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各位小伙伴,上午好,我是今天的拆书家路人,路途的路,行人的人,一位在更好地成为自己的路上不断“折腾”的路人。欢迎大家来参加今天的拆书活动,我今天要分享的拆页来自古典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
学习目标
在跟随我完成本次RIA现场学习后,学习者能够使用“联机学习”的方法,成为知识的路由器,通过交流和他人进行知识交互(澄清),掌握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界定)。
场景法介绍书籍
【事件场景】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场景呢?刚换了新工作,领导却要求你做一份新项目的企划方案,面对全新的领域,完全不知道从何入手;孩子边吃饭边玩iPad,你要求他吃完再玩,他却完全不听,多说两句还会吵起来,对此,你完全束手无策。
【提问】当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如何处理呢?是向他人请教?还是上网搜索?或是买本亲子教育的书籍来学习,或是别的什么方式?达到你预期效果了吗?解决你的问题了吗?
【影响】低效率的学习方式,不仅无法解决你的问题,还会让你的压力倍增,身心疲倦,影响到你的职场发展,影响到和孩子间的亲子关系,进而可能会产生自我怀疑,给自己带来极大困扰。
【解决】今天为大家带来的《跃迁——成为高手的技术》这本书,就为我们分享了如何通过“联机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与更多学习达人互动交流,彼此交互知识和技能来升级你的认知能力,解决你的问题,让你的学习速度更快、效率更高。
【拆页】
“学五渣”的美国大学申请术
先讲一个传奇故事。一个国内的穷学生(我们叫他“学五渣”),想要报考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的研究生,因为这样能拿到全额奖学金。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平时也不太努力,GPA(平均成绩点数)不高,在国内读的大学也不算好,赢不过那些托福、GRE拿高分的人。经人指点后,他决定试试“套瓷”的方式。
申请国外大学不仅仅看成绩,也看你整体的学术思维,以及和老师的关系,因为未来老师需要靠你干活。国内学生对于所谓全额奖学金的理解有偏差——一个美国人对你无欲无求,出钱出力给你读书?不太可能。全额奖学金其实是全额助学金:助教费或助研费。美国正式的科研人员薪资很高,每年有5万~ 8万美元,而中国学生听话,要的钱又不多,值得多入手几个。言归正传,这个学五渣想了一招:他发现这位国外大牛刚出版了一本学术书籍,想找点儿套瓷素材,哪怕提几个问题呢?无奈拿回来一看,密密麻麻,完全看不懂。
他灵机一动,去找自己化学系的主任:“主任,我最近想做点儿学术研究,在看这本书,其中有几个问题不懂,您能给我讲讲吗?”
化学系主任接过书,心里微微一颤,这小子可以啊,国际大牛最新著作。系主任那是经过大风大浪的,微微沉吟,轻描淡写:“好,我现在有课,你明天下午来吧。”
当晚回家,主任书房孤独的小台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见面,主任简单地讲了讲书的大意。为了表现出水平,说:“当然了,这本书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说……”学五渣全部认真记下来。干吗?准备原封不动地翻译成英文,发出去啊!不过翻译也得要理解啊,他搞到凌晨三点,总算翻译完,发送,睡觉。
亲爱的××教授,我是一名来自中国的普通的化学系学生。我在阅读您的大作,觉得非常专业又有趣……(马屁,省略几百字)。下面我冒昧地提出自己一些非常不成熟的见解……(当然,都是照搬化学系主任的原话。)
第三天早上,学五渣收到了回复邮件。看来海外学术大牛也吃了一惊,大三学生有这个思想深度不容易。他以为自己是当代哈代遇到了拉马努金,立马回信,附上自己的一些观点。
又是一顿狂翻书、狂理解,总算差不多明白大牛在说什么,于是下午又去找化学系主任。
主任正坐在办公室里抽烟,看到他又夹着这本书来,心头微微得意——不明白我说的是啥吧。
学五渣坐定,掏出书放在桌上,一脸讨好,说:“主任啊,我看了您的指点,收益很大。我想了下,有一些自己的观点不知道对不对……”
于是,你能想到的,他又把学术大牛的话说了一遍……
主任家书房孤独的小台灯又亮了一夜。
就这样来来回回好几次,直到他顺利申请上了这位海外大牛的研究生,同时也谢绝了国内导师的邀请。
也许有人会担心,这样的三脚猫功夫,真的可以胜任未来的学术研究吗?
可以的,这位学五渣无意中使用了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联机学习,成为知识的路由器。在来回翻译信件,不断地把双方的语言翻译成自己的话传播出去的过程中,他不知不觉地在这个细分领域有了深远的洞见。这些洞见配合专业知识,让他短期内实现了巨大飞跃。
I讲解
好的,我看到大部分小伙伴都已经阅读完了。
【What】
大家看完后有什么感想呢?是“牛啊,这小子”,还是“这也行?厉害”呢?想必你对这个“学五渣”运用“联机学习”的方法顺利申请到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研究生的传奇故事,一定充满了想进一步了解的兴趣。
【提出概念+举例辨析】
什么是“联机学习”呢?要想了解“联机学习”,我先给大家讲一下“单机学习”。
“单机学习”它是指点对点的单线学习,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自学,自己与知识载体之间的单线联结,比如翻书、搜索、听课;另一种是向他人请教,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单线互动,这也是单机学习。
与“单机学习”相对应的就是“联机学习”,它是指围绕一个学习主题,寻找2位及以上适合帮助你提升该学习主题知识的人,通过与其互动交流,换取其答案进行理解转换后,再与他人进行互动交流、信息分享交换,以此循环往复的社交型学习法。简单地讲就是“用答案换答案”,重点是以自己为联结点,在不同人之间进行答案的分享交换。
为了便于大家的理解,我在这里举些例子来说明一下:
【反例1】你最近看了一些关于邬达克和他在上海的建筑文章,很想再深入了解那些建筑背后的老记忆并实地探访一下。你身边有一位同事是上海小姑娘,但她对此并无多少了解;你还有位初中同学在北京学的建筑,对上海的这些老建筑也知之不多。请问找他们两位交流是“联机学习”吗?不是,因为他们不是适合的人,你无法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得到解决你学习问题的答案。
【反例2】你想去新疆旅行,准备做份攻略,于是列了个大纲,你向某位特别喜欢户外运动和摄影,曾经去过3次新疆的朋友A请教最佳游玩路线;又向某位热爱美食,在乌鲁木齐待过半年的朋友B打听当地美食,你根据他俩的介绍,最终整理出了一份攻略。请问这是“联机学习”吗?不是,因为你在与朋友A、朋友B之间没有信息的再互换,这只是2个“单机学习”连在一起。
【反例3】你发现有场关于阅读障碍的读书交流会,很感兴趣,于是带着你的阅读困惑去参加了,有人向你详细介绍了一种“九宫格”阅读法,并分享了使用效果,你觉得挺不错的,回来后就跟朋友简单转介绍了这种阅读法,朋友问你具体怎么用呢?你答不上来。这个过程有互动交流,也有分享对不对,那请问这是“联机学习”吗?这也不是,因为缺少理解转化,你交流回来的答案并没有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只是当了个“传话筒”分享给别人。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联机学习”它有三个核心要点需要请大家注意:1.合适的人,交流中能给到你好的答案。
2.分享交换,要在2个及以上不同的人之间对同一学习主题进行分享交换。
3.理解转化,要把交流回来的信息加以理解,转化为自己的知识。
【Why】
为什么要具备“联机学习”的能力呢?在过去,我们可能会认为一个善于自学的人是有真本事。但我们现在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随手可得,不同学科交融,很多新的领域在冒出来,如果我们只懂得吭哧吭哧地自己学、自己悟,效率会太低了,显然,懂得“调用”和“整合”他人的答案能让你学得更高效。
【How】
怎样进行“联机学习“呢,从拆页案例中,我提炼了以下5个步骤:
1.确定学习载体。在你想要学习的领域内,选择一个用于与他人建立交互联结的学习载体,也就是一个学习的“落脚点”。比如拆页中的“学五渣”,他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报考国外一个大牛导师的研究生,想通过学习这位导师最新的学术书籍与其建立联系,他的学习载体就是这本学术书籍。
2.寻找交换对象。寻找2位及以上合适的交换对象,他们是你想要学习领域内比你强,比你懂的多、学的更精深的人,能分享给你好的答案。“学五渣”选择了两个人,一位是化学系主任,一位是国外的大牛导师,都是他想要学习主题领域内的专家。
3.做好交换准备。围绕你选择的学习载体,做一些初步学习与思考,准备可交换的问题与答案。一开始,“学五渣”拿出那本学术书来看是看不懂的,他能提出的问题也很简单,但每次交换答案后,他都再次狂翻书,水平也越来越高。
4.分享交换答案。与交换对象1分享你对相关问题的理解和答案,并获取对方的想法或答案,再将从对象1获得的答案分享交换给对象2。像“学五渣”,他把化学系主任的答案,经过自己的消化与转化后,交换给国外的大牛导师,再消化与转化后,交换给化学系主任,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不断收获新的答案。
5.理解转化答案。把交换过程中获得的答案、启发等进行梳理、整合,转化为你自己的答案。像“学五渣”,每一次交换后,他都要狂翻书、狂理解,搞清楚是啥,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理解转化过程。
上面的步骤3、4、5是重复进行的循环,直到你最终学有所成。“学五渣”就是把3、4、5步在两位交换对象中来来回回好几次,最终取得了成功。
【举例】
给大家举一个我7月份发生的例子,那是我刚跨行业换工作1个月左右,领导交待我完成一份监管调研课题,并推荐了一本专业的书给我参考,内容只有很少一部分是我了解的,这让我很有压力。怎么办?我当时就是用“联机学习”的方式解决的。
1.确定学习载体。课题范围很明确,领导推荐的专业书特别契合这个主题,于是我打算将这本书作为重点学习的对象。
2.寻找交换对象。我梳理了一下自己人脉关系中这方面的专家,确定了之前在机构培训中结识的戴老师和同行业的杨老师作为我的交换对象,跟他们简单聊了聊后发现他们都熟读过这本书。
3.做好交换准备。我于是把书通读了一下,大致标出了一些问题,做了些思考。
4.分享交换答案。带着这些问题和我的思考,我开始找2位目标对象交流,我把从两位老师那获得的信息整理转化后分享给对方。
5.理解转化答案。每次交流后,我都及时把获得的信息整理好,纳入我的素材库,不断更新我的提纲。
就这样,往复了2、3次,比较顺利地完成了课题,通过了单位的初审,被作为3篇选送的课题之一报给了监管。
【Where】
“联机学习”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特别适合快速学习新领域的知识,尤其是在学习最新的,还没有人整理过的知识方面,比“单机学习”更快。但如果你找不到相关专业合适的人来交流时,就不适合了。
【预防异议】
你可能会觉得,“联机学习”好复杂哦,光是要找到合适的人来交流就很不容易了,但好的学习方法能让你事半功倍,值得去掌握。
A2编写小故事
接下来,我想请各位小伙伴尝试打开脑洞,放飞想象,每人来编写一个小故事,几百字即可,这个故事需要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变化(包括起因、经过、结果),包括人物双方的对话、动作等等,记得一定要应用我们今天所学的“联机学习”的5个步骤技能点哦(例如运用“联机学习”法向师父和观察家学习2-4的拆书技能)。我准备了一个叙事六要素的表格供大家参照编写,大家将故事摘要写在表格中即可。时间5分钟,5分钟后我将邀请一位小伙伴来分享他的故事。
【分享】
好,时间到,我请一位小伙伴给大家分享一下。
(慢慢的分享)
时间:未来一周内
方式(地点):微信
起因:为了拆书过级,过2-4,选择《拆书家成长手册》为学习载体。(步骤1:确定学习载体)
人物:慢慢(主人公)、拆书家师父、观察家。(步骤2:寻找交换对象)
经过:我把2-4技能要点通读一遍,把不明白的点找出来,找到关于“2个拆页关系”的技能点想跟师父和观察家进行交流互换。(步骤3:做好交换准备)
对话:(步骤4:分享交换答案)
我先找到师父,问:“师父,我想问一下关于‘两个拆页关系’的这个技能点,就是同主题的2个拆页,1个讲概念,1个举例子,这种组合可以吗?”
师父:“可以,你要注意1个拆页要意译案例”。
得到师父肯定的答复,但我还是有些疑惑,于是我又找到观察家,问:“观察家,关于‘两个拆页关系’的这个技能点,我现在的想法是这样的,同主题的2个拆页,1个讲概念,1个举例子,这种组合是可以吧,但我有点疑惑,你是怎么理解的呢?”
观察家会给到我一些更深的解答,比如:“这个组合是属于‘概念理论+具体操作’的关系。”
结果:接下来,我把交换过程中获得的关于2-4“两个拆页关系”的技能点知识进行整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这样,我就顺利写出了逐字稿过级。(步骤5:理解转化答案)
【回应】
谢谢慢慢的精彩分享,让我们掌声鼓励。他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学习2-4拆书过级技能点的故事,非常生动,从分享的故事里,我有看到小伙伴是真的掌握了今天的拆页技能点了。
【结语】
最后,我们再来总结一下,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联机学习”的5个步骤,还记得是哪几步吗?确定学习截体、寻找交换对象、做好交换准备、分享交换答案、理解转化答案。希望能帮助大家成为一名学习高手。
我的拆书就到这里,我是路人,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