步问过程最难?”

通过讨论,我们发现问题的本质是我们的思维惯性导致我们忽略了去问过程直接去问结果

解决方案是:

第一步:发现问题。停3秒,先冷静下来,看看自己是不是又回到老思维上了

第二步:解决问题。通过心理暗示、强硬控制等方式,引导自己来问过程,养成新的习惯。

第三步:防止复发。可以借用项链、手环等外物来不断提醒自己。

拆书家:我刚刚将大家讨论的流程进行了一下梳理总结,大家觉得我理解的正确么?

学习者:正确。

拆书家:那大家还有补充的么?

学习者:没有了。

拆书家:好的,非常感谢大家,我们顺利完成了我们的微行动学习计划,请大家一起为自己的鼓掌。

【A2与人分享】

分享会让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刻。为加强练习,给大家布置一个小作业。请大家回去后,想想今天的“促动提问四步法”对你有什么启发和感触?如果要把它分享给你的家人或者朋友,你最想分享给谁?会分享一些要点?

请把你的分享内容及感受在一周内,通过微信群反馈给我,谢谢大家!

【学习者案例记录】

学习者分享:我打算回去之后跟我的老公分享高级提问法和促动提问法,因为我发现我们面对问题的时候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就是直接去讨论该怎么去解决问题,而没有事先把事情再捋一遍,看看到底事实的真相是什么。还有今天提到的几个应用案例对我也很有启发。我觉得这两个方法无论是在我学习还是工作上,都很有帮助,后续在下属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也可以分享这个方法给他们。

学习者分享:我回去之后重点跟我老公分享了促动提问法,就是遇到问题先问过程,了解事情是怎么发生的;然后问因素、问影响、问行动,还跟老公分享了我们进行微行动学习的过程。分享完后,我老公也发现自己有类似的思维惯性,就是遇到问题就一下子想到怎么去解决问题,很少去重新捋一遍问题是怎么发生的,这个对他的触动也比较大。看到对他也有启发,我自己感觉挺高兴、挺有成就感的。

【结语】

最后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天的学习内容。

当我们自己遇到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运用高级提问两步法帮助我们理清问题发展的过程和关键因素;当我们想要引导对方思考,自己找到解决方案的时候,可以使用“学习促动四步法”(回归事实、引导反思、引导深思、促进行动)来促动对方主动思考事件的原因、因素和影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