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开场+目标】
大家好,我叫陈娟,我今天进行2-2的拆书过级分析,今天这场分享的目标是,希望大家在跟随我完成本次学习后,能够学会使用“枕头法”的5个思考步骤,帮助你更有同理心的看待与他人有争议的问题,从而促进这个争议问题的沟通与解决。
我先对咱们现场的小伙伴进行分组。
【FAB法介绍图书】
正式开始分析之前,向大家介绍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沟通的艺术》。
【F】
《沟通的艺术》是一本人际沟通入门教材,作者是2个美国人,罗纳德.阿德勒,和拉塞尔.普罗科特。
【A】
相较其他沟通类书籍,这本书有以下3个优势:
1、权威科学。这是一本经典的大学教材,在全球有超过200多万大学生使用。因为是教材,书中的观点都是基于被科学验证的理论,介绍的方法也都会说明适用条件,非常科学严谨。
2、简洁有趣。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教材,语言简洁易懂,并引用了大量案例,包括电视剧、电影、诗歌、卡通漫画等,非常好读。
3、广受好评。该书在全球畅销40余年,已再版15次,豆瓣评分高达9.1分。
【B】
【B1】那么,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沟通涉及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认同、知觉、情绪对沟通的影响,语言、非语言、倾听等不同沟通方式的特点,爱人之间、朋友之间等不同类别的人际关系之间的沟通等等,这本书一定是你的首选。
【B2】我今天将跟大家分享书中介绍的如何运用“枕头法”,增强同理心,从开展有效沟通、促进问题解决。
总之,这是一本科学权威、表述简洁、广受好评的关于沟通之道的百科全书。
“枕头法”
选自:《沟通的艺术》
作家保罗·李普士(Paul Reps)描述了一种方法,当你发觉对方的立场乏善可陈时,它可以帮助你增强同理心。枕头法( pillow method)是由一群日本小学生发展出来的,因为问题就像枕头一样有四个边和一个中心,故得其名。如本章接下来的内容所示,从每一个不同的立场看议题几乎总能得到有价值的见解,同时也能增强认知复杂度。
立场1:我对你错。当我们看一个议题时,这是我们通常会采用的观点。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从我们的立场出发,看到我们所持立场的优点,并且给任何碰巧不同意我们的人找碴儿。这一个立场毋庸赘述。
立场2:你对我错。这时你转换视角,尽最大可能来解释他人的观点如何与你不同。除了认出对方立场的优点,这也是在故意唱反调挑出自己立场的毛病。虽然转换视角只是一次练习,如果你选择回到立场1,立即就可以撤退,但是要承认自己的缺点并试着支持对方的立场仍然需要训练和相当程度的勇气。根据大部分人的经验,转换视角可以让我们看出别人观点中的优点。
立场3:双方都对,双方都错。从这个立场出发,你承认彼此论点中的长处和弱点。如果你在立场2里表现不错,就应该清楚双方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用更公平的方式看待议题,能让你对对方的观点少一点不满,多一点理解。立场3也可以帮助你找到你所持的立场和别人所持立场之间的一些共通之处。或许在如此关心这个议题上,你们双方都对,但在无法认识到对方所关心的问题上,双方都错。或许你们都共享过一些潜在的价值观,也都犯过一些相似的错误。无论哪种情况,立场3应该能够让你看出:这个议题并非像最初看起来那样是一个全对或者全错的事件。
立场4:这个议题不重要。虽然我们很难将某些议题视作无关痛痒,但是稍作思考,就会发现大部分议题并没有我们原先认为的那么重要。即便是最痛苦的事——比如,爱人去世或关系破裂带给我们的影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减弱。影响也许不会消失,但我们可以学着接受它们,继续生活。此外,当你意识到你们已经让争辩某个议题盖过你们关系中其他同样重要的部分时,这个议题的重要性也会淡化。我们很容易为了争辩一个议题而越陷越深、以致忘了在其他方面两人的观念是非常接近的。
立场5:四个立场都有道理。在了解了前四个立场后,最后一步就是认识到每一个立场都有它的优点,虽然逻辑上不能存在一个既对又错、既重要又不重要的立场。你自己的经验将显示:你探索过的立场都有一定的道理。当你从五个立场看过某个议题后,你基本会有一些新的洞见。这些洞见未必能够改变你的想法,甚至不能解决手头的问题,但它们可以增加你对别人立场的容忍度,并因此改善你们之间的沟通气氛。
【I】
开始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哪些因素会影响沟通目标的达成?可能有人会说是说话的技巧,也有人会说是真诚、建立信任、营造安全的沟通环境、还有控制好情绪…等等,确实,影响沟通目标达成的因素非常多,但其中有一项非常重要且通常容易被忽略的因素,就是同理心。用心理解对方、体会对方的想法和需求、不以自我为中心,能有效帮助我们达成沟通目标。
那如何增强同理心呢?书中介绍了一个有效的方法——“枕头法”。“枕头法”是一个思考分析方法而不是沟通中的行动方法,通过在沟通前通开展5个立场的思考分析,有效提升同理心,从而达成更好的沟通效果。这5个立场的思考分别是:
立场1:我对他错。就是思考针对这个问题,我的哪些想法是对的,对方的哪些想法是错的。
立场2:他对我错。就是思考,对方的哪些想法是对的,我的哪些想法是错的。
立场3:两人都对也都错。可以理解为对前面两个立场的总结,即:思考有哪些双方都是对的、哪些双方都是错的。
立场4:议题不重要。这个立场就是要跳出针对问题本身谁对谁错的思考,开展更有深度的关于重要性的反思,即:告诉自己问题本身如何解决不重要,并思考问题背后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立场5:以上都有道理。就是综合前面4个立场的思考,从只关注我的想法转变到理解双方共同的需求,也认识到比争议本身更重要的是与对方的良好关系。
我再结合一个案例,与大家共同理解这5个立场的使用。
假如你即将筹备一场婚礼,你希望办一场盛大奢华的宴会,而你男朋友只想办一个小型温馨的聚会。我们来看看怎么运用枕头法的5个步骤增强同理心、促进问题解决。(见示图1)
立场1:我对他错。我对的观点:第一,盛大奢华婚礼更有仪式感,第二,我希望更多亲戚朋友见证。他错的观点:他就是不舍得花钱,可是结婚这么重要,花点钱有什么关系。
立场2:他对我错。男朋友对的地方:如果把钱花在大型婚礼上,买房子就要延后半年。我错的地方:1、不只是大型奢华婚礼才能有仪式感,2、关于邀请亲戚朋友见证方面,婚礼再大也有邀请不了的。
立场3:两人都对也都错。我们对的地方有:我希望很多朋友见证分享我的幸福、留下人生最美好的回忆,男朋友不想延后购房计划等。我们错的地方有:我只考虑婚礼要奢华而忽略了多花钱对购房的影响,男朋友特别在意花钱而不在乎婚礼的仪式感。
立场4:议题不重要。告诉自己,婚礼形式并不重要,因为它不会影响婚姻生活的本质,相较而言婚后的生活、双方长期的良好关系更重要,尤其是两个人在遇到问题时能共同协商达成一致比婚礼的形式更重要。
立场5:以上都有道理。当你经过前面4个立场的思考,你一定会更理解男友、并且关注到比婚礼形式更重要的是双方的关系。可能你们最终办的是大型婚礼、也可能是小型或折中规模的。不管怎样,你们都不会为此争论不休、伤了感情,甚至分手。
最后,关于“枕头法”,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异议/疑问:
疑问1、立场2要分析“你对我错”,如果对方明显就是错的呢?比如说犯罪行为等。这里大家需要注意的是,枕头法并不是用来判断谁对谁错的方法,而是帮助你增强同理心的方法。所以,即便你不赞同对方的犯罪行为,立场2也可以帮助你理解对方做出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让你对事物的看法更为全面。
疑问2、也许你会觉得枕头法这5个立场也太复杂了,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每次沟通前都花这么多步骤进行如此充分的考虑。枕头法说起来有5个方面,但是核心是很简单的,就是要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以及告诉自己问题本身不重要,并思考问题背后更重要的是什么。如果你想简化,可以直接用第3步和第4步这2步替代,因为第3步就是第1步和第2步的总结,第5步是3、4步的总结。简化的这2步就可以有效帮你增强同理心。(见示图2)
最后想跟大家说明的是,不管问题最终的解决方法如何,婚礼最终办的是大型的、小型的或者中等规模的,经过五步立场的枕头法思考,一定能帮你更理解对方、更关注问题的本质,从而促进问题达成一致意见。
【A2(催化应用)】
【分步催化1】——激活场景
接下来进入A2环节,首先,请大家想一下,目前生活、工作中有没有存在争议待解决的分歧?
工作上,假如现在是未来某个周一的早上,你坐在办公桌前拿出记事本开始规划本周的工作事项,这些待办事项中有没有是存在争议需要沟通解决的?
生活中,想一下和你的家人、朋友等,你们之间目前有没有什么未解决的争议问题,可能是为了给小孩报哪个兴趣爱好班?为了去哪里旅行?或者今年去谁爸妈那过年?等等……请花1分钟左右的时间,回忆一下,跟组内小伙伴分享一下。一会儿我邀请1个小伙伴与大家共同分享下。
(注意大家这轮只需要找出一个场景就好,不需要规划问题解决)
【现场实录】
学员分享了父母希望自己近2年尽快结婚,但是自己却希望更多时间精力放在工作上,近2年不想结婚,与父母产生冲突。
【分步催化2】——规划行动
好,接下来,请大家针对刚刚的那个问题,规划一下未来一周内,你想解决一个问题,结合今天学习的“枕头法”,你可以怎么去理解对方。注意,我们不需要得出一个解决方案,只需要利用“枕头法”的五步,进行思考分析,增强同理心就可以了。
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将你的思考在小组内和小伙伴进行分享。
一会儿,我邀请1-2位小伙伴跟大家分享一下。
【现场实录】
学员分享,接下来一周希望跟父母沟通,让父母理解自己近2年不希望结婚。
我对你错:我想要打拼事业、变得更好的想法是对的,父母认为女孩子年纪大了就嫁不出去的想法是错的。
你对我错:父母希望我未来越来越好的用心是对的。我没有真正理解父母的担忧、没有与父母好好沟通是不对的。
两人都对两人都错:父母希望我好,我也在努力奋斗让自己越来越好;两人都错的地方是不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观点和立场
议题不重要:是不是这2年结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未来我会不会幸福,以及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不是良好,不会因为这个矛盾导致产生隔阂更重要。
综上,希望父母对自己有信心,自己也会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不放弃寻找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