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
【自我介绍】
大家好,感谢大家今天来指导我们的拆书过级。我叫柳颂婷,我的三个标签是:
1、我是今天来过2-4级别的拆书家;
2、我从事食品电商行业,在一家公司担任管理者;
3、我还是一名瑜伽老师。
今天我的拆书有两个拆页,需要耗时50-60分钟,请大家保持好的专注力噢。
我今天的主题是:积极主动地扩大影响圈并搭建周计划。它来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我首先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一本什么书:
【F 特征】
这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柯维博士,他被评为“影响美国历史进程的25位人物“之一。这本书讲了什么呢?书名就很容易看出来,是吧: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里面将这七个习惯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行动等等进行了讲解。
【A 优势】
在美国,这本书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我觉得之所以它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是因为和其他的有关成长管理类的书籍相比,这本书提出的七个习惯是个人成长的底层原则,它不随着世界的变化而变化,不随着我们面对的问题不同而过时。书中的观点非常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适合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年纪的反复阅读。它从1989年出版后,在全球70多个国家以28种语言共发行了超过一亿册。
【B1利益】
现代社会,我们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恐惧失业、知识焦虑、忍不住抱怨周围的人或者环境、还有担心自己思想和能力停滞不前等等,诸如这些问题,我们都能通过持续不断的精进和践行书中的七个习惯来改善来解决。
【B2 利益】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无能为力没法改变的的事情,比如像咱们长沙冬天的寒冷,比如今年的新型冠状病毒,又比如是你不喜欢的领导、不听你话的小孩;甚至是我们自己的身材外貌、学历水平等等,这都是我们不得不关注和面对的事情,而且好像还不能改变它们,为此,我们感到焦虑难受,那应该怎么办呢?今天的拆页就可以帮助大家从一些消极被动的不好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的好的状态。然后还有清晰的六个步骤,来帮助我们从重要事务出发制定下周的行动计划表。期待吗?
下面正式开始我们的拆页内容。
关注圈和影响圈
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些事物,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每个人都有额外关注的问题,比如健康、子女、事业、工作、国债或核战争等等,这些都可以被归入“关注圈“,以区别于自己没有兴趣或不理会的事物。(见图3-3)
关注圈内的事物,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过个人能力范围,前者可以被圈为一个较小的“影响圈“(见图3-4),观察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哪个圈,就可以判断他是否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见图3-5)
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紧盯他人弱点、环境问题以及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事不放,结果越来越怨天尤人,一味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错误的焦点产生了消极能量,再加上对力所能及之事的忽略,就造成了影响圈日益缩小。(见图3-6)
主要我们的焦点在“关注圈“,就等于允许自己受制于外界条件,自然就不会主动采取必要措施来推动积极变化。
好,我看大家都阅读完了,下面我来讲解一下原文片段。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第一拆页后,再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就能区分自己是将它放在了关注圈还是影响圈了,并且知道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将自己的专注力调整到影响圈去。
【可被观察到的行动】
今天现场,我们将可以掌握“将我们的专注力调整到影响圈“的3个步骤,并通过联想和反思到自身的一个案例来进行切身体会一下它的用处。
【人们的常规做法】
刚才大家阅读的片段中,首先给我们讲解了什么是关注圈和影像圈。关注圈呢?就是那些我们感兴趣的、需要理会的事情,而“影响圈”就是这些事情中,能被我们影响和掌控的那一部分。
就比如我刚才所说的,寒冷的天气或者不爱做家务的伴侣等等,他们是属于我们必须理会的事情,是处在我们关注圈内的。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听到这样的反应:“又下雨,烦死了。” ”他要是能搞搞卫生就好了“等等态度,当我们用这样的态度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就是把这个问题放置在我们的 [影响圈]外面了,也就是图片中的那两个圈中间的地方。
【这么做的坏处】
那当我们总是把问题放在这个位置的时候,我们会紧盯着他人的缺点、盯着环境问题,盯着自己不满意的客观条件等等,这个时候,个人的心情好坏基本都取决于他人的言行等等不能改变的条件,任由别人的弱点控制着自己。长此以往,,我们就成了一个消极被动的人,只能是怨天尤人,一味的把自己当作受害者,形成不断给自己的消极行为找借口的习惯,负能量在身上越堆越多,最后将可能一事无成。
【举负面例子佐证说明】
比如,上周末我领导临时给我安排了工作,虽然我说明了自己已有安排,但是我还是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安排而在周末加班,当时我因为他的行为而不开心了两天。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能怎么来做改变呢?读完这个片段之后,我知道积极主动的人都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那到底怎么能把我们的注意力从专注圈转移到影响圈呢?我结合原文片段和书本中另外的内容总结了三个步骤来进行调整。
【细化原文步骤】【负面例子变正面】
第一步:判断,就是判断自己当下是处在关注圈还是影响圈。这个我们一般从言谈中可以看出端倪,与关注圈相关的词句多半带着假设性质,比如:如果孩子肯听话;如果我有更高的学历,要不是今天太热了…等等。而与影响圈相关的词句则多半是从自身角度出发的主动选择性质,比如:我选择周末宅在家里;我可以更加耐心一些…等等。回到我的案例,我心想要不是老板让我加班的话,我就有个好周末,这就能判断我是处在了关注圈。
第二步:分类,就是把第一步中被判断出来在关注圈的那件事情的各个部分就行分类。怎么分呢?根据我们行为能影响的程度来分,有我们行为能直接控制的、间接控制和无法控制三个类型。比如我选择听老板的话去加班,是我自己的行为就能直接控制的;而老板让我加班这个事情,如果我觉得我的行为怎么都无法改变它的话,那就属于无法控制的;不过如果我觉得还是能通过自己的行为让老板有所改变的话,那就属于我的行为能间接控制的。
第三步:调整,就是将心态到影响圈。被我们分类到直接控制一类的事情,我们需要将心态从“如果、不得不”这样的词汇换成“我选择、我可以”,比如“我不得不去加班”调整为“我选择去加班”。分到间接控制类型的呢,是可以通过施加影响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像上一位拆书家说的,用移情聆听来替代针峰相对其应对抱怨,还比如我们用身作则的教育方式去对孩子施加影响。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可以做的选择就是调整自己的面部曲线,微笑、真诚平和的接受它,就算再有不满,我们也要泰然处之,这样才不至于被这个无法控制的问题左右我们的生活甚至人生。所以如果回到上周末,我可以微笑的接受加班,这样就还是一个开心的周末了。其实我今天就有所调整了,今天在开车来这的路上,虽然一路红灯,我认清这是我无法控制的,所以我选择了泰然处之,一边听听樊登读书会,一路上心情都很好。
【显像提问法1】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有没有一件让你感到无可奈何、焦虑难受、甚至抱怨的事情,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比如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表现得不礼貌,你焦虑难受,忍不住骂他;比如你辛苦一天回家时,家里乱糟糟,而你的丈夫躺在沙发上玩游戏,你抱怨他没有把心思放在家里;又或者是你又一次被上级指出工作错误了,于是你开始觉得自己能力就是不行。给大家1分钟的时间,请写下这个场景。注意不需要想着如果去解决,只要写下场景就好。
【伙伴分享】
小佩分享:我是做HR的,上周我提交了一个方案给领导,但是没有被认可。我觉得很难受。
【显像提问法2】
嗯嗯,感谢小佩的分享,辛苦做的方案不被认可,这确实是一个考验呢,好,那现在我们就来想一想,如果重新再面对一次大家写下的那个场景,我们还能怎么做呢?请大家务必用上我刚才讲解的3步骤哦,判断、分类、调整。时间是3分钟,待会我还会请伙伴来分享一下。
【伙伴分享】
小佩分享:
首先是判断,我的方案没有被认可,我因此让自己难受委屈,我是在关注圈的。
然后呢,我觉得把方案做的更好是我可以直接控制的,不过领导的判断标准是我无法控制的。
所以,我想我会更花花精力把方案做好,或者多做几个方案和领导沟通。
【拆书家反馈】
哇,非常感谢小佩的分享, 听到你的反思和调整,我很开心今天的这个拆页能给到你一些处理这个问题的方法,让你将自己的专注力从被动的关注圈调整到了主动积极的影响圈,有没有觉得自己力量感更强了呢?再次感谢你。相信我们不断通过3步骤去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将工作生活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这样我们的影响圈将越来越大,我们就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点出两个片段之间的关系】
好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第一个拆页了。通过关注圈和影响圈的区别,我们知道了人生由我们自己创造和掌控的。积极主动这个习惯呢,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排在第一位的习惯,之后的6个习惯都算是从积极主动的心态出发的实践,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其中一个实践方式中去,也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拆页,来自习惯三——要事第一。所以,第二个拆页和第一个拆页算是递进关系,从转变心态递进到实际行动的规划。
下面请大家花2分钟的时间来阅读原文,阅读的时候可以划记一下重要的词句。
自我管理的四步骤
确定角色 第一步就是要确定你自己的关键角色。如果你还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么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先记下来。作为一个个体,你有属于自己的各种角色。你可以先写下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丈夫或妻子、父亲或母亲、儿子或女儿,大家族中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叔舅、姨婶或者表堂兄弟姐妹等等,然后再写下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列举自己想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些事情,还可以将自己在教会或者社区事务中的角色也写出来。
你不必想得太复杂,好像在确立终身志向一样,只要考虑自己下一周的角色和任务,记下这七天时间里需要专注的领域即可,我在下面举了两个例子,总结不同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所扮演的一些不同角色
A:1.作为个体
2.配偶/父母
3.新产品经理
4.研发经理
5.员工培训经理
6.行政经理
7.联合道路公司主席
B:1.个人成长
2.配偶
3.父母
4.房地产推销员
5.社区服务者
6.交响乐团董事
选择目标 第二步就是思考下一个周计划中每一任务栏下你最想做的一两件要事,作为你选定的目标。
这些目标中一定要有几个第二类事务,最好让这些短期目标与使命宣言中的长期目标相关联。即使你还没有撰写个人使命宣言,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来判断每个角色中哪些事情是比较重要的,并为每个角色确立一或两个目标。
安排进度 第三步是为每一项目标安排具体的实施时间。如果你的目标是起草自己的个人使命宣言,那就不妨在星期天安排两个小时专门做这件事情。通常星期天(或根据自己的信仰、生活方式、工作安排选择其他某个适当的时间)是进行个人思考和制订个人成长计划(包括周计划)的理想时间,因为这时候你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反省,寻求灵感,并根据各项原则和价值观来审视自己的生活。
如果你给自己定的目标之一是通过锻炼增强体质,那么就可以安排一周二到四天,每天一小时的锻炼,当然也可以每天锻炼,以确保达到既定目标。有些目标可能必须在工作时间完成,有些要等到孩子们都在家的星期六才能实现。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说周计划比日计划好了吧?
确认角色并制定目标后,你就可以把每项任务分配到一个星期中某个具体的日子去做了。
每日调整 使用这种以第二类事务为中心的周计划之后,你就会发现原来的每日计划变成了每日调整,即根据突发事件、人际关系的意外发展及崭新会对每天的要务安排进行适当调整。
下面我来给大家拆解一下这个片段的知识。
【学习目标】
大家在跟随我完成这一个片段的学习后,就能够从定位自己的角色出发,确定角色下的关键任务及目标,并将它们安排到你们的下周计划中去。
【可被观察到的行动】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从原文中细化出了6个步骤,今天现场,大家就可以运用到这6个步骤,将下周的计划填写到你们手中的这张空白计划表了。
【细化原文步骤】
这6个步骤具体是什么呢?我将结合我上周日给自己做的本周计划给大家来进行讲解。
第一步,写下角色。建议大家先把自己能想到的角色都写下来。比如: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有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像终身成长者、白衣天使、运动员等等;比如生活中角色,丈夫、妻子、父亲、母亲、朋友等;工作的角色,老板、销售经理、办公室助理、HR等等;还有社会角色,比如XX志愿者。
第二步,确定关键角色。第一步中我们可能写下了十几种甚至更多的角色,不过一周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把每个角色都做好,所以在这一步中,我们需要挑选出来下一周计划要重点关注的少数角色,比如我挑选出来的角色是:终身成长者、管理者、女朋友两个。
第三步,明确任务。在我们挑选出来的关键角色下,写下该角色的关键任务。注意这个任务是角色下肩负的是中长期目标,甚至可能是角色发展的方向。大家注意,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是平时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它是确保我们平时花时间在做事情真的是我们中长期,甚至说是人生需要做事情。管理大师德鲁克的名言:“世界上最低效的事情,就是我们在用最高的效率做与目标无关的事情”,说的也就是这一步。所以,在管理者这个角色下,我结合公司的期待和自己的想法,明确了三个任务:拓展业务、让团队统一目标、专业化标准化。在女朋友这个角色下,我也和我男朋友有过交流,我们觉得最重要的就是“爱”,比如关心对方的感受和需求,积极聆听好好沟通等等。那终身成长者这个角色下,我现在明确的发展方向是:面对问题和挑战,用学习者的心态去解决去反思,然后形成经验系统并分享给其他的人。
第四步,明确关键任务及其具体目标事项。第三步中我们可能也在选择出的关键角色下写下了好些任务,不过还是时间有限,所以我们还需要进行关键任务的筛选确定。比如作为管理者,我下周的时间只能允许我去做好拓展业务这个任务,具体的目标事项是:做市场分析和沟通了解资源两件事情。作为终身成长者,我下周计划把今天过级中大家给建议进行整合,修改我的逐字稿;我周五晚还会去现场听一场樊登在长沙的讲座,到时候会把所学所思写下来进行分享。
因为总共有6个步骤,有点多,我先把刚讲过的4个步骤的逻辑再给大家梳理下,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步骤一写下角色,和步骤二确定关键角色就像是一个漏斗关系,从众多角色中漏下来我们下周能关注的角色;步骤三明确任务和步骤四明确关键任务也是和一样的漏斗关系,每个角色下我们可能有很多重要的任务,但同样的,时间有限,要聚焦,所以我们又需要从每个角色的众多任务中漏下来的下周能聚焦,能关注的重点。这样梳理后,大家对四个步骤记得更清楚了么?
那接下来,第五步,安排进度。就是把我们步骤四中确定的目标事项安排到下周的时间表中。需要大家评估一下每个事项需求的时间,然后将它安排到自己喜欢的、适合的时间上去。
最后一步,第六步,每日调整。当我们做好周计划之后,我们还需要每天检查计划的执行结果,如果有突发事件,或者新机会出现时可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将原来的计划进行时间上的改变、压缩、延长,甚至是删除等等。
我运用上面的六步骤做出来的下周计划表,也在给大家的资料中,大家待会可以参考看看。(见下面的表格一)
【预防异议的讲解】
可能有伙伴会觉得,不就是把要做的事情安排好做个计划吗?我经常做呀,有必要这么复杂么?那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个六步骤呢,它并不只是让我们要做的的事情通过优先排列放入到我们的计划表上,更需要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结合个人的使命、关键角色去选择我们要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自己陷入被琐事牵着鼻子走的境地,才能确保我们的时间精力有一部分是在做为中长期目标服务的。所以这六个步骤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前4个步骤,往往被我们忽视省略。
可能还有小伙伴会担心,那我那些临时奔出来的紧急的事情怎么办呢?他们不是更加应该放在计划表吗?注意,在我们使用这六个步骤进行周计划安排的时候,我们确实要考虑其他临时性的但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不需要将我们一周的所有时间都安排上,我们只需要确保每一周的时间中,我们有在关注和计划这些与关键角色的中长期目标相关的事情就好,其他的空余时间则用来安排临时的紧急的事情。
【给出具体场景】
下面呢,为了检验大家对这六个步骤的学习情况,我们有一个情景演练,通过它,大家也能马上发现这六个步骤的魅力所在。 请大家认真听这个情景:
小红由于业绩突出,今年年初,公司就将她提拔到了主管的位置,管理着5个人的团队,小红当时为此特别开心,想象着带领团队将业务做的蒸蒸日上。但是半年过去了,她发现自己陷入了很大的困境:工作上,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处理团队成员工作中的各种疑难问题,公司对她的安排的要培养团队的任务都没有启动过,团队的工作积极性也在连续不断的问题中大打折扣。每天看到自己憔悴的状态,她感到特别苦恼。于是她找到另外一个团队的主管王姐请教,王姐担任管理者已经两年多了,看起来工作生活都得心应手,小红想王姐一定能给切实可行的建议。
【给出清晰的指令】
现在请两人一组,一人扮演小红,一人扮演王姐。小红需要向王姐说明自己的困扰,那王姐呢,则需要运用到我们刚才的六个步骤来帮助小红制定她的周计划,务必确保将她确定自己的关键角色,并明确关键任务,然后把相对应的事务安排到下周的工作中。先请小组内讨论写下对话的内容,待会我会邀请一组来演练对话。讨论时间为5分钟。
好,时间到,我看到大家都交流地特别热烈啊,下面有请一组伙伴来角色扮演,分享一下你们的对话。
【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
小敏和小明分别扮演王姐和小红,以下是他们的对话:
小红:王姐啊,我最近很是苦恼,工作有难题啊,不知道怎么做好这个管理者,每天都是在救火。
王姐:没关系的,每个人工作中都会遇到难题,我们来一起梳理下。
王姐:你觉得你在工作中最重要的角色是什么呢?
小红:是一个主管。
王姐:嗯,也就是一个新进管理者的角色,对吧。
王姐:那你觉得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角色,最需要做什么事情呢?
小红:让员工有工作的积极性
王姐:嗯,很好,那如果需要让大家提升积极性,你觉得需要做什么具体的事情呢?
小红:学习和培训
王姐:你觉得需要学习什么
小红:学习提升业绩方面的
王姐:哦,对,有关及业绩提升的培训,那你准备在下周什么时候做呢?
小红:周三吧
王姐:那好,那就把它放在周三的计划中去。
【拆书家反馈】
感谢湘敏和小明的精彩演绎,你们完美的呈现了什么叫学以致用。刚才你们的演绎很精准地把从角色出发制定周计划的步骤进行了应用,小红在王姐的帮助下改善了自己的周计划。我想问下两位演绎着,你们通过演绎后,对这几个步骤有了更深的印象吗?那现在对自己去搭建自己下周的计划有信心吗?
【分步催化—指向未来的显像提问法】
下面就到了我们练手操作的时候了。请大家设想一下 ,现在是周日晚上10点,你已经洗漱完毕,一个人安静的坐在书房,想象着下周要处理的各种事情,这个时候一大堆的事情冒出来:出差拜访客户、陪老板参加某会议、给父母打电话、遛狗、陪孩子游泳、逛街买衣服、找个健身房办卡、计划春节假的全家出游…等等;事情很多很多,你都快有点数不过来了。 于是你想起了今天学习的学习内容,打算先从一个方面的角色开始进行目标事务的梳理。你可以选择从生活、工作方面出发,也可以从个人或者其他的类型角色出发,按照我们的6步骤来一步步进行梳理,注意,时间有限,我们不贪多,在这里暂时只从一个类型的角色出发就好,请大家思考并写下来,时间为3分钟。
好,时间到,有哪位伙伴主动来分享一下的呢?
【伙伴分享】
周大哥:
我写的是工作方面的角色,我的关键角色是销售总监,这个角色下的中长期任务有:制定战略规划,还有一些工作模板与流程,比如为渠道促销出方案,下周计划就做一个渠道促销协议,预计周一花2-3小时去完成这个。
嗯嗯,周大哥写下了他工作上的关键角色和对应的任务,下周也有对应的行动,很好。还有其他伙伴想表达的吗?
杨帆舟:
我写下的角色是个人,关键任务是训练自己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那我下周要去做的是参加一些读书会,比如像今天这样的拆书会,还有樊登的读书会,樊登的读书会是在这周六,另外我每天还会写大概3000字书评。
好的,谢谢帆舟的分享,他是从个体角色出发的,看来学习成长是关键任务哈,下周写了书评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呀。
【分步催化—学习者加工未来场景中的应用】
好,现在各位伙伴都写下了从一个类型角色出发的重要事务,相信都已经找到了一点感觉了,下面请大家运用我们的前5个步骤把手中的空白的周计划表填写完整,注意前5个步骤是:第一,写下角色,第二,确定关键角色;第三,确定角色下的中长期任务;第四步,确定关键任务及对应的下周目标事务;第五步,将它们安排到你的下周日程中。
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进行书写和组内分享,稍后我们请小伙伴来进行展示分享一下。
【伙伴分享】
徐姐:
我的下周计划里,有两个重要的角色,一个是个人,也就是我自己,关键任务是学习成长,下周我的目标是参加一个线下的培训,一天的时间,另外坚持线上一个训练营的课程,每天晚上学习和进行作业的提交。
工作上的角色是HR,下周的工作目标是岗位说明书的梳理。
【拆书家反馈】
感谢徐姐的分享,这是一份非常清晰,还有节奏的周计划呢。徐姐确定了自己下周要关注个人的学习成长和HR工作的任务,为了做好这些角色,她下周有线上线下的学习,有岗位说明书的梳理这些重要事项,嗯,相信如果每周你都能坚持,以角色任务出发去计划并执行重要事务,你的任务一定能圆满达成,我们再一次鼓掌谢谢徐姐。
【强有力的总结】
好的,到此为止呢我们就完成了今天两个片段的拆解,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更积极主动的去做扩大影响圈的事情,并同步把重要事务安排到我们的周计划表中去。
嗯,感谢大家这1个小时的支持,希望大家在之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督促自己运用到这些知识,记住:只是没有用是因为没有…用。谢谢大家,谢谢观察家。